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管换热器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46022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列管换热器外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部件,尤具是一种列管换热器外壳。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列管换热器包括外壳1’和设置于外壳1’内腔密集排列的换热管束 2’,通常外壳1’由水平放置的第一圆柱管11’、垂直于第一圆柱管11’壁的进口节管12’和出口节管13’构成,进口节管12’和出口节管13’的形状相同并均与第一圆柱管11’的内腔相通,进口节管12,由内腔等径的第二圆柱管121’和第二圆柱管121’上端的法兰122’ 构成,进口节管12’通过法兰122’与物料输运管连接,通常第二圆柱管121’的内腔管径与物料输运管的内腔管径相同,但是由于换热管束2’外周与外壳1’内壁间的间隙通常很小, 虽然入口管道过流面积和换热器外壳1’内部过流面积可能都满足设计大小,但在从入口管道向外壳1’内部过流面的转换的界面上,过流面积大大减小.观察实际设备可以发现,入口处宽空的管道的尽头立即被密集的换热管束2’封堵.虽然能看到换热管束2’间有缝, 换热管束2’与外壳1’内壁间有隙,但这些缝隙的面积总和明显小于入口管道的过流面积, 特别是当入口管道的直径很大时,这些缝隙的面积总和能明显看出不到入口管道过流面积的一半,造成进入第一圆柱管11’内腔的物料流量不足影响换热效果,而出口节管13’存在的问题与进口节管12’的相同。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列管换热器外壳,具可以保证在不浪费物料输运管材及物料的前提下使进、出口节管的进、出口端的物料过流面积相匹配,有效发挥换热器的换热功效。为了实现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列管换热器外壳,包括水平放置的第一圆柱管、垂直设置于第一圆柱管壁上的进、出口节管,所述进、出口节管均与所述第一圆柱管的内腔相通,具中所述进口节管从下到上依次由空腔管、第二圆柱管及法兰构成,所述空腔管的上端设有第二圆柱管,所述第二圆柱管的内腔管径小于空腔管的内腔下端管径,所述第二圆柱管的上端设有法兰。本实用新型列管换热器外壳,具中所述空腔管的内腔形状为平顶圆柱形或拱顶的圆柱形或多面体形或由上到下呈渐扩的锥形。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列管换热器外壳通过在第一圆柱管壁上垂直设置内腔管径变化的进、出口节管,使进、出口节管内腔上端的管径面积小而内腔下端的管径面积大,这样使进、出口节管内腔下端口的面积去除掉封堵在具上的换热管束所占面积,使进、 出口节管内腔下端的实际过流面积与内腔上端的实际过流面积相匹配,保证进入外壳的物料流量稳定,有效发挥换热器的换热功效。

[0007]图1是现有列管换热器外壳与内部换热管束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列管换热器外壳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列管换热器外壳包括水平放置的第一圆柱管1、垂直设置于第一圆柱管1壁上的进口节管2和出口节管3,进口节管2和出口节管3的形状相同并均与第一圆柱管1的内腔相通,进口节管2从下到上依次由空腔管21、第二圆柱管22及法兰23构成,空腔管21的外表为圆柱形,也可以为圆台形或多棱柱形,空腔管21的内腔形状为圆柱形,也可以是由上到下呈渐扩的锥形或多面体形,空腔管21的上端设有第二圆柱管 22,第二圆柱管22的内腔管径小于空腔管21的内腔下端管径,第二圆柱管22的上端设有法兰23,此处仅介绍进口节管2的结构,出口节管3的结构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列管换热器外壳通过在第一圆柱管1的壁上垂直设置内腔管径变化的进口节管2和出口节管3,使进口节管2和出口节管3内腔上端的管径面积小而内腔下端的管径面积大,这样使进口节管2和出口节管3的内腔下端口的面积去除掉封堵在具上的换热管束所占面积,使进口节管2和出口节管3的内腔下端的实际过流面积与内腔上端的实际过流面积相匹配,保证进入第一圆柱管1的物料流量稳定,有效发挥换热器的换热功效。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列管换热器外壳,包括水平放置的第一圆柱管(1)、垂直设置于第一圆柱管(1) 壁上的进、出口节管0,3),所述进、出口节管(2,3)均与所述第一圆柱管⑴的内腔相通, 具特征在于所述进口节管( 从下到上依次由空腔管(21)、第二圆柱管0 及法兰03) 构成,所述空腔管的上端设有第二圆柱管(22),所述第二圆柱管02)的内腔管径小于空腔管的内腔下端管径,所述第二圆柱管0 的上端设有法兰0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管换热器外壳,具特征在于所述空腔管的内腔形状为平顶圆柱形或拱顶的圆柱形或多面体形或由上到下呈渐扩的锥形。
专利摘要一种列管换热器外壳,属于换热器部件技术领域,包括水平放置的第一圆柱管、垂直设置于第一圆柱管壁上的进、出口节管,进、出口节管形状相同并与第一圆柱管内腔相通,进口节管从下到上依次由空腔管、第二圆柱管及法兰构成,空腔管上端设有第二圆柱管,第二圆柱管内腔管径小于空腔管的内腔下端管径,第二圆柱管上端设有法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内腔管径变化的进、出口节管,使进、出口节管内腔上端的管径小于内腔下端的管径,使进、出口节管内腔下端的实际过流面积与内腔上端的实际过流面积相匹配,保证进入外壳的物料流量稳定,有效发挥换热器的换热功效。
文档编号F28F9/00GK202002539SQ20112006697
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5日
发明者梅龙毅, 梅龙渊 申请人:合肥艾普拉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