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呼吸器抗火焰吞噬试验用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33838发布日期:2019-07-10 10:27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空气呼吸器抗火焰吞噬试验用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呼吸器抗火焰吞噬试验用燃烧器。



背景技术:

由于近年来我国对空气呼吸器的实际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消防、军队、应急救援、公共安全、航空航天、安全生产等领域的应用,对其性能提升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虽然我国众多空气呼吸器研究机构、检验机构、生产企业等单位的技术人员在修订空气呼吸器技术标准、提高装备性能质量、完善检测手段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欧美技术标准中的部分高端检测设备在我国国内没有应用,其主要原因是不能从国外直接购买引进和国内没有制造这些检测设备的能力,导致由于缺乏检测设备和检测手段而无法将某些重要性能指标编入我国的空气呼吸器技术标准中。

“抗火焰吞噬性能”就是以上所述空气呼吸器重要性能指标之一,也是较为重要的一项,由于国内始终没有解决“火焰吞噬试验装置”的问题,从而无法对空气呼吸器进行火焰吞噬试验验证,进而无法确定空气呼吸器抗火焰吞噬性能技术指标和相应试验方法。

基于以上考虑,我公司参照国外相关标准自主开发了“空气呼吸器火焰吞噬试验装置”,可以对空气呼吸器的耐火焰吞噬性能进行试验验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独特的空气呼吸器抗火焰吞噬试验用燃烧器;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空气呼吸器抗火焰吞噬试验用燃烧器,包括燃气源、空气源、混合器和两组燃烧排;所述燃气源输出的燃气与所述空气源输出的空气经所述混合器混合后输入所述燃烧排;所述燃烧排固定在燃烧排支架上;两组所述燃烧排支架分别固定在燃烧排框架的顶端面左右两侧;每组燃烧排由若干根燃烧排组成;燃烧排的内侧排布有若干个喷孔。

进一步,相邻的四个所述喷孔组成菱形;上下孔距为5mm;左右孔距为9.5mm。

进一步,所述喷孔的孔径为1.9至2.2mm。

进一步,所述燃气源包括燃气储气瓶、调压器和阻火器。

进一步,所述调压器为两级。

进一步,所述空气源为压缩空气储气罐。

进一步,所述燃烧排支架上设置有点火器;所述点火器的引燃点位于喷孔阵列的中点。

进一步,所述燃烧排支架上设置有测温探头;所述测温探头的延伸方向与燃烧排的延伸方向平行,与燃烧排的中心轴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距离喷孔200-202mm。

本实用新型空气呼吸器抗火焰吞噬试验用燃烧器设置有8个燃烧排,8个燃烧排分为两组,分设在空气呼吸器两侧;燃烧排的喷孔向内;燃气与空气充分混合后经喷孔喷出,点燃后形成火焰柱阵列,模拟火场;对空气呼吸器的耐火性能进行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呼吸器抗火焰吞噬试验用燃烧器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呼吸器抗火焰吞噬试验用燃烧器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图3为燃烧排结构示意图;

图4为喷孔排布结构示意图局部放大图。

图中:1、气源压力表; 2、 I级压力表;3、II级压力表; 4、电磁阀;5、阻火器;6、燃烧排框架;7、燃烧排;8、点火器;9、压缩空气总管;10、I级调压器;11、II级调压器;12、混合器;13、测温探头;14、空气输入口;15、燃气输入口;16、喷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利用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可以体现为多种不同形式,并不应理解为局限于这里叙述的示例性实施例。

为了易于说明,在这里可以使用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燃烧器主要包括燃烧排框架6、燃烧排支架和燃烧排7。两排燃烧排支架分别安装在燃烧排框架6的顶端面的左右两侧。两组燃烧排7分别固定在两边的燃烧排支架上。

如图3所示, 燃烧排7共两组,每组4根,每根燃烧排长度为1140mm,上下间距190mm,燃烧排材质为1Cr16Ni35奥氏体型耐热钢。两根燃烧排共用一个混合器12。当然,也可以为每一根燃烧排配备一个混合器;或者4根燃烧排共用一个混合器。每根燃烧排正中950mm长度的管朝向内侧均匀分布209个直径2mm的喷孔。

混合器12的压缩空气输入口14可以是多个,更利于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有利于达到更好的燃烧状态。燃气从燃气输入口15进入混合器12,在混合器12内与空气尽可能充分混合后进入燃烧排7。

燃气供应系统包括:依次通过管路连接的燃气储气瓶(图中未示出)、气源压力表1、I级调压器10、I级压力表2、II级调压器11、II级压力表3、电磁阀4、阻火器5。其中I级压力表2用于检测I级调压器10的输出气压;II级压力表3用于检测II级调压器11的输出气压。采用两次减压可以选用容量比较大的燃气储气瓶;满足大流量(55000 L/min)的燃气消耗。采用电磁阀4控制燃气的打开与关断;可以提高打开与关断气阀的速度,避免印象试验的精度。

测温探头13的延伸方向与燃烧排7的延伸方向平行;距离燃烧排7的喷孔200-202mm;该处温度的变化与燃烧质量的变化的相关度好;测量更准确。

喷孔16的排布如图4所示,相邻的四个喷孔呈菱形分布,上下孔距为5mm;左右孔距为9.5mm。每组燃烧排7设置2个高能脉冲点火器作为点火器8用于引燃燃气,引燃点位于自上而下的第二根和第四根燃烧排正中;所有喷孔可在1秒内被全部点燃。喷孔的孔径应控制在1.9至2.2mm之间。为方便加工,可以选用2mm。

使用时首先连接符合要求的燃气气源如压力大于0.5-1.7MPa的95#(及以上)丙烷;0.7-0.9MPa压缩空气气源,燃气管路通经不小于DN25、压缩空气总管9通径不小于DN10,支路管路通径不小于DN5。燃气管路分为同样的两组,经一级减压至0.35MPa,然后经二级减压至0.1MPa,由常闭电磁阀控制分别通向两侧燃烧排的混合器(混合器每侧2个),电磁阀4后端安装阻火器5防止回火。压力为0.8MPa的压缩空气气源分为12根并联的支路(DN5)经常闭电磁阀控制分别通向两侧燃烧排的混合器(混合器每侧2个,每个混合器与3根压缩空气气源支路管连接),燃气与压缩空气在混合器12充分混合后通向每根燃烧排(每侧4根燃烧排,共计8根)。燃气气源和氮气气源通过换向阀与燃气管连接。燃烧实验时,控制换向阀使燃气气源与燃气管连通;燃烧结束后,控制换向阀,使燃烧器连接氮气气源,用高压氮气充入管路,对管路进行吹扫,同时用排风装置将吹扫出的残余气体排至安全区域;避免产生安全事故。

上述示例只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除此之外,还有多种不同的实施方式,而这些实施方式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领悟本实用新型思想后能够想到的,故,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