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07377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特别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
背景技术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大型化同时也意味着炉膛截面积和布风板面积增大,设置在炉膛侧壁上的二次风口与炉膛中心区域的距离越来越远,加之炉内的颗粒浓度增加,二次风在炉内横向穿透的阻力增大,难以到达炉膛中心区域;在二次风有限的喷射距离之外,只能依靠物料的横向掺混带动氧气的横向移动,但这种移动非常困难。因此,二次风穿透力不足成为困扰循环流化床锅炉大型化的一大难题。现有技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将炉膛分为二个密相区,如Lurgi型燃烧室下部采用的裤衩型形式,Pyroflow型的两个分裂的并行床,虽然这些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炉膛底部的二次风穿透问题,但对锅炉的运行,特别是炉内的均勻流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专利ZL200710151813. O通过在炉膛中心设置水冷柱、并通过在水冷柱中设置二次风道的方法,从炉膛中心喷入二次风,来解决二次风穿透问题,该方法对水冷柱的设计要求较高,如若设计不当,将对炉膛及旋风分离器入口的流场有不利影响,且水冷柱位于炉膛内部,检修维护可能有所不便。另外,随着循环流化床锅炉大型化和高参数化,炉膛容积与表面积之比不断增加, 炉内燃烧与传热越来越难以匹配。为了控制炉膛床温和炉膛出口烟气温度在合适的范围内,一般通过两种方法来解决第一种方法是在炉膛内布置更多的常规扩展受热面,通过增加炉膛的受热面吸收炉内过多的热量,达到控制床温和炉膛出口烟气温度的目的。但在炉内上部布置过多的扩展受热面,给炉膛的密封、膨胀和防磨带来困难,同时也容易造成炉膛的上下部吸热不均、炉膛上部温度及炉膛出口烟气温度偏低;另一种方法是在炉膛外布置受热面,如外置换热器,通过在外置换热器中布置受热面,降低循环灰返回炉膛时的温度, 达到控制床温的目的,但外置换热器的投入,增加了整个锅炉系统的制造、运行与维护成本,同时对锅炉的总体布置与运行调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技术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其能够改善二次风穿透效果和/或增加炉膛内的水冷壁面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其包括炉膛,炉膛由水冷壁、顶棚和布风板围合而成,水冷壁由水冷壁管形成前后墙和左右侧墙,且水冷壁下部设有二次风口,炉膛上部设置有炉膛烟气出口 ;至少两个旋风分离器,旋风分离器与烟气出口相连接;返料器,所述返料器与旋风分离器固体出口和炉膛下部分别相连接;以及与旋风分离器烟气出口相连接的尾部烟道,其中所述水冷壁的水冷壁管形成朝向炉膛内部凹陷的至少一个竖直柱状凹陷段,且所述柱状凹陷段在竖直方向上延伸过炉膛高度的至少15%。可选地,所述柱状凹陷段在竖直方向上从布风板延伸至低于炉膛烟气出口、高于二次风口的位置。或可选地,所述柱状凹陷段从高于布风板、低于炉膛二次风口的位置在竖直方向上延伸至低于炉膛烟气出口、高于炉膛二次风口的位置。有利地,所述柱状凹陷部的顶部为向炉膛内部倾斜的平面,进一步地,在所述平面上或所述平面上方设置有用于吹入补燃风的补燃风口。有利地,在所述柱状凹陷段设置在左右侧墙上时,所述柱状凹陷段朝向炉膛内部凹陷的深度不大于炉膛宽度与布风板宽度之差的一半;在所述柱状凹陷段设置在前后墙上时,所述柱状凹陷段朝向炉膛内部凹陷的深度不大于炉膛深度与布风板深度之差的一半。可选地,所述柱状凹陷段的横截面具有以下形状中的一种半圆形、半椭圆形、半长圆形、矩形、三角形、等腰梯形和半八边形。可选地,所述柱状凹陷段在竖直方向上从布风板延伸至顶棚,且柱状凹陷段在炉膛的横截面上位于相邻的炉膛烟气出口之间或/和在炉膛的横截面上位于炉膛烟气出口的外侧,且与炉膛烟气出口不重叠。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炉膛包括设于后墙上部的三个炉膛烟气出口,且三个炉膛烟气出口分别连接三个旋风分离器;以及后墙上设有两个柱状凹陷段,所述两个柱状凹陷段分别布置在三个炉膛烟气出口中一对相邻的炉膛烟气出口之间与另一对相邻的炉膛烟气出口之间。有利地,在所述柱状凹陷段设置在后墙上时,所述柱状凹陷段朝向炉膛内部凹陷的深度不大于炉膛深度与布风板深度之差的一半。或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炉膛包括设于左侧墙上部的两个炉膛烟气出口以及设于右侧墙上部的两个炉膛烟气出口,且四个炉膛烟气出口分别连接四个旋风分离器;以及左侧墙上设置有布置在左侧墙上部的两个炉膛烟气出口之间的一个柱状凹陷段,且右侧墙上设置有布置在右侧墙上部的两个炉膛烟气出口之间的一个柱状凹陷段。有利地,在所述柱状凹陷段设置在左右侧墙上时,所述柱状凹陷段朝向炉膛内部凹陷的深度不大于炉膛宽度与布风板宽度之差的一半。或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炉膛包括设于左侧墙上部的三个炉膛烟气出口以及设于右侧墙上部的三个炉膛烟气出口,且三个炉膛烟气出口分别连接三个旋风分离器;左侧墙上设置有分别布置在左侧墙上的一对相邻的炉膛烟气出口之间与另一对相邻的炉膛烟气出口之间的两个柱状凹陷段;以及右侧墙上设置有分别布置在右侧墙上的一对相邻的炉膛烟气出口之间与另一对相邻的炉膛烟气出口之间的两个柱状凹陷段。有利地,在所述柱状凹陷段设置在左右侧墙上时,所述柱状凹陷段朝向炉膛内部凹陷的深度不大于炉膛宽度与布风板宽度之差的一半。特别有利地,柱状凹陷段上设有二次风口。本发明的循环流化床锅炉,通过所述水冷壁的水冷壁管形成朝向炉膛内部凹陷的至少一个竖直柱状凹陷段,至少可以获得如下技术效果之一使二次风更易到达炉膛中心区域,解决了二次风的穿透难题,改善了锅炉燃烧特性和排放特性;在炉膛内布置了更多的受热面,有效吸收炉内燃烧放热,可以更好的控制床温和炉膛出口烟气温度;该竖直柱状凹陷段位于炉膛外侧,检修维护较为方便。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作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发明有全面的理解。


图1和2分别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1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正视和俯视示意图;图3、4、5分别为实施例1的可选方案的俯视示意图;图6和7分别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2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俯视和左视示意图;图8、9、10分别为实施例2的可选方案的左视示意图;图11、12、13、14分别为实施例2的可选方案的俯视示意图;图15和16分别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3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俯视和正视示意图;图17和18分别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4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侧视和正视示意图;图19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5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俯视示意图;图20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6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俯视示意图。在以上附图中,正视图和侧视图中只示出了炉膛及分离器入口烟道的形状,分离器和返料器未示出。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发明的总体发明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发明的一种限制。通常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横截面为矩形,即由两两相对的前墙与后墙、左侧墙与右侧墙这四片水冷壁围合而成,水冷壁下部设有二次风口,向炉膛内喷入二次风。当旋风分离器为1 3个时,炉膛烟气出口通常设置于后墙上部,旋风分离器设置于炉膛后墙与尾部烟道之间,炉膛前后墙的下部通常向内弯管,使布风板深度小于炉膛中上部的深度;当旋风分离器为4个或更多时,炉膛烟气出口一般设置于左右侧墙上部,旋风分离器设置于炉膛左右侧墙外,此时通常是炉膛左右侧墙下部向内弯管,使得布风板宽度小于炉膛中上部的宽度。在本发明中,所述水冷壁的水冷壁管形成朝向炉膛内部凹陷的至少一个竖直柱状凹陷段,且所述柱状凹陷段在竖直方向上延伸过炉膛高度的至少15%。在水冷壁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竖直柱状凹陷段,使水冷壁的一部分向炉膛内凹陷,从而增加了水冷壁的面积。 该柱状凹陷段也由水冷壁管构成,是炉膛水冷壁的一部分。柱状凹陷段的横截面可以是多种形状,如半圆形、半椭圆形、半长圆形、矩形、三角形、等边梯形、半八边形或矩形与三角形的组合,换言之,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横截面为矩形的情况下,带有柱状凹陷段的炉膛横截面形状为矩形上带有半圆形、半椭圆形、半长圆形、矩形、三角形、等腰梯形或半八边形缺口,缺口的最宽处则出现在水冷壁未凹陷部分所在的平面上。所述柱状凹陷段可以在竖直方向上从布风板延伸至低于炉膛烟气出口、高于二次风口的位置。或可选地,所述柱状凹陷段从高于布风板、低于炉膛二次风口的位置在竖直方向上延伸至低于炉膛烟气出口、高于炉膛二次风口的位置。具体的当柱状凹陷段的深度等于炉膛中上部深度(或宽度)与布风板深度(或宽度)之差的1/2时,柱状凹陷段始于布风板;当柱状凹陷段的深度小于炉膛中上部深度(或宽度)与布风板深度(或宽度)之差的1/2时,则柱状凹陷段始于布风板上方、炉膛前后墙(或左右侧墙)下部向内弯管的斜面上,同时该深度应使得柱状凹陷段底部低于二次风口。这样,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在柱状凹陷段的顶部,水冷壁管重新拉回到未凹陷部分所在的平面上,这样可以简化炉顶集箱的设置。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在所述柱状凹陷段设置在左右侧墙上时,所述柱状凹陷段朝向炉膛内部凹陷的深度不大于炉膛宽度与布风板宽度之差的一半;在所述柱状凹陷段设置在前后墙上时,所述柱状凹陷段朝向炉膛内部凹陷的深度不大于炉膛深度与布风板深度之差的一半。需要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柱状凹陷段的深度指的是柱状凹陷段上最靠近炉膛中心的点与其所在炉膛水冷壁未凹陷部分所在的平面的距离。有利的是,所述柱状凹陷部的顶部为向炉膛内部倾斜的平面,进一步地,在所述平面上或所述平面上方设置有用于吹入补燃风的补燃风口,这可以起到降低烟气中的NOx含量和提高柱状凹陷段上方的炉膛流化速度的作用。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柱状凹陷段在竖直方向上从布风板延伸至顶棚,且柱状凹陷段在炉膛的横截面上位于相邻的炉膛烟气出口之间或/和在炉膛烟气出口外侧(例如, 在炉膛的角部),且与炉膛烟气出口不重叠。柱状凹陷段的顶部延伸至顶棚,这样会使炉膛烟气出口处形成一段相当于加长了旋风分离器入口段的通道,这有利于提高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炉膛可以包括设于后墙上部的三个炉膛烟气出口,且三个炉膛烟气出口分别连接三个旋风分离器;以及后墙上设有两个柱状凹陷段,所述两个柱状凹陷段分别布置在三个炉膛烟气出口一对相邻的炉膛烟气出口之间与另一对相邻的炉膛烟气出口之间。有利地,在所述柱状凹陷段设置在后墙上时,所述柱状凹陷段朝向炉膛内部凹陷的深度不大于炉膛深度与布风板深度之差的一半。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炉膛包括设于左侧墙上部的两个炉膛烟气出口以及设于右侧墙上部的两个炉膛烟气出口,且四个炉膛烟气出口分别连接四个旋风分离器;以及左侧墙上设置有布置在左侧墙上部的两个炉膛烟气出口之间的一个柱状凹陷段,且右侧墙上设置有布置在右侧墙上部的两个炉膛烟气出口之间的一个柱状凹陷段。有利地,在所述柱状凹陷段设置在左右侧墙上时,所述柱状凹陷段朝向炉膛内部凹陷的深度不大于炉膛宽度与布风板宽度之差的一半。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炉膛包括设于左侧墙上部的三个炉膛烟气出口以及设于右侧墙上部的三个炉膛烟气出口,且三个炉膛烟气出口分别连接三个旋风分离器;左侧墙上设置有分别布置在左侧墙上的一对相邻的炉膛烟气出口之间与另一对相邻的炉膛烟气出口之间的两个柱状凹陷段;以及右侧墙上设置有分别布置在右侧墙上的一对相邻的炉膛烟气出口之间与另一对相邻的炉膛烟气出口之间的两个柱状凹陷段。有利地,在所述柱状凹陷段设置在左右侧墙上时,所述柱状凹陷段朝向炉膛内部凹陷的深度不大于炉膛宽度与布风板宽度之差的一半。
在可选实施例中,该柱状凹陷段上设有一层或多层二次风口 ;风口可以布置在柱状凹陷段的平面部分,也可以布置在柱状凹陷段的拐角处,以达到近距离喷入炉膛中心区域、并强化掺混的目的。同时,炉膛侧墙的非凹陷段上仍可设置常规二次风口。对于朝向炉膛中心一侧为平面的柱状凹陷段,如横截面为半长圆形、矩形、等腰梯形或半个六边形的,可以在其朝向炉内的一侧设置屏式受热面。对于柱状凹陷段位于炉膛角部的,还可以在无炉膛烟气出口的炉膛侧墙上设置屏式受热面,因为此时进入旋风分离器的气流不会对侧墙造成磨损。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六个旋风分离器分别布置在炉膛的左右侧墙外侧。左右侧墙上分别带有两个从布风板延伸至炉膛顶棚的竖直柱状凹陷段,使炉膛横截面呈多边形AB⑶EFGHIJKLMNOPQRST,侧墙和柱状凹陷段均由竖直水冷壁构成。左侧墙AJ 上部设有三个炉膛烟气出口 AB、EF和IJ,两个柱状凹陷段设在炉膛烟气出口之间,且从炉膛横截面上看为矩形缺口 BCDE和FGHI,缺口宽度即柱状凹陷段宽度与炉膛烟气出口之间的净距离相等,即⑶=BE、GH = FI ;右侧墙TK上带有两个矩形缺口 SRQP和0NML,与左侧墙的设计一致。柱状凹陷段的深度d等于炉膛中上部的宽度AT与炉膛布风板宽度UX之差的一半,这样缺口的⑶、GH边和RQ、匪边在布风板上的投影刚好分别与布风板UVWX的左侧边和右侧边重合。缺口 B⑶E的⑶边平行于左侧墙AJ,⑶边上设有二次风口 Y,二次风喷入方向为垂直于⑶边。其余三个缺口 FGHI、SRQP和O^L与缺口 BCDE为相同的设计。同时炉膛左右侧墙未凹陷部分也设有二次风口 Y。缺口 B⑶E的拐角C和拐角D处,以及其余三个缺口 FGHI、SRQP和ONML的拐角处可选的设有二次风口 Y,将二次风以β =60° 120°喷入炉膛。同时,炉膛侧墙的非凹陷段上仍设置常规二次风口。在实际应用中,缺口的拐角处为了便于设置二次风口,也可以设计为由2 4根水冷壁管形成的切角。本实施例中的缺口也可以是半长圆形、等腰梯形或半八边形等其它形状,图3 5 示出了这三种情况的俯视图。实施例2如图6和图7所示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后墙上部设有两个炉膛烟气出口 ΑΒ, EF,分别于两个旋风分离器相连接,旋风分离器固体出口连接一返料器(未示出),返料器与炉膛下部连接,旋风分离器气体出口与尾部烟道(未示出)相连。炉膛后墙AF上带有一竖直柱状凹陷段BOTE,使炉膛横截面呈带有一矩形缺口的矩形,该缺口位于两个炉膛烟气出口 AB、EF之间,其宽度等于两个炉膛烟气出口之间的净间距,其深度等于炉膛中上部的宽度AT与炉膛布风板宽度UX之差的一半,其高度等于炉膛高度,即该柱状凹陷段从布风板延伸至顶棚。柱状凹陷段平行于后墙的柱面上设有多个高度相同的二次风口 Y,即一层二次风口。同时,二次风口还可以分布于前墙和后墙的未凹陷平面上。同时,柱状凹陷段的高度也可以小于炉膛高度,此时当柱状凹陷段深度d等于炉膛中上部的宽度AT与炉膛布风板宽度UX之差的一半时,柱状凹陷段可以以一段斜面结束于炉膛烟气出口底沿处或其下方,如图8中的 C" C' A",成排弯管角度90° < θ <165°,柱状凹陷段高度可以大于炉膛总高度的 50%。当柱状凹陷段的深度d小于炉膛中上部的宽度AT与炉膛布风板宽度UX之差的一半时,柱状凹陷段从布风板上方、炉膛侧墙下部的斜面上某处开始向上延伸,但该起始位置低于最下层二次风口。柱状凹陷段的顶部可以延伸至炉膛顶棚,也可以结束于炉膛烟气出口底沿AA'和TT'或其下方(如图9和图10所示)。此外,缺口也可以是半圆形、半椭圆形、半六角形或三角形的形状,二次风口设置在缺口所在的柱面上,如图11 14所示。实施例3如图15和图16所示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左右侧墙上部分别设有两个炉膛烟气出口,分别与四个旋风分离器相连接;炉膛左右侧墙上各带有一竖直柱状凹陷段,使炉膛烟气出口处横截面呈带有两个对称的矩形缺口的矩形,即工字形,缺口分别位于同侧两个炉膛烟气出口之间,其宽度等于两个炉膛烟气出口之间的净间距,其深度小于炉膛中上部深度与布风板深度之差的1/2,其高度等于炉膛高度的90%,柱状凹陷段从布风板上方、下层二次风口下方延伸至炉膛顶棚。柱状凹陷段平行于左右侧墙的柱面上设有两层二次风口 Y。柱状凹陷段平行于左右侧墙的柱面中上部还布置有屏式受热面。实施例4如图17和图18所示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左右侧墙上部分别设有两个炉膛烟气出口,分别与四个旋风分离器相连接;炉膛左右侧墙上各带有一竖直柱状凹陷段,同时炉膛四角还各带有一竖直柱状凹陷,使炉膛烟气出口处横截面呈带有六个对称的矩形缺口的矩形,即*字形,缺口分别位于同侧两个炉膛烟气出口之间和炉膛四角,其中,缺口 BCDE和缺口 ONML的宽度与同侧墙上两个炉膛烟气出口之间的净间距相等,缺口 RSA、QPT、IJK和 FGH的宽度则为两炉膛烟气出口净间距的2/3,6个缺口的深度均等于炉膛中上部深度与布风板深度之差的1/2,其高度等于炉膛高度的60%,六个柱状凹陷段均从布风板延伸至上层二次风口上方、炉膛烟气出口下方。柱状凹陷段平行于左右侧墙的柱面上、以及柱面拐角处设有两层二次风口 Y。炉膛前后墙中上部还布置有屏式受热面。实施例5如图19所示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左右侧墙上部分别设有两个炉膛烟气出口, 分别与四个旋风分离器相连接;炉膛四角分别带有一竖直柱状凹陷,使炉膛烟气出口处横截面呈带有四个矩形缺口的矩形,即十字形,缺口位于同侧两个炉膛烟气出口外侧,即炉膛四角。缺口宽度为同侧墙上两个炉膛烟气出口之间的净间距的2倍,即SR = GH = 2EB, IJ = PQ = 2L0,缺口深度等于炉膛中上部深度与布风板深度之差的1/2,其高度等于炉膛高度。柱状凹陷段平行于左右侧墙的柱面上、以及柱面拐角处设有两层二次风口。炉膛前后墙中上部还布置有屏式受热面。实施例6如图20所示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后墙上部设有两个炉膛烟气出口,与两个旋风分离器相连接;炉膛前墙正中带有一竖直柱状凹陷,使炉膛烟气出口处横截面呈带有一个矩形缺口的矩形,缺口位于炉膛烟气出口对面。缺口宽度为炉膛烟气出口之间的净间距的4倍,缺口深度等于炉膛中上部深度与布风板深度之差的1/2,其高度等于炉膛高度。柱状凹陷段平行于前墙的柱面上设有一层二次风口。炉膛前后墙中下部非凹陷段上设有常规二次风口。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变化,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包括炉膛,炉膛由水冷壁、顶棚和布风板围合而成,水冷壁由水冷壁管形成前后墙和左右侧墙,且水冷壁下部设有二次风口,炉膛上部设置有炉膛烟气出口 ; 至少两个旋风分离器,旋风分离器与烟气出口相连接; 返料器,所述返料器与旋风分离器固体出口和炉膛下部分别相连接;以及与旋风分离器烟气出口相连接的尾部烟道, 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壁的水冷壁管形成朝向炉膛内部凹陷的至少一个竖直柱状凹陷段,且所述柱状凹陷段在竖直方向上延伸过炉膛高度的至少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凹陷段在竖直方向上从布风板延伸至低于炉膛烟气出口、高于二次风口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凹陷段从高于布风板、低于炉膛二次风口的位置在竖直方向上延伸至低于炉膛烟气出口、高于炉膛二次风口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柱状凹陷部的顶部为向炉膛内部倾斜的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平面上或所述平面上方设置有用于吹入补燃风的补燃风口。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柱状凹陷段设置在左右侧墙上时,所述柱状凹陷段朝向炉膛内部凹陷的深度不大于炉膛宽度与布风板宽度之差的一半;在所述柱状凹陷段设置在前后墙上时,所述柱状凹陷段朝向炉膛内部凹陷的深度不大于炉膛深度与布风板深度之差的一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凹陷段的横截面具有以下形状中的一种半圆形、半椭圆形、半长圆形、矩形、 三角形、等腰梯形和半八边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凹陷段在竖直方向上从布风板延伸至顶棚,且柱状凹陷段在炉膛的横截面上位于相邻的炉膛烟气出口之间或/和在炉膛烟气出口外侧,且与炉膛烟气出口不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包括设于后墙上部的三个炉膛烟气出口,且三个炉膛烟气出口分别连接三个旋风分离器;以及后墙上设有两个柱状凹陷段,所述两个柱状凹陷段分别布置在三个炉膛烟气出口中一对相邻的炉膛烟气出口之间与另一对相邻的炉膛烟气出口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柱状凹陷段设置在后墙上时,所述柱状凹陷段朝向炉膛内部凹陷的深度不大于炉膛深度与布风板深度之差的一半。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包括设于左侧墙上部的两个炉膛烟气出口以及设于右侧墙上部的两个炉膛烟气出口,且四个炉膛烟气出口分别连接四个旋风分离器;以及左侧墙上设置有布置在左侧墙上部的两个炉膛烟气出口之间的一个柱状凹陷段,且右侧墙上设置有布置在右侧墙上部的两个炉膛烟气出口之间的一个柱状凹陷段。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柱状凹陷段设置在左右侧墙上时,所述柱状凹陷段朝向炉膛内部凹陷的深度不大于炉膛宽度与布风板宽度之差的一半。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包括设于左侧墙上部的三个炉膛烟气出口以及设于右侧墙上部的三个炉膛烟气出口,且三个炉膛烟气出口分别连接三个旋风分离器;左侧墙上设置有分别布置在左侧墙上的一对相邻的炉膛烟气出口之间与另一对相邻的炉膛烟气出口之间的两个柱状凹陷段;以及右侧墙上设置有分别布置在右侧墙上的一对相邻的炉膛烟气出口之间与另一对相邻的炉膛烟气出口之间的两个柱状凹陷段。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柱状凹陷段设置在左右侧墙上时,所述柱状凹陷段朝向炉膛内部凹陷的深度不大于炉膛宽度与布风板宽度之差的一半。
15.根据权利要求1-3、7-14中任一项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柱状凹陷段上设有二次风口。
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柱状凹陷段上设有二次风口。
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柱状凹陷段上设有二次风口。
1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柱状凹陷段上设有二次风口。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包括炉膛,炉膛由水冷壁、顶棚和布风板围合而成,水冷壁由水冷壁管形成前后墙和左右侧墙,且水冷壁下部设有二次风口,炉膛上部设置有炉膛烟气出口;至少两个旋风分离器,旋风分离器与烟气出口相连接;返料器,所述返料器与旋风分离器固体出口和炉膛下部分别相连接;以及与旋风分离器烟气出口相连接的尾部烟道,其中所述水冷壁的水冷壁管形成朝向炉膛内部凹陷的至少一个竖直柱状凹陷段,且所述柱状凹陷段在竖直方向上延伸过炉膛高度的至少15%。
文档编号F23C10/18GK102466223SQ20101053143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9日
发明者包绍麟, 吕清刚, 孙运凯, 宋国良, 李诗媛, 王东宇, 高鸣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