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式预热器转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06458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回转式预热器转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转式预热器转子。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已知的回转式预热器转子均为圆柱形,其高温端和低温端介质流通截面积相等,造成了高温端的流速是低温端的I. 5倍以上,事实上当介质流速在一定范围内时传热效率才能达到最佳。预热器的设计是控制高温端介质流速,使介质流过受热面的传热效率和产生的阻力在较佳数值,这样低温端由于介质流速过低,传热效率低下,总的换热效率无法达到较佳;同时由于低温端介质流速过低,极易积灰和形成堵塞。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回转式预热器转子,改进流过预热器介质流速不均问题,提高了预热器的总换热效率并降低了介质流过的总阻力,改善了预热器低温端极易积灰状况并且降低了预热器高温端气流的冲刷磨损。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回转式预热器转子,包括外圈板和设于外圈板内的圆柱形中心筒,所述外圈板呈圆台状,外圈板与中心筒之间设有若干层平行排列的圆形传热元件托架,中心筒外壁安装有转子中心板,所述转子中心板外侧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均匀排列的若干径向隔板,径向隔板另一端穿过传热元件托架并与外圈板固定。所述相邻两径向隔板与外圈板和转子中心板形成一上下两端均开口的扇形通道。所述转子中心板外侧设有转子内隔板,转子内隔板的顶端连接转子上,转子内隔板外壁沿圆周方向安装有若干均匀排列的径向隔板,径向隔板另一端穿过传热元件托架并与外圈板固定。所述相邻两径向隔板与外圈板和转子内隔板形成一上下两端开口的扇形通道。所述转子内隔板为圆台状。所述传热元件托架上开设有孔。所述外圈板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以及转子内隔板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α,且 80° <α〈9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提高了预热器冷端的烟风速度,增加了自清洗能力和预热器抗堵塞能力;降低了预热器热端的烟风速度,减轻了对热端传热元件的冲刷,提高了热端元件寿命;而且在总换热量相等时,传热元件重量会降低,预热器的支承载荷会下降,降低了投资成本;在总传热面积相等时,增加了换热量,降低了排烟温度,烟风阻力降低;改进了流过预热器介质流速不均问题,提高了预热器的总换热效率并降低了介质流过的总阻力,改善了预热器低温端极易积灰状况并且降低了预热器高温端气流的冲刷磨损。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0011]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回转式预热器转子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图I的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回转式预热器转子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图3的俯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回转式预热器转子的结构示意图三;图6是图5的俯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回转式预热器转子的结构示意图四;图8是图7的俯视图。图中I、外圈板;2、中心筒;3、传热元件托架;4、转子中心板;5、径向隔板;6、转子内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回转式预热器转子,包括外圈板I和设于外圈板I内的圆柱形中心筒2,所述外圈板I呈圆台状,外圈板I与中心筒2之间设有I层平行排列的圆形传热元件托架3,可用于加固转子,传热元件托架3为板件开孔结构,便于介质流动,中心筒2外壁安装有转子中心板4,所述转子中心板4外侧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均匀排列的若干径向隔板5,径向隔板5另一端穿过传热元件托架3并与外圈板I固定。所述相邻两径向隔板5与外圈板I和转子中心板4形成一上下两端均开口的扇形通道。所述外圈板I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以及转子内隔板6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α且80。<α <90°。如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回转式预热器转子,包括外圈板I和设于外圈板I内的圆柱形中心筒2,所述外圈板I呈圆台状,外圈板I与中心筒2之间设有3层平行排列的传热元件托架3,可用于加固转子,传热元件托架3为板件开孔结构,便于介质流动,中心筒2外壁安装有转子中心板4,所述转子中心板4外侧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均匀排列的若干径向隔板5,径向隔板5另一端穿过传热元件托架3并与外圈板I固定。所述相邻两径向隔板5与外圈板I和转子中心板4形成一上下两端均开口的扇形通道。所述外圈板I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以及转子内隔板6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α且80。<α <90°。如图5-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回转式预热器转子,包括外圈板I和设于外圈板I内的圆柱形中心筒2,所述外圈板I呈圆台状,外圈板I与中心筒2之间设有I层平行排列的传热元件托架3,可用于加固转子,传热元件托架3为板件开孔结构,便于介质流动,中心筒2外壁安装有转子中心板4,所述转子中心板4外侧设有转子内隔板6,转子内隔板6的顶端连接中心筒2上,转子内隔板6外壁沿圆周方向安装有若干均匀排列的径向隔板5,径向隔板5另一端穿过传热元件托架3并与外圈板I固定。所述相邻两径向隔板5与外圈板I和转子内隔板6形成一上下两端开口的扇形通道。所述转子内隔板6为圆台状。所述外圈板I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以及转子内隔板6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α 且 80° <α〈90°。如图7-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回转式预热器转子,包括外圈板I和设于外圈板I内的圆柱形中心筒2,所述外圈板I呈圆台状,外圈板I与中心筒2之间设有3层平行排列的传热元件托架3,可用于加固转子,传热元件托架3为板件开孔结构,便于介质流动,中心筒2外壁安装有转子中心板4,所述转子中心板4外侧设有转子内隔板6,转子内隔板6的顶端连接中心筒2上,转子内隔板6外壁沿圆周方向安装有若干均匀排列的径向隔板5,径向隔板5另一端穿过传热元件托架3并与外圈板I固定。所述相邻两径向隔板5与外圈板I和转子内隔板6形成一上下两端开口的扇形通道。所述转子内隔板6为圆台状。所述外圈板I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以及转子内隔板6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α 且 80° <α〈90°。具体使用时,采用传统的圆柱形转子高温端介质流速为10 m/s,低温端介质流速为5m/s,则平均介质流速为7. 5 m/s,由于阻力与流速的平方成正比,这样介质流过预热器的阻力为125P ;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回转式预热器转子因可通过截面积变化控制介质流速,预热器高温度端介质流速为8m/s,低温度端介质流速为7m/s,平均介质流速同样为7. 5 m/s,这样介质流过预热器的阻力为113P,相比传统圆柱形转子,其阻力下降了约10%。本实用新型采用圆台结构,通过截面积变化将介质流速控制在有利于预热器传热合理范围,圆台结构截面积的变化最适合预热器温度从高温到低温的递减。使介质流过预热器整个受热面的速度更均匀,保持预热器全部受热面的换热效率在较佳范围并使介质流过总阻力降低,同时由于预热器低温端介质流速的提高使预热器低温端的自清洗能力增强,改善了预热器低温端极易积灰状况。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回转式预热器转子,包括外圈板(I)和设于外圈板(I)内的圆柱形中心筒(2),其特征在于外圈板(I)与中心筒(2)之间设有若干层平行排列的圆形传热元件托架(3),中心筒(2)外壁安装有转子中心板(4),所述转子中心板(4)外侧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均匀排列的若干径向隔板(5),径向隔板(5)另一端穿过传热元件托架(3)并与外圈板(I)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回转式预热器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径向隔板(5)与外圈板(I)和转子中心板(4)形成上下两端均开口的扇形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式预热器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中心板(4)外侧设有转子内隔板(6),转子内隔板(6)的顶端连接在中心筒(2)上,转子内隔板(6)外壁沿圆周方向安装有若干均匀排列的径向隔板(5)且该径向隔板(5)另一端穿过传热元件托架(3)并与外圈板(I)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转式预热器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径向隔板(5)与 外圈板(I)和转子内隔板(6 )形成上下两端开口的扇形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转式预热器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板(I)和所述转子内隔板(6)均为圆台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转式预热器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元件托架(3)上开设有孔。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回转式预热器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板(I)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以及转子内隔板(6)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α,且80。<α <9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转式预热器转子,包括外圈板和设于外圈板内的圆柱形中心筒,所述外圈板呈圆台状,外圈板与中心筒之间设有若干层平行排列的圆形传热元件托架,中心筒外壁安装有转子中心板,所述转子中心板外侧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均匀排列的若干径向隔板,径向隔板另一端穿过传热元件托架并与外圈板固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提高了预热器冷端的烟风速度,增加了自清洗能力和预热器抗堵塞能力;降低了预热器热端的烟风速度,减轻了对热端传热元件的冲刷,提高了热端元件寿命;而且在总换热量相等时,传热元件重量会降低,预热器的支承载荷会下降,降低了投资成本;在总传热面积相等时,增加了换热量,降低了排烟温度,烟风阻力降低。
文档编号F23L15/00GK202494129SQ20122007357
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日
发明者李建平 申请人:哈尔滨兴隆锅炉漏风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