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式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97860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胆式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胆式交换器,属于机械设备制作的技术领域。适应于在水箱中放置使用。
技术背景就发明人所知,现有的交换器,有板式交换器,螺旋铜管交换器等,但在使用过程中,安装复杂,且在一次网、二次网管路中必须使用两台水泵,才能完成热交换。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种把交换器放入水箱,只有一次网使用一台泵,即可完成热交换的胆式交换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胆式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以下以第一排管1、第六排管15、第五排管14、第四排管10、第三排管9、第二排管8至下而上,水平排列各排管两端分别与两端隔断连接,且相互贯通,第一排管1左端与第一隔断3连接,右端与第七隔断13连接,第六排管15左端与第二隔断4连接,右端与第七隔断13连接,第五排管14左端与第二隔断4连接,右端与第六隔断12连接,第四排管10左端与第三隔断5连接,右端与第六隔断12连接,第三排管9左端与第四隔断5连接,右端与第五隔断11连接, 第二排管8左端与第三隔断7连接,右端与第五隔断11连接,第一隔断3连接进水口 2,第七隔断7连接出水口 6。其工作原理是,当热水从进水口流入,经隔断,排管,隔断依次排管至第五隔断11, 第二排管8,第三隔断7由出水口 6流出,这时所有排管便产生了所有要交换的热量。本实用新型的胆式交换器,具有可置于水箱中,水水交换,也可置于炉窑式锅炉的排烟筒内,进行热空气与水交换,即余热利用,安装简单,节省室内空间,换热效率高,一台水泵即可完成热交换的优点。

附图为胆式交换器结构图图中1.第一排管,2.进水口,3.第一隔断,4.第二隔断,5.第三隔断,6.出水口, 7.第三隔断,8.第二排管,9.第三排管,10.第四排管,11.第五隔断,12.第六隔断,13.第七隔断,14.第五排管,15.第六排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附图所示的胆式交换器,以下以第一排管1、第六排管15、第五排管14、第四排管10、第三排管9、第二排管8至下而上,水平排列各排管两端分别与两端隔断连接,且相互贯通,第一排管1左端与第一隔断 3连接,右端与第七隔断13连接,第六排管15左端与第二隔断4连接,右端与第七隔断13连接,第五排管14左端与第二隔断4连接,右端与第六隔断12连接,第四排管10左端与第三隔断5连接,右端与第六隔断12连接,第三排管9左端与第三隔断5连接,右端与第五隔断11连接,第二排管8左端与第三隔断7连接,右端与第五隔断11连接,第一隔断3连接进水口 2,第三隔断7连接出水口 6。将该交换器于水箱中,一次网管与进水口 2接通,出水口 6与一次两回水管接通,打开一次网阀门,便可将水箱中的水加热。
权利要求1.胆式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以第一排管(1)、第六排管(15)、第五排管(14)、第四排管 (10)、第三排管(9)、第二排管(8)至下而上,水平排列各排管两端分别与两端隔断连接,且相互贯通,第一排管(1)左端与第一隔断(3)连接,右端与第七隔断(13)连接,第六排管 (15)左端与第二隔断(4)连接,右端与第七隔断(1 连接,第五排管(14)左端与第二隔断(4)连接,右端与第六隔断(12)连接,第四排管(10)左端与第三隔断(5)连接,右端与第六隔断(12)连接,第三排管(9)左端与第四隔断(5)连接,右端与第五隔断(11)连接, 第二排管(8)左端与第三隔断(7)连接,右端与第五隔断(11)连接,第一隔断(3)连接进水口 (2),第三隔断(7)连接出水口(6)。
专利摘要胆式交换器,解决了安装复杂,且在一次网、二次网管路中必须使用两台水泵,才能完成热交换的问题,其特征是第一排管、第六排管、第五排管、第四排管、第三排管、第二排管至下而上水平排列,各排管两端分别与两端隔断连接,且相互贯通,第一排管左端与第一隔断连接,右端与第七隔断连接,第六排管左端与第二隔断连接,右端与第七隔断连接,第五排管左端与第二隔断连接,右端与第六隔断连接,第四排管左端与第三隔断连接,右端与第六隔断连接,第三排管左端与第四隔断连接,右端与第五隔断连接,第二排管左端与第三隔断连接,右端与第五隔断连接,第一隔断连接进水口,第三隔断连接出水口。本实用新型具有余热利用,安装简单,节省室内空间,换热效率高,一台水泵即可完成热交换的优点,适应于放置水箱中水水交换、炉窑式锅炉等设备热空气与水交换使用。
文档编号F28D1/04GK202209896SQ201120119149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1日
发明者刘仲勤 申请人:刘仲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