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煤炉炉底通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49486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煤炉炉底通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燃煤炉炉底通风结构,以解决现有燃煤炉炉底通过动力通风结构送风时,送入炉底的风很大一部分直接通过自然通风结构直接送出到炉子外部,导致动力送风的效果大大下降,影响炉子正常使用的问题。包括底座,底座内为空心腔,动力通风管设置在底座内,动力通风管的一端贯通底座,动力通风管内设置有风扇,动力通风管内还设置有挡风板,挡风板与动力通风管之间存在间隙或挡风板上开有自由通风孔或上述间隙及通风孔同时存在。本实用新型用于燃烧炉取暖。
【专利说明】一种燃煤炉炉底通风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煤炉炉底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将燃煤炉炉底自然通风和动力通风相结合的炉底通风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取暖用燃煤炉炉底通风结构一般包括自然通风结构和动力通风结构,二者均可将炉底外部的空气通过炉底送入到炉底上端的燃烧室内,自然通风结构是在炉底的下端或侧面开一个通风孔,而动力通风结构是在炉底设置一个进风管道,进风管道内设置风扇,通过风扇向炉底内部送风,但现有这种自然通风和动力送风分开设置的炉底送风结构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当需要动力送风时,送入炉底内部的风有很大一部分直接通过自然送风结构的通风孔直接流出,导致动力送风的效果大大下降,影响炉子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煤炉炉底通风结构,以解决现有燃煤炉炉底通过动力通风结构送风时,送入炉底的风很大一部分直接通过自然通风结构直接送出到炉子外部,导致动力送风的效果大大下降,影响炉子正常使用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方案如下:一种燃煤炉炉底通风结构,包括底座,底座内为空心腔,动力通风管设置在底座内,动力通风管的一端贯通底座,动力通风管内设置有风扇,动力通风管内还设置有挡风板,挡风板与动力通风管之间存在间隙或挡风板上开有通风孔或上述间隙及通风孔同时存在。
[0005]所述动力通风管为圆形管,挡风板为圆形挡板,且挡风板的直径与动力通风管内圆直径相同,挡风板上开有通风孔。
[0006]挡风板上固接有调节杆,调节杆的一端穿过动力通风管和底座的侧壁,并设置在底座的外侧。
[0007]调节杆与动力通风管的贯通方向相垂直。
[0008]动力通风管的出风端设置有导风板。
[000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优点是将动力送风结构和自然送风结构相结合,在动力通风管内设置挡风板,通过调节挡风板来控制动力通风管的开通和封闭,同时,挡风板与动力通风管之间存在间隙或挡风板上开有自由通风孔或上述间隙及通风孔同时存在,使得动力通风管还具有自然送风的功能,避免了通过动力送风结构送入炉底的风又直接从自然送风结构流出,导致动力送风的效果大大下降,影响炉子正常使用的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燃煤炉炉底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图1的俯视图;
[0012]图3是图2中A-A方向的截面图;[0013]图4是挡风板及控制杆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述一种燃煤炉炉底通风结构,包括底座1,底座I内为空心腔,且底座I的上端开口设置,动力通风管2设置在底座I内,动力通风管2的一端贯通底座I,动力通风管2内设置有风扇3,动力通风管2内还设置有挡风板4,挡风板4上开有通风孔6。动力通风管2为圆形管,挡风板4为圆形挡板,且挡风板4的直径与动力通风管2内圆直径相同。挡风板4上固接有调节杆5,调节杆5的一端穿过动力通风管2和底座I的侧壁,并设置在底座I的外侧,调节杆5与底座I之间设置有限位弹簧,转动调节杆5时可以保证调节杆5的定位,调节好调节杆5的位置后,使得调节杆5不会自行转动,调节杆5固定在挡风板4的侧面上,调节杆5与动力通风管2的贯通方向相垂直。可以通过转动调节杆5来调节挡风板4的角度。动力通风管2的出风端设置有导风板7,导风板7沿动力通风管2的进风方向倾斜设置,可以引导进入炉底的空气(风)的走向,减少空气所遇到的阻力,使引入炉底的空气顺利进入燃烧室。
【权利要求】
1.一种燃煤炉炉底通风结构,包括底座(I ),底座(I)内为空心腔,动力通风管(2)设置在底座(I)内,动力通风管(2)的一端贯通底座(1),动力通风管(2)内设置有风扇(3),其特征在于:动力通风管(2)内还设置有挡风板(4),挡风板(4)与动力通风管(2)之间存在间隙或挡风板(4)上开有通风孔(6)或上述间隙及通风孔(6)同时存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燃煤炉炉底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通风管(2)为圆形管,挡风板(4)为圆形挡板,且挡风板(4)的直径与动力通风管(2)内圆直径相同,挡风板(4)上开有通风孔(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燃煤炉炉底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挡风板(4)上固接有调节杆(5),调节杆(5)的一端穿过动力通风管(2)和底座(I)的侧壁,并设置在底座(I)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燃煤炉炉底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调节杆(5)与动力通风管(2)的贯通方向相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燃煤炉炉底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动力通风管(2)的出风端设置有导风板(7)。
【文档编号】F23L1/02GK203744286SQ201320888191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1日
【发明者】丁洁, 丁培远 申请人:丁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