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翅流式集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00407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翅流式集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热器,尤其是一种翅流式集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集热器的本体上一般设置有纵向排列导热管和横向排列导热管两种结构形式。在这两种形式中,由于导热管在传递栽热介质过程中,不可能各管按接受到的压力等同,往往会出现一部分管中的热介质无法及时传递,导致整个集热器效率下降。同时局部压力长期大的那部分导热管易损坏产生变形、渗漏现象等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翅流式集热器,通过几组翅形骨架结构,形成明晰的主流方向,保证各支流一致的倾向性,提升介质对热量的传栽能力,保证了集热器的高效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翅流式集热器,包括一个具有进口和出口的空腔本体,其特征是所述的进口和出口设置在本体的顶部,本体的内设有多排竖向导流隔断,上下相邻两排导流隔断之间形成“翅形”(即“M”形)空隙,所述的本体底部设有排渣区。介质从上方进入主体,再从主体上方流出,充分流经主体,传热面积大;通过几组翅形骨架机构,主次流通分明,充分以作用的压力布局设计流道,进一步加大吸热、换热面积,又有压力调节和重新分布,达到整体吸收热量,分层调节传递热量,实现疏堵自行调节、 达到最大效率化;设计适当尺寸的排渣区,在寿命期内有充分空间沉淀流渣,预防由于渣堆而堵塞流道影响循环。作为上述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还包含以下附加技术特征或这些特征的任意组合处于最上方的第一排导流隔断的相邻导流隔断的左右间距大于第二排导流隔断, 第一排与进口和出口距离最近,此处介质流速较大,较大的间距可疏导介质流。所述的各排导流隔断的相邻导流隔断的左右间距自上往下依次递减,等级分明, 流速均勻分配。所述的进口和出口以本体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的各排导流隔断也以本体中心线对称设置,介质进流与介质出流均衡,流动顺畅。所述的本体中心线处均设有导流隔断,其中处于最上方的导流隔断长度长于其左右相邻的导流隔断,在本体中心处隔断较长,防止介质流过多地从本体上方的进口侧过早进入出口侧。处于进口和出口的主体内均设有弧形空腔,所述的进口和出口位于弧形空腔的中间,缓解进口和出口位置的介质流,流速更为平稳。处于最下方排的导流隔断下端高度齐平,从导流隔断最低点到底部的排渣区所需的尺寸一定的情况下,增加本体的空间利用率。
3[0012]所述的导流隔断间的左右空隙横截面呈扁六边形,介质流通更为顺畅。各排导流隔断的竖向高度由中间向两侧先递增再递减,递增角度在30度与40度之间,该导流结构使得介质热量提取率高。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翅流式集热器,通过几组翅形(S卩“M”形)骨架机构,形成翅流式介质流道,主次流通分明,充分以作用的压力布局设计流道,既满足压力又加大吸热、换热面积,介质热量提取率高;设计适当尺寸的排渣区,在寿命期内有充分空间沉淀流渣,预防由于渣堆而堵塞流道影响循环。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本体、2-进口、3-出口、4-导流隔断、5-排渣区、6-弧形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描述的一种翅流式集热器,包括一个具有进口 2和出口 3的空腔本体1,所述的进口 2和出口 3设置在本体1的顶部,本体1的内设有四排竖向导流隔断4,上下相邻两排导流隔断4之间形成“翅形”即“M”形空隙,所述的本体1底部设有排渣区5,处于最上方的第一排导流隔断的相邻导流隔断的左右间距大于第二排导流隔断, 第二排导流隔断和处于其下方的导流隔断间距相等,也可以将各排导流隔断的相邻导流隔断的左右间距自上往下依次递减,根据需要而定。所述的进口 2和出口 3以本体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的各排导流隔断4也以本体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的本体1中心线处均设有导流隔断4,其中处于最上方的导流隔断长度长于其左右相邻的导流隔断。处于进口 2和出口 3的主体1内均设有弧形空腔6,所述的进口 2和出口 3位于弧形空腔6的中间。处于最下方排的导流隔断4下端高度齐平。所述的导流隔断4间的左右空隙横截面呈扁六边形。 各排导流隔断4的竖向高度由中间向两侧先递增再递减,递增角度在30度与40度之间,本事实例为;34度。
权利要求1.一种翅流式集热器,包括一个具有进口( 和出口( 的空腔本体(1),其特征是所述的进口⑵和出口⑶设置在本体⑴的顶部,本体⑴的内设有多排竖向导流隔断 G),上下相邻两排导流隔断(4)之间形成“翅形”(即“M”形)空隙,所述的本体(1)底部设有排渣区(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流式集热器,其特征是处于最上方的第一排导流隔断的相邻导流隔断的左右间距大于第二排导流隔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翅流式集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各排导流隔断的相邻导流隔断的左右间距自上往下依次递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流式集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进口( 和出口(3)以本体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的各排导流隔断(4)也以本体中心线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翅流式集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本体(1)中心线处均设有导流隔断,其中处于最上方的导流隔断长度长于其左右相邻的导流隔断。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翅流式集热器,其特征是处于进口( 和出口(3) 的主体⑴内均设有弧形空腔(6),所述的进口⑵和出口(3)位于弧形空腔(6)的中间。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翅流式集热器,其特征是处于最下方排的导流隔断 (4)下端高度齐平。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翅流式集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导流隔断间的左右空隙横截面呈扁六边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流式集热器,其特征是各排导流隔断的竖向高度由中间向两侧先递增再递减,递增角度在30度与40度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翅流式集热器,涉及集热器,解决了目前的集热器介质流压分配不均衡,提取的热量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具有进口和出口的空腔本体,其特征是所述的进口和出口设置在本体的顶部,本体的内设有多排竖向导流隔断,上下相邻两排导流隔断之间形成“翅形”(即“M”形)空隙,所述的本体底部设有排渣区。本实用新型通过几组翅形(即“M”形)骨架机构,形成翅流式介质流道,主次流通分明,充分以作用的压力布局设计流道,既满足压力又加大吸热、换热面积,介质热量提取率高;设计适当尺寸的排渣区,在寿命期内有充分空间沉淀流渣,预防由于渣堆而堵塞流道影响循环。
文档编号F28D1/03GK202216582SQ20112035720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2日
发明者唐玉敏, 虞红伟 申请人:唐玉敏, 虞红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