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汤姆逊效应的固体废物燃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08612发布日期:2019-03-02 02:08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汤姆逊效应的固体废物燃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汤姆逊效应的固体废物燃烧系统,属于燃烧系统领域。



背景技术:

燃烧系统作为一种处理固体废物的装置,能通过燃烧材料进行能量的转化,提供新的能源,如电能,但是燃烧装置在处理固体材料时,经常出现燃烧不充分,导致材料的浪费;同时一般通过热能转为机械能,再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供电,复杂的转化渠道,将使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损耗掉,降低了效率。

但现有燃烧系统存在以下弊端:

1、燃烧装置在处理固体材料时,较为粗糙,若固体材料如秸秆,体积过大,会出现燃烧不充分,将导致材料的浪费,且体积过大要充分燃烧,需要更多的燃料,导致燃料的浪费。

2、同时将热能化为电能,一般通过热能转为机械能,再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供电,复杂的转化渠道,将使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损耗掉,降低了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汤姆逊效应的固体废物燃烧系统,以解决燃烧装置在处理固体材料时,较为粗糙,若固体材料如秸秆,体积过大,会出现燃烧不充分,将导致材料的浪费,且体积过大要充分燃烧,需要更多的燃料,导致燃料的浪费,同时将热能化为电能,一般通过热能转为机械能,再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供电,复杂的转化渠道,将使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损耗掉,降低了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汤姆逊效应的固体废物燃烧系统,其结构包括箱门、支撑垫、发电箱、通气管、燃烧发电装置,

所述箱门后端与燃烧发电装置前端为活动连接,所述箱门内部左端与燃烧发电装置前端为机械连接,所述燃烧发电装置顶部与通气管底部相焊接,所述通气管底部与燃烧发电装置内部相贯通,所述燃烧发电装置右端与发电机左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垫顶部与燃烧发电装置底部相焊接,发电箱内部与连接线右端相连接,当双金属片起供电效果时通过连接线为发电箱供电;

所述燃烧发电装置由焚烧机、焚烧室、集热漏斗、温差发电装置、粉碎装置、进料漏斗、输送带组成,所述焚烧机底部与焚烧室内部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焚烧室顶部与温差发电装置底部通过集热漏斗固定连接,所述集热漏斗为中空的漏斗结构,所述粉碎装置底部与焚烧室顶部左侧相贯通,所述进料漏斗底部与输送带顶部为间隙配合,所述输送带右端与粉碎装置左端相贴合,所述输送带右端与粉碎装置左端连接有槽孔,焚烧机燃烧秸秆所产生的热气流密度小且能量高,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易上升,将由集热漏斗集中传递到温差发电装置。

相应的,所述温差发电装置由连接线、外框架、隔热板、双金属片、风机组成,所述连接线底部与双金属片两端相焊接,所述双金属片中端与隔热板右端相贯通且隔热板卡在双金属片正中央,所述双金属片外壁与隔热板内壁为密封连接,所述风机右端与外框架内部右端固定连接,隔热板使左端的双金属片能充分吸热,介绍热能的流失,同时双金属片由钨与铜组合而成左端为钨丝杆,钨丝金属耐热。

相应的,所述粉碎装置由液压伸缩杆、切割装置、固定框、活动垫板、移动杆、排料槽、排料块组成,所述液压伸缩杆底部与切割装置顶部相焊接,所述排料块右端与固定框内壁右端相黏合,所述活动垫板外壁与固定框内部左端通过移动杆相连接,所述排料槽底部与固定框为一体化结构,移动杆为上下一短一长两杆组成,同时短杆配有旋转马达,用于转动活动垫板变形(如图2与图4所示)。

相应的,所述粉碎装置底部与焚烧机顶部为间隙配合,所述粉碎装置设有排料槽,所述排料槽底部位于焚烧机顶部左端上侧。

相应的,所述切割装置由辅助杆、t型连杆、动力轮、切割片、刀头框架组成,所述辅助杆右端与t型连杆左端相连接,所述t型连杆底部与切割片顶部通过定位销相连接,所述t型连杆右端与动力轮中端通过小连杆相连接,所述动力轮后端连接有马达,所述刀头框架底部后端与切割片底部前端相贴合,所述切割片与刀头框架相互错位,切割片将做左右滑动动作,与刀头框架相互摩擦,起到切割作用,可以将秸秆切成小段,方便燃烧。

相应的,所述活动垫板由顶板、刀头槽孔、活动板组成,所述顶板内部与刀头槽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顶板底部与活动板底部相焊接,刀头槽孔与刀头框架底部相互配合,使刀头框架向下挤压秸秆时,可以穿过秸秆,完成初步的切割。

有益效果

在进行使用时,将秸秆从进料漏斗放入并由输送带往左传输,此时活动垫板成水平状,秸秆在其上端面,此时液压伸缩杆将切割装置往下伸展,使刀头框架嵌入刀头槽孔,同时动力轮转动,切割片将做左右滑动动作,与刀头框架相互摩擦,起到切割作用,切碎的固体秸秆更加方便燃烧,在减少燃料的同时提高燃烧效果,且体积变小后,能燃烧的更充分,提高汤姆逊效应的发电效果,切割后刀头框架回缩,移动杆使活动垫板呈垂直状(刀头槽孔内的秸秆也可排出),此时秸秆被倒入排料槽,同时排料块为斜块,辅助秸秆倒入排料槽,通过焚烧机燃烧后,热气流集中通过集热漏斗进入外框架,由于隔热板的隔绝,使钨丝金属能集中受热,升温后由于汤姆逊效应,温差(铜杆温度较低)使电离子传递到另一金属上,同时风机转动使双金属片右端金属温度始终比左端金属低,进而完成发电,电流由连接线传递到发电箱,期间只存在热能转化为电能,能量直接性的转化,将最大程度上减少能量的损耗,进而提高电量的存储,节约资源。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存在以下优点:

1、通过液压伸缩杆推动切割装置往下伸展,使刀头框架嵌入刀头槽孔,切割片将做左右滑动动作,与刀头框架相互摩擦,起到切割作用,将活动垫板上的秸秆充分粉碎切割,方便燃烧,在减少燃料的同时提高燃烧效果,且体积变小后,能燃烧的更充分,提高汤姆逊效应的发电效果。

2、切割后刀头框架回缩,移动杆使活动垫板呈垂直状(刀头槽孔内的秸秆也可排出),此时秸秆被倒入排料槽,同时堵住槽孔防止过多的秸秆被输送带送入,防止秸秆过分堆积,防止堆积将使秸秆燃烧更为充分。

3、隔热板与外框架形成密闭空间,使钨丝金属能集中受热,升温后由于汤姆逊效应,同时风机转动使双金属片右端金属温度始终比左端金属低,进而完成发电,期间只存在热能转化为电能,能量直接性的转化,将最大程度上减少能量的损耗,进而提高电量的存储,节约资源。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汤姆逊效应的固体废物燃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燃烧发电装置的正视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图2中温差发电装置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图2中粉碎装置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切割装置的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活动垫板的剖面图。

图中:箱门-1、支撑垫-2、发电箱-3、通气管-4、燃烧发电装置-5、焚烧机-51、焚烧室-52、集热漏斗-53、温差发电装置-54、粉碎装置-55、进料漏斗-56、输送带-57、连接线-541、外框架-542、隔热板-543、双金属片-544、风机-545、液压伸缩杆-551、切割装置-552、固定框-553、活动垫板-554、移动杆-555、排料槽-556、排料块-557、辅助杆-5521、t型连杆-5522、动力轮-5523、切割片-5524、刀头框架-5525、顶板-5541、刀头槽孔-5542、活动板-554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汤姆逊效应的固体废物燃烧系统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箱门1、支撑垫2、发电箱3、通气管4、燃烧发电装置5,所述箱门1后端与燃烧发电装置5前端为活动连接,所述箱门1内部左端与燃烧发电装置5前端为机械连接,所述燃烧发电装置5顶部与通气管4底部相焊接,所述通气管4底部与燃烧发电装置5内部相贯通,所述燃烧发电装置5右端与发电机3左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垫2顶部与燃烧发电装置5底部相焊接,发电箱3内部与连接线541右端相连接,当双金属片544起供电效果时通过连接线541为发电箱3供电,通气管4底部与温差发电装置54顶部相贯通,当风机545运行后,内部气流将由通气管4排出,使气流循环,通过加速气流流动达到降温效果;

请参阅图2,所述燃烧发电装置5由焚烧机51、焚烧室52、集热漏斗53、温差发电装置54、粉碎装置55、进料漏斗56、输送带57组成,所述焚烧机51底部与焚烧室52内部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焚烧室52顶部与温差发电装置54底部通过集热漏斗53固定连接,所述集热漏斗53为中空的漏斗结构,所述粉碎装置55底部与焚烧室52顶部左侧相贯通,所述进料漏斗56底部与输送带57顶部为间隙配合,所述输送带57右端与粉碎装置55左端相贴合,所述输送带57右端与粉碎装置55左端连接有槽孔,焚烧机51燃烧秸秆所产生的热气流密度小且能量高,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易上升,将由集热漏斗53集中传递到温差发电装置54,集热漏斗53呈下宽上窄的漏斗状,能集中热气流。

请参阅图3,所述温差发电装置54由连接线541、外框架542、隔热板543、双金属片544、风机545组成,所述连接线541底部与双金属片544两端相焊接,所述双金属片544中端与隔热板543右端相贯通且隔热板543卡在双金属片544正中央,所述双金属片544外壁与隔热板543内壁为密封连接,所述风机545右端与外框架542内部右端固定连接,隔热板543使左端的双金属片544能充分吸热,介绍热能的流失,同时双金属片544由钨与铜组合而成左端为钨丝杆,钨丝金属耐热,配合隔热板543的封闭,使钨丝金属能集中受热,升温后由于汤姆逊效应,温差(铜杆温度较低)使电离子传递到另一金属上,进而完成发电。

请参阅图4,所述粉碎装置55由液压伸缩杆551、切割装置552、固定框553、活动垫板554、移动杆555、排料槽556、排料块557组成,所述液压伸缩杆551底部与切割装置552顶部相焊接,所述排料块557右端与固定框553内壁右端相黏合,所述活动垫板554外壁与固定框553内部左端通过移动杆555相连接,所述排料槽556底部与固定框553为一体化结构,移动杆555为上下一短一长两杆组成,同时短杆配有旋转马达,用于转动活动垫板554变形(如图2与图4所示),活动垫板554切割秸秆后,变形可将秸秆倒入排料槽556,同时堵住槽孔防止过多的秸秆被输送带57送入。

所述粉碎装置55底部与焚烧机51顶部为间隙配合,所述粉碎装置55设有排料槽556,所述排料槽556底部位于焚烧机51顶部左端上侧。

请参阅图5,所述切割装置552由辅助杆5521、t型连杆5522、动力轮5523、切割片5524、刀头框架5525组成,所述辅助杆5521右端与t型连杆5522左端相连接,所述t型连杆5522底部与切割片5524顶部通过定位销相连接,所述t型连杆5522右端与动力轮5523中端通过小连杆相连接,所述动力轮5523后端连接有马达,所述刀头框架5525底部后端与切割片5524底部前端相贴合,所述切割片5524与刀头框架5525相互错位,切割片5524将做左右滑动动作,与刀头框架5525相互摩擦,起到切割作用,可以将秸秆切成小段,方便燃烧,切碎的固体秸秆更加方便燃烧,在减少燃料的同时提高燃烧效果,且体积变小后,能燃烧的更充分,提高汤姆逊效应的发电效果。

请参阅图6,所述活动垫板554由顶板5541、刀头槽孔5542、活动板5543组成,所述顶板5541内部与刀头槽孔554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顶板5541底部与活动板5543底部相焊接,刀头槽孔5542与刀头框架5525底部相互配合,使刀头框架5525向下挤压秸秆时,可以穿过秸秆,完成初步的切割,当刀头框架5525穿过秸秆内部后,才能更好的切碎秸秆,达到减小秸秆体积的效果。

在进行使用时,将秸秆从进料漏斗56放入并由输送带57往左传输,此时活动垫板554成水平状,秸秆在其上端面,此时液压伸缩杆551将切割装置552往下伸展,使刀头框架5525嵌入刀头槽孔5542,同时动力轮5523转动,切割片5524将做左右滑动动作,与刀头框架5525相互摩擦,起到切割作用,切碎的固体秸秆更加方便燃烧,在减少燃料的同时提高燃烧效果,且体积变小后,能燃烧的更充分,提高汤姆逊效应的发电效果,切割后刀头框架5525回缩,移动杆555使活动垫板554呈垂直状(刀头槽孔5542内的秸秆也可排出),此时秸秆被倒入排料槽556,同时排料块557为斜块,辅助秸秆倒入排料槽556,通过焚烧机51燃烧后,热气流集中通过集热漏斗53进入外框架542,由于隔热板543的隔绝,使使钨丝金属能集中受热,升温后由于汤姆逊效应,温差(铜杆温度较低)使电离子传递到另一金属上,同时风机545转动使双金属片544右端金属温度始终比左端金属低,进而完成发电,电流由连接线541传递到发电箱3,期间只存在热能转化为电能,能量直接性的转化,将最大程度上减少能量的损耗,进而提高电量的存储,节约资源。

本发明解决燃烧装置在处理固体材料时,较为粗糙,若固体材料如秸秆,体积过大,会出现燃烧不充分,将导致材料的浪费,且体积过大要充分燃烧,需要更多的燃料,导致燃料的浪费,同时将热能化为电能,一般通过热能转为机械能,再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供电,复杂的转化渠道,将使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损耗掉,降低了效率的问题,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通过液压伸缩杆推动切割装置往下伸展,使刀头框架嵌入刀头槽孔,切割片将做左右滑动动作,与刀头框架相互摩擦,起到切割作用,将活动垫板上的秸秆充分粉碎切割,方便燃烧,在减少燃料的同时提高燃烧效果,且体积变小后,能燃烧的更充分,提高汤姆逊效应的发电效果,切割后刀头框架回缩,移动杆使活动垫板呈垂直状(刀头槽孔内的秸秆也可排出),此时秸秆被倒入排料槽,同时堵住槽孔防止过多的秸秆被输送带送入,防止秸秆过分堆积,切割后刀头框架回缩,移动杆使活动垫板呈垂直状(刀头槽孔内的秸秆也可排出),此时秸秆被倒入排料槽,同时堵住槽孔防止过多的秸秆被输送带送入,防止秸秆过分堆积,防止堆积将使秸秆燃烧更为充分,隔热板与外框架形成密闭空间,使钨丝金属能集中受热,升温后由于汤姆逊效应,同时风机转动使双金属片右端金属温度始终比左端金属低,进而完成发电,期间只存在热能转化为电能,能量直接性的转化,将最大程度上减少能量的损耗,进而提高电量的存储,节约资源。

以上仅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人员可以根据上述描述作出许多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应该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