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火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84360发布日期:2020-04-07 15:49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火盖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家用燃气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配于燃烧灶的火盖。



背景技术:

现有大气式灶具燃烧器的一次空气系数一般为0.4-0.7,预混的空气达不到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加上各种因素,需要一定的二次空气补充,并且,为了降低co的排放,二次空气补充应尽可能的充分。目前,灶具燃烧器补充空气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有侧进气和下进气的方式,侧进风的方式即在混气室的侧部开侧向进风口,外部空气通过该侧向进风口进行二次空气补充,下进气的方式即在基座底座开下进风口,灶具下方的空气通过该下进风口进行二次空气补充。其中,虽然侧进风的方式具有进气阻力小,进气量大的优点,但是,现有侧进气的燃烧器还是存在有问题如:由于燃烧热气流的引射作用,内、外火盖均会通过混气室侧向进风口卷吸二次空气,内环热负荷小,一次空气系数较外环高,因此卷吸的二次空气往往过剩,而外环火盖的中环火孔的二次空气卷吸却不足,为了合理分配二次空气,同时实现内、外环的充分燃烧,而且二次空气补充通道若过大,二次空气被卷吸量多,排烟带走的热量增加,导致热效率低;二次空气补充通道过小,二次空气补充量不够势必会导致不完全燃气,烟气排放超标。为了在不同的用户使用环境下,燃气灶在效率及烟气排放上都能有非常不错的表现能补充合适量的二次空气对于燃烧工况有很大的影响。还需作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有效合理分配二次空气的用于燃气灶的火盖。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稳焰效果好的用于燃气灶的火盖。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防溢液效果好的用于燃气灶的火盖。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用于燃气灶的火盖,包括有火盖,所述火盖包括有环状的本体,所述本体的环状顶壁与分别自该环状顶壁的内侧边缘、外侧边缘竖直或倾斜向下延伸的内环壁、外环壁之间形成混气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混气腔内具有相对隔离的空气补充室,所述空气补充室至少在其中一个壁上开有与外界空气相流体连通的进气孔,并且所述的外环壁在对应该空气补充室的位置开设有与该空气补充室相流体连通的第一出气孔,所述外环壁于所述第一出气孔的下方沿周向开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混气腔相连通的主火孔,所述第一出气孔和与该第一出气孔所对应的所述主火孔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补充室包括有顶壁以及自顶壁向下延伸的侧壁,所述顶壁为所述火盖本体的环状顶壁中的一部分,所述顶壁上开有所述进气孔。

其中空气补充室的外侧壁可以有如下一种设置方式:所述的开有第一出气孔的外环壁部分直接作为空气补充室的外侧壁,所述的空气补充室的侧壁有三个:与所述外侧壁相对的第一侧壁,连接外侧壁与第一侧壁的第二侧壁、第三侧壁。

其中空气补充室的外侧壁可以有如下的另一种设置方式:所述空气补充室的侧壁有四个:邻近所述第一出气孔且与第一出气孔所在外环壁具有间隔的第四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相对的第一侧壁,以及连接外环壁与第一侧壁的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其中第四侧壁上开有第二出气孔,所述第二出气孔和第一出气孔通过传输通道相连通。

为了使得用户单独地控制燃烧器的火盖形成的中心火和外周火,所述混气腔于所述空气补充室的外围的部分设置有竖向的环状分隔板,以将所述混气腔分隔为位于内侧的第一混气腔和位于外侧的第二混气腔,所述空气补充室与所述第二混气腔相对隔离。

为了整体的连接结构较少,所述第一侧壁为所述环状分隔板中的一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外环壁于所述第一出气孔的下方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混气腔相连通的主火孔。所述主火孔沿所述本体周向地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

为了能够防止溢液进入主火孔中,所述外环壁于各主火孔所在的第一部分局部沿所述本体径向内缩,所述外环壁局部构成遮挡在所述主火孔上方的挡水檐。

为了使得第一出气孔能独立地向相邻的主火孔进行空气补充,所述第一出气孔设置有至少两个,各个第一出气孔与各个所述主火孔依次间隔布置,所述外环壁于各第一出气孔所在的第二部分周向地开设有第一凹槽,该第一出气孔贯通所述第一凹槽并连通相邻的所述主火孔。

为了更好地稳焰,所述内环壁沿周向间隔地设有上下两排的第一内火孔和第二内火孔,所述第一内火孔与第二内火孔的根部相交并与所述第一混气腔相连通。第一内火孔和第二内火孔之间的根部相交形成y字型,以更好地稳焰。

进一步地使得第一火孔和第二火孔相互“拉住”出火区域,所述内环壁于所述第一内火孔和第二内火孔的之间具有自内向外逐渐向上倾斜的斜面,该斜面均与所述第一内火孔以及第二内火孔的出火口局部相交。

其中,空气补充室可以有如下的设置方式,侧壁为圆筒形,所述空气补充室包括有顶壁以及自顶壁向下延伸的侧壁,侧壁上开有所述进气孔。

为了充分补充空气至内环壁的第一火孔或第二火孔或是外环壁的主火孔,所述外环壁的顶面于径向贯通有与所述混气腔相隔离的至少一个空气补充通道,各所述空气补充通道的入气口开设在所述外环壁上,所述空气补充通道的出气口沿着所述本体的径向向内延伸至邻近所述第一内火孔。

为了使得空气补充通道能补充给与之对应的主火孔,各个所述入气口与各个所述主火孔依次间隔布置,所述外环壁于各入气口所在的第三部分周向地开设有第二凹槽,该入气口贯通所述第二凹槽并连通相邻的所述主火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提供了能自身能补充二次空气的火盖,而非通过燃烧器的混气室尤其是针对内环进行二次空气的补充,其中是在火盖的混气室内设置具有相对隔离的空气补充室,通过空气补充室独立地向主火孔进行空气的补充,可保证外环壁中主火孔的空气补充量,第一出火孔燃烧工况稳定,节约了材料和制造成本也会相应的减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火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火盖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火盖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火盖另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为本发明最佳的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用于燃气灶的火盖1包括有火盖1,火盖1包括有环状的本体11,本体11的环状顶壁12与分别自该环状顶壁12的内侧边缘、外侧边缘竖直或倾斜向下延伸的内环壁13、外环壁14之间形成混气腔15,在混气腔15内具有相对隔离的空气补充室2,空气补充室2至少在其中一个壁上开有与外界空气相流体连通的进气孔21,并且的外环壁14在对应该空气补充室2的位置开设有与该空气补充室2相流体连通的第一出气孔141,外环壁14于第一出气孔141的下方沿周向开设有至少一个与混气腔15相连通的主火孔142,第一出气孔141和与该第一出气孔141所对应的主火孔142相连通。

为了方便加工,从空气补充室2具有较大进气口的角度出发,优选地,空气补充室2包括有顶壁以及自顶壁向下延伸的侧壁,顶壁为火盖1本体11的环状顶壁12中的一部分,顶壁上开有进气孔21。空气补充室2的侧壁有四个:邻近第一出气孔141且与第一出气孔141所在外环壁14具有间隔的第四侧壁22,与第四侧壁22相对的第一侧壁23,以及连接外环壁14与第一侧壁23的第二侧壁24、第三侧壁25,其中第四侧壁22上开有第二出气孔221,当然该空气补充室2要实现相对混气腔15隔离,可以通过自身的底壁作为封闭壁(图中未画出),也可以通过与燃烧器的基座相配合实现相对隔离,第二出气孔221和第一出气孔141通过传输通道3相连通。为了使得用户单独地控制燃烧器的火盖1形成的中心火和外周火,混气腔15于空气补充室2的外围的部分设置有竖向的环状分隔板4,以将混气腔15分隔为位于内侧的第一混气腔151和位于外侧的第二混气腔152,空气补充室2与第二混气腔152相对隔离。并且,为了整体的连接结构较少,第一侧壁23为环状分隔板4中的一部分。对应于第二混气腔152,外环壁14于第一出气孔141的下方开设有与第二混气腔152相连通的主火孔142,其中外环壁14于各主火孔142所在的第一部分143局部沿所述本体11径向内缩,外环壁14局部构成遮挡在主火孔142上方的挡水檐,该挡水檐能够防止溢液进入主火孔142中。为了使得第一出气孔141能独立地向相邻的主火孔142进行空气补充,第一出气孔141设置有至少两个,本实施为三个,各个第一出气孔141与各个主火孔142依次间隔布置,这样通过空气补充室2独立地向主火孔142进行空气的补充,可保证外环壁14中主火孔142的空气补充量,第一出火孔燃烧工况稳定,节约了材料和制造成本也会相应的减少,而为了第一出气孔141中流出的空气能够向与之对应的主火孔142之外的其它主火孔142补充,外环壁14于各第一出气孔141所在的第二部分144周向地开设有第一凹槽1441,其中第一出气孔141贯通第一凹槽1441并连通相邻的主火孔142,这样第一凹槽1441可以作为补气槽也可作为传火槽。内环壁13沿周向间隔地设有上下两排的第一内火孔131和第二内火孔132,第一内火孔131与第二内火孔132的根部相交并与第一混气腔151相连通。为了更好地稳焰,内环壁13于第一内火孔131和第二内火孔132的之间具有自内向外逐渐向上倾斜的斜面133,该斜面133均与第一内火孔131以及第二内火孔132的出火口局部相交,从而实现第一内火孔131和第二内火孔132之间的根部相交形成y字型,以更好地稳焰。

为了进一步地使得第一火孔和第二火孔相互“拉住”出火区域,内环壁13于第一内火孔131和第二内火孔132的之间具有自内向外逐渐向上倾斜的斜面133,该斜面133均与第一内火孔131以及第二内火孔132的出火口局部相交。为了能够进一步地为内环壁13的第一内火孔131和/或第二内火孔132补充空气,本发明除了通过空气补充室2进行补充,还通过另一个途径来进行补充即空气补充通道5,其中,外环壁14的顶面于径向贯通有与混气腔15相隔离的至少一个空气补充通道5,各空气补充通道5的入气口51开设在外环壁14上,空气补充通道5的出气口52沿着本体11的径向向内延伸至邻近第一内火孔131。为了使得空气补充通道5能够进一步地为外环壁14对应的入气口51补充空气,各个入气口51与各个主火孔142依次间隔布置,外环壁14于各入气口51所在的第三部分145周向地开设有第二凹槽1451,该入气口51贯通第二凹槽1451并连通相邻的主火孔142。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空气补充室2包括有顶壁以及自顶壁向下延伸的侧壁,侧壁上开有进气孔21,当然进气孔21开在侧壁上可通过一些连接通道如呈管状的管道。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开有第一出气孔141的外环壁14部分直接作为空气补充室2的外侧壁,空气补充室2的侧壁有三个:与外侧壁相对的第一侧壁23,连接外侧壁与第一侧壁23的第二侧壁24、第三侧壁25。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