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循环动力热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04242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双循环动力热管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交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循环动力热管系统。
背景技术
热管作为高效传热元件,在工程中的应用日益普及。热管不仅在余热回收、电子元器件冷却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在传统的传热传质设备领域中,热管有替代循环水、循环油和水蒸汽传热的趋势。在环境温度较低时,热管还可以替代目前的空调系统,作为电子设备、电力设备、计算机房、通信机房的散热控温元件。热管有多种结构形式,也有多种分类方法。按液体工作介质的回流动力进行分类,热管可为表面张力热管、重力热管、离心热管、脉动热管和动力热管等几大类。表面张力热管靠吸液芯对液体产生的表面张力回流液体;重力热管靠重力回流液体;离心热管靠转动 产生的离心力回流液体;脉动热管靠蒸发产生气泡的膨胀力推动循环;这些热管的共同特点是热管内部没有运动部件,其优点是结构简单,适合小型化、微型化,其缺点是循环动力较弱,不适合大功率、远距离传输热量。动力热管是指外加循环驱动力的热管系统,这种驱动力通常表现为一种特定形式的流体循环泵。动力热管的基本结构包括蒸发器、导气管、冷凝器、储液罐循环泵和导液管六个部分,它们相互连接构成一个封闭循环回路,抽真空后加入工作介质就构成一个完整的动力热管。动力热管工作时,循环泵从储液罐抽出液态工作介质送入蒸发器,液态工作介质在蒸发器内受热蒸发变为气体,气体工作介质通过导气管进入冷凝器,并在冷凝器中冷却凝结成液体,液体工作介质再经导液管流回储液罐,从而完成热管循环,同时热量从蒸发器端的高温热源流向冷凝器端的低温热源。动力热管的优点是循环动力强大,适合大功率、远距离传输热量。上述动力热管系统要想实现理想的工作状态下,它的冷凝器必须具有良好的气液分离功能。如果在冷凝器中工作介质气液分离不充分,气体工作介质就会不断进入储液罐并形成积累。这种现象会造成两种结果一是如果系统中的总气体工作介质体积小于储液罐容积,气体工作介质在储液罐中的积累,最终导致全部气态工作介质都积累到了储液罐,这时循环泵、导液管、蒸发器、导气管、冷凝器内流动的是单一液相工作介质,整个系统形成液体循环状态;在液态循环状态下,没有蒸发和冷凝过程,系统也就没有了热管传热功能,而且一旦形成液体循环状态不能在工作状态下恢复正常,只有停机再重新开机才能恢复正常。二是如果系统中的总气体工作介质体积大于储液罐容积,气体工作介质在储液罐中的积累,最终导致气态工作介质充满储液罐,这时循环泵将吸入气体,而动力热管系统的循环泵通常是为输送液体而设计的,气体的吸入会造成泵压急剧下降,从而造成循环动力不足,并造成蒸发器供液困难。为了使冷凝器具有完全的气液分离功能,冷凝器通常采用直径较大、相互并联、竖立排管结构,这种结构散热效率较低,且体积较大。总之,目前的动力热管存在气液分离困难和循环动力不足的问题。正因为这样,动力热管并没有得到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给出一种双循环动力热管系统,以解决目前动力热管存在的气液分离困难和循环动力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循环动力热管系统,它由蒸发器(5)、蒸发器导液管(8)、蒸发器导气管(9)、冷凝器(I)、冷凝器导液管(7)、冷凝器导气管(6)、蒸发器循环泵(4)、冷凝器循环泵(2)、储液罐(3)和电路控制系统;所述蒸发器(5)、蒸发器 导气管(9)、储液罐(3)、蒸发器循环泵
(4)、蒸发器导液管(8)按上述顺序连接成一个蒸发循环回路,蒸发器循环泵(4)串接在蒸发器导液管(8)上,蒸发器导液管(8)和储液罐(3)的接口(33)位于储液罐(3)内的工作介质液面之下处,蒸发器导气管(9)和储液罐(3)的接口(34)位于储液罐(3)内的工作介质液面之上处;所述冷凝器(I)、冷凝器导液管(7)、冷凝器循环泵(2)、储液罐(3)、冷凝器导气管(6)按上述顺序连接成一个冷凝循环回路,冷凝器循环泵(2)串接在冷凝器导液管上,冷凝器导气管(6)和储液罐(3)的接口(31)位于储液罐(3)内的工作介质液面之上处,冷凝器导液管(7)和储液罐(3)的接口(32)位于储液罐(3)内的工作介质液面之下处;所述储液罐(3)为蒸发循环回路与冷凝循环回路的接合点,它把两个循环连接为完整的热管循环;所述电路控制系统控制着蒸发器循环泵(4)和冷凝器循环泵(2)的电机开启和运转状态,从而控制热管系统的运行状态;此热管系统工作时,蒸发器循环泵(4)把液态工作介质从储液罐(3)吸入并经蒸发器导液管(8)送至蒸发器(5),蒸发器(5)同时与高温热源相接触,液态工作介质在蒸发器(5)内受高温热源的加热而蒸发为气体,并吸收热量,蒸发形成的气体和部分没有蒸发的液体在高速流动中相互混合形成气液二相流体,它们从蒸发器(5)流出经蒸发器导气管(9)回到储液罐(3),进入储液罐(3)的气液二相流体在重力作用下完成气液分离,从而完成蒸发循环;在冷凝器循环泵(2)的抽吸力作用下,储液罐(3)中的气态工作介质通过冷凝器导气管(6)进入冷凝器(I ),冷凝器(I)同时与低温热源相接触,气态工作介质在冷凝器(I)内受低温热源的冷却而冷凝为液体,并放出热量,冷凝形成的液体和部分没有液化的气体在高速流动中混合成气液二相流体,它们从冷凝器(I)流出经冷凝器导液管(7)和冷凝器循环泵(2)回到储液罐(3),进入储液罐(3)的气液二相流体在重力作用下完成气液分离,从而完成冷凝循环;蒸发循环和冷凝循环同时进行,蒸发循环产生的气体工作介质进入冷凝循环,冷凝循环产生的液态工作介质进入蒸发循环,同时把热量从蒸发器搬运至冷凝器。以上所述储液罐(3)为一外表面设有隔热层的耐高压密封容器,储液罐(3)的功能是实现循环工作介质的气液分离和储存工作介质,并作为蒸发循环的液体工作介质的供应源和冷凝循环的气体工作介质的供应源;储液罐(3)实现气液分离的方式可以选择简单的重力沉降分离,也可以在蒸发器导气管出口和冷凝器导气管入口处设置滤网或挡板,以实现丝网分离或折流分离;储液罐这样设置,完全解决了动力热管气液分离困难的问题。以上所述储液罐(3)容积大小应与蒸发器(5)和冷凝器(I)的容积相匹配,其最佳选择范围是大于蒸发器(5)及其导气管、导液管的总容积,而小于蒸发器(5)、冷凝器(I)和整个系统的导气、导液管的总容积;以上储液罐(3)容积的最佳选择范围,是在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再考虑到经济性而给出的。以上所述冷凝器循环泵(2)和蒸发器循环泵(4)应选用能够同时输送气体和液体的容积式气液二相流输送泵;;两个循环泵选用容积式气液二相流输送泵,完全解决了目前动力热管存在的循环动力不足的问题,保证了热管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稳定可靠地工作;所述冷凝器循环泵(2)和蒸发器循环泵(4)可以由同一个电机驱动,也可以由两个电机分别驱动;所述冷凝器循环泵(2)和蒸发器循环泵(4)的流量最好相等或相近,双循环动力热管系统的最大传热功率等于或小于两个循环泵的流量的较小值与液体工作介质蒸发潜热的乘积;双循环动力热管系统可以通过调节循环泵流量来实现调节系统传热量。所述冷凝器循环泵(2)和 蒸发器循环泵(4)通常选择为齿轮泵、罗茨泵、螺杆泵、转子活塞泵、往复式活塞泵。以上所述双循环动力系统在正常循环方向时具有单向传热功能;当系统的工作介质循环方向反转时,热管系统的传热方向也跟着反转;要实现工作介质循环方向反转,可以选择两种方式,一是冷凝器循环泵(2)和蒸发器循环泵(4)可以选择电机可反向转动的、具有双向输送功能的齿轮泵、罗茨泵、螺杆泵;二是可以通过四通换向阀(10)来实现循环反转;热管的双向传热功能对许多应用场合是非常重要的,例如热管作为中央空调入户终端传热装置,要求既能供热又能供冷,双向传热是必须的。以上所述冷凝器(I)可以是一个换热器,也可以是多个换热器通过分流管(11)并联;所述蒸发器(5)同样可以是一个换热器,也可以是多个换热器通过分流管(11)并联;所述蒸发器(5)和冷凝器(I)可以根据接触的热源的介质的不同选用不同形式的换热器;如果热源的介质为液体或饱和气液二相流体,可选择板式换热器或管式换热器;如果热源的介质为非冷凝气体,可选择盘管翅片换热器;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双循环动力热管系统的气液分离过程是在储液罐内进行的,所以蒸发器和冷凝器并不要求具有气液分离功能,其结构形式根据传热需要可以有多种选择,因而使动力热管的应用范围大为拓宽。以上所述蒸发器导气管(9)、冷凝器导气管(6)、蒸发器导液管(8)、冷凝器导液管
(7)的外表面设有隔热层;所述蒸发器导气管(9)和冷凝器导气管(6)的管径应足够大,以使在双循环动力热管系统为额定传热功率时,导气管内气体工作介质的流速小于气体工作介质音速的0. 4倍,按照热管设计规范通常取音速的0. 2倍;所述蒸发器导液管(8)和冷凝器导液管(7)的管径应等于或小于蒸发器导气管(9)和冷凝器导气管(6)的管径。所述双循环动力热管系统的工作介质的选择是由它的工作温度范围决定的,工作介质的三相点应低于最低工作温度,工作介质的临界点应高于最高工作温度;所述双循环动力热管系统需要在抽真空后才能加入工作介质;所述双循环动力热管系统内的液体工作介质所占的体积的应是大于蒸发器(5)及其导气、导液管的总容积,但小于蒸发器(5)与储液罐(3)的容积之和。以上所述电路控制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逻辑控制元件、电子开关、继电器、转速控制元件、显示装置、手动控制装置等;温度传感器测量蒸发端热源和冷凝端热源的温度,逻辑控制元件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数值和人为设定程序来控制循环泵电机的开关状态、转速大小和正反转状态,从而可以达到自动控温的目的。本发明给出的双循环动力热管系统,很好的解决了目前动力热管存在的气液分离困难和循环动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具有循环动力强劲、可靠性高、稳定性强、可控性好的优点,适合大功率、远距离传输热量。这种热管系统,不仅适合用到各种余热利用的节能领域,而且在传统的传热传质设备领域中,它有替代循环水、循环油和水蒸汽传热设备,并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在环境温度较低时,这种热管还可以替代目前的空调系统,作为电子设备、电力设备、计算机房、通信机房的散热控温元件。


图I为本发明的双泵热管式换热设备的结构示意 图2为该系统中加入了四通换向阀后的结构不意 图3为该系统中加入了分流管后的简单结构示意 图4为该系统未加入四通换向阀时的电路控制逻辑 图5为该系统加入四通换向阀后的电路控制逻辑 图中编号1_冷凝器;2-冷凝器循环泵;3-储液罐;4-蒸发器循环泵;5-蒸发 器;6_冷凝器导气管;7_冷凝器导液管;8_蒸发器导液管;9_蒸发器导气管;10_四通换向阀;11-分流管;12-温度传感器;13-温度传感器;14_电路控制板;15-蒸发器循环泵控制板;16_冷凝器循环泵控制板;17_四通换向阀控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I和图4对本发明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说明如下
参见图1,一种双循环动力热管系统,它由蒸发器(5)、蒸发器导液管(8)、蒸发器导气管(9)、冷凝器(I)、冷凝器导液管(7)、冷凝器导气管(6)、蒸发器循环泵(4)、冷凝器循环泵
(2)、储液罐(3)和电路控制系统;所述蒸发器(5)、蒸发器导气管(9)、储液罐(3)、蒸发器循环泵(4)、蒸发器导液管(8)按上述顺序连接成一个蒸发循环回路,蒸发器循环泵(4)串接在蒸发器导液管(8)上,蒸发器导液管(8)和储液罐(3)的接口(33)位于储液罐(3)内的工作介质液面之下处,蒸发器导气管(9)和储液罐(3)的接口(34)位于储液罐(3)内的工作介质液面之上处;所述冷凝器(I)、冷凝器导液管(7)、冷凝器循环泵(2)、储液罐(3)、冷凝器导气管(6)按上述顺序连接成一个冷凝循环回路,冷凝器循环泵(2)串接在冷凝器导液管(7)上,冷凝器导气管(6)和储液罐(3)的接口(31)位于储液罐(3)内的工作介质液面之上处,冷凝器导液管(7)和储液罐(3)的接口(32)位于储液罐(3)内的工作介质液面之下处;所述储液罐(3)为蒸发循环回路与冷凝循环回路的接合点,它把两个循环连接为完整的热管循环;所述电路控制系统控制着蒸发器循环泵(4)和冷凝器循环泵(2)的电机开启和运转状态,从而控制热管系统的运行状态。冷凝器(I)安装在室外,蒸发器(5 )安装在室内,由室内的温度传感器(12 )和室外的温度传感器(13)检测到温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两个电信号在电路控制板(14)上进行逻辑比较,当室外温度高于室内温度时,电路控制板(14)对蒸发器循环泵控制板(15)和冷凝器循环泵控制板(16)给出不工作信号,该系统不进行工作;相反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一定值时,电路控制板(14)对蒸发器循环泵控制板(15)和冷凝器循环泵控制板(16)给出工作信号,该系统正常运作。此热管系统工作时,蒸发器循环泵(4)把液态工作介质从储液罐(3)吸入并经蒸发器导液管(8)送至蒸发器(5),蒸发器(5)同时与室内空气(高温热源)相接触,液态工作介质在蒸发器(5)内受室内空气(高温热源)的加热而蒸发为气体,并吸收热量,蒸发形成的气体和部分没有蒸发的液体在高速流动中相互混合形成气液二相流体,它们从蒸发器(5)流出经蒸发器导气管(9)回到储液罐(3),进入储液罐(3)的气液二相流体在重力作用下完成气液分离,从而完成蒸发循环;在冷凝器循环泵(2)的抽吸力作用下,储液罐(3)中的气态工作介质通过冷凝器导气管(6)进入冷凝器(I ),冷凝器(I)同时与室外空气(低温热源)相接触,气态工作介质在冷凝器(I)内受室外空气(低温热源)的冷却而冷凝为液体,并放出热量,冷凝形成的液体和部分没有液化的气体在高速流动中混合成气液二相流体,它们从冷凝器(I)流出经冷凝器导液管(7)和冷凝器循环泵(2)回到储液罐(3),进入储液罐(3)的气液二相流体在重力作用下完成气液分离,从而完成冷凝循环;蒸发循环和冷凝循环同时进行,在储液罐(3)交汇作用下,蒸发循环产生的气体工作介质进入冷凝循环,冷凝循环产生的液态工作介质进入蒸发循环,同时把 热量从蒸发器搬运至冷凝器,这样在解决现有热管气液分离不全的同时完成了把室内多余热量搬运到室外去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该系统可以具有单向传热功能,也可以具有双向传热功能;对于单向传热功能的双泵热管式换热设备,冷凝器循环泵(2)和蒸发器循环泵(4)可以选择单向输送泵,例如具体实施方式
一所示;对于双向传热功能的双泵热管式换热设备,冷凝器循环泵(2)和蒸发器循环泵(4)可以选择电机可反向转动的、具有双向输送功能的齿轮泵、罗茨泵、螺杆泵。该系统除了把单向循环泵换成双向循环泵外,其它的结构连接和具体实施方式
一的结构连接一致。冷凝器(I)安装在室外,蒸发器(5)安装在室内,由室内安装的温度传感器(12)和室外安装的温度传感器(13)检测到温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两个电信号在电路控制板
(14)上进行比较,当室外温度高于室内温度时,而且用户需求把室外温度带入室内,电路控制板(14)对蒸发器循环泵控制板(15)和冷凝器循环泵控制板(16)给出反向工作信号,这样室外的冷凝器(I)就作为蒸发器进行工作,室内的蒸发器(5 )就作为冷凝器进行工作,完成用户对于把室外热量带入室内的目的;相反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一定值时,而且用户需求把室内温度带到室外,电路控制板(14)对蒸发器循环泵控制板(15)和冷凝器循环泵控制板(16)给出正向工作信号,该系统正常运作。该系统工作原理除了根据不同需求电路控制板控制着两个循环泵转向不同外,其它工作过程和具体实施方式
一运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该系统可以具有单向传热功能,也可以具有双向传热功能;对于单向传热功能的双泵热管式换热设备,冷凝器循环泵(2)和蒸发器循环泵(4)可以选择单向输送泵,例如具体实施方式
一所示;对于双向传热功能的双泵热管式换热设备,冷凝器循环泵(2)和蒸发器循环泵(4)可以选择双向输送泵,优选为电机可反向转动的齿轮泵、罗茨泵、螺杆泵,例如具体实施方式
二所示;除此之外,也可以在单向输送泵系统上加入四通换向阀(10 )进行换向操作。如图2和图5所示,四通换向阀(10)其中两个接口分别接在冷凝器(I)的出液端和蒸发器(5)的进液端,另外两个接口一个接在蒸发器循环泵(4)的出口端,一个接在冷凝器循环泵(2 )的进口端,其它系统装置和具体实施方式
一中结构相同。冷凝器(I)安装在室外,蒸发器(5 )安装在室内,由室内的温度传感器(12 )和室外的温度传感器(13)检测到温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两个电信号在电路控制板(14)上进行比较,当室外温度高于室内温度时,而且用户需求把室外温度带入室内,电路控制板(14)对蒸发器循环泵控制板(15)和冷凝器循环泵控制板(16)给出工作信号,电路控制板(14)对换向四通阀(10)给出工作信号并调整换向四通阀阀门方向,使冷凝器循环泵(2)的进口端和蒸发器(5)的进液口连接,蒸发器循环泵(4)的出口端和冷凝器(I)的出液口连接,这样室外的冷凝器(I)就作为蒸发器进行工作,室内的蒸发器(5)就作为冷凝器进行工作,完成用户对于把室外温度带入室内的目的;相反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一定值时,而且用户需求把室内温度带到室外,电路控制板(14)对蒸发器循环泵控制板(15)和冷凝器循环泵控制板(16)给出工作信号,电路控制板(14)对换向四通阀(10)给出工作信号,并且调整四通换向阀阀门方向,使冷凝器循环泵(2)的进口端和冷凝器(I)的出液口连接,蒸发器循环泵(4)的出口端和蒸发器(5)的进液口连接,这样组成的系统就能完成用户对于把室内温度带出室内的工作目的。 该实施方式除了控制电板对换向四通阀(10)的控制操作外,其它部分运行原理和具体实施方式
一中运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一些用户的需求,蒸发端和冷凝端不一定只要一个冷凝器(I)和蒸发器(5),有时会需要多个散(吸)热端,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可以在具体实施方式
一、二、三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在蒸发器进液口、蒸发器出气口、冷凝器出液口和冷凝器进气口分别接入分流管(11)使该系统散(吸)热端可以同时并联多个蒸发器和冷凝器,而其它系统设备根据用户需求选用单向传热或者双向传热。
权利要求
1.一种双循环动力热管系统,它包括蒸发器(5)、蒸发器导液管(8)、蒸发器导气管(9)、冷凝器(I)、冷凝器导液管(7)、冷凝器导气管(6)几个部分,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蒸发器循环泵(4)、冷凝器循环泵(2)、储液罐(3)和电路控制系统;所述蒸发器(5)、蒸发器导气管(9)、储液罐(3)、蒸发器循环泵(4)、蒸发器导液管(8)按上述顺序连接成一个蒸发循环回路,蒸发器循环泵(4)串接在蒸发器导液管(8)上,蒸发器导液管(8)和储液罐(3)的接口(33)位于储液罐(3)内的工作介质液面之下处,蒸发器导气管(9)和储液罐(3)的接口(34)位于储液罐(3)内的工作介质液面之上处;所述冷凝器(I)、冷凝器导液管(7)、冷凝器循环泵(2)、储液罐(3)、冷凝器导气管(6)按上述顺序连接成一个冷凝循环回路,冷凝器循环泵(2)串接在冷凝器导液管(7)上,冷凝器导气管(6)和储液罐(3)的接口(31)位于储液罐(3)内的工作介质液面之上处,冷凝器导液管(7)和储液罐(3)的接口(32)位于储液罐(3)内的工作介质液面之下处;所述储液罐(3)为蒸发循环回路与冷凝循环回路的接合点,它把两个循环连接为完整的热管循环;所述电路控制系统控制着蒸发器循环泵(4)和冷凝器循环泵(2)的电机开启和运转状态,从而控制热管系统的运行状态;此热管系统工作时,蒸发器循环泵(4)把液态工作介质从储液罐(3)吸入并经蒸发器导液管(8)送至蒸发器(5),蒸发器(5)同时与高温热源相接触,液态工作介质在蒸发器(5)内受高温热源的 加热而蒸发为气体,并吸收热量,蒸发形成的气体和部分没有蒸发的液体在高速流动中相互混合形成气液二相流体,它们从蒸发器(5)流出经蒸发器导气管(9)回到储液罐(3),进入储液te(3)的气液_■相流体在储液中完成气液分尚,从而完成蒸发循环;在冷凝器循环泵(2)的抽吸力作用下,储液罐(3)中的气态工作介质通过冷凝器导气管(6)进入冷凝器(1),冷凝器(I)同时与低温热源相接触,气态工作介质在冷凝器(I)内受低温热源的冷却而冷凝为液体,并放出热量,冷凝形成的液体和部分没有液化的气体在高速流动中混合成气液二相流体,它们从冷凝器(I)流出经冷凝器导液管(7 )和冷凝器循环泵(2 )回到储液 (3),进入储液(3)的气液_■相流体在储液中完成气液分尚,从而完成冷凝循环;蒸发循环和冷凝循环同时进行,蒸发循环产生的气体工作介质进入冷凝循环,冷凝循环产生的液态工作介质进入蒸发循环,同时把热量从蒸发器(5)搬运至冷凝器(I)。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双循环动力热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3)为一外表面设有隔热层的耐高压密封容器,储液罐(3)的功能是实现循环工作介质的气液分离和储存工作介质,并作为蒸发循环的液体工作介质的供应源和冷凝循环的气体工作介质的供应源;储液罐(3)实现气液分离的方式可以选择简单的重力沉降分离,也可以在蒸发器导气管出口和冷凝器导气管入口处设置滤网或挡板,以实现丝网分离或折流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循环动力热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3)的容积应是大于蒸发器(5)、蒸发器导气管(9)和蒸发器导液管(8)的总容积,而小于蒸发器(5)、冷凝器(I)和整个系统的导气、导液管的总容积。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双循环动力热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循环泵(2)和蒸发器循环泵(4)应选用能够同时输送气体和液体的容积式气液二相流输送泵;所述冷凝器循环泵(2)和蒸发器循环泵(4)可以由同一个电机驱动,也可以由两个电机分别驱动;所述冷凝器循环泵(2)和蒸发器循环泵(4)的流量应相等或相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循环动力热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循环泵(2)和蒸发器循环泵(4)输送泵可选择齿轮泵、罗茨泵、螺杆泵、转子活塞泵、往复式活塞泵。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双循环动力热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循环动力热管系统在正常循环方向时具有单向传热功能;当双循环动力热管系统的工作介质循环方向反转时,热管系统的传热方向也跟着反转;要实现工作介质循环方向反转,可以选择两种方式一是冷凝器循环泵(2 )和蒸发器循环泵(4)可以选择电机可反向转动、具有双向输送功能的齿轮泵、罗茨泵或螺杆泵;二是可以通过四通换向阀(10)来实现循环反转。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双循环动力热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I)可以是一个换热器,也可以是多个换热器通过分流管(11)并联;所述蒸发器(5 )同样可以是一个换热器,也可以是多个换热器通过分流管(11)并联;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可以根据接触热源的介质不同选用不同形式的换热器,如果热源的介质为液体或饱和气液二相流体,可选择板式换热器或管式换热器,如果热源的介质为非冷凝气体,可选择盘管翅片换热器。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双循环动力热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导气管 (9)、冷凝器导气管(6)、蒸发器导液管(8)、冷凝器导液管(7)的外表面设有隔热层;所述蒸发器导气管(9)和冷凝器导气管(6)的管径应足够大,以使在双循环动力热管系统为额定传热功率时,导气管内气体工作介质的流速小于气体工作介质音速的0. 4倍;所述蒸发器导液管(8)和冷凝器导液管(7)的管径应等于或小于蒸发器导气管(9)和冷凝器导气管(6)的管径。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双循环动力热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循环动力热管系统的工作介质的选择是由它的工作温度范围决定的,工作介质的三相点应低于最低工作温度,工作介质的临界点应高于最高工作温度;所述双循环动力热管系统需要在抽真空后才能加入工作介质;所述双循环动力热管系统内的液体工作介质所占的体积应是大于蒸发器(5)及其导气、导液管的总容积,但小于蒸发器(5)与储液罐(3)的容积之和。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循环动力热管系统,主要由冷凝器、冷凝器循环泵、储液罐、蒸发器循环泵、蒸发器、连接管道和电路控制部分组成;所述冷凝器、冷凝器循环泵、冷凝器连接管道和储液罐组成一个冷凝循环回路,冷凝器的进气口通过冷凝器导气管接入储液罐,冷凝器的出液口通过冷凝器导液管串接冷凝器循环泵后,接入储液罐;所述蒸发器、蒸发器循环泵、蒸发器连接管道和储液罐组成一个蒸发循环回路,蒸发器的进液口通过蒸发器导液管串接蒸发器循环泵后接入储液罐,蒸发器的出气口通过蒸发器导气管也接入储液罐中;所述电路控制部分控制着系统的运行动作。这种热管系统可以实现远距离、大功率和低温差传热,并根据需要调节传热量。
文档编号F28D15/02GK102735085SQ20121025521
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9日
发明者丁式平, 祝长宇 申请人:北京德能恒信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