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爬行烟道清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0562发布日期:2019-05-21 21:13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爬行烟道清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道清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爬行烟道清灰装置。



背景技术:

烟道又称为烟囱,主要用于排烟,改善燃烧条件。烟道内的烟气在流速降低后会依附在烟道的内壁上,造成积灰,严重时会导致烟道堵塞,容易产生安全隐患,尤其是火力发电工厂、水泥加工厂等的烟道,此类烟道长期处于高温高压的环境下,不易拆装和检修,人工清理费时费力,且无法频繁地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爬行烟道清灰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烟道容易堵塞但又不易拆装进行清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爬行烟道清灰装置,包括爬行装置及喷气清灰装置;所述爬行装置包括第一爬行机构、第二爬行机构、驱动机构,所述第一爬行机构设置有第一卡位件,所述第二爬行机构设置有第二卡位件;

所述第一爬行机构与第二爬行机构正对设置,且通过驱动机构连接;

所述第一卡位件用于将第一爬行机构卡于烟道内;所述第二卡位件用于将第二爬行机构卡于烟道内;

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在第一爬行机构卡于烟道内,第二爬行机构未卡于烟道内时,驱动第二爬行机构靠近或远离第一爬行机构;或用于在第一爬行机构未卡于烟道内,第二爬行机构卡于烟道内时,驱动第一爬行机构靠近或远离第二爬行机构;

所述喷气清灰装置与爬行装置连接,用于喷气清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爬行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爬行机构包括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正对设置,且通过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卡位件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卡位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导杆,所述导杆设置于第一爬行机构与第二爬行机构之间,且导杆的一端与第一爬行机构连接,导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二爬行机构,所述第二爬行机构可沿着导杆的杆身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导杆至少设置有三个,三个导杆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丝杆、与丝杆相适配的丝杆螺母及电机;所述第二爬行机构开设孔洞,所述丝杆螺母固定安装于孔洞内;

所述丝杆设置于第一爬行机构和第二爬行机构之间,且丝杆的一端与第一爬行机构活动连接,丝杆的另一端穿过丝杆螺母;所述电机与丝杆传动连接,用于驱动丝杆自转。

进一步地,所述丝杆固定套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套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

进一步地,还设置有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与第二爬行机构相对设置,且丝杆穿过第二爬行机构的一端与第三连接板连接。

进一步地,喷气清灰装置包括气管及空压机;所述丝杆的内部为空腔,丝杆的杆壁开设有出气孔;所述气管的一端与丝杆的空腔连接,气管的另一端与空压机出气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位件为气缸或直线电机,所述第二卡位件为气缸或直线电机;所述第一卡位件伸缩的方向垂直于第一爬行机构移动的方向;所述第二卡位件伸缩的方向垂直于第二爬行机构移动的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位件至少设置有三个,且等角度设置;所述第二卡位件至少设置有三个,且等角度设置。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爬行烟道清灰装置,包括爬行装置及喷气清灰装置;所述爬行装置包括第一爬行机构、第二爬行机构、驱动机构,所述第一爬行机构设置有第一卡位件,所述第二爬行机构设置有第二卡位件;所述第一爬行机构与第二爬行机构正对设置,且通过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卡位件用于将第一爬行机构卡于烟道内;所述第二卡位件用于将第二爬行机构卡于烟道内;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在第一爬行机构卡于烟道内,第二爬行机构未卡于烟道内时,驱动第二爬行机构靠近或远离第一爬行机构;或用于在第一爬行机构未卡于烟道内,第二爬行机构卡于烟道内时,驱动第一爬行机构靠近或远离第二爬行机构;所述喷气清灰装置与爬行装置连接,用于喷气清灰。这样的设置使得爬行烟道清灰装置可以通过爬行机构沿着烟道的内壁上下爬行,同时,爬行机构爬行所到之处均可由喷气清灰机构清灰,从而无需人力,也无需拆开烟道,便可以捷地达到对清理烟道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涉及的爬行烟道清灰装置的结构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涉及的爬行烟道清灰装置的结构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连接板;

2、第二连接板;

3、第三连接板;

4、第一卡位件;

5、第二卡位件;

6、导杆;

7、丝杆;

70、出气孔;

8、丝杆螺母;

9、电机;

10、第一齿轮;

11、第二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及图2,本新型提供了一种爬行烟道清灰装置,用于无需依靠人力、省时省力地清理烟道内的积灰,防止烟道因积灰堵塞进而导致安全事故。

请参阅图1及图2,所述爬行烟道清灰装置包括爬行装置及喷气清灰装置。其中,所述爬行装置可在烟道内沿着烟道内壁爬行,用于带动喷气清灰装置在烟道内移动,且爬行装置在爬行的过程中可以不会掉落。所述喷气清灰装置用于喷射高压气体,通过高压气体所带的气压将依附在烟道内壁处的积灰清除。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爬行装置包括第一爬行机构、第二爬行机构、驱动机构,所述第一爬行机构设置有第一卡位件4,所述第二爬行机构设置有第二卡位件5。所述第一爬行机构与第二爬行机构正对设置,且通过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卡位件4用于将第一爬行机构卡于烟道内;所述第二卡位件5 用于将第二爬行机构卡于烟道内;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在第一爬行机构卡于烟道内,第二爬行机构未卡于烟道内时,驱动第二爬行机构靠近或远离第一爬行机构;或用于在第一爬行机构未卡于烟道内,第二爬行机构卡于烟道内时,驱动第一爬行机构靠近或远离第二爬行机构。这样的设置可以实现爬行装置在烟道内爬行的目的。

假设第一爬行机构位于第二爬行机构上,爬行烟道清灰装置向上爬行的过程可以为:首先,启动第二卡位件5将第二爬行机构卡于烟道内,并且第一卡位件4不启动,第一爬行机构未卡于烟道内;接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爬行机构向上平移一段距离(即远离第二爬行机构一段距离);然后,启动第一卡位件4将第一爬行机构卡于烟道内,并且关闭第二卡位件5,使得第二卡位件5未卡于烟道内;最后,驱动机构驱动第二爬行机构向上平移一段距离 (即靠近第一爬行机构一段距离)。反复上述过程爬行烟道清灰装置则可以一直向上爬行,直至到达烟道的顶部。

同样地,爬行烟道清灰装置向下爬行的过程可以为:首先,启动第一卡位件4将第一爬行机构卡于烟道内,并且第二卡位件5不启动,第二爬行机构未卡于烟道内;接着驱动机构驱动第二爬行机构向下平移一段距离(即远离第一爬行机构一段距离);然后,启动第二卡位件5将第二爬行机构卡于烟道内,并且关闭第一卡位件4,使得第一爬行机构未卡于烟道;最后,驱动机构驱动第一爬行机构向下平移一段距离(即靠近第二爬行机构一段距离)。反复上述过程爬行烟道清灰装置则可以一直向下爬行,直至到达烟道的底部。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喷气清灰装置与爬行装置连接,用于喷气清灰。因此,无论爬行装置是向上爬行还是向下爬行,只要爬行装置是在烟道内,则喷气清灰装置可以始终开启,这样可以不遗漏某处的积灰,可以清理彻底。

为了便于驱动机构驱动第一爬行机构和第二爬行机构移动,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爬行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1,所述第二爬行机构包括第二连接板2;所述第二连接板2与第一连接板1正对且平行设置,且通过驱动机构连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设置使得驱动机构可以更方便驱动第一爬行机构和第二爬行机构,且便于设置第一卡位件4和第二卡位件5。

为了排烟的顺畅,目前的烟道普遍设置成圆管形,为了防止爬行装置在爬行的过程中卡于烟道内或与烟道内壁相互摩擦,因此,所述第一连接板1 和第二连接板2设置成圆形。另外,为了适应不同尺寸的烟道,爬行烟道清灰装置的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的尺寸可以成多种尺寸,且每个爬行烟道清灰装置内的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的尺寸一致。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位件4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连接,所述第二卡位件5于所述第二连接板2连接。这样的设置使得第一卡位件4可以将第一连接板1卡于烟道内,第二卡位件5也可以将第二连接板2卡于烟道内。

当第一爬行机构或第二爬行机构在移动的过程中歪斜后,第一卡位件4、第二卡位件5也会分别随着第一爬行机构、第二爬行机构歪斜,从而导致第一卡位件4或第二卡位件5无法与烟道内壁正对,最终影响第一卡位件4或第二卡位件5的卡位效果,导致爬行装置无法稳定地卡于烟道内而掉落损坏。为了防止第一爬行机构、第二爬行机构在移动时平移,影响第一卡位件4、第二卡位件5卡位的效果,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导杆6,所述导杆6设置于第一爬行机构与第二爬行机构之间,且导杆6的一端与第一爬行机构连接,导杆6的另一端穿过第二爬行机构,所述第二爬行机构可沿着导杆6的杆身移动。这样的设置使得第一爬行机构和第二爬行机构可以沿着导杆6相互靠近或远离,不会歪斜,第一卡位件4和第二卡位件5可以始终与烟道内壁正对,保证爬行机构的稳定性。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安装,所述导杆6设置于第一连接板1 和第二连接板2之间,且导杆6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1连接,导杆6的另一端穿过第二连接板2,所述第二连接板2可沿着导杆6的杆身移动。

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爬行机构和第二爬行机构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导杆6至少设置有三个,且各个导杆6相互平行设置,这样的设置使得第一爬行机构和第二爬行机构在移动的过程中,要同时沿着至少三个导杆6移动,可以保证第一爬行机构和第二爬行机构各个位置的平稳。

所述驱动机构可以为具有伸缩功能的直线电机9、气缸、油缸等,以气缸为例,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气缸设置于第一爬行机构与第二爬行机构之间,气缸的一端与第一爬行机构的第一连接板1连接,气缸的另一端与第二爬行机构的第二连接板2连接,且气缸垂直于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

驱动机构为气缸时,且假设第一爬行机构位于第二爬行机构上,爬行烟道清灰装置向上爬行的过程可以为:首先,启动第二卡位件5将第二爬行机构卡于烟道内,并且第一卡位件4不启动,第一爬行机构未卡于烟道内;接着,气缸伸长,驱动第一爬行机构向上平移一段距离(即远离第二爬行机构一段距离);然后,启动第一卡位件4将第一爬行机构卡于烟道内,并且关闭第二卡位件5,使得第二卡位件5未卡于烟道内;最后,气缸缩短,驱动第二爬行机构向上平移一段距离(即靠近第一爬行机构一段距离)。反复上述过程爬行烟道清灰装置则可以一直向上爬行,直至到达烟道的顶部。

同样地,爬行烟道清灰装置向下爬行的过程可以为:首先,启动第一卡位件4将第一爬行机构卡于烟道内,并且第二卡位件5不启动,第二爬行机构未卡于烟道内;接着气缸伸长,驱动第二爬行机构向下平移一段距离(即远离第一爬行机构一段距离);然后,启动第二卡位件5将第二爬行机构卡于烟道内,并且关闭第一卡位件4,使得第一爬行机构未卡于烟道;最后,气缸缩短,驱动第一爬行机构向下平移一段距离(即靠近第二爬行机构一段距离)。反复上述过程爬行烟道清灰装置则可以一直向下爬行,直至到达烟道的底部。

请参阅图1,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丝杆7、与丝杆7相适配的丝杆螺母8及电机9;所述第二爬行机构开设孔洞,所述丝杆螺母8固定安装于孔洞内。所述丝杆7设置于第一爬行机构和第二爬行机构之间,且丝杆7的一端与第一爬行机构活动连接,第一爬行机构与丝杆7的活动连接可以通过轴承连接,具体地,轴承与第一爬行机构连接,丝杆7固定套于轴承内,这样既可以保证第一爬行机构能够与丝杆7连接,也可以不影响丝杆7 相对第一爬行机构自转。丝杆7的另一端穿过丝杆螺母8;所述电机9与丝杆 7传动连接,用于驱动丝杆7自转。

当电机9驱动丝杆7旋转,且设置于第二爬行机构上方的第一爬行机构通过第一卡位件4卡于烟道内时,丝杆螺母8可在丝杆7的外螺纹的作用下旋转,并沿着丝杆7的长度方向移动,因而第二爬行机构也会随着丝杆螺母8 沿着丝杆7的长度方向移动。当电机9驱动丝杆7旋转,且设置于第一爬行机构下方的第二爬行机构通过第二卡位件5卡于烟道内时,丝杆7可在丝杆螺母8的内螺纹的作用下,向上或向下平移,进而带动第一爬行机构向上或向下移动。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机9可以设置于第一爬行机构处,也可以设置于第二爬行机构处。以电机9设置于第一爬行机构处为例,第一爬行机构开设有安装轴承的开口,所述轴承固定卡于开口处,所述丝杆7固定卡于轴承内,且穿于轴承外。所述丝杆7穿于轴承外的一端固定套设有第一齿轮 10,所述电机9的输出轴固定套设有第二齿轮11,所述第一齿轮10与第二齿轮11啮合。当电机9启动后,第二齿轮11随着输出轴旋转,并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一齿轮10,第一齿轮10旋转可以带动丝杆7旋转,从而实现了电机9 与丝杆7的传动连接。

为了防止第二爬行机构与丝杆7脱离,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还设置有第三连接板3,所述第三连接板3与第二爬行机构相对设置,且丝杆7穿过第二爬行机构的一端与第三连接板3连接。这样的设置可以防止第二爬行机构脱离丝杆7。

同样地,为了排烟的顺畅,以及为了防止爬行烟道清灰装置在爬行的过程中卡于烟道内或与烟道内壁相互摩擦,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板3也为圆形,且与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的直径一致。

同样地,所述导杆6也可以穿过第二连接板2,并与第三连接板3连接。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喷气清灰装置包括气管及空压机。所述空压机用于提供具有高压的气体,所述气管用于传输气体。所述丝杆7的内部为空腔,丝杆7的杆壁开设有多个出气孔70,所述气管的一端与丝杆7的空腔连接,气管的另一端与空压机出气口连接。这样的设置使得高压气体可以喷射至烟道的内壁处,同时能够简化爬行烟道清灰机构的结构。

为了保证清灰的效果,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丝杆7的杆壁开设的出气孔70呈螺旋状,这样的设置可以保证丝杆7在旋转的过程中,高压的气体可以尽可能多地喷射到烟道内壁的各个位置处,保证烟道内壁的每个位置可以被高压的气体喷射到,保证烟道内壁的每个位置的积灰可以被清理。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位件4为气缸或直线电机9,所述第二卡位件5为气缸或直线电机9;所述第一卡位件4伸缩的方向垂直于第一爬行机构移动的方向;所述第二卡位件5伸缩的方向垂直于第二爬行机构移动的方向。这样的设置使得第一爬行机构需要卡于烟道内时,气缸或直线电机9 伸长,第一爬行机构不需要卡于烟道内时,气缸或直线电机9缩短;同样地,第二爬行机构需要卡于烟道内时,气缸或直线电机9伸长,第二爬行机构不需要卡于烟道内时,气缸或直线电机9缩短。

为了保证爬行装置的爬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位件4至少设置有三个,且等角度设置;所述第二卡位件5至少设置有三个,且等角度设置。当第一卡位件4设置有三个时,三个第一卡位件4 之间的夹角为120度,当第一卡位件4设置有四个时,四个第一卡位件4之间的夹角为90度。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