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549838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在热交换器中,芯板(20)的肋(25)具有从平坦主体部(21)的平坦面(211)凹陷的形状,该肋(25)具有:肋底部(251),其从平坦主体部(21)的平坦面(211)凹陷且具有与该平坦面(211)平行的底边(251a);以及肋倾斜部(252),其位于肋底部(251)与平坦部(26)之间。以肋倾斜部(252)在管层叠方向(Y)上与管(10)的管宽度方向(Z)的端部(10a)重叠的方式配置肋(25)。由此,即便在芯板宽度小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冲压成形来形成以在管层叠方向上肋(25)也与管(10)的端部重叠且在肋(25)与槽部(22)之间存在有平坦部(26)的方式配置的肋(25)。
【专利说明】热交换器
[0001]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0002]本申请基于2012年7月18日申请的日本特许出愿2012-159496主张优先权,通过参照将其公开内容引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0003]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0004]以往的热交换器通过将多个管与多个波纹翅片交替层叠而构成芯部。并且,在管的管长边方向的端部配置有容器。该容器由供多个管插入的芯板以及固定于芯板且与芯板一起形成容器的内部空间的容器主体部构成。
[0005]芯板具有:平坦主体部,其在容器内侧具有平坦面,并且设置有供多个管插入的多个管插入孔;槽部,其设置在平坦主体部的外缘,供容器主体部的端部插入。为了提高芯板宽度方向的刚性,在芯板上设置有呈从平坦主体部向容器外侧突出且沿着芯板宽度方向延伸的形状的肋。芯板宽度方向是与管层叠方向垂直的方向。
[0006]并且,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热交换器中,将该肋配置为在管层叠方向上跨越(重叠)管的端部,并且,在肋与槽部之间存在有在容器内侧与平坦主体部处于同一平面的平坦部。该肋通过冲压成形而形成。
[0007]由此,刚性高的肋与管的端部重叠,从而能够提高管的端部附近的芯板宽度方向的刚性。另一方面,由于设置在肋与槽部之间的平坦部容易变形,因此,在产生想要使芯板在管长边方向上向弓形变形的热应力的情况下,通过该平坦部变形而能够吸收热应变。其结果是,与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热交换器不同、在肋与槽部之间不存在平坦部、肋与槽部相连的热交换器相比较,能够降低管间产生温度差的情况下的管与芯板的接合位置即管根部处的应力集中。
[0008]在先技术文献
[0009]专利文献
[0010]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323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1]然而,期望热交换器的小型化,为了实现该目的而需要减小芯板宽度。
[0012]然而,若减小芯板宽度,则担心难以通过冲压成形来形成与上述专利文献1同样配置的肋。
[0013]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即便在芯板宽度小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冲压成形来形成以在管层叠方向上肋与管的端部重叠、且在肋与槽部之间存在有平坦部的肋的方式配置的肋。
[001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热交换器具备多个管以及与多个管连通的容器。多个管分别在横截面上具有扁平形状,在将扁平形状的长轴方向作为管宽度方向时,该多个管沿相对于管宽度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层叠。容器具有供多个管插入的芯板以及固定于芯板且与芯板一起形成容器的内部空间的容器主体部。芯板具有:平坦主体部,其具有与内部空间面对的平坦面和供多个管插入的多个管插入孔;槽部,其设置于平坦主体部的外缘,供容器主体部的端部插入;肋,其具有从平坦主体部向容器外侧突出并从平坦主体部的平坦面凹陷的形状,该肋沿着管宽度方向延伸,在管层叠方向上与管的管宽度方向的端部重叠;以及平坦部,其位于管宽度方向上的肋与槽部之间,且在容器内侧具有与平坦主体部的平坦面处于同一平面的平坦面。肋在沿着管宽度方向的所述肋的剖面形状中具有:肋底部,其从所述平坦主体部的平坦面凹陷且具有与所述平坦主体部的平坦面平行的直线状的底边;以及肋倾斜部,其在管宽度方向上位于肋底部与平坦部之间,相对于平坦部的平坦面的垂线倾斜,将肋底部与平坦部连接。肋倾斜部在管层叠方向上与管的管宽度方向的端部重叠。
[0015]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案,热交换器具备多个管以及与多个管连通的容器。多个管分别在横截面上具有扁平形状,在将扁平形状的长轴方向作为管宽度方向时,该多个管沿相对于管宽度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层叠。容器具有供多个管插入的芯板以及固定于芯板且与芯板一起形成容器的内部空间的容器主体部。芯板具有:平坦主体部,其在容器内侧具有平坦面,并且设置有供多个管插入的多个管插入孔;槽部,其设置于平坦主体部的外周缘部,供容器主体部的端部插入;肋,其具有从平坦主体部向容器外侧突出并从平坦主体部的平坦面凹陷的形状,该肋沿着管宽度方向延伸,在管层叠方向上与管宽度方向上的管的端部重叠;以及平坦部,其在管宽度方向上设置于最靠近容器的外侧的肋的最外侧端部与槽部之间,且具有配置在容器内侧的平坦面。肋具有:肋底部,其从平坦主体部的平坦面凹陷,位于肋中的容器最外侧;以及肋倾斜部,其相对于平坦部的平坦面的垂线倾斜,将肋底部与平坦部连接。在管宽度方向上,肋的最外侧端部配置为比管宽度方向上的管的端部靠外侧。在管宽度方向上,位于肋底部与肋倾斜部的边界部的肋倾斜部的内侧端部配置为比管的端部靠内侧。
[0016]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案,能够将以平坦部为顶部的弯曲形状形成为平缓的弯曲形状,因此,即便在芯板宽度小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冲压成形来形成以在管层叠方向上肋也与管的端部重叠且在肋与槽部之间存在有平坦部的方式配置的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简要主视图。
[0018]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管以及容器的立体剖视图。
[0019]图3八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芯板单体的简要侧视图。
[0020]图38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芯板单体的从容器内侧观察到的简要俯视图。
[0021]图4是图38的17-17线剖视图。
[0022]图5是图38的V;线剖视图。
[0023]图6是图4中的肋倾斜部的放大图。
[0024]图7是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管根部产生的应力的分析结果的图。
[0025]图8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肋倾斜部的放大图。
[0026]图9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芯板单体的从容器内侧观察到的俯视图。
[0027]图10是本发明的发明人研宄的芯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多个方式进行说明。在各方式中,有时对与在先的方式中说明的内容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在各方式中,在仅说明结构的一部分的情况下,对于结构的其他部分,能够应用在先说明的其他方式。不仅能够进行在各实施方式中具体明示能够组合的部分彼此的组合,只要不特别对组合造成妨碍,即使没有明示也能够局部组合实施方式彼此。
[0029]首先,参照图10对本申请的发明人研宄的热交换器的容器的芯板200进行说明。为了发挥降低在产生热应力的情况下的管根部处的应力集中的效果,如图10所示,认为在芯板200的平坦主体部210,需要使肋250的肋底部2510的端部位于比管100的端部1003靠外侧的位置,需要使肋底部2510位于与管100的端部1003重叠的位置。即,认为需要使将肋底部2510与平坦部260相连的肋倾斜部2520位于比管100的端部1003靠外侧的位置。
[0030]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必需将肋底部2510的端部配置在比管100的端部1003靠外侧的位置,因此,为了减小芯板200的宽度,认为要减小肋底部2510与槽部220之间的距离。因此,如图10所示,需要缩短平坦部260的芯板宽度方向(图10的左右方向)的长度,而且,需要尽可能减小肋倾斜部2520相对于平坦部260的垂线所成的倾斜角度0 1。
[0031]但是,若如图10所示那样配置肋250、肋倾斜部2520的倾斜角度0 1为不足45。的小角度,则由肋底部250、平坦部260以及构成槽部220的壁部构成的以平坦部260为顶部的弯曲形状形成为极小弯曲形状,存在难以进行冲压加工的情况。
[0032]然而,本发明的发明人们潜心研发,结果发现,即便肋底部的端部位于比管的端部靠内侧的位置,若肋倾斜部位于与管的端部重叠的位置,则也能够减少产生热应力的情况下的管根部处的应力集中。
[0033]在这种情况下,与肋底部的端部位于比管的端部靠外侧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将以平坦部为顶部的弯曲形状形成为平缓的弯曲形状。
[0034](第一实施方式)
[0035]本实施方式将本发明的热交换器应用于对机动车用发动机等的水冷式内燃机进行冷却的散热器。
[0036]如图1、图2所示,热交换器具备长方体形状的芯部1,芯部1通过多个管10与多个波纹翅片11沿着上下方向交替层叠而构成。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管10以及波纹翅片11的层叠方向称作管层叠方向X。
[0037]波纹翅片11是铝合金制,形成为波纹状,促进空气与冷却水的热交换。
[0038]管10在内部具有供搭载于车辆的水冷式内燃机(未图示)的冷却水流通的通路,横截面形状是扁平形状。管10通过将铝合金制板材弯折成规定的形状后进行焊接或者钎焊而形成。
[0039]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以管10的长边方向(以下称为管长边方向X〉与水平方向一致、管层叠方向X与重力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热交换器。此时,如图2所示,管10的横截面形状的长轴方向是管宽度方向2,管宽度方向2与空气的流通方向一致。另外,相对于管宽度方向2垂直的方向与管层叠方向V—致。需要说明的是,管宽度方向2与管层叠方向X及管长边方向X这两方正交。
[0040]如图1所示,在管10的管长边方向X的两端部配置有容器2、3,该容器2、3沿着与管长边方向X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并且在内部形成有空间。管10的管长边方向X的端部插入到管插入孔而与容器2、3接合,多个管10的各内部通路与容器2、3内的空间连通。
[0041]一方的容器2将从发动机流出的高温的冷却水分配供给至多个管10。在该一方的容器2配置有流入口导管%,该流入口导管如经由软管(未图示)与内燃机的冷却水出口侧连接。
[0042]另一方的容器3集合回收通过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的冷却水,并朝向内燃机排水。在该另一方的容器3配置有流出口导管3^该流出口导管33经由软管与内燃机的冷却水入口侧连接。
[0043]在芯部1的管层叠方向X的两端部配置有对芯部1进行加强的侧板4。侧板4是铝合金制,沿着与管长边方向X平行的方向延伸,其两端与容器2、3连接。
[0044]如图2所示,容器2、3构成为具有供多个管10插入固定的芯板20、以及固定于芯板20且与芯板20 —起形成容器2、3的内部空间2136的容器主体部30。
[0045]在本实施方式中,芯板20采用铝合金制,容器主体部30采用玻璃纤维强化尼龙66等树脂制,将用于保持密闭性的橡胶制的衬垫(未图示)以夹在芯板20与容器主体部30之间的状态固定。该固定通过使图3138所示的芯板20的突起片224以被按压于容器主体部30的方式塑性变形(铆接)来进行。
[0046]如图38、图4所示,芯板20具备在容器内侧具有平坦面211的平坦主体部21以及设置于平坦主体部21的外缘整周的槽部22。
[0047]槽部22是供容器主体部30的端部以及衬垫插入的部分。如图4所示,槽部22呈大致矩形状截面,由三个壁部形成。即,利用从平坦主体部21的外周部大致垂直地弯折并沿着管长边方向X延伸的内侧壁部221、从内侧壁部221大致垂直地弯折并相对于管长边方向X垂直地延伸的底壁部222、以及从底壁部222大致垂直地弯折并沿着管长边方向X延伸的外侧壁部223形成槽部22。
[0048]需要说明的是,内侧壁部221位于容器内侧,相对于平坦主体部21大致垂直地延伸。外侧壁部223位于容器外侧,相对于平坦主体部21大致垂直地延伸。底壁部222位于槽部22的底部,与内侧壁部221以及外侧壁部223这两方相连。另外,如图3八、图38、图4所示,在外侧壁部223的端部形成有多个突起片224。
[0049]如图38所示,在平坦主体部21,沿着管层叠方向V设置有多个供多个管10插入并被钎焊的管插入孔23。另外,在平坦主体部21的管层叠方向X的两端侧各设置有一个供侧板4插入并被钎焊的侧板插入孔24。管插入孔23以及侧板插入孔24是在管宽度方向2上细长的形状,通过穿孔加工而形成。
[0050]此外,在平坦主体部21,在相邻的管插入孔23之间以及管插入孔23与侧板插入孔24之间,通过冲压成形而形成有从平坦主体部21向容器外侧突出且沿着管宽度方向2延伸的细长形状的肋25。另外,在平坦主体部21,在将相邻的管插入孔23之间的部位作为插入孔间部位时,在所有的插入孔间部位均设置有两个肋25。
[0051]如图38所示,肋25配置为在从管层叠方向V观察时,与管插入孔23的管宽度方向2的端部233重叠(跨越)。换言之,如图4所示,肋25配置为在管层叠方向V上与管10的管宽度方向2的端部103重叠。换句话说,肋25以与管宽度方向2上的管10的端部103重叠的方式形成。
[0052]另外,如图38所示,肋25配置为,管宽度方向2的端部不到达槽部22,在平坦主体部21中的管宽度方向2上的肋25与槽部22之间存在有平坦部26。该平坦部26是在容器内侧具有与平坦主体部21的平坦面211处于同一平面的平坦面261的部分。即,平坦主体部21的平坦面211与平坦部26的平坦面261处于同一面内。平坦部26的平坦面261可以说是在平坦主体部21的平坦面211形成肋25时的余部。
[0053]在此,更详细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肋25。
[0054]如图4、图5所示,肋25通过在平坦主体部21的平坦面211设置凹陷而形成。
[0055]肋25呈在图4所示的沿管宽度方向2切断时的肋25的剖面形状中具有形成凹陷的底边25匕的肋底部251以及形成凹陷的底边以外的边2523(斜边)的肋倾斜部252的形状。
[0056]在图4所示的肋25的剖面形状中,肋底部251所形成的底边25匕是容器内侧的面所形成的边,且是与平坦主体部21的平坦面211平行的直线状。底边25匕是肋25中的容器最外侧的部位。
[0057]肋倾斜部252是位于肋底部251与平坦部26之间的部分。在图4所示的肋25的剖面形状中,肋倾斜部252所形成的边2523是容器内侧的面所形成的边,呈相对于平坦部26的平坦面261的垂线并非平行而是倾斜的直线状。
[0058]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并非是肋底部251,而是肋倾斜部252配置为在管层叠方向X上与管10的管宽度方向2的端部103重叠。
[0059]此外,在图4所示的肋25的剖面形状中,肋倾斜部252的内侧端部2526的位置是肋倾斜部252所形成的斜边2523与肋底部251所形成的底边25匕的边界部。另一方面,在图4所示的肋25的剖面形状中,肋倾斜部252的外侧端部252^的位置是肋倾斜部252所形成的斜边2523与平坦部26的平坦面261所形成的边的边界部。
[0060]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所示,在肋倾斜部252所形成的斜边2523与肋底部251所形成的底边2513的边界部弯曲的情况下,虚线所示的斜边2523的假想延长线与虚线所示的底边2513的假想延长线的交点的位置是肋倾斜部252的内侧端部2526的位置。相同地,在肋倾斜部252所形成的斜边2523与平坦面261所形成的边的边界部弯曲的情况下,虚线所示的斜边2523的假想延长线与虚线所示的平坦面261所形成的边的假想延长线的交点的位置是肋倾斜部252的外侧端部252^的位置。
[0061]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管10的管宽度方向2的端部103位于肋倾斜部252的内侧端部2526与外侧端部252。之间。在管宽度方向2上,肋25的外侧端部252。配置在比管10的端部103靠外侧的位置。另一方面,在管宽度方向2上,肋25的内侧端部2526配置在比管10的端部103靠内侧的位置。
[0062]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肋倾斜部252相对于平坦部26的垂线形成的倾斜角度0 1为45?80。。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倾斜角度0 1 = 70。。需要说明的是,倾斜角度9 1在图4所示的剖面中是肋倾斜部252所形成的边2523与平坦部26的平坦面261的垂线所成的角度。
[006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管宽度方向2上的管10的端部10&与内侧壁部221的内壁之间的距离11是4.0?6.3臟,芯板20的芯板宽度变小。
[0064]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0065]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肋倾斜部252配置为在管层叠方向V上与管10的管宽度方向2的端部103重叠,能够使肋倾斜部252的倾斜角度0 1为45。以上80。以下,能够使由槽部22的内侧壁部221、平坦部26与肋倾斜部252构成的以平坦部26为顶部的弯曲形状形成为平缓的弯曲形状。
[0066]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便在芯板宽度小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冲压成形来形成以在管层叠方向X上肋25与管10的端部103重叠、并且在肋25与槽部22之间存在有平坦部26的方式配置的肋25。
[0067]换言之,通过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形成肋25,能够使管宽度方向2上的管10的端部103与内侧壁部221的内壁之间的距离11为4.0?6.3111111,能够减小芯板宽度。
[0068]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从在图7的管根部产生的应力的解析结果明确可知,与肋和槽部相连的比较例2的热交换器相比较,也能够减小产生热应力的情况下的管根部处的应力集中。
[0069]需要说明的是,图7中的比较例1是在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基础上省略了肋的情况,比较例2是在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基础上使肋25的管宽度方向2的端部到达槽部22的情况。在图7中,以比较例1的情况为100%的应力比表示在管间产生温度差的情况下的管与芯板的接合部(管与钎料的边界部)处的最大产生应力。
[0070](第二实施方式)
[0071]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图4所示的肋25的剖面形状中,肋倾斜部252所形成的边2528呈直线状,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肋倾斜部252所形成的边2523呈圆弧状。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这种情况下,也发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0072]在这种情况下,肋倾斜部252的倾斜角度0 1是在肋倾斜部252与平坦部26的边界部处、肋倾斜部252相对于平坦部26的垂线形成的角度。
[0073]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在肋倾斜部252所形成的边2523与平坦面261所形成的边的边界位置252(3,点划线所示的圆弧状的边2523的切线与虚线所示的平坦面261的垂线所形成的角度是倾斜角度9 1。在肋倾斜部252与平坦部26的边界部向与肋倾斜部252所形成的边2523相反的方向弯曲的情况下,肋倾斜部252与平坦部26的边界位置252(3是虚线所示的、保持肋倾斜部252所形成的边2523的圆弧状地延长而得到的假想延长线与虚线所示的、平坦面261所形成的边的假想延长线的交点的位置。
[0074](第三实施方式)
[0075]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平坦主体部21的插入孔间部位,沿管宽度方向2设置有两个肋25,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将它们连接起来设为一个肋25。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肋25配置为在管层叠方向V上与管插入孔23的管宽度方向的一端部重叠,并且与管插入孔23的管宽度方向的另一端部重叠。
[0076]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芯板20设置有侧板插入孔24,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代替侧板插入孔24而设置有管插入孔23。
[0077]即使这样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变更,也发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0078](其他实施方式)
[0079](1)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平坦主体部21的各插入孔间部位,沿管宽度方向2设置有两个肋25,但也可以省略两个肋25中的一方。此时,也可以沿着管层叠方向V交替配置仅在管插入孔23的管宽度方向2的一端侧设置有肋25的插入孔间部位与仅在管插入孔23的管宽度方向2的另一端侧设置有肋25的插入孔间部位。
[0080](2)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在所有的插入孔间部位设置有肋25,但也可以仅在所有插入孔间部位中的一部分插入孔间部位设置肋25。具体而言,也可以沿着管层叠方向I交替配置设置有两个肋25的插入孔间部位与未设置肋25的插入孔间部位。
[0081](3)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使平坦部26的平坦面261与平坦主体部21的平坦面211处于同一平面上,但平坦面26形成在至少比肋底部251靠容器内侧的位置即可。
[0082](4)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本发明应用于散热器的例子,但在机动车供暖用的加热器芯等其他用途的热交换器中也能够应用本发明。
[0083](5)也可以在能够实施的范围内组合上述的各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
1.一种热交换器,其具备: 多个管(10),该多个管(10)分别在横截面上具有扁平形状,在将所述扁平形状的长轴方向设为管宽度方向(Z)时,该多个管(10)沿相对于所述管宽度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层置;以及 容器(2、3),该容器(2、3)与所述多个管连通, 所述容器具有: 芯板(20),其供所述多个管插入;以及 容器主体部(30),其固定于所述芯板,与所述芯板一起形成所述容器的内部空间(2b、3b), 所述芯板具有: 平坦主体部(21),其具有与所述内部空间面对的平坦面(211)以及供所述多个管插入的多个管插入孔(23); 槽部(22),其设置于所述平坦主体部的外缘,供所述容器主体部的端部插入; 肋(25),其具有从所述平坦主体部向容器外侧突出并从所述平坦面凹陷的形状,该肋(25)沿着所述管宽度方向延伸,在管层叠方向(Y)上与所述管的所述管宽度方向的端部(1a)重叠;以及 平坦部(26),其位于所述管宽度方向上的所述肋与所述槽部之间,且在容器内侧具有与所述平坦主体部的平坦面处于同一平面的平坦面(261), 所述肋在沿着管宽度方向的所述肋的剖面形状中具有:肋底部(251),其从所述平坦主体部的平坦面凹陷且具有与所述平坦主体部的平坦面平行的直线状的底边(251a);以及肋倾斜部(252),其在所述管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肋底部与所述平坦部之间,相对于所述平坦部的平坦面的垂线倾斜,将所述肋底部与所述平坦部连接, 所述肋倾斜部在所述管层叠方向上与所述管的所述管宽度方向的端部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在所述肋倾斜部与所述平坦部的边界部,所述肋倾斜部相对于所述平坦部的垂线形成的角度(Θ I)为45°?8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槽部包括:内侧壁部(221),其相对于所述芯板的所述平坦主体部大致垂直地延伸,且位于容器内侧;外侧壁部(223),其相对于所述平坦主体部大致垂直地延伸,且位于容器外侧;以及底壁部,其与所述内侧壁部以及所述外侧壁部这两方相连,位于所述槽部的底部, 所述管宽度方向上的所述管的端部与所述内侧壁部的内壁之间的距离(LI)是4.0mm ?6.3mmο
4.一种热交换器,其具备: 多个管(10),该多个管(10)分别在横截面上具有扁平形状,在将所述扁平形状的长轴方向作为管宽度方向(Z)时,该多个管(10)沿相对于所述管宽度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层置;以及 容器(2、3),该容器(2、3)与所述多个管连通, 所述容器具有: 芯板(20),其供所述多个管插入;以及 容器主体部(30),其固定于所述芯板,与所述芯板一起形成所述容器的内部空间, 所述芯板具有: 平坦主体部(21),其在容器内侧具有平坦面(211),并且设置有供所述多个管插入的多个管插入孔(23); 槽部(22),其设置于所述平坦主体部的外周缘部,供所述容器主体部的端部插入; 肋(25),其具有从所述平坦主体部向容器外侧突出并从所述平坦主体部的所述平坦面凹陷的形状,该肋(25)沿着所述管宽度方向延伸,在所述管层叠方向(Y)上与所述管宽度方向上的所述管的端部(1a)重叠; 平坦部(26),其在所述管宽度方向上设置于最靠近容器的外侧的所述肋的最外侧端部与所述槽部之间,且具有配置在容器内侧的平坦面(261), 所述肋(25)具有:肋底部(251),其从所述平坦主体部的所述平坦面凹陷,位于所述肋中的容器最外侧;以及肋倾斜部(252),其相对于所述平坦部的平坦面的垂线倾斜,将所述肋底部(251)与所述平坦部连接, 在所述管宽度方向上,所述肋的所述最外侧端部配置为比所述管宽度方向上的所述管的所述端部(1a)靠外侧, 在所述管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肋底部(251)与所述肋倾斜部(252)的边界部的肋倾斜部(252)的内侧端部(252b)配置为比所述管的所述端部(1a)靠内侧。
【文档编号】F28F9/02GK104508418SQ201380037757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8日
【发明者】本间伸洋, 长谷川学 申请人:株式会社电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