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曲式能够装卸的热交换机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502870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弯曲式能够装卸的热交换机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显热交换、蒸发、凝聚等热交换作用的热交换机,尤其涉及将引导用于热交换的导热介质的热交换线圈形成为弯曲状的弯曲式能够装卸的热交换机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热交换机是通过采用空气、水等的热交换作用来加热或者冷却导热介质(例如,冷却水、热水、制冷剂等)的装置,其经常应用于冷却塔等中,从而通过该冷却塔实现在冷却用水和室外空气之间的热交换,以使得冷却用水冷却,进而能够达到重复使用冷却用水的目的。其中该冷却用水应用于包括家用空调、冰箱在内的、工业用制冷机的冷却塔中。目前,这种热交换机根据用途、容量等而由多种结构形成,尤其在需要有大容量的 冷却塔等中使用如下所述的弯曲式可装卸的热交换机。图I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弯曲式可装卸的热交换机的侧面截面图。如图I所示,根据现有技术的弯曲式可装卸的热交换机中,引导导热介质的热交换线圈10形成为类似于蛇的弯曲形状,并且具有被框架20支撑的结构。弯曲式可装卸的热交换机的热交换线圈10通过将长长的线圈折弯成弯曲状的方法来形成,其中该长长的线圈通过挤压成型的方式制造成一体,或者通过焊接结合等而连接为一体。但是,现有的弯曲式可装卸的热交换机存在如下的缺点。若热交换线圈10内部发生腐蚀,则由此在热交换线圈10内部产生腐蚀层以降低热交换性能,并且剧减少热交换线圈10的使用寿命,从而需要每隔一定的周期替换热交换线圈10。尤其在冬季,为了防止热交换线圈10发生冻破而排出热交换线圈10内的导热介质时,排出以及再次注入导热介质时,使热交换线圈10的内部得以开放,此时热交换线圈10与氧发生反应以加剧热交换线圈10内部的腐蚀,因此不仅是热交换线圈10的外部应能够防止腐蚀,而且内部也应能够防止腐蚀。从而,特别地,由于适用于冷却塔等的热交换机是大容量部件,因此不易维护,为此会耗费相当多的成本,并且需要维护、替换一个整个热交换线圈10。另外,因镀锌、防腐涂层遭破坏等问题,在对热交换线圈10实施镀锌、涂布防腐涂层之后,无法实施为了制造成弯曲状而进行的焊接操作或者弯曲操作等。另外,在制造完弯曲式热交换线圈10之后,由于弯曲式热交换线圈10非常长、而且是弯曲的,因此实际上很难对弯曲式热交换线圈10的内部实施镀锌或者涂布防腐涂层。另外,由于热交换线圈10是在挂靠在框架20的钢梁22上的状态下通过焊接实现位置固定的,因此实际上很难实施镀锌、涂布防腐涂层,尤其焊接部分容易遭腐蚀。因此,现有的弯曲式可装卸的热交换机的抗腐蚀能力非常差。从而,基于现状,公开了如下所述的、用于防止热交换线圈10发生腐蚀的方案。当导热介质为流体水冷式时,由于仅在夏季运转热交换机而在冬季不运转热交换机,因此在热交换线圈10内部与导热介质一同注入如乙二醇等防冻液和防腐蚀剂。
然而,因防冻液和防腐蚀剂的注入,导致了初期投资成本的增加;并且由于需要周期性地添加防冻液和防腐蚀剂,因此也会导致维护成本的上升;并且因在替换防冻液和防腐蚀剂时产生的废弃物而导致了环境的污染。另外,当注入比热较小的防冻液和防腐蚀剂来运转热交换机时,与未注入防冻液和防腐蚀剂的情况相比,效率会降低,因此为了补偿这种效率的降低,只能以更大的容量设计热交换机。若热交换机的容量增加,则导热介质的循环流量也一并增加,从而泵容量也应增加,并且冷却风扇马达(fan motor)动力也应增加,因此存在包括初期投资成本在内的运转成本急剧上升。因此,迫切需要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热交换线圈10发生腐蚀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对其内部也能简单地实现镀锌、用于防腐的涂布等的弯曲式可装卸的热交换机及其制造方法。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可以公开弯曲式可装卸的热交换机,包括热交换线圈以及框架,其中,所述热交换线圈具有互相均匀地排列的多个直线线圈;以及连接线圈,其中,所述连接线圈设置在互相相邻的两个直线线圈之间,并且与所述直线线圈镶嵌结合,以便能够通过将所述多个直线线圈连接为一体来形成弯曲的内部通路;所述框架具有形成边框以便所述热交换线圈能够设置在内部的边框形成部;以及支撑设置在所述边框形成部内的热交换线圈的支撑部。可将所述连接线圈弯曲成马蹄形状。所述连接线圈包括形成所述热交换线圈的内部通路的本体部;以及在所述本体部形成为一体以便能够分离的方式与所述直线线圈镶嵌结合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可以包括机体,与本体部延伸形成为一体以容纳直线线圈,并且具有从所述本体部向连接件的方向直径逐渐地缩小的倾斜部;阻滑部件,由尺寸相同的圆弧形状形成,沿着所述机体的周围方向分为多个,并且沿着机体的倾斜部移动,从而与容纳在机体的直线线圈贴紧而得以咬合或者与其相隔开;以及轴向弹性部件,从所述本体部向连接件的方向弹性支撑所述阻滑部件。所述支撑部可以沿着所述直线线圈的长度方向形成有多个。所述支撑部固定在所述边框形成部,或者可装卸地结合于所述边框形成部,并且可以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直线线圈的凹部或者孔。 所述支撑部可以由形成有多个所述孔的板形成。所述支撑部的孔可以是通过以镶嵌所述直线线圈的方向对所述板实施冲孔以使该冲孔部分突出的方式形成的。所述支撑部的突出的冲孔部分可以被切开为,沿着所述孔的周围分解为多个。在所述支撑部的孔和所述直线线圈之间可以设置有衬套。在所述框架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热交换线圈的两端连接以引导导热流体的流入、排出的第一端头和第二端头,第一端头和第二端头可以分别通过热交换线圈和连接件得以镶嵌结合。另外,作为所述弯曲式可装卸的热交换机的制造方法,本发明一同公开了弯曲式可装卸的热交换机的制造方法,包括以在所述框架上设置有多个直线线圈的状态,使直线线圈被所述框架的支撑部所支撑,并且将其浸在镀金溶液或者涂布溶液,实施镀金/涂布操作;以及在所述镀金/涂布操作之后,将连接线圈镶嵌结合于设置在所述框架的直线线圈,以完成热交换线圈的制作。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内容,可望达到包括如下的多种效果。但是,本发明并不是在实现如下所述的所有效果时才会成立的。由于热交换线圈分为直线线圈和连接线圈,并且在框架上仅设置直线线圈的状态下实施镀金、涂布操作,因此不仅能够对直线线圈的外周面简单地、充分地实施镀金、涂布,而且对内周面也能够简单地、充分地实施镀金、涂布。另外,由于热交换线圈分为直线线圈和连接线圈,并且其作为可维修(service)的装卸式耐蚀性线圈能够简单地实施分离,因此可对一部分热交换线圈进行维护、替换。
另外,由于热交换线圈的直线线圈和连接线圈之间以互相镶嵌结合的方式代替了 焊接结合方式,因此可防止直线线圈的镀金、涂布受损。另外,通过在框架支撑部形成用于安装直线线圈的凹部或者孔,从而可决定直线线圈的设置位置,并且可防止直线线圈的抖动。另外,框架的支撑部的孔通过冲孔(punching)得以突出,从而可以更加稳定地支撑直线线圈,并且该部分可以起到吸收热交换线圈的震动、冲击的弹簧(spring)的作用。尤其,沿着孔的周围切开出多个在框架支撑部上突出的冲孔部分,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弹
黃特性。或者,通过在框架的支撑部的孔和直线线圈之间设置衬套,其中衬套可以起到弹簧作用,从而当框架和直线线圈的材料不同时,可以防止由不同材料的接触所引起的腐蚀
坐寸O


图I是现有技术的弯曲式可装卸的热交换机的侧面截面图;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弯曲式可装卸的热交换机的侧面图;图3是朝图2的箭头A方向的视图;图4是朝图2的箭头B方向的视图;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弯曲式热交换线圈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弯曲式热交换线圈的结合状态截面图;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弯曲式热交换线圈的连接件立体图;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弯曲式热交换线圈的可装卸状态截面图;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弯曲式可装卸的热交换机的框架立体图;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弯曲式可装卸的热交换机的框架支撑部主视图;图11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弯曲式可装卸的热交换机的框架支撑部截面图;图12是沿图11的C-C线的截面图;图13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弯曲式可装卸的热交换机的框架支撑部截面图;图1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弯曲式可装卸的热交换机的支撑部截面图;图15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弯曲式可装卸的热交换机的支撑部主视图16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弯曲式可装卸的热交换机的热交换线圈截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00 :热交换线圈; 110 :直线线圈;120 :连接线圈;140 :连接件(joint);200 :框架(frame) ; 210 :边框形成部;220 :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此说明本发明时,将会省略对公知的功能或结构的具体说明,以免对本发明的宗旨加以混渚。如图3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弯曲式可装卸的热交换机可以包括热交换线圈100,形成为弯曲状,用于引导导热介质;以及框架200,用于支撑热交换线圈100。尤其,热交换线圈100可以包括互相均匀地排列的多个直线线圈110 ;以及连接线圈120,其中,连接线圈120设置在互相相邻的两个直线线圈110之间,并且与直线线圈110镶嵌结合,以将多个直线线圈110连接为一体,从而能够形成弯曲的内部通路102。在一个框架200上沿着一方向可以相隔设置有多个热交换线圈100,形成一个热交换线圈100的多个直线线圈110可以沿着与多个热交换线圈100的相隔方向不同的方向(例如,图示的上下方向)整齐地排列成一列。连接线圈120可以包括本体部130,与直线线圈110 —起形成热交换线圈100的内部通路102以与直线线圈110镶嵌结合;以及连接件140,在本体部130的两端分别延伸设置为一体以与直线线圈110镶嵌结合。尤其,连接件140通过下述的结构特征,不仅在简化连接线圈120与直线线圈110的镶嵌结合的前提下能够保持足够的密封性,而且使得连接线圈120和直线线圈110之间的分离变为可能。S卩,连接件140可以包括与本体部130连接为一体的机体142、阻滑部件144、径向弹性部件145、轴向弹性部件146、盖帽部件147、密封件148以及圆形环(ring) 149。机体142用于容纳直线线圈110,其内部为空心,并且沿着内周壁可以形成有直径大于连接线圈120的本体部130的内部通路102的环形的凹形部分142a和倾斜部142b。机体142的倾斜部142b的直径可以沿着从连接线圈120的本体部130向连接件140的方向逐渐地扩大或者缩小。阻滑部件144用于阻止容纳在机体142的直线线圈110的移动,其外周面与倾斜部142b对应地倾斜,并且沿着倾斜部142b移动。阻滑部件144形成为尺寸相同的圆弧形状,并且被分为三个,以使其具有稳定的结构。另外,在阻滑部件144的内周面可以形成有向直线线圈110的进入方向倾斜的多个环形的锯齿144a。径向弹性部件145用于朝半径方向弹性支撑阻滑部件144,其可以采用具有预定直径的环(ring)或者C-环。轴向弹性部件146用于向轴方向、即直线线圈110进入的方向或者与其相反的方向弹性支撑阻滑部件144。盖帽部件147可以由为环形成,并且其具有可供直线线圈110镶嵌的内径。如下所述,在盖帽部件147可以形成有工具插入凹部147a,以使用于插入阻滑部件144的工具160能够插入至机体142内。
基于上述连接件140的连接线圈120和直线线圈110之间的镶嵌结合可按照如下所述的方式实现。如图8所示,将工具160插入至连接件140的机体142内,利用工具160将连接件140的阻滑部件144插入至连接线圈120的内部之后,将直线线圈110镶嵌至连接件140的机体中。此时,由于连接件140的阻滑部件144处于被推入至连接线圈120内部的状态,因此直线线圈110不受连接件140的阻滑部件144的干扰,而能够简单地镶嵌在连接件140的机体中。如上所述,当将直线线圈110镶嵌至连接件140的机体之后拔出工具160,则根据连接件140的轴向弹性部件146的弹性恢复力,连接件140的阻滑部件144向连接线圈120的外侧移动,从而如图6所示,其能够与直线线圈110贴紧而与直线线圈110紧紧地咬合。从而,连接线圈120和直线线圈110之间能够实现坚固的镶嵌结合,并且可以保持相互之间的密封性。当从直线线圈110分离连接线圈120时,如图8所示,通过连接件140的盖帽部件147的工具插入凹部147a,将工具160插入至连接件140的机体142内,并且将连接件140的阻滑部件144推入连接线圈120的内部。此时,连接件140的阻滑部件144与直线线圈 110分离,从而解除了通过连接件140的阻滑部件144实现的与直线线圈110之间的咬合,由此直线线圈110能够从连接线圈120脱离。另外,连接线圈120可以是任意的形状,但是如图所示,优选地,将其形成为如马蹄形状的弯曲的形状,从而能够最小化导热介质的流动阻力。框架200可以包括形成边框以使得热交换线圈100能够设置在内部的边框形成部210 ;以及对在通过边框形成部210形成的边框内设置的热交换线圈100予以支撑的支撑部220。如图所示,框架200的边框形成部210可以形成为六边形结构,除此之外还可以形成为其他多种结构。沿着直线线圈110的长度方向形成有多个框架200的支撑部220,这样会更加有利于稳定地支撑直线线圈110。尤其如图所示,优选地,将框架200的支撑部220形成为至少沿着直线线圈110的长度方向分别支撑直线线圈110的两端。并且,当直线线圈110的长度较长时,如图所示,进一步地还可以将框架的支撑部220增加为一个或者两个以上,以便沿着直线线圈110的长度方向支撑直线线圈110的中间部分。支撑部220可通过焊接结合方式等而永久性地固定在边框形成部210,还可以通过螺栓连接方式或者滑动镶嵌方式等而可装卸地结合于边框形成部210。虽然支撑部220可以只托住直线线圈110,但是如图所示,其还可以形成有用于安装直线线圈Iio的凹部222或者孔224。此时,随着直线线圈110安装在支撑部220的凹部222或者孔224,通过支撑部220可分别引导直线线圈110的设置以决定其位置,因此可以防止直线线圈110发生抖动,并且可以保持直线线圈110之间的排列。这种支撑部220能够由形成有多个孔224的板220A构成,尤其如图9至图13、图15所示。此时,如图所示,采用具有可覆盖边框形成部210的一面的尺寸的板220A或者可划分边框形成部210的一面的尺寸的板220A来形成支撑部220,从而能够安装所有直线线圈 110。与此同时,如图11和图12所示,向镶嵌直线线圈110的方向冲孔将板220A冲孔以使该冲孔部分226得以突出,从而能够形成支撑部220的孔224。此时,通过在支撑部220上突出的冲孔部分226,能够更加稳定地支撑直线线圈110,当采用例如铝或者塑料等刚性不大的材料以较薄的厚度形成板220A时,在支撑部220上突出的冲孔部分226可以起到如板弹簧等作用,从而可以吸收在热交换线圈100上发生的震动或者冲击。进而,如图12所示,可沿着支撑部220的孔224的周围切开228出多个在支撑部220上突出的冲孔部分226,由此可以强化弹簧特性,并且可以张开在支撑部220上的、突出的冲孔部分226,从而可以简单地镶嵌直线线圈110;在支撑部220上的、突出的冲孔部分226与直线线圈110贴紧,从而可以更加稳定地支撑直线线圈110。或者,如图13所示,支撑部220的孔224和直线线圈110之间可以设置有衬套(bush) 230。衬套230由塑料或者橡胶等材料形成,以便能够起到如弹簧等的作用。由这种板220A形成的支撑部220,如图11至图13所示,可以形成为一体,还可以如图15所示,采用以支撑部220的孔224为基准分成多个的结构,从而能够与直线线圈110交替地排列设置。 另外,如图14所示,支撑部220由钢梁220B构成,该钢梁220B沿着边框形成部210的上下方向设置有多个以托住直线线圈110,并且可以形成有凹部222。另外,在框架200可以设置有与热交换线圈100的两端之一连接以弓丨导导热介质向热交换线圈100流入的第一端头(header)300 ;以及与热交换线圈100的两端中的另外一个连接以引导导热介质从热交换线圈100排出的第二端头310。第一端头300和第二端头310可分别具有多个线圈连接区,以便能够分别与多个热交换线圈100连接,并且能够分别与多个热交换线圈100镶嵌结合。为了第一端头300、第二端头310和热交换线圈100的镶嵌结合,在第一端头300和第二端头310的线圈连接区还可以将如上述的连接线圈120的连接件140等连接件形成为一体。或者,通过在两侧形成有上述连接线圈120的连接件140的连接器(coupling),可互相结合第一端头300、第二端头310和热交换线圈100。这种本发明的弯曲式热交换机的制造过程能够按照下述的过程实现。在框架200设置多个直线线圈110,以便能够通过框架200的支撑部220支撑多个直线线圈110。然后,以多个直线线圈110设置在框架200上的状态浸在用于防止腐蚀等的镀金液或者涂布(coating)溶液中,从而不仅对直线线圈110的外周面实施镀金或者涂布,而且对内周面也实施镀金或者涂布成。此时,多个直线线圈110能够被框架200得以支撑而维持排列,因此能够对多个直线线圈110均匀地镀金或者涂布。另外,对直线线圈110实施镀金或者涂布之后,将其镶嵌在框架200的支撑部220的孔时,直线线圈110的镀金或者涂布会因其与框架200的支撑部220之间的干扰而脱落。但是,由于本发明是在直线线圈110被框架200支撑的状态下实施镀金或者涂布操作,因此能够防止直线线圈110的镀金、涂布发生受损。如上所述的镀金或者涂布操作之后,将连接线圈120分别镶嵌结合于设置在框架200的直线线圈110,从而完成热交换线圈100。此时,直线线圈110与连接线圈120是互相镶嵌结合的。在直线线圈110与连接线圈120之间,以互相镶嵌结合方式来替代了焊接方式,从而可以防止直线线圈110的镀金、涂布发生受损。并且如上所述,为了热交换线圈100的维护、替换,能够简单地实现直线线圈Iio与连接线圈120的分离、再次结合。为了防止腐蚀等,能够额外地对连接线圈120预先实施镀金、涂布处理。如图所示,连接线圈120为以马蹄形状弯曲的形状,但是由于其长度较短,因此不仅是对连接线圈120的外周面简单地实施镀金、涂布,而且对内周面也能够简单地实施镀金、涂布。然后,将热交换线圈100和第一端头300、第二端头310互相镶嵌结合,则能够完成弯曲式可装卸的热交换机。另外,如图16所示,作为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热交换线圈100可以包括直线线圈110 ;弯曲成马蹄形状的连接线圈120 ;以及连接件1000,其中,连接件1000分别与连接线圈120、直线线圈110可分离地镶嵌结合,以便能够将连接线圈120和直线线圈110连接为一体。连接件1000的两侧端可以分别包括形成为管形状以使连接线圈120、直线线圈110插入而得以镶嵌的本体部1100 ;以及连接件部120,其中,连接件部120相当于用于实现连接线圈120与直线线圈110之间的镶嵌结合的、如图I至图15所示的连接线圈的连接件。除此之外的其它结构与参考图I至图15进行说明的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者类似,因此为 了避免对本发明的宗旨加以混淆,在此将会省略说明。以上,示例性地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如上所述的特定实施例,能够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范围内加以适当的变更。
权利要求
1.ー种弯曲式能够装卸的热交换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热交换线圈,具有 多个直线线圈,互相均匀地排列;和 连接线圈,设置在互相相邻的两个直线线圈之间,并且与所述直线线圈镶嵌结合,从而通过将所述多个直线线圈连接为一体以形成弯曲的内部通路,以及框架,具有 边框形成部,用于形成边框,以使所述热交換线圈设置在内部;和 支撑部,用干支撑设置在所述边框形成部内的热交换线圈。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弯曲式能够装卸的热交换机,其特征在干, 所述连接线圈弯曲成马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弯曲式能够装卸的热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圈弯曲成马蹄形状,还包括 连接件,以能够分离的方式、分别与所述连接线圈和所述直线线圈镶嵌结合,以将所述连接线圈和所述直线线圈连接为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弯曲式能够装卸的热交换机,其特征在干, 所述连接线圈包括 本体部,用于形成所述热交换线圈的内部通路;和 连接件,与所述本体部形成为一体,以能够分离的方式与所述直线线圈镶嵌结合,以及 所述连接件包括 机体,与本体部延伸形成为一体以容纳直线线圈,并且具有从所述本体部向连接件的方向直径逐渐缩小的倾斜部; 阻滑部件,由尺寸相同的圆弧形状形成,沿着所述机体的周围方向分为多个,并且沿着机体的倾斜部移动,从而与容纳在机体的直线线圈贴紧而得以咬合或者与其相隔开;以及轴向弹性部件,从所述本体部向连接件的方向弹性支撑所述阻滑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弯曲式能够装卸的热交换机,其特征在干, 所述支撑部沿着所述直线线圈的长度方向形成有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弯曲式能够装卸的热交换机,其特征在干, 所述支撑部固定于所述边框形成部或者能够装卸地结合于所述边框形成部,并且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直线线圈的凹部或者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弯曲式能够装卸的热交换机,其特征在干, 所述支撑部由形成有多个所述孔的板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弯曲式能够装卸的热交换机,其特征在干, 所述支撑部的孔是通过以镶嵌所述直线线圈的方向对所述板实施冲孔以使该冲孔部分突出的方式形成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弯曲式能够装卸的热交换机,其特征在干, 所述支撑部的、突出的冲孔部分沿着所述孔的周围被切开为多个。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弯曲式能够装卸的热交换机,其特征在干, 在所述支撑部的孔和所述直线线圈之间设置有衬套。
11.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弯曲式能够装卸的热交换机,其特征在干,在所述框架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热交换线圈的两端连接以引导导热流体的流入、排出的第一端头和第二端头, 第一端头和第二端头分别通过热交换线圈和连接件得以镶嵌结合。
12.根据权利要求I至11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弯曲式能够装卸的热交换机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在所述框架上设置有多个直线线圈的状态,使直线线圈被所述框架的支撑部所支撑,并且将其浸在镀金溶液或者涂布溶液中,实施镀金/涂布操作;以及 在所述镀金/涂布操作之后,将连接线圈镶嵌结合于设置在所述框架的直线线圈,以完成热交换线圈的制作。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蒸发、凝聚等热交换作用的热交换机,尤其涉及将用于热交换的导热介质引导的热交换线圈是以弯曲式形成的弯曲式能够装卸的热交换机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本发明公开了弯曲式能够装卸的热交换机及其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弯曲式能够装卸的热交换机的特征在于,包括热交换线圈以及框架,其中,所述热交换线圈具有互相均匀地排列的多个直线线圈;以及连接线圈,所述连接线圈设置在互相相邻的两个直线线圈之间,并且与直线线圈镶嵌结合,从而能够通过将所述多个直线线圈连接为一体来形成弯曲的内部通路;所述框架具有形成边框以便所述热交换线圈能够设置在内部的边框形成部;以及支撑设置在所述边框形成部内的热交换线圈的支撑部。
文档编号F28D7/08GK102840774SQ20121001982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3日
发明者金成铉, 梁志锡 申请人:株式会社成智空调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