分解槽内列管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9093阅读:6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分解槽内列管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尤其涉及一种分解槽内的降温列管换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氧化铝生产线中,分解槽内的降温是通过板式换热器来进行,该技术是国 内拜尔法生产氧化铝的通用做法,一直沿用了几十年。该技术方案是用安放在分解槽内的 沉没泵将部分料浆打上来,通过安装在槽顶的板式换热器与低温循环水进行热交换后生成 低温料浆,低温料浆再回流到槽内通过搅拌来实现整体降温的。 上述板式换热器存在的缺陷有造价高、易堵塞、清理困难;用沉没泵打料浆,泵 的磨损大、备件更换频繁、泵消耗的电功率高;循环水用量大,而且泵的扬程高,泵消耗的功 率很大;循环水冷却塔的负荷也相应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热交换效果明显,成本低的 分解槽内列管换热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解槽内列管换热器,包括位于换热器 上部的循环水进口管,位于换热器下部的循环水出口管,与循环水进口管的一端连接的上 环管,纵向设置且一端与上环管连接的列管,以及与列管的另一端连接的下环管,循环水出 口管的一端与下环管连接。 其中,列管的个数可以为多个,且均匀分布于上环管的圆周的下方。 其中,换热器还可以包括位于上环管上方的吊杆,吊杆上端可以焊接在槽顶大梁
上,下部焊接于上环管上,对换热器起悬挂作用。 其中,换热器还可以包括位于下环管下方的支撑架。 其中,吊杆的个数可以为多个,例如4个或8个。 其中,支撑架可以为三角架。 其中,所述列管中存在与所述分解槽内的料浆进行热交换的冷却循环水。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直接在分解槽内安装环形列管换热
器,并在列管中通入冷却循环水的方式来实现降温要求。既能达到工艺降温要求,而且在运
行过程中只有循环水泵的用电消耗及定期的清理费用,省去了板式换热器及打料所需的沉
没泵的电机消耗、泵备件消耗、人工修理费、板式换热器的清理等消耗。因此,投资小,消耗
少,清理检修费用低,同时降温效果明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系统结构图; 图2是图1的K向视图。
其中,l循环水进水管;2吊杆;3上环管;4列管;5分解槽体;6下环管;7支撑架;8循环水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 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系统结构图;图2是图1的K向视图。依据本实用新 型的分解槽内列管换热器包括位于换热器上部的循环水进口管1、位于换热器下部的循 环水出口管8、与循环水进口管1的一端连接的上环管3、纵向设置且一端与上环管3连接 的列管4以及与列管4的另一端连接的下环管6,循环水出口管8的一端与下环管6连接。 本实施例中,列管4的个数可以为多个,且均匀分布于上环管3的圆周的下方。 本实施例中,换热器还可以包括位于上环管3上方的吊杆2,换热器还可以包括位 于下环管6下方的支撑架7,换热器通过吊杆和支撑架安装于分解槽的槽体5内。吊杆2的 下端可以焊接于上环管3,吊杆2的上端与分解槽的槽顶连接,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螺钉 连接等。 本实施例中,支撑架7可以为三角架,吊杆2的个数可以为多个,例如4个或8个, 图l所示实施方式中的吊杆2为4个。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工作时,依据工艺所需的温度要求,根据热平衡计算出需 要的换热面积,采用在分解槽内环形布置列管,并将列管中通入冷却循环水,冷却循环水与 料浆进行热交换来实现整个分解槽的物料降温。中间降温换热器由循环水进口管、上环管、 列管、下环管、支撑架、吊杆和循环水出口管组成,其中换热器上部的吊杆和下部的支撑架 为换热器的辅助部分,用于将换热器的其它部分安装在分解槽内。从循环水进口管进来的 循环水(温度在30 35t:之间)进入上环管后,均匀分布到列管中,与料浆(温度在50 55t:之间)经过换热后进入下环管,得到的热水从循环水出口管的出口排出,进入冷却塔 进行冷却。 在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某氧化铝厂进行的实验中,根据分解槽降温要求计 算需要的换热面积及列管的数量和长度。例如,第四级分解槽,料浆温度为54t:,要求降温 至52t:,通过计算得出换热面积为S = 2201112,按列管长度20m计算,需要直径为D = 57mm 的钢管70根。按市场价计算所需材料费用、安装费用、人工费用总计约7. 7万元,既能达到 工艺降温要求,而且在运行过程中只有循环水泵的用电消耗及定期的清理费用,每年消耗 大约为33万元;而现有技术的板式换热器每年在运行过程的消耗费用除了循环水泵的用 电消耗,还有沉没泵的电机消耗、泵备件消耗、人工修理费、板式换热器的清理等消耗,消耗 费用大约在70万元,而且投资费用大约需要240万元。因此本设计比投资一台板式换热器 约240万元节约了 232. 3万元。相比较,本设计与现有技术的板式换热器在各种投资及消 耗方面明显降低,大大节约了投资费用及各种消耗。 由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取消在槽上用沉没泵提料经过板式换 热器降温后,再回流至分解槽的系统,而通过直接在分解槽内安装环形列管换热器,并将列 管中通入冷却循环水的方式来实现降温要求。既能达到工艺降温要求,而且在运行过程中 只有循环水泵的用电消耗及定期的清理费用,省去了板式换热器及打料所需的沉没泵的电 机消耗、泵备件消耗、人工修理费、板式换热器的清理等消耗。因此,投资小,消耗少,清理检修费用低,同时降温效果明显。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 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分解槽内列管换热器,包括位于所述换热器上部的循环水进口管,位于所述换热器下部的循环水出口管,与所述循环水进口管的一端连接的上环管,纵向设置且一端与所述上环管连接的列管,以及与所述列管的另一端连接的下环管,所述循环水出口管的一端与所述下环管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解槽内列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列管的个数为多个,且 均匀分布于所述上环管的下方。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解槽内列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位于所 述上环管上方的吊杆。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解槽内列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位于所 述下环管下方的支撑架。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解槽内列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杆的个数为多个。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解槽内列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杆的个数为4个或8个。
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解槽内列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为三角架。
8.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解槽内列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解槽内环形布置 所述列管。
9. 如权利要求3或5或6所述的分解槽内列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杆焊接于所 述上环管。
10. 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分解槽内列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列管中存 在与所述分解槽内的料浆进行热交换的冷却循环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解槽内列管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位于换热器上部的循环水进口管、位于换热器下部的循环水出口管、与循环水进口管的一端连接的上环管、纵向设置且一端与上环管连接的列管以及与列管的另一端连接的下环管,循环水出口管的一端与下环管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用于分解槽中间降温,且投资小,消耗少,清理检修费用低,同时降温效果明显。
文档编号F28D1/06GK201476626SQ20092017282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7日
发明者冯雨田, 唐希英 申请人:杭州锦江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