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锥逆喷煤粉燃烧器的一次风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1713发布日期:2019-05-17 19:56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锥逆喷煤粉燃烧器的一次风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锥逆喷煤粉燃烧器的一次风管。



背景技术:

双锥逆喷煤粉燃烧器具有快速起停,负荷调节比宽,高效稳燃的特点。其中,一次风管是该燃烧器的重要部件,承受的环境温度超过1000℃以上,操作环境十分恶劣,对一次风管的材质要求严格,造价较高,此外长期工业运行表明,由于操作不当导致一次风管过热变形的现象时有发生,必须停炉更换,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产任务有较大影响。因此开发一种能够防止过热变形的双锥逆喷煤粉燃烧器的一次风管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锥逆喷煤粉燃烧器的一次风管,该一次风管能够方便降温,防止自身过热变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锥逆喷煤粉燃烧器的一次风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次风管本体,所述一次风管本体入口端的管壁呈环形中空结构,在所述环形中空管壁内腔的对称两侧分别设置隔板,将所述环形中空管壁的内腔隔为上空腔和下空腔;所述隔板的长度短于所述环形中空管壁长度,在所述环形中空管壁的末端形成连通所述上空腔和下空腔的联通腔,所述上空腔、下空腔和联通腔共同构成所述一次风管本体的冷却腔。

所述一次风管本体内腔设置煤粉均布装置。

所述煤粉均布装置为呈环形结构的缩放钝体,所述缩放钝体固定于所述一次风管本体的内壁上,所述缩放钝体的纵截面呈三角形,在靠近所述缩放钝体入口侧的内壁为渐缩锥段,在靠近所述缩放钝体出口侧的内壁为渐扩锥段。

所述渐缩锥段锥度范围为45°~65°,所述渐扩锥段的锥度范围为15°~30°,所述渐缩锥段和渐扩锥段的连接处形成所述缩放钝体的最小横截面,所述最小横截面积占所述一次风管本体横截面积的45%~60%。

所述一次风管本体的出口端设置回流帽,所述一次风管本体的外壁和回流帽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间隙。

在靠近所述一次风管本体入口端的所述下空腔上设置冷却腔进口,在靠近所述一次风管本体入口端的所述上空腔上设置冷却腔出口。

所述冷却腔进口的口径小于所述冷却腔出口的口径。

所述一次风管本体的冷却腔长度为所述一次风管本体长度的2/3~3/3。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一次风管上设置水冷腔,有效降低一次风管的受热环境,解决一次风管易于过热变形的缺陷。2、本实用新型设置煤粉均布装置,通过先收缩后放开的缩放钝体产生均流作用,解决现有双锥燃烧器因煤粉长距离输送在一次风管内浓度分布不均导致的一次风管过热变形的问题,延长双锥燃烧器一次风管的使用寿命。3、本实用新型水冷腔可以在一次风管的全段设置,也可以免去温度较低的出口端部分,节省材料。4、本实用新型的一次风管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冷却降温,且可以均布煤粉分布,防止一次风管受热变形,延长一次风管使用寿命,提高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双锥逆喷煤粉燃烧器的使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锥逆喷煤粉燃烧器的一次风管,包括一次风管本体12,一次风管本体12入口端的管壁121呈环形中空结构,在环形中空管壁121内腔的对称两侧分别设置隔板16,将环形中空管壁121的内腔隔为上空腔17和下空腔18,隔板16的长度短于环形中空管壁121长度,在环形中空管壁121的末端形成连通上空腔17和下空腔18的联通腔15,上空腔17、下空腔18和联通腔15共同构成一次风管本体12的冷却腔。

上述实施例中,一次风管本体12的冷却腔的长度为一次风管本体12自身长度的2/3~3/3。

上述实施例中,一次风管本体12内腔内设置煤粉均布装置,用于均布一次风管本体12内腔内的煤粉。

上述实施例中,煤粉均布装置为呈环形结构的缩放钝体13,缩放钝体13内嵌或焊接固定于一次风管本体12的内壁上,缩放钝体13的纵截面呈三角形,在靠近缩放钝体13入口侧的内壁为渐缩锥段131,在靠近缩放钝体13出口侧的内壁为渐扩锥段132。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渐缩锥段131锥度范围为45°~65°,渐扩锥段132的锥度范围为15°~30°,渐缩锥段131和渐扩锥段132的连接处形成缩放钝体13的最小横截面,最小横截面积占一次风管本体12横截面积的45%~60%。

上述实施例中,一次风管本体12的出口端设置回流帽14,一次风管本体12的外壁和回流帽14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间隙。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在靠近一次风管本体12入口端的下空腔18上设置冷却腔进口4,冷却腔进口4通过进水管5连接水箱1,在靠近一次风管本体12入口端的上空腔17设置冷却腔出口3,冷却腔出口3通过出水管2连接水箱1;冷却腔进口4口径小于冷却腔出口3的口径。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

如图3所示,使用时,上空腔17连接锅炉水系统中的水箱1,所述下空腔18连接锅炉给水母管6,通过电动调节阀控制水量,冷却水通过冷却腔进口4进入下空腔18,通过联通腔15进入上空腔17,经冷却腔出口3返回水箱1,完成一次风管本体12的降温过程。

当煤粉燃烧器运行时候,一次风管本体12内的煤粉经过缩放钝体13的缩放,有效调节煤粉的浓度均布;煤粉经回流帽14与一次风管本体12出口端的环形间隙流出一次风管本体12的内腔,并沿一次风管本体12的外壁发生逆流,运动至旋流叶片7附近时,与经二次风道9、二次风箱8、旋流叶片7作用进入预燃室的二次风相遇,在很短时间内煤粉被加热到点燃温度,此处为预燃室的点火部位,着火后的煤粉经过预燃室的前锥10的稳燃和后锥11的增压稳燃,进入炉膛充分燃烧;后锥11可以改变前锥10内部的烟气回流量。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电动调节阀开度来控制冷却腔内的水流量,保证水流速度在1.5~2.5m/s之间,为一次风管本体12降温,防止过热变形。

本实用新型仅以上述实施例进行说明,各部件的结构、设置位置及其连接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凡根据本实用新型原理对个别部件进行的改进或等同变换,均不应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