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颗粒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8760发布日期:2019-03-19 21:12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质颗粒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生物质固体燃料高效燃烧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质颗粒燃烧器。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生物质燃料燃烧后的炉灰可以作为肥料,促进新的植物生长,进入新的循环,使生物资源的供应源源不断,具有持续利用、环保、再生、方便运输等优点。但是由于使用不便,长期以来一般限于农村地区使用,在烹饪行业例如饭店、食堂等需要大量能源供给的场所基本没有应用。将传统的生物质燃料制成生物质颗粒能够解决使用不便的问题,但是生物质颗粒在传统炉膛里燃烧时,颗粒燃烧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较大的烟雾,使用时比较浪费颗粒。

基于解决上述问题的目标,在专利申请2018101687885、专利申请2018202816412和专利申请2018202816446中提出了一种生物质颗粒蒸汽灶及其燃烧器,通过燃烧室的独特结构及其与螺旋输送装置的配合,能保证生物质颗粒充分燃烧供锅具使用。并且能够快速送料,易于清灰。

发明人在上述装置的使用中进一步发现,由于燃烧室中燃烧比较充分,通过传统技术手段设置的耐火泥等耐火材料无法保证燃烧器外壁及周边的隔热效果,燃烧器外壳升温过快过高,影响了使用安全性,也会降低工作环境的舒适度,并会降低燃烧器的耐用性。发明人还发现,生物质颗粒燃烧时的出灰方式和出灰速度对燃烧效果也有明显的影响,将出灰结构与燃烧结构统筹考虑将有助于提升燃烧器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情形,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生物质颗粒燃烧器,能够在燃烧效果更高、燃烧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延长点火机构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质颗粒燃烧器,设有燃烧主腔、灰腔和隔热腔,所述燃烧主腔的一端设有进料口,燃烧主腔的另一端与灰腔相连通;所述隔热腔设置于燃烧主腔的侧面和下方,隔热腔的一端设有隔热腔进风口,燃烧主腔的底部设有与隔热腔连通的隔热腔出风口;所述燃烧主腔内设有点火棒;所述燃烧主腔和隔热腔相邻的两个壁面上以及隔热腔的一个外壁上分别设有第一点火棒孔、第二点火棒孔和第三点火棒孔,所述第一点火棒孔、第二点火棒孔和第三点火棒孔内插入设置点火棒;所述第二点火棒孔和第三点火棒孔的直径与点火棒的直径相等,第一点火棒孔的直径大于点火棒的直径。

螺旋输送装置将生物质颗粒送入燃烧主腔内,经点火棒点燃在燃烧主腔内开始燃烧发热。第一点火棒孔、第二点火棒孔和第三点火棒孔主要用于穿插支承点火棒,通过各孔结构尺寸方面的改进设置,使进入隔热腔的冷空气能有一小部分通过第一点火棒孔与点火棒之间的间隙从点火棒周围吹入燃烧主腔中,给点火棒提供冷却,防止点火棒一直处于燃烧高温中,导致使用寿命减短。

优选地,所述点火棒在第三点火棒孔外的棒体上设有直径大于点火棒直径的限位板,点火棒在第三点火棒孔外与点火棒供电线路连接。限位板主要用于限定点火棒插入位置,防止全部插入燃烧主腔中。

优选地,所述点火棒及第一点火棒孔、第二点火棒孔和第三点火棒孔设置于网孔板上方接近进料口的一侧。此位置设置可以确保点火棒能够顺利点燃从进料口送入的生物质燃料颗粒,又不会处于生物质燃料颗粒的燃烧中心。随着送料推进,接近进料口的一侧堆积的是未燃烧的生物质燃料颗粒,已点燃的生物质燃料颗粒已被推送至燃烧主腔中心处,离开了点火棒所在范围,有利于防止点火棒一直处于燃烧高温中导致使用寿命减短。

优选地,所述点火棒及第一点火棒孔、第二点火棒孔和第三点火棒孔设置于进料口及输送螺旋的端部下方。确保能够顺利点燃尤其是在第一次进料时能够顺利点燃送入的生物质颗粒。

优选地,所述隔热腔内第一点火棒孔处的壁面上设有聚风片。

优选地,所述聚风片为内凹弧形片状体,其内凹面朝向所述隔热腔进风口。

优选地,所述聚风片在第一点火棒孔和点火棒周围的围拢角度大于度。

优选地,所述聚风片在接近第一点火棒孔端与点火棒的距离大于在远离第一点火棒孔端与点火棒的距离。聚风片及其形状的优选设计主要用于聚拢进入隔热腔的冷空气中的一部分,通过第一点火棒孔与点火棒之间的间隙从点火棒周围吹入燃烧主腔中,更好地给点火棒提供冷却,防止点火棒一直处于燃烧高温中导致使用寿命减短。

在采取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生物质颗粒燃烧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使进入隔热腔的冷空气能有一小部分通过第一点火棒孔与点火棒之间的间隙从点火棒周围吹入燃烧主腔中,给点火棒提供冷却,防止点火棒一直处于燃烧高温中,导致使用寿命减短。聚风片及其形状的优选设计主要用于聚拢进入隔热腔的冷空气中的一部分,通过第一点火棒孔与点火棒之间的间隙从点火棒周围吹入燃烧主腔中,更好地给点火棒提供冷却。能够在燃烧效果更高、燃烧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延长点火机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生物质颗粒燃烧器俯视图;

图2为图1的A-A向视图,仅部分剖切示意;

图3为图2的B-B向剖视图;

图4为图1的C部放大图;

图5为图4的D-D向剖面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生物质颗粒燃烧器点火棒安装结构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生物质颗粒燃烧器与生物质颗粒蒸汽灶配合使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所描述的实施例包括帮助理解的各种具体细节,但它们只能被看作是示例性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同时,为了使说明书更加清楚简洁,将省略对本领域熟知功能和构造的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生物质颗粒燃烧器,设有燃烧主腔1、灰腔2和隔热腔3,所述燃烧主腔1的一端设有进料口11,燃烧主腔1的另一端与灰腔2相连通;所述隔热腔3设置于燃烧主腔1的侧面和下方,隔热腔3的一端设有隔热腔进风口31,燃烧主腔1的底部设有与隔热腔3连通的隔热腔出风口32。将传统的生物质燃烧时的燃烧室隔热方式改进为风冷隔离,采取隔热腔替代传统使用的耐火泥等耐火材料,在燃烧主腔1的侧壁及底部开设隔热腔3,在使用时通过隔热腔进风口31吹入外部冷空气,并从燃烧主腔1底部设置的隔热腔出风口32吹入燃烧主腔1中。采用外部冷空气来替代耐火泥等耐火材料,由于冷空气可以不断更替,迅速将热量带出,并且不会有固体隔离在长时间使用时累积热量的问题,冷却效果更好,能够防止燃烧器外壳升温过快过高,保证安全性,提高工作环境的舒适度,提升燃烧器的耐用性。另一方面,经过隔热腔3的冷空气经过加热后,能够带出散失在燃烧主腔1侧面和底部的热量,这部分热量原本不参与燃烧器对生物质颗粒蒸汽灶的供热,采用本申请的隔热及传导方式后,可以将带出的热量也提供给对生物质颗粒蒸汽灶的供热,使燃烧供热效果更好,效率更高。同时,经过隔热腔3提供给燃烧主腔1后,能够带入外部新鲜空气,给燃烧主腔1提供更加充足的氧气,进一步提高生物质颗粒燃烧效果。

进一步地,还包括助燃风机30,所述助燃风机30通过助燃管道301与隔热腔进风口31连通。主要用于向隔热腔3及燃烧主腔1提供新鲜冷空气,进行冷却和助燃,使所有火力热量集中在燃烧主腔1中。

所述燃烧主腔1内设有网孔板4,网孔板4位于所述隔热腔出风口32上方。网孔板4的作用在于承载燃烧中的生物质颗粒并使进入隔热腔出风口32的空气能够向上吹至燃烧主腔1中。

进一步地,还设有螺旋输送装置5,所述螺旋输送装置5包括输送管51、输送螺旋52、输送支架53、输送传动件54、输送电机55和送料斗56;所述输送管51固定在燃烧主腔1的外壁上并通过进料口11与燃烧主腔1连通,输送螺旋52设置在输送管51中,输送管51的另一端以及输送电机55均固定在输送支架53上,输送螺旋52的从动端和输送电机55的输出端通过输送传动件54连接,送料斗56固定在输送管51上并与输送管51内部连通。

螺旋输送装置5将生物质颗粒送入输送螺旋52并由输送螺旋52带动送入燃烧主腔1中进行燃烧。进一步地,还设有大料斗91,大料斗91的底部出口接入送料斗56中,用于储存并向送料斗56中提供生物质颗粒。大料斗91可以固定在安装架9上,大料斗91的上口也可以根据需要另行设置输送装置以便长时间持续供料。

所述助燃管道301设有一个助燃分支管道302,所述助燃分支管道302在送料斗56与燃烧主腔1之间接入输送管51。在送料斗56与燃烧主腔1之间的输送管51接入助燃分支管道302,有助于向进入燃烧主腔1中的生物质颗粒充分供氧,帮助其燃烧。同时也具备一定程度的帮助生物质颗粒推进的作用。本实施例中,输送螺旋52的尖端伸入燃烧主腔1中。但在助燃分支管道302的作用下,即使在设置螺旋输送装置5时输送螺旋52的尖端不伸入燃烧主腔1中,也能顺利将生物质颗粒送入燃烧主腔1中。

所述输送螺旋52的从动端设有跟随输送螺旋52转动的主动锥形齿轮61,输送支架53上连接设置传动转向支架530,所述传动转向支架530上可转动地设有从动锥形齿轮62,所述主动锥形齿轮61与从动锥形齿轮62啮合;所述从动锥形齿轮62的从动转轴620向下穿过所述传动转向支架530,从动转轴620的轴端设有偏心轮49;所述燃烧主腔1内设有网孔板4,在进料口11下方的燃烧主腔1壁上设有开口,所述网孔板4的网板驱动端41通过所述开口伸出燃烧主腔1外;所述偏心轮49上设有连接转轴490,所述网板驱动端41上设有网板转轴419,连接转轴490和网板转轴419通过网板驱动连接件42相互连接。

网板驱动连接件42可以是一根直杆,其两端设有轴承分别安装连接转轴490和网板转轴419。当然也可以采取其它合适的能够实现所述功能的连接方式和结构。

网孔板4的网板驱动端41通过所述开口伸出燃烧主腔1外,网板驱动连接件42与其连接并驱动网孔板4前后往复运动,将燃烧后的灰烬颗粒向前推送,送入灰腔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送料主轴即输送螺旋52的轴端上设置锥齿轮传送机构,同步驱动偏心轮,带动网孔板前后运动,可以通过转速和齿轮速比的配合,同步协调送料速度和推送灰烬颗粒的速度。当然,可以理解,也可以为网板驱动连接件42设置单独的电机和传动机构,通过分别调节所述的单独的电机以及输送电机55的速度,来分别控制推送灰烬颗粒的速度和送料速度。

发明人发现,生物质颗粒在燃烧时,不宜像传统焚烧生物质材料那样在彻底烧为灰烬后再通过炉箅空隙下落后排出,这样会带来几个问题。首先是燃烧滞留灰烬较多的情况下,会影响参与燃烧的生物质颗粒发热,反而导致燃烧效率不高。其次会带来清灰方面的麻烦,全部烧尽为灰烬的话,粉末状的灰烬给快速清灰带来不便。另一方面,粉末状的灰烬在燃烧中和清出后均会四处飘扬,带来环保问题,尤其是在单位食堂或饭店后厨使用时,环境影响尤为突出,这也是传统生物质炉/灶无法在餐饮行业使用的原因之一。长期以来,生物质燃料只限于农村地区使用,无法进入餐饮行业,其燃烧效率、环保性和便利性是制约其发展的三大原因。即便在农村地区,也广泛地换装燃气灶具,减少了生物质燃料的应用。

发明人提出的生物质颗粒燃烧器,使用前需先将生物质燃料制作为生物质燃料颗粒,使用时通过螺旋输送装置5将生物质颗粒送入燃烧主腔1,在网孔板4上进行燃烧。由于网孔板4在持续进行前后往复运动,生物质颗粒燃烧后,形成的灰烬颗粒会被后续送进的生物质颗粒推送向前并依次落入灰腔2中。通过控制推送灰烬颗粒的速度和送料速度,可以确保生物质颗粒燃烧后的灰烬尚处于颗粒状态时即被推出,而不会在长久的燃烧和反复的生物质颗粒推送搅动中化为粉末状的灰烬,进而可以避免彻底烧为灰烬后带来的几个问题。网孔板4的网孔直径设计小于生物质颗粒的直径,使其能通过进入隔热腔出风口32的空气以助燃,又确保灰烬颗粒不会从网孔板4的网孔中排出/掉落。

进一步地,所述网板驱动端41的宽度小于所述网孔板4的宽度。可以减小在进料口11下方的燃烧主腔1壁上设置的开口的尺寸,尽量避免燃烧主腔1内部热量散失。另外也能为网孔板4与从动锥形齿轮62的从动转轴620之间的间距调整提供便利。

所述网板驱动连接件42为两端设有连接板的杆状体,两端的连接板上分别设有安装连接转轴490和网板转轴419的轴孔。出于使相对转动更顺畅的目的,可以在所述轴孔中设置轴承。

进一步地,在进料口11下方的燃烧主腔1壁上设置的开口外,固定设置网板驱动导板410,网板驱动导板410上设有容纳并供网板驱动端41移动的网板导槽411。所述网板转轴419穿过网板驱动端41上设置的孔后固定在网板驱动导板410上,网板驱动端41的宽度小于所述网孔板4的宽度,可以设计为狭条状,可以在网板导槽411内移动以调整网孔板4与从动锥形齿轮62的从动转轴620之间的间距,这样就能够便利网孔板4的移动,还可以将网板驱动连接件42设为固定的长度以便装配和使用时调节。具体组装时,可以将网板驱动端41嵌入所述网板导槽411内,然后将网板转轴419穿过网板驱动端41上设置的孔,将网板驱动连接件42的一端安装在网板转轴419上,网板转轴419两端设有螺纹,通过螺母将其固定在网板驱动导板410上。螺母能够限制网板转轴419的轴向移动即可,并不需要锁紧,以便于网板驱动连接件42的端部相对网板转轴419的转动以及便于网板驱动端41相对燃烧主腔1及网板驱动导板410的移动。当然,也可以通过在网板转轴419的中部设置轴节台阶的方法实现类似的功能。

所述燃烧主腔1的底部设有主腔凹部10,所述网孔板4设置在所述主腔凹部10两侧的燃烧主腔1底板上。可以减少网孔板4与燃烧主腔1底板的接触面积,减少摩擦力,便于推动网孔板4,并能提高部件寿命。

所述网孔板4远离进料口11的一端设有止退板47。防止在意外情况下网孔板4被抽出燃烧主腔1。

所述止退板47固定在网孔板4端部下方,止退板47的高度大于所述主腔凹部10的高度。使其可以钩住燃烧主腔1底板。

下面请在图1至图3的基础上结合参阅图6所示。所述燃烧主腔1内设有点火棒7。螺旋输送装置5将生物质颗粒送入燃烧主腔1内,经点火棒7点燃在燃烧主腔1内开始燃烧发热。

所述燃烧主腔1和隔热腔3相邻的两个壁面上以及隔热腔3的一个外壁上分别设有第一点火棒孔71、第二点火棒孔72和第三点火棒孔73,所述第一点火棒孔71、第二点火棒孔72和第三点火棒孔73内插入设置点火棒7;所述第二点火棒孔72和第三点火棒孔73的直径与点火棒7的直径相等,第一点火棒孔71的直径大于点火棒7的直径。第一点火棒孔71、第二点火棒孔72和第三点火棒孔73主要用于穿插支承点火棒7,通过各孔结构尺寸方面的改进设置,使进入隔热腔3的冷空气能有一小部分通过第一点火棒孔71与点火棒7之间的间隙从点火棒7周围吹入燃烧主腔1中,给点火棒7提供冷却,防止点火棒7一直处于燃烧高温中,导致使用寿命减短。

所述点火棒7在第三点火棒孔73外的棒体上设有直径大于点火棒7直径的限位板79,点火棒7在第三点火棒孔73外与点火棒供电线路连接。限位板79主要用于限定点火棒7插入位置,防止全部插入燃烧主腔1中。

所述点火棒7及第一点火棒孔71、第二点火棒孔72和第三点火棒孔73设置于网孔板4上方接近进料口11的一侧。此位置设置可以确保点火棒7能够顺利点燃从进料口11送入的生物质燃料颗粒,又不会处于生物质燃料颗粒的燃烧中心。随着送料推进,接近进料口11的一侧堆积的是未燃烧的生物质燃料颗粒,已点燃的生物质燃料颗粒已被推送至燃烧主腔1中心处,离开了点火棒7所在范围,有利于防止点火棒7一直处于燃烧高温中导致使用寿命减短。

所述点火棒7及第一点火棒孔71、第二点火棒孔72和第三点火棒孔73设置于进料口11及输送螺旋52的端部下方。确保能够顺利点燃尤其是在第一次进料时能够顺利点燃送入的生物质颗粒。

所述隔热腔3内第一点火棒孔71处的壁面上设有聚风片70。

所述聚风片70为内凹弧形片状体,其内凹面朝向所述隔热腔进风口31;所述聚风片70在第一点火棒孔71和点火棒7周围的围拢角度大于180度;所述聚风片70在接近第一点火棒孔71端与点火棒7的距离大于在远离第一点火棒孔71端与点火棒7的距离。聚风片70及其形状的优选设计主要用于聚拢进入隔热腔3的冷空气中的一部分,通过第一点火棒孔71与点火棒7之间的间隙从点火棒7周围吹入燃烧主腔1中,更好地给点火棒7提供冷却,防止点火棒7一直处于燃烧高温中导致使用寿命减短。

下面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

所述灰腔2设有出料输送装置20,所述出料输送装置20包括出料输送管21、出料螺旋22、出料支架23、出料传动件24、出料电机25、灰斗26和螺旋固定架27;所述出料输送管21固定在灰腔2的外壁上并与灰腔2连通,出料支架23固定在灰腔2的对侧外壁上,出料螺旋22设置在出料输送管21中,出料螺旋22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出料支架23中,出料螺旋22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螺旋固定架27中;出料电机25固定在出料支架23上,出料螺旋22的从动端和出料电机25的输出端伸出出料支架23并通过出料传动件24连接;出料螺旋22的一部分位于灰腔2内部,在出料输送管21和螺旋固定架27之间的出料螺旋22下方设置灰斗26。主要用于将进入灰腔2的灰烬颗粒送出,输送至灰斗26中以便清除。灰斗26可以自由放置在出料输送管21和螺旋固定架27之间的出料螺旋22下方,在存满后可以替换空的灰斗26。位于灰腔2内部的出料螺旋22部分主要用于将灰烬颗粒从出料输送管21中送出,并掉落在灰斗26中,在出料输送管21和螺旋固定架27之间的出料螺旋22主要用于将掉落堆积在灰斗26中的灰烬颗粒向灰斗26的其它部分输送,增大灰斗26的存储能力,减少替换灰斗26的次数。

所述出料螺旋22设置为垂直于输送螺旋52。

所述出料螺旋22设置于灰腔2底部,出料螺旋22的高度低于所述网孔板4的高度。

下面请结合参阅图4和图5所示。所述出料输送管21的一端设有出料支承法兰210,出料支承法兰210上连接设置出料支承环80,所述出料支承环80中环形均布设置若干出料支承磁铁81,出料支承环80对应处的出料螺旋22轴段上固定设有出料中心磁铁82,所述出料支承磁铁81和出料中心磁铁82相互对齐。通过设置出料支承磁铁81和出料中心磁铁82并使两者相互排斥,使出料输送管21中的出料螺旋22保持在出料输送管21的中心,避免出料螺旋22与出料输送管21的直接接触,从而避免因距离较长,出料螺旋22的轴变形导致螺旋片与出料输送管21的刮擦和异响。

所述出料支承磁铁81和出料中心磁铁82为环形磁铁,出料支承磁铁81和出料中心磁铁82的磁极呈横向分布;两者外侧同为N极,内侧同为S极;或者,两者外侧同为S极,内侧同为N极。

所述出料支承磁铁81和出料中心磁铁82的轴向中间横截面相互对齐。

所述出料支承环80中环形均布设置八颗出料支承磁铁81。

所述出料支承环80对应处的出料螺旋22的轴段为光轴,所述光轴上套设出料中心磁铁82。这种方式制作比较方便。出料中心磁铁82的套设方法可以有两种,一种是在出料支承环80对应处的出料螺旋22的轴段处切除螺旋片形成光轴,然后将对半剖分的出料中心磁铁82粘贴或通过螺钉连接或通过抱箍方式固定设置在光轴轴段处。另一种是采用完整的环形出料中心磁铁82,在制作出料螺旋22时,先将出料中心磁铁82套设在预定尺寸位置的轴段上,然后焊接出料螺旋22的螺旋片,将安装出料中心磁铁82处空出。出料中心磁铁82的轴向位置限定,可以通过胶粘、在轴段上磁铁两侧设置紧定螺钉、在磁铁两侧设置锁紧螺母或者直接在轴段上设置定位台阶的方法来限定。

作为另一选择,所述出料螺旋22为空心结构,所述出料中心磁铁82设置在出料螺旋22的空心结构内。出料螺旋22的空心结构轴管内可以设置定位台阶,限定出料中心磁铁82一个方向的轴向位移,另一个方向的轴向位移可以通过在空心结构轴管的管壁上向内打入紧定螺钉来限位。

下面请结合图1至图3以及图7所示。所述燃烧主腔1顶部设有燃烧口18,燃烧口18上方设有燃烧圈19。使用时,燃烧口18及燃烧圈19设置于生物质颗粒蒸汽灶的炉膛内胆底部开口下方。所述燃烧圈19的下口与燃烧口18连通,燃烧圈19主要用于聚拢火焰进入生物质颗粒蒸汽灶炉膛内胆内,燃烧圈19的上口通过炉膛内胆底部设置的开口伸入炉膛内胆内,便于聚拢火苗,集中热量。

所述输送传动件54为传动链条,所述输送螺旋52的从动端和输送电机55的输出端均设有链轮并通过所述传动链条连接传动。

所述出料传动件24为传动链条,所述出料螺旋22的从动端和出料电机25的输出端均设有链轮并通过所述传动链条连接传动。

进一步地,还设有安装架9用于支承燃烧器的各部件,安装架9可以采用角铁/槽钢焊接而成,并通过螺栓连接或焊接连接方法将隔热腔3和输送支架53及传动转向支架530,其它部件通过螺栓连接或焊接连接方法分别直接或间接固定在隔热腔3和输送支架53及传动转向支架530上。安装架9的设置方法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或其它方式,可以根据使用场景的要求进行配合设计,能满足本申请方案中部件的支承要求并保持设备稳定即可。

另一方面,输送支架53也可以通过连接构件固定在生物质颗粒蒸汽灶的炉膛外壁上或者固定在生物质颗粒蒸汽灶的整体安装架上。

下面结合图7具体说明与本申请提出的生物质颗粒燃烧器配合使用的生物质颗粒蒸汽灶。

一种生物质颗粒蒸汽灶,包括炉膛内胆和炉膛外壁,所述炉膛内胆和炉膛外壁之间设有换热腔,在炉膛内胆上方设有直径大于炉膛内胆的内凹副胆,炉膛内胆的上边缘设有泄火口,内凹副胆上设有吸火口;炉膛外壁外设有与换热腔连通的水箱以及通过吸风管与吸火口连接的风机,吸风管穿过换热腔及炉膛外壁后与风机连接;炉膛内胆底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下方设有本申请所述生物质颗粒燃烧器。所述吸风管在装载换热水的换热腔中围绕炉膛内胆设置若干圈后接出炉膛外壁,与风机的吸风口连接。

所述水箱底部设有连通口,水箱通过连通口与换热腔连通,水箱上设有进水口,水箱的上部设有蒸汽出口;水箱的内部设有水箱隔板,水箱隔板将水箱内部分隔为水箱体和汽箱体两部分,水箱隔板的上下端分别设有连通水箱体和汽箱体的通道,所述水箱体外设有进水口,汽箱体上部设置蒸汽出口,连通口设置在汽箱体中。所述水箱隔板为设置在水箱内部的板状体,水箱隔板顶部与水箱内顶壁之间设有空隙,水箱隔板底部与水箱内底壁之间设有空隙。

所述水箱体中设有浮球,浮球通过连杆及铰链可转动地固定在水箱内壁上,连杆上设有可随浮球的上下堵塞或打开进水口的进水塞。

所述吸火口与泄火口相对炉膛内胆的中心对称设置。吸火口为在内凹副胆的底面上开设的圆口,泄火口为在炉膛内胆的上边缘设置的阶梯型缺口,具体形状可以为方形、梯形或弧形等。

进一步地,还包括整体安装架,所述炉膛外壁和风机固定设置在整体安装架上,整体安装架上设有风机快拆支架,所述风机快拆支架包括底板和竖直固定在底板上的吸风口固定板,底板上还设有出风口固定板和底座调节板,吸风口固定板和出风口固定板上分别设有吸风连接口和出风连接口,底座调节板上设有风机调节螺栓。风机安装在风机快拆支架的底板上。底板和吸风口固定板固定在整体安装架上。吸风口固定板、出风口固定板和底座调节板在本实施例中分别设置在前侧、右侧和左侧,具体应用时可以根据所选用的风机的出风口及吸风口位置的不同进行相应的变换设置。

所述吸风连接口处设有吸风连接法兰,吸风连接法兰的内侧直径大于风机吸风口的直径,吸风连接法兰的外侧与吸风管连接。

所述底座调节板上设置的风机调节螺栓的安装高度低于所述风机的底座厚度。

下面具体描述上述生物质颗粒蒸汽灶工作原理。

上述生物质颗粒蒸汽灶工作时,生物质颗粒燃料在本申请所述生物质颗粒燃烧器内燃烧,燃烧火焰和热量通过燃烧口及燃烧圈进入炉膛内胆内,炉膛内胆作为主燃烧室,内凹副胆为副燃烧室,锅具放于内凹副胆上,燃烧的热量对锅具进行加热。

由于风机通过吸风管与吸火口连接并进行吸风,会强制引导烟火从主燃烧室进入副燃烧室。其中,小部分烟火从锅具与主燃烧室的细小间隙窜入副燃烧室,大部分烟火从相对宽敞的泄火口窜入副燃烧室,从而对锅的上部分进行二次加热使整个锅具能最大限度的吸收热能,且内凹副胆与炉膛内胆之间存在高度差,有利于热量的吸收利用,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热量的散失,这样能节省燃料,降低成本。

在使用状态下,由于使用时炉膛内胆和/或内凹副胆中温度很高,从炉膛内胆和内凹副胆四周散发的热量会加热换热腔中从水箱中导入的换热水,很快使水沸腾。并迅速传递至水箱中,使水箱中的换热水沸腾,变为水蒸汽,从蒸汽出口输出供其它场景或设备例如蒸饭设备使用,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蒸饭设备的能源消耗,在持续使用的情况下,蒸饭设备本身甚至不需要另行提供能源,本申请的换热系统所提供的蒸汽热量足够使用。同时,吸风管在装载换热水的换热腔中与换热水充分进行热交换,使高温烟气中携带的热量转移至换热水中。能充分将炉膛(炉膛内胆和内凹副胆)周围及烟囱(吸风管)的热量散失加以充分利用。

通过设置水箱隔板,从进水口处进入水箱中的用来换热的水将首先进入水箱体,并可以通过水箱隔板下端的通道向汽箱体流动。在换热腔中的换热水沸腾,并迅速传递至水箱中使水箱中的换热水沸腾时,水箱隔板可以保证汽箱体中的水沸腾时不至于影响到水箱体中的水,使水箱体保持相对平稳的液面,以使浮球能够正常工作,保证向水箱中正确地进行补水。

浮球确保可以向水箱内补充足够的水以补偿因蒸汽输出带走的水分,保证换热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也避免补充了太多的水以至于影响蒸汽在水箱内的形成和输送。

风机快拆支架的底板用于放置风机,风机的吸风口通过吸风连接口与吸风管连接,风机的出风口通过出风连接口连接出风管。出风管用于将风机吸入的烟气排出,可以起到排烟(烟囱)的作用。

所述风机快拆支架具体使用时,直接将风机放置在底板上,向吸风口固定板方向推移风机,风机的吸风口插入吸风连接口,风机推移到位后,其出风口与出风连接口对齐,将吸风管和出风管分别穿过吸风连接口和出风连接口与风机的吸风口及出风口连接即可。通过旋转风机调节螺栓可以顶住风机的底座,防止风机移动。

在设置了吸风连接法兰的情况下,则安装更为方便,直接将风机向吸风口固定板方向推移,风机的吸风口即可插入吸风连接法兰的内侧孔中,同时风机的出风口与出风连接口对齐。由于吸风连接法兰的外侧与吸风管已事先连接,此时只要连接出风管,锁紧风机调节螺栓即可完成风机的安装与固定。

拆下风机时,只要取下出风管,将风机调节螺栓旋松,即可将风机从底板上取下。便于对风机进行检修和维护保养。

吸风连接法兰的内侧可以预先设置密封结构例如设置密封圈,以使风机的吸风口插入后风道得以密封,吸力更强劲。

本申请所述生物质颗粒燃烧器及上述水箱等部件也可以通过连接构件例如通过角钢焊接固定在炉膛外壁或整体安装架上,也可以同时与两者固定连接,或者可根据具体结构设计尺寸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合适的固定。

上述生物质颗粒蒸汽灶,通过生物质颗粒作为燃料,将炉膛周围散失热量转换为蒸汽供二次使用,双重节能环保。

上述生物质颗粒蒸汽灶,通过设置换热腔、吸风管及水箱等部件并相互配合,能充分将炉膛(炉膛内胆和内凹副胆)周围及烟囱(吸风管)的热量散失加以充分利用。

上述生物质颗粒蒸汽灶,通过设置水箱隔板及浮球,确保可以向水箱内补充足够的水以补偿因蒸汽输出带走的水分,保证换热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也避免补充了太多的水以至于影响蒸汽在水箱内的形成和输送。

上述生物质颗粒蒸汽灶,通过本申请所述生物质颗粒燃烧器的独特结构及其与螺旋输送装置的配合,能保证生物质颗粒充分燃烧供锅具使用。并且能够快速送料,易于清灰。

上述生物质颗粒蒸汽灶,通过设置风机快拆支架,使风机的安装、连接和拆卸均非常方便,便于对风机进行检修和维护保养,提高维护保养效率。

上述生物质颗粒蒸汽灶,能利用生物质颗粒作为燃料使用,既能保证生物质颗粒充分燃烧供锅具使用,又能够将炉膛周围及烟囱的热量散失加以充分利用。并且检修维护方便快捷。

本申请所述的“上”、“下”或者“上方”、“下方”是以正常使用的放置状态而言的相对上下关系,亦即本申请附图所大致展示的上下关系。在放置状态发生变化时,例如翻转时,相应的位置关系也应随之转换以理解或实施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