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火力发电厂炉后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1175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火力发电厂炉后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力发电厂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改进的火力发电厂炉后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在常规火力发电厂设计中,锅炉炉后通常顺着烟气流向依次布置有除尘器进口烟道、除尘器、除尘器出口烟道、引风机、引风机出口烟道、脱硫塔、净烟道和烟囱,脱硫系统的其他设施布置在烟囱后面和水平烟道附近。而目前为了响应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引风机出口烟道上还布置有低温省煤器;为了消除酸雨,净烟道上还布置有烟气换热器或预留其布置空间。其中脱硫塔又分为单塔和双塔两种情况。参见图1为某电厂锅炉炉后常规平面布置示意图和图2为某电厂锅炉炉后常规立面布置示意图,其中脱硫塔按照双塔布置。

在部分火力发电厂设计中,由于占地紧张,尤其是扩建或改造项目,锅炉炉后无法按照常规布置方案设计,特别是引风机出口烟道至烟囱的布置。常规布置中如果引用机沿Y轴向布置,则上方的引风机出口烟道也沿Y轴向布置,即引用机与引风机为上、下平行方向布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火力发电厂扩建或改造项目的需要,为了在有限的占地面积内更合理布局而设计的一种火力发电厂炉后布置结构。

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改进的火力发电厂炉后布置结构,包括分别连接烟囱的两套烟气净化装置,所述的烟气净化装置包括引风机、引风机出口烟道、湿式电除尘器、低温省煤器、第一级脱硫塔、一级塔循环泵房、第二级脱硫塔、二级塔循环泵房、脱硫岛空压机房、净烟道、烟气换热器、空压机房;所述的第一级脱硫塔矮于第二级脱硫塔;所述的引风机分别沿Y轴向布置,所述的引风机设有左右平行的两个,所述的两个引风机出口端的连线沿X轴向布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引风机出口烟道布置于左右两个引风机出口端的上部,且引风机出口烟道沿X轴向布置;所述的烟气换热器设置在第一级脱硫塔的顶部;所述的脱硫岛空压机房设置于低温省煤器的下方;

烟气经引风机依次进入低温省煤器、第一级脱硫塔、第二级脱硫塔、烟气换热器,最后进入烟囱。

所述的烟囱、第一级脱硫塔、第二级脱硫塔位于同一X轴线上;

所述的低温省煤器设在第一级脱硫塔进口端与引风机的出口端之间,且所述的第一级脱硫塔、低温省煤器、位于内侧的引风机的出口端位于同一Y轴线上;所述的第一级脱硫塔、第二级脱硫塔、低温省煤器、引风机形成U形结构排布。

所述的一级塔循环泵房、二级塔循环泵房分别沿X轴向布置于所述的U形结构的凹槽内或烟囱、第一级脱硫塔、第二级脱硫塔所构成的X轴线外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烟气换热器设置在较矮的第一级脱硫塔的顶部,不但有效合理地利用了空间,而且利用第一级脱硫塔支撑烟气换热器,减少了常规布置中烟气换热器的支撑钢结构,从而降低了工程造价;脱硫岛空压机房设在低温省煤器下方,充分利用了低温省煤器的下部空间,提高了构筑物空间利用率,同时低温省煤器直接安装在空压机房的屋面上,减少了常规布置中低温省煤器的支撑钢结构,即增加了低温省煤器的稳定性,又降低了工程造价;可以节省锅炉炉后的占地面积,布置紧凑,全厂的用地指标较小。

附图说明

图1为原有的火力发电厂炉后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3~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火力发电厂炉后布置结构,包括分别连接烟囱9的两套烟气净化装置,所述的烟气净化装置包括引风机3、引风机出口烟道31、湿式电除尘器1、低温省煤器4、第一级脱硫塔2、一级塔循环泵房8、第二级脱硫塔21、二级塔循环泵房10、脱硫岛空压机房6、净烟道、烟气换热器5、空压机房7;所述的第一级脱硫塔2矮于第二级脱硫塔21;所述的引风机3分别沿Y轴向布置,所述的引风机3设有左右平行的两个,所述的两个引风机3出口端的连线沿X轴向布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引风机出口烟道31布置于左右两个引风机3出口端的上部,且引风机出口烟道31沿X轴向布置;所述的烟气换热器5设置在第一级脱硫塔2的顶部;所述的脱硫岛空压机房6设置于低温省煤器4的下方;

烟气经引风机3依次进入低温省煤器4、第一级脱硫塔2、第二级脱硫塔21、烟气换热器5,最后进入烟囱9。

本实用新型中,烟气换热器5设置在较矮的第一级脱硫塔2的顶部;脱硫岛空压机房6设在低温省煤器下方。另外,原先引风机出口烟道31采用Y轴向布置,占用了Y轴向上的空间,而现在引风机出口烟道31采用X轴向布置,充分利用了左右两个引风机3在X轴向上的空间。节省锅炉炉后的占地面积,布置紧凑,全厂的用地指标较小。

进一步的,所述的烟囱9、第一级脱硫塔2、第二级脱硫塔21位于同一X轴线上;所述的低温省煤器4设在第一级脱硫塔2进口端与引风机3的出口端之间,且所述的第一级脱硫塔2、低温省煤器4、位于内侧的引风机3的出口端位于同一Y轴线上;所述的第一级脱硫塔2、第二级脱硫塔21、低温省煤器4、引风机3形成U形结构排布。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级塔循环泵房8、二级塔循环泵房10分别沿X轴向布置于所述的U形结构的凹槽内或烟囱9、第一级脱硫塔2、第二级脱硫塔21所构成的X轴线外侧。本例中合理利用了U形结构的凹槽部分,来容纳一级塔循环泵房8或二级塔循环泵房1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