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炉排片下刮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81355阅读:6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炉排片下刮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炉排片,特别涉及一种炉排片下刮板。



背景技术:

对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的处理是目前及今后面临的严峻问题,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对生活垃圾减量化作用明显,在我国已有多种生活垃圾焚烧炉排在使用,现有的垃圾焚烧多采用机械式垃圾焚烧炉。

公告号为CN102607037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多级液压机械式垃圾焚烧炉及其控制方法,公开了如图1、图2所示的以下内容:

焚烧炉排整体沿纵向分为多个焚烧单元,其中包括末端加长单元,末端加长单元由四排滑动炉排片1、一排翻动炉排片2和三排固定炉排片3组成,其具体排列顺序为滑动炉排片1、翻动炉排片2、固定炉排片3、滑动炉排片1、固定炉排片3、滑动炉排片1、固定炉排片3、滑动炉排片1,滑动炉排片与固定炉排片、翻动炉排片与固定炉排片、翻动炉排片与滑动炉排片均通过炉排片下刮板连接。

在垃圾焚烧炉中炉排片是常用部件,固定、滑动和翻动炉排片分别起着支撑、推进及翻动焚烧炉内生活垃圾的作用。可以说炉排片是构成炉排的核心部件,其质量决定了整个炉排的性能,而炉排片工作在高温、易腐蚀、易磨损的恶劣环境下,因此炉排片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和散热设计决定了炉排片在恶劣环境下的使用寿命,图1中作为连接件的炉排片下刮板底部最容易磨损、腐蚀,一旦该处受损,会使炉排翻动受阻或漏料,因此需要更换整个炉排片下刮板,更换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炉排片下刮板,当炉排片下刮板受损时,无需更换整个炉排片下刮板,减少了更换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炉排片下刮板,包括连接板与刮板,连接板、刮板分别与相邻两个炉排片连接,还包括设于刮板底部的直长板状的损耗部,损耗部与刮板通过直杆可拆卸连接,损耗部侧端设有通孔一,刮板侧端设有通孔二,直杆为直棱柱形状,通孔一、通孔二均与直杆形状契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原刮板底部另设损耗部,损耗部与其它炉排片直接接触,损耗部使用与原刮板相同材料制成,损耗部代替原刮板行使支撑、推进及翻动焚烧物等作用,当损耗部磨损后可将其与刮板分离,再于刮板底部重新固定安装新的损耗部即可,无需换新整个炉排片下刮板,大大节省了换新成本;

直杆串接损耗部和刮板,且由于直杆为直棱柱形状,所以损耗部无法相对于刮板旋转,所以固定效果良好,而且抽出直杆即可将两者分离,方便拆卸。

优选的,损耗部顶部凸出设有插块一、内凹设有插槽一,且插块一与插槽一在损耗部长度方向上连续设置,通孔一设于插块一的侧端;刮板底部设有与插块一、插槽一分别契合的插槽二、插块二,通孔二设于插块二的侧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损耗部与刮板配合时,插块一插于插槽二内,插块二插于插槽一内,损耗部与刮板连接后形成的整体结构具有良好的封闭性,具有防水、防尘效果;而将插块一与插槽一限定为连续设置,是为避免相邻的插块一与插块二之间存在间隙,进一步提升了整体结构的封闭效果。

优选的,损耗部关于其高度方向上的轴线呈轴对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提高损耗部和刮板的结构强度,避免出现例如损耗部上两处插块一长度不等而导致较短插块一承力效果较差的情况。

优选的,直杆为正棱柱形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直棱柱形状的直杆进一步限定为正棱柱形状,一方面方便生产加工时制定直杆的统一规格,另一方面,正棱柱形状较之直棱柱具有更高的结构强度。

优选的,通孔一、通孔二位于损耗部和刮板两侧端的开口上均设有可由人为破坏的封板,封板与开口齐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封板封闭通孔一和通孔二的开口,避免杂物、水液的进入而使直杆粘结固定或卡死固定于通孔一、通孔二内,导致难以取出。

优选的,直杆端部固定设有拉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更换损耗部时,用手或使用工具拉住拉环,即可将直杆从通孔一、通孔二中抽出,方便了拆卸。

优选的,还包括比直杆细的刚性杆,直杆为多根,刚性杆串连所有直杆,刚性杆与直杆同轴线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根直杆断续地连接与刚性杆上,较之整根连续的直杆,与通孔一、通孔二的内壁接触面积减小,因此摩擦阻力相应地减小。

优选的,所有直杆位置与插块一、插块二位置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将刚性杆插入到位时,所有的插块一、插块二内均插有一段直杆,保证了连接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大大降低了炉排片下刮板更换成本,结构简单,便于制造,便于安装,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焚烧炉的末端加长单元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背景技术中炉排片下刮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炉排片下刮板的爆炸正视图;

图4为图3的右视图;

图5为图4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中炉排片下刮板的爆炸右视图。

附图标记:1、连接板;2、刮板;2a、通孔二;2b、插块二;2c、插槽二;3、损耗部;3a、通孔一;3b、插块一;3c、插槽一;4、直杆;6、拉环;7、刚性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炉排片下刮板,如图3、图4所示,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板1与刮板2,连接板1可转动地与某一炉排片连接,刮板2底部连接有一块直长板状的损耗部3,损耗部3抵于另一炉排片上表面。

刮板2底部与损耗部3顶部通过一根直杆4可拆卸连接,直杆4形状为正棱柱形,正棱柱即底边为正多边形的直棱柱,如正三棱柱、正四棱柱、正五棱柱、正六棱柱。刮板2底部与损耗部3顶部均呈凹凸状,两者契合连接后在侧端开孔,开于损耗部3上的为通孔一3a,开于刮板2上的为通孔二2a,将直杆4插于通孔一3a、通孔二2a内,且通孔一3a与通孔二2a的孔型均与直杆4形状配合,直杆4插入后,两者相对固定。

结合图4、图5,损耗部3顶部中央设有向上凸出的插块一3b,插块一3b与损耗部3为一体成型,且插块一3b关于损耗部3中间高度方向处的轴线对称,插块一3b的两侧各设有向内凹的插槽一3c,上述通孔一3a开设于插块一3b的侧端。插块一3b与插槽一3c为连续设置,两者之间无间隔。

刮板2底部中央设有向内凹的插槽二2c,插槽二2c与插块一3b形状契合且位置对应,插槽二2c的两侧各设有向下凸的插块二2b,插块二2b与插槽一3c形状契合且位置对应,上述通孔二2a开设于插块二2b的侧端。

在直杆4两端中心处各固定一个拉环6,如直杆4为金属杆,可直接将拉环6焊接在直杆4上,如直杆4为使用模具成型的非金属杆,可将拉环6与直杆4一体成型。将直杆4完全插入通孔一3a、通孔二2a内后,使用耐火材料涂抹在通孔一3a、通孔二2a朝外的开口处形成封板,且使封板与开口齐平,当需要取出直杆4时,可敲碎封板。

实施例2

一种炉排片下刮板,如图6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直杆4不是连续的轴杆,而是多根较短的轴杆,使用一根直长的刚性杆7串接所有的直杆4,直杆4插于刚性杆7上并固定,且两者同轴。所有直杆4在刚性杆7上的位置,均与损耗部3连接刮板2时通孔一3a、通孔二2a的位置对应,即每个通孔一3a、通孔二2a内都插有一根直杆4。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