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火机的出气阀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3916发布日期:2019-05-07 21:21阅读:14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打火机的出气阀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火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打火机的出气阀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打火机气阀结构一般都是由阀体、阀座、气阀针、压紧弹簧及插在气阀针构成,气阀针轴向贯通,尾端由T形密封塞封闭,侧面设有与中心孔连通的进气横孔,气阀针置入阀座滑腔中,阀体与阀座连成一体,阀座上设有外螺纹,在气箱的出气口中设置有带有内螺纹的杯状塑料构件,底部设有进气通孔,内腔中设有透气膜,气阀门通过阀座上的螺纹安装在气箱上,并通过旋转气阀门调节对透气膜的压力从而达到调节出气量的目的。但由于内接头带有内螺纹,精度要求高,制造较难,使得成本较高,整机组装复杂,且频繁的气量调节也容易出现漏气现象。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打火机的出气阀结构作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出气稳定的打火机的出气阀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打火机的出气阀结构,包括阀体和插设在阀体内的阀针,所述阀体内设置有具有导气通道的稳流结构,所述稳流结构将阀体内腔分隔形成用以导出气流的导气腔和用以导入气流的稳流腔,所述稳流腔位于导气腔的下方,且通过所述导气通道与导气腔相连通。

为了保证稳流结构的稳流效果,所述稳流结构在位于稳流腔一侧的壁面上还设置有导流块和导流槽,所述导流块为多个并沿导气通道的周向间隔布置。

具体地,所述导流槽包括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导流块之间的第一导流槽,以及位于所述导流块外侧的第二导流槽,所述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相连通。

为保证导流块对气体的分割混合,所述导流块的底面为弧形面,且该弧形面沿导气通道的径向向外自下而上逐渐弯曲。

为了保证气体均匀穿过稳流腔,优选地,所述稳流腔内设置有透气薄膜和用以固定且密封该透气薄膜的铜片,所述铜片位于透气薄膜的下方。

为保证气体均匀混合,所述稳流结构向下延伸有台阶,所述透气薄膜与台阶共同围合形成混气腔室,所述混气腔室通过导气通道与导气腔相连通。

为了便于装配拆卸,优选地,所述阀体包括下阀体和套设在下阀体上的上阀体,所述稳流结构设置在下阀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稳流结构与下阀体一体成型。

为保证密封效果,所述下阀体外周壁上套设有用以形成上阀体和下阀体之间密封的O形圈。

为了保证稳流腔的气体能顺利导出至阀体外,所述阀针具有用以向阀体外排出气体的气道,所述气道沿阀针的轴向贯穿设置,所述气道的下端设置有能封堵导气通道的密封塞,所述气道通过进气孔与导气腔相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打火机的出气阀结构包括阀体和插设在阀体内的阀针,在阀体内设置有具有导气通道的稳流结构,稳流结构将阀体内腔分隔形成用以导出气流的导气腔和用以导入气流的稳流腔,稳流腔位于导气腔的下方,且通过所述导气通道与导气腔相连通。稳流结构的设置不仅能够将阀体的功能区域划分更加明确,还能保证进入导气腔前的气体进行均匀混合,保证了气流的稳定性,这样在整个阀体出气时都会均匀,使得火枪点燃气体后,产生的火焰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阀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阀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稳流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稳流结构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打火机的出气阀结构包括阀体1,该阀体1包括上阀体11和下阀体12,上阀体11套设在下阀体12上,阀体1内设置有具有导气通道31的稳流结构3,具体而言,稳流结构3是设置在下阀体12内,本实施例中的稳流结构3与下阀体12一体成型,在下阀体12外周壁上套设有用以形成上阀体11和下阀体12之间密封的O形圈8,在阀体1内插设有阀针2,上阀体11的上壁面开设有供阀针2穿出的开口,阀针2具有用以向阀体1外排出气体的气道21,气道21沿阀针2的轴向贯穿设置,气道21的下端设置有能封堵导气通道31的密封塞9,气道21通过进气孔22与导气腔4相连通,在阀针2外周壁上设置有挡肩,在阀针2上还套设有弹簧,弹簧分别抵靠在上阀体11的上壁面和挡肩上,此为常规结构,不做详细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稳流结构3将阀体1内腔分隔形成用以导出气流的导气腔4和用以导入气流的稳流腔5,稳流腔5位于导气腔4的下方,且通过导气通道31与导气腔4相连通,在稳流结构3在位于稳流腔5一侧的壁面上还设置有导流块32,导流块32为多个并沿导气通道31的周向间隔布置,导流块32的底面为弧形面,且该弧形面沿导气通道31的径向向外自下而上逐渐弯曲,这样导流块32弧形面的设计,可以保证在可燃液体气化后冲击稳流结构3时,第一时间对带有冲击力的气体进行切割,保证进入到导气腔4的气体的均匀性。

上述稳流结构3还包括有导流槽33,其中导流槽33包括位于相邻两个导流块32之间的第一导流槽331,以及位于导流块32外侧的第二导流槽332,第一导流槽331和第二导流槽332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稳流结构3向下延伸有台阶34,稳流腔5内设置有透气薄膜6和铜片7,铜片7位于透气薄膜6的下方并用来用以固定和密封该透气薄膜6,透气薄膜6与台阶34共同围合形成混气腔室34a,混气腔室34a通过导气通道31与导气腔4相连通,被导流块32分割之后的气体经由弧形面以及第一导流槽331导入到第二导流槽332中,由于透气薄膜6的作用,气体在混气腔室34a内进行初步的均匀混合,最后经由导气通道31进入到导气腔4内,在导气腔4还会进行二次混合,这样保证了从阀体1排出的气体的均匀性,使得点燃后火焰稳定。

点火原理:阀针2在外力作用下被拉起,使密封塞9离开导气通道31,稳流腔5内的可燃气体穿过透气薄膜6,在混气腔室34a内进行初步混合,经过导气通道31传输至导气腔4内,并进行二次混合,随后可燃性气体经过进气孔22进入到阀针2的气道21内并传输至点火设备;点火结束后,阀针2在弹簧的恢复力的作用下,使密封塞9重新压紧导气通道31,从而停止供气。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