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鼓风式冷却塔的挡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46886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鼓风式冷却塔的挡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鼓风式冷却塔的挡水结构,其由两个以上的挡水组件(1)并排构成,相邻所述挡水组件(1)的间隙形成气流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组件(1)包括:挡水板(2);用于承接所述挡水板(2)正面及背面淌水的集水槽;设置于所述气流通道处的防回风板(3),所述防回风板(3)一端铰接于其中一个所述挡水组件上,另一端与相邻所述挡水组件连接,适于防止气流沿所述气流通道向下流动。该挡水结构解决了现有用于鼓风式冷却塔的挡水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多风机启停时空气倒流的问题的技术问题。特别适用于逆流式下鼓风冷却塔使用。
【专利说明】一种鼓风式冷却塔的挡水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流体机械系统的热交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鼓风式冷却塔的挡水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冷却塔是利用水与空气流动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产生蒸汽,蒸汽挥发带走热量达到蒸发散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等原理来散去工业上或制冷空调中产生的余热来降低水温的蒸发散热装置。冷却塔按通风方式可分为自然通风冷却塔和机械通风冷却塔,而机械通风冷却塔在按向塔内送风的方式不同,又可分为上抽风式和下鼓风式。
[0003]因实现方便,目前使用较普遍的是上抽风式冷却塔,但在水质较差或带腐蚀性时,蒸汽对风机的腐蚀较大。而且随着地下建筑的发展,冷却塔往往装在地下坑道内,由于地下坑道空间小,空间高度低,安装在狭窄矮小的空间内的冷却塔的风机无法保持抽风式工作。所以某些特定场合只能采用下鼓风方式的冷却塔。即将风机装在冷却塔的下部,风机吹出的气流从冷却塔的下部向上流动,遇到冷却塔内与从上往下流动的循环冷却水,促使其蒸发。但考虑到要避免喷淋水进入风机机壳内,风机出风口不能正对淋水方向,因此,这种以吹风式工作的风机的出风方向往往与喷淋水的下落方向相互垂直,即气流横向离开风机的出风口后作90°转弯再从下往上流动,这样风流的阻力明显增大,热交换效率大大降低。
[0004]为此,中国专利文献CN 2573979Y公开了一种冷却塔的水槽形托架,由具有机翼形曲面的水槽形托架和固定在它背面上半部的挡水板组成,鼓风机气流由下部吹出,经过挡水板之间的间隙向上流出,上部淋水落在挡水板上,沿挡水板壁面流到水槽I积存起来,挡水板背面的水流到水槽2,并通过水槽2处挡水板上的小孔汇集到水槽I。该专利解决了原有鼓风式冷却塔的风机气流需要在其离开风机的出风口后作90°转弯而造成风阻过大的问题。但该结构中挡水板的挡水面积较小,水槽2只能挡住挡水板顶部背面的水,容易造成水滴淋下,影响风机的工作,而且对于多风机存在启停的情况考虑不够,如果冷却塔装有多个风机,在考虑节能等某些应用场合只开启部分风机时,鼓出的风会从另一停止风机处发生倒流。
[0005]另外,中国专利文献CN 102840767 A公开了一种吹风式的开湿式冷却塔的节能技术,其中的挡水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由淌水板和集水槽,淌水板倾斜于喷淋水的下落方向,喷淋水落在淌水板的上表面并从该上表面流入集水槽中,集水槽中的水被引流到设置在风机的外部的水池内。该专利解决了风机气流需要在其离开风机的出风口后作90°转弯而造成风阻过大的问题,同时挡水结构上的顶部挡板增大了挡水面积,避免了水滴淋下的问题,但这种结构对风流的阻力也有了一定的增大,而且仍然没有解决多风机启停时空气倒流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用于鼓风式冷却塔的挡水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多风机启停时空气倒流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提用于下鼓风冷却塔的集支撑、导水、导风于一体,特别是具备防回风结构的挡水结构。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鼓风式冷却塔的挡水结构,其由两个以上的挡水组件并排构成,相邻所述挡水组件的间隙形成气流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组件包括:挡水板;用于承接所述挡水板正面及背面淌水的集水槽;设置于所述气流通道处的防回风板,所述防回风板一端铰接于其中一个所述挡水组件上,另一端与相邻所述挡水组件连接,适于防止气流沿所述气流通道向下流动。
[0008]所述挡水组件还包括用于导引气流向上流动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设置于所述集水槽的上端并与所述挡水板相对设置,其板面向上延伸。
[0009]所述防回风板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挡水板的背面或所述导风板的正面或所述集水槽上,另一端可搭接于相邻所述挡水组件上。
[0010]所述防回风板的铰接端位置低于其搭接端位置。
[0011]所述防回风板铰接端至搭接端平滑过渡,且其搭接端向上侧折弯。
[0012]所述挡水板下端折弯形成所述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包括位于所述挡水板正面的主集水槽以及位于所述挡水板背面的辅集水槽。
[0013]所述防回风板铰接于所述挡水板背面接近所述辅集水槽的一侧,另一端搭接在相邻所述挡水组件的所述导风板上。
[0014]所述辅集水槽沿所述主集水槽的下侧向接近导风板的方向延伸形成铰接部,所述防回风板一端铰接于所述铰接部上,另一端搭接于相邻所述挡水组件的所述辅集水槽上。
[0015]所述挡水板向上倾斜延伸至适于所述挡水板顶部的水滴滴落至相邻所述挡水组件的所述挡水板正面。
[0016]所述挡水板为曲面板,所述挡水板的下部板面基本与所述导风板平行,上部板面向远离所述导风板的方向相对所述下部板面呈90度折弯。
[001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8](I)本实用新型中挡水组件上设有防回风板,当冷却塔装有多个风机且部分风机开启部分风机关闭时,所述防回风板可以防止空气从挡水组件之间的气流通道向关闭的风机处倒流,保证换热气体的正常流动,提高换热效率,并避免了空气倒流对风机的腐蚀损坏。
[0019](2)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挡水组件中,将防回风板设置为铰接端位置低于其搭接端位置,其可以使下侧风机吹出的气流更容易通过气流通道,而在风机关闭时,上侧的气流无法从所述防回风板的搭接端流过。为了使气流更加容易通过防回风板向上流动,本实用新型的防回风板铰接端至搭接端平滑过渡,且其搭接端向上侧折弯,所述防回风板除了起到了防止上侧气流回流至下侧的作用,同时使下侧气流更加流畅的流动到上侧。
[0020](3)本实用新型中挡水板为曲线形倾斜设置,挡水板的下部板面与导风板平行,上部板面向远离所述导风板的方向相对所述下部板面呈90度折弯,使所述挡水板的挡水面积较大。同时,挡水板的上端与相邻所述挡水组件的挡水板竖直设置,避免了水滴的滴漏至风机上,能有效保护下侧的风机。同时因设置有导风板,气流通道适于空气流动,热交换效率更高。【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挡水结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挡水结构结构立体图;
[0024]图3是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下鼓风式冷却塔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_挡水组件,2-挡水板,3-防回风板,4-导风板,5-主集水槽,6-辅集水槽,7-铰接部,8-风机,9-换热填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将结合附图,使用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阐述。
[0029]实施例一
[0030]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鼓风式冷却塔的挡水结构,其应用于逆流式下鼓风冷却塔,如图5所示,该挡水结构位于下侧风机8和上侧换热填料9之间,其由两个以上的挡水组件I并排构成,相邻所述挡水组件I的间隙形成气流通道。所述挡水组件I包括:挡水板2 ;用于承接所述挡水板2正面及背面淌水的集水槽;设置于所述气流通道处的防回风板3,所述防回风板3 —端铰接于其中一个所述挡水组件上,另一端与相邻所述挡水组件连接,适于防止气流沿所述换热填料9到所述风机8方向流动。当冷却塔装有多个风机且部分风机开启部分风机关闭时,所述防回风板3防止空气从所述挡水板2之间的气流通道向关闭的风机处倒流,减少了换热气体泄漏,保证换热气体的正常流动,提高换热效率,并避免了夹带冷却水雾的空气倒流对风机的腐蚀损坏。
[0031]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的具体结构,所述挡水板2下端折弯形成所述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包括位于所述挡水板2正面的主集水槽5以及位于所述挡水板2背面的辅集水槽6,所述辅集水槽6沿所述主集水槽5的下侧向接近导风板4的方向延伸形成铰接部7,所述防回风板3 —端铰接于所述铰接部7上,另一端搭接于相邻所述挡水组件的所述辅集水槽6上。所述防回风板3的铰接端低于其搭接端,这种设置方式更有利于气流从下向上流动。
[0032]为了防止水滴滴漏至风机上,所述挡水板2向上倾斜延伸至适于所述挡水板2顶部的水滴滴落至相邻所述挡水组件I的所述集水槽内。在本实施中所述挡水板2为曲面板,所述挡水板的下部板面基本与所述导风板4平行,上部板面向远离所述导风板4的方向相对所述下部板面呈90度折弯,挡水板2近90度的弯折能够保证大部分水滴能够落在主集水槽内。
[00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水组件还包括用于导引气流向上流动的导风板4,所述导风板4设置于所述集水槽的上端并与所述挡水板平行设置,其板面向上延伸,较长的导风板4和挡水板2背面共同组成了引导气流的通道,有利于气流组织,减少压降,使换热气流更加顺畅。
[0034]本实用新型的挡水结构安装于冷却塔的换热填料下方,鼓风机出风口上方,其工作过程如下:
[0035]所述挡水板2与水滴垂直下落方向成一定夹角,水滴落在所述挡水板2正面流入所述主集水槽5,飞溅在所述挡水板2背面的水滴流入所述辅水槽6或者直接滴落至相邻挡水组件I的所述挡水板2上,所述主集水槽5和所述辅集水槽6将水导出至冷却塔储水结构。
[0036]风机8开启时,在风力作用下,所述防回风板3打开,气流沿所述气流通道向上流动至所述换热填料,风机8关闭时,所述防回风板3在重力作用下回到关闭位置,防止气流沿所述气流通道向下流动。
[0037]实施例二
[003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整体相似,如图2所示,其区别在于所述防回风板3为铰接接端至搭接端平滑过渡的曲面板,且其搭接端向上侧折弯。这种结构的防回风板3除了具有防回风的作用外,还同时具有导风的作用,其可以让风机的气流更加顺畅地通过气体通道。
[0039]实施例三
[004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整体相似,如图3所示,与实施一相比所述防回风板3铰接于所述挡水板2背面接近所述辅集水槽6的一侧,另一端搭接在相邻所述挡水组件I的所述导风板4上。
[0041]同时,为了降低制造成本,所述挡水板2直接成型为直面板。
[0042]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防回风板还可以铰接于所述导风板上,只要能够将所述气流通道挡住,防止气流沿所述气流通道向下流动即可。
[0043]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防回风板一端还可以安装在所述导风板正面或所述挡水板的中部甚至顶部。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
1.一种鼓风式冷却塔的挡水结构,其由两个以上的挡水组件(I)并排构成,相邻所述挡水组件(I)的间隙形成气流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组件(I)包括: 挡水板(2); 用于承接所述挡水板(2)正面及背面淌水的集水槽; 设置于所述气流通道处的防回风板(3),所述防回风板(3)—端铰接于其中一个所述挡水组件(I)上,另一端与相邻所述挡水组件(I)连接,适于防止气流沿所述气流通道向下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鼓风式冷却塔的挡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水组件还包括用于导引气流向上流动的导风板(4),所述导风板(4)设置于所述集水槽的上端并与所述挡水板(2)相对设置,其板面向上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鼓风式冷却塔的挡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回风板(3)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挡水板(2)的背面或所述导风板(4)的正面或所述集水槽上,另一端可搭接于相邻所述挡水组件(I)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鼓风式冷却塔的挡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回风板(3)的铰接端位置低于其搭接端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鼓风式冷却塔的挡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回风板(3 )铰接端至搭接端平滑过渡,且其搭接端向上侧折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鼓风式冷却塔的挡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水板(2)下端折弯形成所述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包括位于所述挡水板(2)正面的主集水槽(5)以及位于所述挡水板(2)背面的辅集水槽(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鼓风式冷却塔的挡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回风板(3)铰接于所述挡水板(2)背面接近所述辅集水槽(6)的一侧,另一端搭接在相邻所述挡水组件(I)的所述导风板(4)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鼓风式冷却塔的挡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集水槽(6)沿所述主集水槽(5)的下侧向接近导风板(4)的方向延伸形成铰接部(7),所述防回风板(3) —端铰接于所述铰接部(7)上,另一端搭接于相邻所述挡水组件的所述辅集水槽(6)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鼓风式冷却塔的挡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水板(2)向上倾斜延伸至适于所述挡水板(2)顶部的水滴滴落至相邻所述挡水组件(I)的所述挡水板(2)正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鼓风式冷却塔的挡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水板(2)为曲面板,所述挡水板(2)的下部板面基本与所述导风板(4)平行,上部板面向远离所述导风板(4)的方向相对所述下部板面呈90度折弯。
【文档编号】F28F25/08GK203464839SQ201320513999
【公开日】2014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2日
【发明者】沈珂, 吴政强 申请人:苏州威夫曼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