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灰斗检修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54029发布日期:2019-07-24 10:01阅读:5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灰斗检修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厂冷灰斗检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灰斗检修平台。



背景技术:

冷灰斗是指煤粉锅炉炉膛下部由水冷壁以一定倾角(一般为50°~55°)构成的斗状(上宽下窄)炉底结构。主要用以冷却和汇集灰渣,使其呈固态排出。对于固态排渣锅炉的燃烧室,由前后墙水冷壁下部向内弯曲形成冷灰斗。其作用主要是聚集、冷却并自动排出灰渣,且便于下联箱同灰渣井的联接和密封。

现有技术采用传统脚手架搭设冷灰斗检修平台,该种平台具有很多缺陷:

1.搭设周期相当长,整个拆装过程15人需要10天以上才能完成;

2.脚手材料多为钢管且消耗过多,整个平台搭设需要38t重量以上的钢管,钢管扣件则需要至少3t,且其循环使用周期很短:钢管使用次数过多会发生弯曲变形,影响强度和检修平台的稳定性,钢管扣件重复使用后容易出现固定不紧的情况,甚至导致检修平台的塌陷,安全隐患很多;

3.需要的钢管长度不一,存储安装都很不方便,加大了使用成本;

4.拆装周期长,影响整个检修过程控制。

而锅炉的检修本身就要争分夺秒,现有检修平台的搭设拆除时间过长,这就使整个检修期时间无法缩短,严重降低了锅炉的运行效率,使得锅炉的检修时间无法灵活机动的安排,故亟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灰斗检修平台,能大大缩短检修平台的装拆周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之一种冷灰斗检修平台,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底部平台和上部平台;所述底部平台包括用于搭设于冷灰斗的口部的底板,所述底板的两侧对称地铰接有两个侧板,所述侧板的上部沿底板的长度方向均布开设有若干固定孔,两个所述侧板的对应两个固定孔间插接有连接柱;所述上部平台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两侧对称地铰接有两个立板,所述立板在远离顶板的端部开设有供连接柱插入以固定底部平台和上部平台的连接孔。

优选地,所述底板的底部在其两侧设有限制侧板的最大转角的限位底块,所述顶板的底部在其两侧设有限制立板的最大转角的限位顶块。

优选地,所述连接柱的两端均设有外丝,所述连接柱在延伸出固定孔的部分套设有楔形块,所述外丝螺纹连接有压紧楔形块的紧固螺母。

优选地,所述侧板在固定孔的下方设有用于承载立板的载板。

优选地,所述载板上设有用于定位立板的楔子。

一种冷灰斗检修平台,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底部平台和上部平台;所述底部平台包括用于搭设于冷灰斗的口部的底板,所述底板的两侧对称地铰接有两个侧板;所述上部平台包括若干倒梯形的支撑框,若干所述支撑框沿底板的长度方向均布设置,所述支撑框的中部沿高度方向设有至少两根立柱;所述底部平台还设有用于定位支撑框的定位装置。

优选地,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设置于侧板的内壁面用于承载和定位支撑框的定位板。

优选地,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设置于侧板的端部用于定位支撑框的端面的端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1.搭设周期很短,整个安装过程熟练工8小时可完成,拆卸平台仅需6小时;

2.无需钢管和扣件,循环使用周期很长,稳定性和安全性更好;

3.存储安装成本均更低;

4.省工省时,有利于缩短检修周期,提高锅炉的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冷灰斗检修平台实施例一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冷灰斗检修平台实施例一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冷灰斗检修平台实施例一中楔形块等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冷灰斗检修平台实施例二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之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以下兹例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灰斗检修平台,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底部平台1和上部平台2;所述底部平台1包括用于搭设于冷灰斗的口部的底板3,所述底板3的两侧对称地铰接有两个侧板4,所述侧板4的上部沿底板3的长度方向均布开设有若干固定孔,两个所述侧板4的对应两个固定孔间插接有连接柱5;所述上部平台2包括顶板6,所述顶板6的两侧对称地铰接有两个立板7,所述立板7在远离顶板6的端部开设有供连接柱5插入以固定底部平台1和上部平台2的连接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搭建本检修平台时,先用卷扬机(可采用0.5t小型)将组装完成的底板3和两个侧板4从人孔门吊运至冷灰斗的口部,逐渐降低高度直到底板3卡在口部的上方,从侧板4上拆除吊钩使侧板4在自重下自由张开与冷灰斗的内壁面贴合;

然后用卷扬机将组装完成的顶板6和两个立板7吊运至侧板4的上方,接着降低高度直到立板7的每个连接孔对准侧板4的对应固定孔,然后插入连接柱5贯穿每组对应的固定孔和连接孔,实现底部平台1和上部平台2的连接固定;

拆除本检修平台时逆序上述步骤即可;

底部平台1和上部平台2的材质可选铝合金或钢或玻璃钢或碳纤维等,连接柱5的形状可选方形或圆形或异形等,对于高度12米宽度18米长度36米的冷灰斗,连接柱5的个数宜采用20根,可根据实际冷灰斗尺寸调整连接柱5的个数和长度;

本实用新型用于小型(30W及以下)和中型(循环流化床锅炉CFB)的冷灰斗检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搭设周期很短,整个拆装过程6小时内可完成;

(2)无需钢管和扣件,循环使用周期很长,稳定性和安全性更好;

(3)存储安装成本均更低;

(4)省工省时,有利于缩短检修周期,提高锅炉的运行效率。

特别地,对于30W左右的冷灰斗检修,可不安装底板3和侧板4,直接将上部平台2架设于若干连接柱5上即可;对于部分CFB锅炉冷灰斗检修,可直接构建上部平台2。

优选地,所述底板3的底部在其两侧设有限制侧板4的最大转角的限位底块,所述顶板6的底部在其两侧设有限制立板7的最大转角的限位顶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防止在吊运时侧板4和立板7过转而引起事故,安全性能更高。

优选地,所述连接柱5的两端均设有外丝,所述连接柱5在延伸出固定孔的部分套设有楔形块8,所述外丝螺纹连接有压紧楔形块8的紧固螺母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柱5贯穿每组对应的固定孔和连接孔后,其外露部分先套设楔形块8,楔形块8可以采用具有一定形变能力的材质,使楔形块8的斜面与侧板4的外壁面吻合,楔形块8的立面保持竖直,然后将紧固螺母9旋紧,压紧楔形块8,这样可以实现对连接柱5的牢靠固定,有利于防止底部平台1和上部平台2间发生松动。

优选地,所述侧板4在固定孔的下方设有用于承载立板7的载板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保证立板7的稳定性,防止立板7相对侧板4发生不必要的滑动。

优选地,所述载板10上设有用于定位立板7的楔子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楔子11的斜面与侧板4的内壁面吻合,楔子11的立面保持竖直,用于定位立板7,保证立板7始终处于竖直状态,有利于保证稳定性。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灰斗检修平台,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底部平台1’和上部平台2’;所述底部平台1’包括用于搭设于冷灰斗的口部的底板3’,所述底板3’的两侧对称地铰接有两个侧板4’;所述上部平台2’包括若干倒梯形的支撑框12,若干所述支撑框12沿底板3’的长度方向均布设置,所述支撑框12的中部沿高度方向设有至少两根立柱13;所述底部平台1’还设有用于定位支撑框12的定位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搭建本检修平台时,先用卷扬机(可采用0.5t小型)将组装完成的底板3’和两个侧板4’从人孔门吊运至冷灰斗的口部,逐渐降低高度直到底板3’卡在口部的上方,从侧板4’上拆除吊钩使侧板4’在自重下自由张开与冷灰斗的内壁面贴合;

然后用卷扬机将组装完成的支撑框12(带立柱13)逐个吊运至侧板4’的上方,接着降低高度直到支撑框12的底部与侧板4’的端部接触,然后从支撑框12上拆除吊钩,支撑框12的侧壁与冷灰斗的侧壁吻合,实现底部平台1’和上部平台2’的连接,最后由定位装置定位固定即可;

拆除本检修平台时逆序上述步骤即可;

底部平台1’和上部平台2’的材质可选铝合金或钢或玻璃钢或碳纤维等,连接柱的形状可选方形或圆形或异形等,可根据实际冷灰斗尺寸调整支撑框12的个数和长度;

本实用新型用于大型(60W及以上)的冷灰斗检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搭设周期很短,整个拆装过程6小时内可完成;

(2)无需钢管和扣件,循环使用周期很长,稳定性和安全性更好;

(3)存储安装成本均更低;

(4)省工省时,有利于缩短检修周期,提高锅炉的运行效率。

优选地,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设置于侧板4’的内壁面用于承载和定位支撑框12的定位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保证支撑框12的稳定性,防止立板相对侧板4’发生不必要的滑动。

优选地,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设置于侧板4’的端部用于定位支撑框12的端面的端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端板用于定位吊装的第一个支撑框12,定位后后续支撑框12逐个抵接即可定位,相邻两个支撑框12间可以采用螺栓或卡扣等方式紧固。

除了采用上述两种实施例,连接柱5还可采用空心管状结构,并在管状结构的顶部一体集成用于支撑上部平台2的第一支撑板、在管状结构的中部一体集成定位板、在管状结构的底部一体集成第二支撑板,可在第一支撑板上直接搭设上部平台2。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