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锅炉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装箱锅炉用安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集装箱锅炉用安全检测装,通常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检测主体,另一部分为工具箱,两个装置的重量通常都比较大,在使用和搬运的过程中都不方便,使用起来比较麻烦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集装箱锅炉用安全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装箱锅炉用安全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集装箱锅炉用安全检测装,通常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检测主体,另一部分为工具箱,两个装置的重量通常都比较大,在使用和搬运的过程中都不方便,使用起来比较麻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装箱锅炉用安全检测装置,包括检测主体和工具箱,所述检测主体的底部固定装设有托架,所述托架的底部一端固定设置有一体式的支脚,所述托架的底部另一端固定装设有滑轮,所述托架的后表面固定装设有拉杆。
优选的,所述工具箱的一端设置有一体式的卡座,所述工具箱的另一端设置有一体式的收卷盒,所述收卷盒的内部固定装设有收卷器,所述收卷盒的一端连接设置有卡头。
优选的,所述检测主体的顶部装设有显示屏,所述检测主体的顶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一体式的把手。
优选的,所述工具箱上固定旋合设置有卡扣,所述工具箱包括工具盒与盒盖,所述工具盒与盒盖通过卡扣卡合固定。
优选的,所述收卷器上卡合设置有肩带,所述卡头通过肩带连接在收卷盒内部的收卷器上。
优选的,所述检测主体的顶部设置有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设置在唉显示屏的盖合处。
优选的,所述检测主体的前表面开设有散热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检测装置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检测主体,另一部分为工具箱,在该检测主体上设置有一个托架,托架的底部设置有滑轮与支脚,托架的一端装设有拉杆,在该装置运输移动的过程中可以将拉杆拉出,通过滑轮的作用,拉动检测主体,移动起来比较方便省力,提高了该仪器的实用性;
(2)在该装置的工具箱上设置有一个肩带装置,工具箱的一端设置有卡座,另一端设置有肩带连接的卡头,使用时可以将卡头连接的肩带拉出,将卡头卡合在卡座上,将工具箱斜挎在肩上,便于移动搬运,提高了工具箱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检测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具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检测主体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收卷盒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脚;2、显示屏;3、把手;4、检测主体;5、托架;6、滑轮;7、卡座;8、卡扣;9、工具箱;10、收卷盒;11、卡头;12、拉杆;13、收卷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集装箱锅炉用安全检测装置,包括检测主体4和工具箱9,检测主体4的底部固定装设有托架5,托架5的底部一端固定设置有一体式的支脚1,托架5的底部另一端固定装设有滑轮6,托架5的后表面固定装设有拉杆12。
为了更好的移动搬运工具箱9,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工具箱9的一端设置有一体式的卡座7,工具箱9的另一端设置有一体式的收卷盒10,收卷盒 10的内部固定装设有收卷器13,收卷盒10的一端连接设置有卡头11。
为了更好的观察数据,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检测主体4的顶部装设有显示屏2,检测主体4的顶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一体式的把手3。
为了更好的固定工具箱9,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工具箱9上固定旋合设置有卡扣8,工具箱9包括工具盒与盒盖,工具盒与盒盖通过卡扣8卡合固定。
为了更好的连接肩带,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收卷器13上卡合设置有肩带,卡头11通过肩带连接在收卷盒10内部的收卷器13上。
为了更好的操作检测主体4,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检测主体4的顶部设置有操作面板,操作面板设置在唉显示屏2的盖合处。
为了更好的散热,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检测主体4的前表面开设有散热窗。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装置在使用时,需要经常移动该装置对不同的锅炉进行检测,在使用移动时,可将工具箱9上一端通过肩带连接的卡头11拉出,卡合在卡座7上,卡合后可将工具箱9斜挎在身上,移动搬运检测主体4时,将托架5上的拉杆12拉出,在拉杆12的底部设置有支脚1,可通过支脚1拉动检测主体4,移动搬运起来比较方便,当移动到工作地点后,可通过支脚1将检测主体4固定,解开卡合的卡头11与卡座7,卡头11通过收卷器13的作用收卷,在打开工具箱9,取出工具箱9内检测时需要使用的工具,翻开显示屏2,连接工作需要的线路及管道即可。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