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煤锅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卸渣托盘。
背景技术:
在现代社会中,锅炉是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供热装置,大多数锅炉是通过固体燃料来供热,例如煤或者锯木粉,大多数的固体燃料在燃烧后会产生炉渣,如果不及时将锅炉内的炉渣排出,则会严重影响锅炉内其他燃料的燃烧效率。例如,锅炉在卸渣时需要将锅炉内的火熄灭,等待锅炉冷却,再通过人用铁锹将炉渣卸出,或者将炉箅子通过履带传动将炉渣从炉内卸出,卸渣后需要将新的固体燃料放入锅炉中,再将固体燃料点燃,锅炉熄灭又点燃的过程中,锅炉无法连续工作,造成了固体燃料和时间效率上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卸渣托盘,主要目的在于在锅炉燃烧的同时卸出煤渣,不影响锅炉的连续工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卸渣托盘,包括:
托架,托架具有空心区域;支撑梁,支撑梁的外壁上设有齿轮部,支撑梁设置在托架的空心区域内,支撑梁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托架上;其中,支撑梁的数量为多个并且并排设置与空心区域内;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连接至少一个支撑梁,用于驱动至少一个支撑梁转动。
优选地,每个支撑梁外壁设有多个齿轮部,每个支撑梁上相邻两个齿轮部之间具有间隔;
每个齿轮部具有多个搅动齿,每个齿轮部具有连接通孔,支撑梁穿过连接通孔。
优选地,相邻两个支撑梁分别为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第一支撑梁上的多个齿轮部与第二支撑梁上的多个齿轮部相互交错设置。
优选地,每个支撑梁上相邻的两个齿轮部之间通过轴套进行分隔。
优选地,每个支撑梁包括延伸端,多个延伸端穿过托架延伸至托架外部,驱动装置连接于延伸端。
优选地,驱动装置包括多个转动齿轮和转动部,多个转动齿轮固定连接延伸端的端面并且相互啮合,转动部的输出端连接于其中一个转动齿轮,用于驱动转动齿轮转动。
优选地,第一支撑梁上具有第一延伸端,第二支撑梁上设有第二延伸端,第一延伸端上具有第一转动齿轮,第二延伸端上具有第二转动齿轮,第一转动齿轮与第二转动齿轮相互啮合;
多个支撑梁包括多个奇数支撑梁和多个偶数支撑梁,第一支撑梁为奇数支撑梁,多个奇数支撑梁通过第一连接杆连接,使多个奇数支撑梁同步转动;第二支撑梁为偶数支撑梁,多个偶数支撑梁通过第二连接杆连接,使多个偶数支撑梁同步转动;
驱动装置连接于第一支撑梁,用于驱动第一支撑梁往复转动。
优选地,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机、转动连杆和转盘,转盘包括中心区域和偏心区域,中心区域固定在电动机的输出端,偏心区域转动连接转动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梁。
优选地,每个支撑梁外壁设有一个齿轮部;每个支撑梁上的齿轮部与相邻的任意一个支撑梁上的齿轮部相互啮合;其中一个支撑梁包括延伸端,延伸端穿过托架延伸至托架外部,驱动装置连接于延伸端。
优选地,每个齿轮部的形状为十字形或者米字形并且外表面粗糙。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一种卸渣托盘,包括:托架,托架具有空心区域;支撑梁,支撑梁的外壁上设有齿轮部,支撑梁设置在托架的空心区域内,支撑梁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托架上;其中,支撑梁的数量为多个并且并排设置与空心区域内;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连接至少一个支撑梁,用于驱动至少一个支撑梁转动;而现有技术中,需要先将锅炉冷却,再通过人用铁锹将炉渣卸出,或者将炉箅子通过履带传动将炉渣从炉内卸出,本技术方案当中,支撑梁并排设置在托架的空心区域内,支撑梁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托架上,支撑梁的外壁设有齿轮部,通过支撑梁的转动进而转动齿轮部,支撑梁的转动使得相邻的支撑梁上的齿轮部与齿轮部之间间隔的大小产生变化,当相邻的支撑梁上的齿轮部与齿轮部之间的间隔增大,炉渣掉落在相邻的齿轮部与齿轮部之间的间隔内,当相邻的支撑梁上的齿轮部与齿轮部之间的间隔缩小,之前掉入间隔的炉渣会被相邻的齿轮部挤压并由大块炉渣碎裂成小块炉渣,随着齿轮部的继续转动,小块的炉渣被齿轮部的旋转带入支撑梁的底部,小块炉渣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到锅炉的炉渣室从而完成锅炉的卸渣,进而达到了锅炉燃烧的同时卸出煤渣,不影响锅炉的连续工作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卸渣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齿轮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卸渣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卸渣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卸渣托盘,包括:托架1,托架1具有空心区域12;支撑梁21,支撑梁21的外壁上设有齿轮部23,支撑梁21设置在托架1的空心区域12内,支撑梁21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托架1上;其中,支撑梁21的数量为多个并且并排设置与空心区域12内;驱动装置3,驱动装置3连接至少一个支撑梁21,用于驱动至少一个支撑梁21转动。
在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因为多个支撑梁21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托架1上并且并排设置与托架1的空心区域12内,多个支撑梁21的外壁上设有齿轮部23,当固体燃料进入锅炉时,托架1、支撑梁21和齿轮部23共同承担固体燃料的重量,保证固体燃料放置在齿轮部23上。点燃固体燃料,当固体燃料燃烧殆尽所产生的炉渣和齿轮部23接触,此时需要再次放入新的固体燃料,但是由于之前放入的固体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炉渣没有被排除,新的固体燃料接触空气的面积减少,从而燃烧不完全。当需要卸掉炉渣时,驱动装置3连接每一个支撑梁21并启动,使每一个支撑梁21围绕支撑梁21的轴线进行转动,支撑梁21的转动使得相邻的支撑梁21上的齿轮部23与齿轮部23之间间隔的大小产生变化,当相邻的支撑梁21上的齿轮部23与齿轮部23之间的间隔增大,炉渣掉落在相邻的齿轮部23与齿轮部23之间的间隔内,当相邻的支撑梁21上的齿轮部23与齿轮部23之间的间隔缩小,之前掉入间隔的炉渣会被相邻的齿轮部23挤压并由大块炉渣碎裂成小块炉渣,随着齿轮部23的继续转动,小块的炉渣被齿轮部23的旋转带入支撑梁21的底部,小块炉渣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到锅炉的炉渣室(图示中为标出)从而完成锅炉的卸渣,进而达到了锅炉燃烧的同时卸出煤渣,不影响锅炉的连续工作的技术效果。
上述托架1具有空心区域12,托架1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或者长方形,托架1的作用是将多个支撑梁21并排固定;支撑梁21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托架1上,转动连接的方式可以通过瓦座或者轴承座将支撑梁21和托架1连接,也可以是其他的转动连接方式;支撑梁21的形状可以是长方体或者三棱柱体,只要可以使齿轮部23跟着支撑梁21同时围绕支撑梁21的轴线方向旋转即可;驱动装置3连接至少一个支撑梁21,也可以同时连接多个支撑梁21,驱动装置3的主要作用是驱动至少一个支撑梁21转动。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每个支撑梁21外壁设有多个齿轮部23,每个支撑梁21上相邻两个齿轮部23之间具有间隔,每个齿轮部23具有多个搅动齿24,每个齿轮部23具有连接通孔25,支撑梁21穿过连接通孔25,每个支撑梁21上的齿轮部23为多个,并且同一个支撑梁21上的多个齿轮部23之间具有间隔。间隔的大小可以适合齿轮部23的宽度,也可以比齿轮部23的宽度大,但是需要保证新加入的固体燃料不会从间隔掉到炉渣室(图示中为标出),每个齿轮部23的中间位置具有连接通孔25,支撑梁21穿过连接通孔25固定齿轮部23,连接通孔25的形状根据支撑梁21的形状确定;每个齿轮部23上都具有多个搅动齿24,搅动齿24跟随齿轮部23的转动而转动,搅动齿24的形状可以是长方体或者楔体,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只要不影响相邻的齿轮部23转动即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相邻的支撑梁21上的齿轮部23还可以相互啮合,驱动装置3只需要连接任意一个支撑梁21使其围绕支撑梁21轴线转动,连接驱动装置3的支撑梁21上的齿轮部23通过与相邻的支撑梁21上的齿轮部23的啮合从而带动其他的齿轮部23转动,相邻的支撑梁21上的齿轮部23转动的方向相反。
如图1所示,相邻两个支撑梁21分别为第一支撑梁211和第二支撑梁212,第一支撑梁211上的多个齿轮部23与第二支撑梁212上的多个齿轮部23相互交错设置。第一支撑梁211与第二支撑梁212相邻,第一支撑梁211上的多个齿轮部23之间由于具有较大的间隔,固体燃料在没有燃烧之前就会掉落到炉渣室(图中未表示出)中,将第一支撑梁211上的多个齿轮部23与第二支撑梁212上的多个齿轮部23设置为相互交错的方式,缩小了齿轮部23与齿轮部23之间的间隔,进而达到了使固体燃料在没有燃烧之前就掉落到炉渣室(图中未表示出)的技术效果;而且这样的设置方式使得第一支撑梁211与第二支撑梁212之间相互不接触,不会相互碰撞,减少维修的可能性。
进一步的,每个支撑梁21上相邻的两个齿轮部23之间通过轴套22进行分隔。为了固定相邻的齿轮部23之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在相邻的齿轮部23之间设置轴套22,轴套22穿过支撑梁21设置在支撑梁21的外表面;固定相邻的齿轮部23还有其他的固定方式,例如在齿轮部23的两端设置螺栓,螺栓穿过支撑梁21将齿轮部23固定在支撑梁21上,只要可以使齿轮部23固定在支撑梁21的固定位置即可。
进一步的,每个支撑梁21包括延伸端26,多个延伸端26穿过托架1延伸至托架1外部,驱动装置3连接于延伸端26。每一个支撑梁21的一端穿过托架1并延伸至托架1外部,用于连接驱动装置3,由于每个支撑梁21是独立的,并不与相邻的支撑梁21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需要在每个支撑梁21上设置延伸端26,通过延伸端26连接驱动装置3,驱动装置3带动支撑梁21进行转动。
如图5所示,优选的,驱动装置3包括多个转动齿轮34和转动部33,多个转动齿轮34固定连接延伸端26的端面并且相互啮合,转动部33的输出端连接于其中一个转动齿轮34,用于驱动转动齿轮34转动。在多个延伸端26的端面固定连接多个转动齿轮34,相邻的转动齿轮34之间相互啮合,在其中一个转动齿轮34上设置转动部33,当转动部33通过连接驱动装置3转动或者其他转动方式时,转动部33带动转动齿轮34转动,同时转动齿轮34带动支撑梁21和齿轮部23转动,支撑梁21的转动使得相邻的支撑梁21上的齿轮部23与齿轮部23之间间隔的大小产生变化,当相邻的支撑梁21上的齿轮部23与齿轮部23之间的间隔增大,炉渣掉落在相邻的齿轮部23与齿轮部23之间的间隔内,当相邻的支撑梁21上的齿轮部23与齿轮部23之间的间隔缩小,之前掉入间隔的炉渣会被相邻的齿轮部23挤压并由大块炉渣碎裂成小块炉渣,随着齿轮部23的继续转动,小块的炉渣被齿轮部23的旋转带入支撑梁21的底部,小块炉渣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到锅炉的炉渣室(图示中为标出)从而完成锅炉的卸渣,进而达到了锅炉燃烧的同时卸出煤渣,不影响锅炉的连续工作的技术效果。
如图1和图2所示,具体在实施前述锅炉连接装置的技术方案时,第一支撑梁211上具有第一延伸端261,第二支撑梁212上设有第二延伸端262,第一延伸端26上具有第一转动齿轮341,第二延伸端26上具有第二转动齿轮342,第一转动齿轮341与第二转动齿轮342相互啮合;多个支撑梁21包括多个奇数支撑梁2111和多个偶数支撑梁2112,第一支撑梁211为奇数支撑梁2111,多个奇数支撑梁2111通过第一连接杆271连接,使多个奇数支撑梁2111同步转动;第二支撑梁212为偶数支撑梁2112,多个偶数支撑梁2112通过第二连接杆272连接,使多个偶数支撑梁2112同步转动;驱动装置3连接于第一支撑梁211,用于驱动第一支撑梁211往复转动。在第一支撑梁211和第二支撑梁212上分别设置两个延伸26和与连接端固定连接的转动齿轮34,并且两个转动齿轮34相互啮合;在第一支撑梁211和其他的奇数支撑梁2111上设置第一连接杆271,用于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梁211和其他的奇数支撑梁21,在第二支撑梁212和其他的偶数支撑上设置第二连接杆272,用于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梁212和其他的偶数支撑梁2112,当第一支撑梁211转动时,第一连接杆271带动其他的奇数支撑梁2111同时转动,当第二支撑梁212转动时,第二连杆272带动其他的偶数支撑梁2112同时转动,由于两个转动齿轮34之间相互啮合,当第一转动齿轮341转动时,第一转动齿轮341同时带动第一支撑梁211和第二支撑梁212转动,但是第一支撑梁211和第二支撑梁212的转动方向相反;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杆27在旋转时会碰到托架1,所以支撑梁21的旋转角度有限,在连杆27碰到托架1时,支撑梁21会朝相反的方向旋转,所以第一支撑梁211会带动其他的支撑梁21做往复转动;支撑梁21的转动使得相邻的支撑梁21上的齿轮部23与齿轮部23之间间隔的大小产生变化,当相邻的支撑梁21上的齿轮部23与齿轮部23之间的间隔增大,炉渣掉落在相邻的齿轮部23与齿轮部23之间的间隔内,当相邻的支撑梁21上的齿轮部23与齿轮部23之间的间隔缩小,之前掉入间隔的炉渣会被相邻的齿轮部23挤压并由大块炉渣碎裂成小块炉渣,随着齿轮部23的继续转动,小块的炉渣被齿轮部23的旋转带入支撑梁21的底部,小块炉渣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到锅炉的炉渣室(图示中为标出)从而完成锅炉的卸渣,进而达到了锅炉燃烧的同时卸出煤渣,不影响锅炉的连续工作的技术效果。
如图1和图4所示,进一步的,驱动装置3包括:电动机31、转动连杆32和转盘30,转盘30包括中心区域和偏心区域,中心区域固定在电动机31的输出端,偏心区域转动连接转动连杆32的一端,转动连杆3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梁211。当需要卸渣时,电动机31转动并带动转盘30转动,转动连杆32由第一连杆321和第二连杆322组成,其中第一连杆321的一端设置在转盘30的偏心区域,第一连杆321的一端围绕转盘30做圆周运动,第一连杆32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322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二连杆32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转动齿轮341,并且将两个连杆32的长度限定在可以使第二连杆322围绕第一转动齿轮341轴线往复转动的长度,由于这样的传动方式使得第二连杆322往复转动,从而通过第一支撑梁211带动其他的支撑梁21做往复转动,进而达到了锅炉燃烧的同时卸出煤渣,不影响锅炉的连续工作的技术效果。
如图6所示,每个支撑梁21外壁设有一个齿轮部23;每个支撑梁21上的齿轮部23与相邻的任意一个支撑梁21上的齿轮部23相互啮合;其中一个支撑梁21包括延伸端26,延伸端26穿过托架1延伸至托架1外部,驱动装置3连接于延伸端26。当每个支撑梁21上只设有一个齿轮部23时,由于相邻的支撑梁21上的齿轮部23相互啮合,通过一个支撑梁21上的延伸端26连接驱动装置3,在驱动装置3带动具有延伸端26的支撑梁21转动时,其他支撑梁21上的齿轮部23也会同时转动,此时,炉渣会被啮合的齿轮部23挤压并被旋转至齿轮部23的底部掉入炉渣室(图中未表示出),此时驱动装置3需要使具有延伸端26的支撑梁21做圆周运动,进而达到锅炉燃烧的同时卸出煤渣,不影响锅炉的连续工作的技术效果。
如图3所示,优选地,每个齿轮部23的形状为十字形或者米字形并且外表面粗糙。齿轮部23的形状可以是十字形或者米字形,或者其他的形状,只要是可以使齿轮部23之间相互啮合的程度达到使相邻的齿轮部23旋转即可,齿轮部23的外表面可以为粗糙的表面,在齿轮部23转动时,增大齿轮部23与炉渣之间的摩擦力,更容易将炉渣带入齿轮部23之间的间隔,增加卸渣托盘工作的效率。
根据以上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锅炉连接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因为:锅炉内的固体燃料在燃烧后会产生炉渣,炉渣不及时排除会导致其他固体燃料燃烧不充分,相对于现有技术中
需要将锅炉内的火熄灭,等待锅炉冷却,再通过人用铁锹将炉渣卸出,或者将炉箅子通过履带传动将炉渣从炉内卸出,本实用新型卸渣托盘设置驱动装置3连接每一个支撑梁21并启动,使每一个支撑梁21围绕支撑梁21的轴线进行转动,支撑梁21的转动使得相邻的支撑梁21上的齿轮部23与齿轮部23之间间隔的大小产生变化,当相邻的支撑梁21上的齿轮部23与齿轮部23之间的间隔增大,炉渣掉落在相邻的齿轮部23与齿轮部23之间的间隔内,当相邻的支撑梁21上的齿轮部23与齿轮部23之间的间隔缩小,之前掉入间隔的炉渣会被相邻的齿轮部23挤压并由大块炉渣碎裂成小块炉渣,随着齿轮部23的继续转动,小块的炉渣被齿轮部23的旋转带入支撑梁21的底部,小块炉渣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到锅炉的炉渣室(图示中为标出)从而完成锅炉的卸渣,进而达到了锅炉燃烧的同时卸出煤渣,不影响锅炉的连续工作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