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能长型热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99089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高效能长型热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管,特别是指一种管体长度在35厘米以上的长型热管结构的创新设计。
背景技术
现有热管结构的热传导,主要是通过热管内部工作液体的受热气化与毛细组织对冷却工作液体的传导回流作用而达成;热管所采用的毛细组织形态已有多种,诸如粉末烧结式、束状体、网状体、沟槽状等等,不同形态的毛细组织具有不同的优点,如其中粉末烧结式的毛细组织由于与热管管壁的结合度最佳,因此最适合应用作为热管受热蒸发段的毛细组织,以获得最佳的导热与气化促进效果。对于一般长度规格的热管产品而言,其内部无论采用何种毛细组织,在生产上并不会面临困难与瓶颈,但是当客户所要求的产品为长型热管时,由于其管体长度超过35厘米,这使得内部毛细组织的成型将面临制造困难的问题,以烧结式毛细组织而言,因其制程上必须通过一芯棒作为内模方可成型,而所述芯棒为考虑可拔模性,故其乃设为一锥状棒体,然此种锥状棒体形态会有长度限制,一但需求长度过长即无法实施。所述长型热管虽可完全舍弃烧结式毛细组织而以其他形态的毛细组织取代,然如此一来,长型热管的蒸发段将因为采用其他束状体、网状体、沟槽状等毛细组织而难以获得最佳导热与气化促进效果,进而导致成品效能低劣而不符客户要求的问题。因此,针对上述现有长型热管使用上所存在的问题,如何研发出一种能够更具理想实用性的创新发明设计,实为有待相关业界再加以思索突破的目标及方向。有鉴于此,发明人本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目标, 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能长型热管结构,其目的主要针对如何研发出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的新式高效能长型热管结构为目标加以思索突破。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能长型热管结构,包括相互接合的一第一管体以及一第二管体,该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相接合后构成总长度为35厘米以上的长型热管;该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相对外端形成封合部,所述长型热管包括有蒸发段、绝热段以及冷凝段,该长型热管内界定形成一中空内部,该中空内部容置有一工作流体;且其中,所述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相对内端均设有切状接口以相互呈套合搭接式形态,且其套合搭接处为硬焊结合固定形态;所述蒸发段内壁设有烧结式毛细组织; 所述冷凝段与绝热段内设有一第二毛细组织以作为工作流体回流至蒸发段的毛细导引构造,且该第二毛细组织一端与蒸发段的烧结式毛细组织相搭接。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1.上述方案中,本实用新型于所述长型热管规格条件下,其蒸发段的工作流体能够藉由所述烧结式毛细组织获得高蒸发效率,而冷凝段的冷却液则能够通过第二毛细组织快速导引回流至蒸发段,借此使得长型热管达到高效能且又能兼具制造的可行性与便利性。2.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相对端所设切状接口之间选用管径大小差异相互插套搭接、等管径相互对接再以一套管套组搭接等任其中一种接合形态。3.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毛细组织选用烧结式、束状、网状、沟槽状等任一形态的毛细组织构成。4.上述方案中,所述长型热管的延伸形态设为笔直、弯曲任一形状;长型热管的管断面设为圆形、扁形任一形状。5.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均为铜管,或所述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一者为铜管、另一者为铝管。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及优点如下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能长型热管结构,于长型热管规格条件下,其蒸发段的工作流体能够通过所述烧结式毛细组织获得高蒸发效率,而该冷凝段的冷却液则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毛细组织快速导引回流至蒸发段,借此令长型热管达到高效能的优点,且又能通过双管体对接方式达到兼顾制造可行性与便利性的较佳产业利用效益。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长型热管结构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长型热管结构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长型热管结构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管体套合搭接形态另一实施例图;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蒸发段配置形态另一实施例图;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长型热管设成弯曲形态的实施例图。以上附图中A.长型热管;10.第一管体;11.封合部;12.切状接口;20.第二管体;21.封合部;22.切状接口;23.抽口;Bi.蒸发段;B2.绝热段;B3.冷凝段;30.中空内部;31.工作流体;40.烧结式毛细组织;50.第二毛细组织;60.套管;70.发热源; 80.散热风扇;81.散热鳍片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参见附图1 3所示,一种高效能长型热管结构,所述高效能长型热管结构由下述构成相互接合的一第一管体10以及一第二管体20,该第一管体10与第二管体20相接合后构成总长度为35厘米以上的长型热管A ;其中该第一管体10与第二管体20的相对外端形成封合部11、21,该长型热管A包括有蒸发段B1、绝热段B2以及冷凝段B3,又该长型热管A内界定形成一中空内部30,该中空内部30容置有一工作流体31 (标示于图3);且其中该第一管体10与第二管体20的相对内端均设有切状接口 12、22以相互套合搭接,且其套合搭接处为硬焊结合(即焊接温度大于450° )的固定形态,借此以达到最佳结合牢固性,能够有效避免长型热管A受弯曲加工形变时产生裂开现象;该蒸发段Bl内壁设有烧结式毛细组织40 (如铜粉烧结成型),以获得最佳的导热与气化促进效果;该冷凝段B3与绝热段B2内设有一第二毛细组织50以作为工作流体31回流至蒸发段Bl的毛细导引构造,且所述第二毛细组织50—端与蒸发段Bl的烧结式毛细组织40相搭接;该第二毛细组织50可选用烧结式、束状、网状、沟槽状等任一形态的毛细组织构成。其中,该第一管体10与第二管体20的相对内端所设切状接口 12、22之间的具体接合形态如图3所示,可选用管径大小差异相互插套搭接的实施方式(注包括扩管或缩管等方式);或者如图4所示,所述切状接口 12、22之间的接合形态亦可为相等管径相互对接再以一套管60套组搭接的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为该长型热管A的蒸发段Bl及冷凝段B3配置形态另一实施例,本例的蒸发段Bl分设于第一管体10与第二管体20的相对外端,冷凝段B3则是设于第一管体 10与第二管体20之相对内端区段位置。其中,该长型热管A的延伸形态可设为笔直形状(如图1 3所示)、或者如图6所示的长型热管A,其延伸形态设为弯曲形状,以因应组设环境的需求,此并无局限,图6所示长型热管A整体弯曲成一类似口字形态,令其两端均为蒸发段抵靠接触于同一发热源70 (如CPU)上,中间段则设为冷凝段抵靠接触于一散热风扇80的出风口所设散热鳍片座81 — 侧(注本例长型热管内部蒸发段、冷凝段配置形态即为图5所示);而该长型热管A的管断面则可设为圆形、扁形任一种形状。其中,所述第一管体10与第二管体20可均为铜管;或者,该第一管体10与第二管体20亦可一者为铜管、另一者为铝管的实施状态;而此一实施例由于铜、铝管之间同样能够达到硬焊结合固定效果,又能因为铝管成本较铜管低而具有进一步降低成本的经济效益,且功能不变。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能长型热管结构,于长型热管规格条件下,其蒸发段的工作流体能够通过所述烧结式毛细组织获得高蒸发效率,而该冷凝段的冷却液则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毛细组织快速导引回流至蒸发段,借此令长型热管达到高效能的优点,且又能通过双管体对接方式达到兼顾制造可行性与便利性的较佳产业利用效益。又因为所述第一、第二管体相对内端设有切状接口相互套合搭接且通过硬焊结合固定形态,能够达到最佳结合牢固性,有效避免长型热管受弯曲加工形变时产生裂开现象。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能长型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接合的一第一管体以及一第二管体,该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相接合后构成总长度为35厘米以上的长型热管;该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相对外端形成封合部,所述长型热管包括有蒸发段、绝热段以及冷凝段,该长型热管内界定形成一中空内部,该中空内部容置有一工作流体;且其中,所述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相对内端均设有切状接口以相互呈套合搭接式形态,且其套合搭接处为硬焊结合固定形态;所述蒸发段内壁设有烧结式毛细组织;所述冷凝段与绝热段内设有一第二毛细组织以作为工作流体回流至蒸发段的毛细导引构造,且该第二毛细组织一端与蒸发段的烧结式毛细组织相搭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能长型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相对端所设切状接口之间选用管径大小差异相互插套搭接、等管径相互对接再以一套管套组搭接等任其中一种接合形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能长型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毛细组织选用烧结式、束状、网状、沟槽状等任一形态的毛细组织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能长型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型热管的延伸形态设为笔直、弯曲任一形状;长型热管的管断面设为圆形、扁形任一形状。
专利摘要一种高效能长型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接合的一第一管体以及一第二管体;该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相对外端形成封合部,所述长型热管包括有蒸发段、绝热段以及冷凝段,该长型热管内界定形成一中空内部,该中空内部容置有一工作流体;且其中,所述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相对内端均设有切状接口以相互呈套合搭接式形态,且其套合搭接处为硬焊结合固定形态;所述蒸发段内壁设有烧结式毛细组织;所述冷凝段与绝热段内设有一第二毛细组织以作为工作流体回流至蒸发段的毛细导引构造,且该第二毛细组织一端与蒸发段的烧结式毛细组织相搭接。不仅令长型热管达到高效能的优点,且又能通过双管体对接方式达到兼顾制造可行性与便利性的较佳产业利用效益。
文档编号F28D15/04GK202204358SQ20112023221
公开日2012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4日
发明者何信威, 饶振奇 申请人:苏州聚力电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