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制烟囱防腐排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01129阅读:823来源:国知局
钢制烟囱防腐排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制烟囱防腐排酸装置。



背景技术:

一些工厂或火力发电厂需要对烟气进行脱硫后再排放,而脱硫后的烟气为湿烟气,其脱硫湿烟气的腐蚀类型包括硫酸、亚硫酸、氯化物、氟化物等。烟气等级为强腐蚀性,该烟温低、湿度大、自拔力小,根据理论测算烟囱内几乎处于全正压运行状态,脱硫烟气结露形成的冷凝物堆积在钢烟囱底部平台内,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时间久了,钢烟囱底部会被慢慢腐蚀掉,导致钢烟囱顶部因底部支撑力不足而产生倾斜、坍塌等严重后果,严重影响烟囱安全使用和结构耐久性。

因此,钢制烟囱的排酸防腐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如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减轻冷凝液体对钢烟囱的腐蚀程度的钢制烟囱防腐排酸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制烟囱防腐排酸装置,包括:

储液箱,用于与钢制烟囱连通,接收并暂存来自钢制烟囱的待排放液体;

过滤板,设于所述储液箱内,用于过滤待排放液体;

刮渣板,位于所述储液箱内过滤板的上表面上,并沿着所述过滤板的上表面可往复滑动;

排液板,位于所述储液箱内的底壁上,并与所述刮渣板相对的位于所述过滤板的两侧,所述排液板沿着所述储液箱的底壁可往复滑动。

优选地,所述过滤板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储液箱的内壁上,所述过滤板的第二端端头上设有排渣板,

所述排渣板相对所述过滤板倾斜设置。

优选地,还包括动力系统,

所述动力系统包括驱动器、齿带和齿轮,所述齿轮可转动支撑于所述储液箱内,所述齿轮转轴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器传动连接,所述齿轮与所述齿带啮合传动,所述刮渣板的第一端与所述齿带连接。

优选地,所述储液箱上设有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齿带可滑动支撑于所述第一轨道内,所述刮渣板的第二端可滑动支撑于所述第二轨道内。

优选地,齿轮转轴的第二端上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刮渣板的第二端上设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传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皮带轮转轴的第一端可转动支撑于所述刮渣板上,第二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杆组。

优选地,所述传动杆组包括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和第一滑块,

所述第一传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皮带轮转轴的第二端固定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传动杆铰接,所述第二传动杆与所述第一滑块铰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排液板可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储液箱内设有轨道组,所述排液板可滑动的设于所述轨道组内。

优选地,所述储液箱上设有进液管和排液管,

所述进液管设于所述储液箱的上表面上,并与所述储液箱连通,所述排液管设于所述储液箱的下表面上,并与所述储液箱连通。

优选地,所述过滤板相对所述储液箱的内部底壁倾斜设置。

本实用新型中的钢制烟囱防腐排酸装置,能够将钢制烟囱底部积留的脱硫烟气结露形成的冷凝物及时排出,从而减少冷凝液体在钢烟囱底部的堆积量,减轻冷凝液体对钢烟囱的腐蚀程度。防止了钢制烟囱较长时间使用后,因其底部腐蚀导致的支撑力不足而产生倾斜、坍塌等严重后果的出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钢制烟囱防腐排酸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3分别从不同视角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钢制烟囱防腐排酸装置的透视图(其中储液箱部分透视示出)。

图4示出了图3的A部放大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钢制烟囱防腐排酸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拿掉储液箱部分)。

图6示出了图5的B部放大图。

图中:储液箱1、进液管11、排液管12、排渣口13、过滤板2、排渣板21、刮渣板31、排液板4、驱动器5、第一轨道61、第二轨道62、第三轨道63、第四轨道64、齿轮71、齿带72、第一皮带轮73、第二皮带轮74、第一传动杆75、第二传动杆76、第一滑块77、皮带7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6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钢制烟囱防腐排酸装置。该钢制烟囱防腐排酸装置包括储液箱1、过滤板2、刮渣板31和排液板4。储液箱1用于与钢制烟囱连通(图中未示),接收并暂存来自钢制烟囱的待排放液体;过滤板2,设于所述储液箱1内,用于过滤待排放液体;刮渣板31,位于所述储液箱1内过滤板2的上表面上,并沿着所述过滤板2的上表面可往复滑动;排液板4,位于所述储液箱1内的底壁上,并与所述刮渣板31相对的位于所述过滤板2的两侧,所述排液板4沿着所述储液箱1的底壁可往复滑动。

该实施例中,驱动器5选为电机。电机设于储液管的外部,并安装于设于储液管外壁上的电机安装架上。

所述储液箱1上设有进液管11和排液管12,所述进液管11设于所述储液箱1的上表面上,并与所述储液箱1连通,所述排液管12设于所述储液箱1的下表面上,并与所述储液箱1连通。

过滤板2上设有过滤孔,用于对待排放液体进行过滤。所述过滤板2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储液箱1的内壁上,所述过滤板2的第二端端头上设有排渣板21。所述过滤板2相对所述储液箱1的内部底壁倾斜设置,所述排渣板21相对所述过滤板2倾斜设置,排渣板21相对过滤板2具有更大的倾斜角度,即相对储液箱1的底壁具有更大的坡度,以便于滞留于过滤板2的残渣滑落。在储液箱1上设有排渣板21的一端开设有排渣口13中,排渣口13的设置位置与排渣板21位置相对应,以便于自排渣板21滑落的残渣排出。

该实施例中,过滤板2和排渣板21形成的整体结构贯穿整个储液箱1。该整体结构的外侧端壁焊接于储液箱1的内表面上。具体焊接方式可采用满焊方式,使得过滤板2和排渣板21形成的整体结构将储液箱1分隔成上下两个腔室,以便将过滤之前和之后的待排放水进行隔离。过滤板2和排渣板21可经整块钢板折弯而成。

钢制烟囱防腐排酸装置还包括动力系统,所述动力系统包括驱动器5、齿带72和齿轮71,所述齿轮71可转动支撑于所述储液箱1内,所述齿轮71转轴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器5传动连接,所述齿轮71与所述齿带72啮合传动,所述刮渣板31的第一端与所述齿带72连接。所述储液箱1上设有第一轨道61和第二轨道62,所述齿带72可滑动支撑于所述第一轨道61内,所述刮渣板31的第二端可滑动支撑于所述第二轨道62内。

进一步地,齿轮71转轴的第二端上连接有第一皮带轮73,所述刮渣板31的第二端上设有第二皮带轮74,所述第一皮带轮73和第二皮带轮74经皮带78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皮带轮74转轴的第一端可转动支撑于所述刮渣板31上,第二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杆组。所述传动杆组包括第一传动杆75、第二传动杆76和第一滑块77,所述第一传动杆75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皮带轮74转轴的第二端固定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传动杆76铰接,所述第二传动杆76与所述第一滑块77铰接。所述第一滑块77与所述排液板4可转动连接。

所述储液箱1内设有轨道组,所述排液板4可滑动的设于所述轨道组内。具体地,轨道组包括第三轨道63和第四轨道64,第三轨道63和第四轨道64设于储液箱1的相对的两个内壁上。其中,第四轨道64与第二皮带轮74位于同一侧。第一滑块77转轴的第一端支撑于第四轨道64内,第一滑块77转轴的第二端与排液板4连接。排液板4上靠近第三轨道63的一侧设有第二滑块(图中未示),第二滑块支撑于第三轨道63内。

本实施例中的钢制烟囱防腐排酸装置使用时,首先将其进液管11与钢制烟囱的底部连接,钢制烟囱底部的冷凝液体自进液管11进入储液箱1内,其中的液体成分经过滤板2下漏到过滤板2的下部,残渣滞留于过滤板2上。排液时,启动电机使得电机正转,电机同时带动齿轮71和第一皮带轮73转动。一方面,齿轮71带动齿带72转动,齿带72带动刮渣板31朝向排渣口13的方向移动,将残渣排出。另一方面,第一皮带轮73依次带动第二皮带轮74、第一传动杆75、第二传动杆76传动,最终驱动排液板4沿着储液箱1的底壁滑动,从而加速将液体自排液口排出。

当完成排残渣和排液后,电机反转,刮渣板31和排液板4反向滑动,后退到初始位置。此过程可参照电机正转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中的钢制烟囱防腐排酸装置,能够将钢制烟囱底部积留的脱硫烟气结露形成的冷凝物及时排出,从而减少冷凝液体在钢烟囱底部的堆积量,减轻冷凝液体对钢烟囱的腐蚀程度。防止了钢制烟囱较长时间使用后,因其底部腐蚀导致的支撑力不足而产生倾斜、坍塌等严重后果的出现。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