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4072发布日期:2019-08-21 00:00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如下的燃烧器,具备与安装于燃烧器中的燃烧器主体的一端的枢轴销连结的燃烧器喷嘴,通过前端部安装于燃烧器喷嘴的动作杆改变燃烧器喷嘴的相对于燃烧器主体的安装角度,从而能够调节火焰的吹出方向(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中,向动作杆的后端部传递驱动轴的旋转力的从动杆经由联接销而连结。在进行燃烧器的维护检查时,从安装有燃烧器的风箱拆下燃烧器时,需要拆下联接销而使动作杆和从动杆的连结断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53306号公报

然而,动作杆的前端部所安装的燃烧喷嘴可经由枢轴销进行转动,因而在拆下联接销而使动作杆与从动杆的连结断开时,燃烧器喷嘴因自重而向下转动,从而在从壳体或风箱抽出时,成为燃烧器喷嘴干涉而无法抽出的状态。

因此,从壳体或风箱拆下燃烧器时,需要在火炉内搭脚手架,以燃烧器喷嘴从燃烧器喷嘴的开口部侧不转动的方式进行临时固定,成为作业时间和作业量增加的一重要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鉴于上述这种情况而作出,其目的在于在从壳体拆下具备能调节转动角度的燃烧器喷嘴的燃烧器时防止燃烧器喷嘴与壳体接触。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公开的燃烧器采用以下方案。

本公开的一方案所涉及的燃烧器具备:燃烧器主体,其沿轴线形成为筒状;燃烧器喷嘴,其沿喷嘴轴线形成为筒状,并且能转动地与和所述轴线交叉且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转动轴连结;调节杆,其一端部在所述转动轴的铅垂上方侧连结于所述燃烧器喷嘴,并且对所述燃烧器喷嘴的所述喷嘴轴线相对于所述轴线的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的转动角度进行调节;传递部,其与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部连结,并且对所述调节杆传递用于调节沿所述轴线的位置的驱动力;固定部,其在所述喷嘴轴线沿着所述轴线的位置将所述燃烧器喷嘴与所述调节杆一起相对于壳体固定;第一切换部,其对所述调节杆与所述固定部连结的连结状态和所述调节杆与所述固定部未连结的非连结状态进行切换;以及第二切换部,其对所述调节杆的所述另一端部与所述传递部连结的连结状态和所述调节杆的所述另一端部与所述传递部未连结的非连结状态进行切换。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案所涉及的燃烧器,通过利用第一切换部切换为调节杆与固定部连结的连结状态,从而在燃烧器喷嘴的喷嘴轴线沿着燃烧器主体的轴线的位置处,将燃烧器喷嘴固定为不会因自重而以转动轴为中心转动的状态。在将燃烧器喷嘴固定为不转动的状态之后,通过利用第二切换部切换为调节杆的另一端部与传递部未连结的非连结状态,能维持燃烧器喷嘴不会因自重而转动的状态。因此,通过将固定部从壳体拆下,能够在燃烧器喷嘴的喷嘴轴线沿着燃烧器主体的轴线的位置,在维持了燃烧器喷嘴不会因自重而转动的状态下将燃烧器从壳体拆下。

这样,根据本公开的一方案所涉及的燃烧器,在将具备能调节燃烧器喷嘴的喷嘴轴线相对于燃烧器主体的轴线的转动角度的燃烧器喷嘴的燃烧器从壳体拆下时,能够防止燃烧器喷嘴与壳体接触的不良情况。

本公开的一方案所涉及的燃烧器也可以为,所述转动轴安装于所述燃烧器主体的前端,所述固定部通过将所述燃烧器主体相对于所述壳体固定而将所述燃烧器喷嘴相对于所述壳体固定。

通过这样,在将具备在一端安装有燃烧器喷嘴的转动轴的燃烧器主体的燃烧器从壳体拆下时,能防止燃烧器喷嘴与壳体接触。

本公开的一方案所涉及的燃烧器也可以为,所述转动轴安装于所述固定部。

通过这样,在将具备直接安装于固定部的燃烧器喷嘴的燃烧器从壳体拆下时,能够防止燃烧器喷嘴与壳体接触的不良情况。

在本公开的一方式所涉及的燃烧器中,也可以为,在所述调节杆的配置所述固定部的位置形成有贯通孔,所述第一切换部为插入于所述贯通孔的轴状构件,在所述固定部形成有对插入于所述贯通孔内的所述轴状构件的一端进行保持的保持孔。

通过这样,通过使轴状构件插入贯通孔并且保持于保持孔,能够使燃烧器喷嘴处于不转动的状态。

在本公开的一方案所涉及的燃烧器中,也可以为,所述保持孔为沿铅垂方向的直径大于所述轴状构件的直径的长孔,所述轴状构件在保持于所述保持孔的状态下能沿铅垂方向向上方移动。

通过在保持于保持孔的状态下使轴状构件向铅垂方向的上方移动,在将燃烧器从壳体拆下时能够防止调节杆与传递部干涉的不良情况。

在本公开的一方案所涉及的燃烧器中,也可以为,所述传递部具备:一端部连结于所述调节杆的所述另一端部的杆部;以及与所述杆部的另一端部连结并且使所述杆部以所述另一端部为中心进行旋转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且具备与所述杆部的所述另一端部连结的前端侧轴部以及与该前端侧轴部连结的基端侧轴部,所述燃烧器具备对所述前端侧轴部与所述基端侧轴部连结的连结状态和所述前端侧轴部与所述基端侧轴部未连结的非连结状态进行切换的第三切换部。

根据上述结构的燃烧器,构成使与调节杆的另一端部连结的杆部旋转的驱动轴的前端侧轴部和基端侧轴部通过第三切换部切换为非连结状态。由于驱动轴沿水平方向延伸,因此,前端侧轴部和基端侧轴部的边界部分为从调节杆在水平方向上远离前端侧轴部的长度的位置。因此,将前端侧轴部和基端侧轴部设为非连结状态,在将燃烧器从壳体拆下时,能防止调节杆与驱动轴干涉的不良情况。

在上述结构的燃烧器中,也可以为,具备与所述基端侧轴部连结并且用于使所述燃烧器喷嘴的转动角度与在铅垂方向的上方或者下方的至少任一方配置的其他燃烧器一致的转动机构。

通过这样,即便是在利用第三切换部设为前端侧轴部和基端侧轴部未连结的非连结状态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基端侧轴部和转动机构的连结状态。因此,能够对其他燃烧器所具备的燃烧器喷嘴的喷嘴轴线相对于燃烧器主体的轴线的转动角度不产生影响地从壳体拆下所希望拆下的燃烧器。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公开,在将具有能调节转动角度的燃烧器喷嘴的燃烧器从壳体拆下时,能够防止燃烧器喷嘴与壳体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燃烧器的右侧视图,是示出燃烧器喷嘴朝向水平方向的状态的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燃烧器的右侧视图,是示出使燃烧器喷嘴向下方转动了的状态的图。

图4是从上方观察图2所示的I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燃烧器的右侧视图,是示出插入了临时固定用销的状态的图。

图6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右侧视图。

图7是从上方观察图6所示的II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右侧视图,是示出使调节杆向上移动了的状态的图。

图9是从上方观察第三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调节杆与传递部的连结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从上方观察第三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调节杆与传递部的连结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11是从上方观察第四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调节杆与传递部的连结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I-I向视剖视图。

图13是从上方观察第四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调节杆与传递部的连结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14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0B 燃烧器喷嘴

11、11B 转动轴

20 燃烧器主体

30 固定部

31、32 紧固螺栓

33、33A、33B 保持孔

40、40A 调节杆

41 一端部

42、42A 另一端部

43、43B 贯通孔

50、50A、50B、50C 传递部

51、51A、51B、51C 传递杆(杆部)

52 驱动轴

52Ba、52Ca 前端侧轴部

52Bb、52Cb 基端侧轴部

53 驱动杆

60 临时固定用销(第一切换部;轴状构件)

70 联接销(第二切换部)

80 移动机构

90 紧固螺栓(第三切换部)

95 转动机构

100、100A、100B 燃烧器

200 壳体

200a 底面

300 工作缸

X 轴线

Y 喷嘴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烧器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上方表示铅垂上侧方向,下方表示铅垂下侧方向。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烧器100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燃烧器100的右侧视图,是示出燃烧器喷嘴10朝向水平方向的状态的图。图3是图1所示的燃烧器100的右侧视图,是示出使燃烧器喷嘴10的前端侧向下方转动了的状态的图。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省略了被供给燃烧用空气并且在内部配置有燃烧器100的壳体(风箱)200的图示。

本实施方式的燃烧器100为向锅炉的火炉(省略图示)供给例如含碳固体燃料并使其燃烧的装置。本实施方式的锅炉是如下的煤粉焚烧锅炉:作为含碳固体燃料,使用将例如煤粉碎而得到的煤粉作为微粉燃料,利用燃烧器使该煤粉燃烧,能够回收由该燃烧产生的热。

如图1至图3所示,燃烧器100具备燃烧器喷嘴10、燃烧器主体20、固定部30、调节杆40、传递部50、临时固定用销(第一切换部;轴状构件)60、联接销(第二切换部)70和移动机构80。

燃烧器喷嘴10是朝向锅炉的火炉喷射从沿着水平延伸的轴线X的筒状燃烧器主体20的内部供给的微粉燃料和燃烧用空气(一次空气)的混合气以及从燃烧器主体20和壳体200之间的空间供给的燃烧用空气(二次空气)的装置。燃烧器喷嘴10形成为沿着与燃烧器喷嘴10的开口部正交的喷嘴轴线Y朝向前端而开口面积减少的筒状。燃烧器喷嘴10的喷嘴轴线Y与轴线X交叉,且燃烧器喷嘴10经由沿垂直方向与轴线X交叉且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转动轴11能转动地与燃烧器主体20连结,喷嘴轴线Y相对于轴线X以转动轴11为中心进行转动,燃烧器喷嘴10的前端侧形成为能向上下方向改变方向。

燃烧器主体20使从煤粉粉碎机(省略图示)输送的微粉燃料和燃烧用空气的混合气流通。燃烧器主体20使混合气沿轴线X流通并且从经由转动轴11安装在前端侧的燃烧器喷嘴10的前端喷出混合气。

固定部30将燃烧器喷嘴10相对于壳体200固定。固定部30是形成为沿铅垂方向和水平方向延伸的的L字型的构件,通过紧固螺栓31与壳体200连结。此外,在固定部30,通过紧固螺栓32安装有燃烧器主体20。固定部30通过将燃烧器主体20相对于壳体200固定,从而将燃烧器喷嘴10相对于壳体200固定。需要说明的是,固定部30通过解除紧固螺栓31的紧固状态,而从与壳体200连结的连结状态切换至不与壳体200连结的非连结状态。

调节杆40为调节燃烧器喷嘴10相对于转动轴11的转动角度θ、即喷嘴轴线Y相对于轴线X以转动轴11为中心进行转动的转动角度θ(参照图3)的棒状构件。调节杆40的一端部41在转动轴11的上方通过销等连结于燃烧器喷嘴10。调节杆40的另一端部42通过联接销70连结于传递部50。调节杆40利用从传递部50传递的驱动力在水平方向上进退。

燃烧器喷嘴10相对于转动轴11的转动角度θ能够通过使调节杆40在水平方向上进退而进行调节。图2所示的状态是燃烧器喷嘴10朝向水平方向的状态(转动角度θ=0度)。通过从图2所示的状态使调节杆40朝向火炉侧移动而成为图3所示的状态,燃烧器喷嘴10的前端侧以转动轴11为中心向下方转动而产生转动角度θ。

传递部50通过联接销70与调节杆40的另一端部42连结,并且向调节杆40传递沿轴线X进退来调节其位置的驱动力。如图2和图3所示,传递部50具有一端部通过联接销70与调节杆40的另一端部42连结的传递杆(杆部)51以及与传递杆51的另一端部连接并连结并且使传递杆51以另一端部为中心进行转动的驱动轴52。此外,如图1所示,传递部50还具备以能够传递转动的方式与驱动轴52连接并连结并且由配置在壳体200的外部的工作缸300驱动的驱动杆53。

工作缸300通过利用压缩空气的压力或液压使棒状构件进退而对驱动杆53赋予驱动力来使驱动轴52旋转。传递部50利用从工作缸300向驱动杆53传递的驱动力使驱动轴52转动,从以能够传递驱动轴52的转动的方式连接并连结的传递杆51传递驱动力,以使调节杆40的另一端部42沿轴线X进退。

临时固定用销60是形成为轴状的构件,对调节杆40和固定部30连结的连结状态与调节杆40和固定部30未连结的非连结状态进行切换。临时固定用销60在将燃烧器100从壳体200拆下之前使用,在锅炉的运转中不使用临时固定用销60。

如图2和图3所示,在调节杆40的配置有固定部30的位置形成有沿水平方向贯通的贯通孔43。此外,如图3所示,在固定部30的与贯通孔43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对插入到贯通孔43中的临时固定用销60的一端进行保持的保持孔33。保持孔33为与临时固定用销60的一端大致相同直径的圆形孔。需要说明的是,图2和图3示出在贯通孔43和保持孔33中未插入临时固定用销60的状态。

联接销70为形成为轴状的构件,对调节杆40的另一端部42和传递部50连结的连结状态与调节杆40的另一端部42和传递部50未连结的非连结状态进行切换。联接销70为了在锅炉的运转中维持调节杆40的另一端部42和传递部50的连结而安装,图2和图3示出安装有联接销70的状态。另一方面,联接销70在将燃烧器100从壳体200拉出而拆下时,为了解除调节杆40的另一端部42和传递部50的连结而拆下。

移动机构80是在将燃烧器100从壳体200拆下时使燃烧器100沿壳体200的底面200a移动的机构。移动机构80具有沿铅垂方向延伸的板状构件81和能转动地安装于板状构件81的下方的辊82。移动机构80在解除由紧固螺栓31实现的固定部30和壳体200的连结并在将燃烧器100向远离火炉的方向(图2和图3的右方)从壳体200拆下时,利用辊82在支承重量的状态下使燃烧器100移动。

接下来,说明将本实施方式的燃烧器100从壳体200拉出等而拆下的拆卸方法。

在第一工序中,作业者通过将工作缸300设定为初始状态而使燃烧器喷嘴10朝向大致水平方向,喷嘴轴线Y成为沿着轴线X那样的位置,转动角度θ为大致0度。设为图2所示的状态。在图2所示的状态下,调节杆40的贯通孔43的位置与固定部30的保持孔33的位置一致。

燃烧器喷嘴10的喷嘴轴线Y相对于轴线X以转动轴11为中心进行转动的转动角度θ只要是在将燃烧器100从壳体200拉出等时燃烧器喷嘴10与壳体200不干涉的范围的角度即可,无需严密的角度管理。此时的转动角度θ可以为例如负5度(燃烧器喷嘴10的前端侧稍微朝向上方)至正5度(燃烧器喷嘴10的前端侧稍微朝向下方)的范围,最优选0度。

在第二工序中,作业者将临时固定用销60插入贯通孔43并使临时固定用销60的前端保持于保持孔33,设为图4和图5所示的状态。图4是从上方观察图2所示的I部分的局部剖视图,示出临时固定用销60保持于保持孔33的状态。图5为图1所示的燃烧器100的右侧视图,是示出插入了临时固定用销60的状态的图。

通过将临时固定用销60插入贯通孔43和保持孔33这双方,而从调节杆40和固定部30未连结的非连结状态切换为调节杆40和固定部30连结的连结状态,燃烧器喷嘴10的转动角度θ固定为大致0度(水平方向)。

在第三工序中,作业者在临时固定用销60插入贯通孔43和保持孔33的状态下拆下联接销70,将调节杆40的另一端部42和传递部50的传递杆51连结的连结状态切换为调节杆40的另一端部42和传递部50的传递杆51未连结的非连结状态。

在第四工序中,作业者通过拆下紧固螺栓31而从壳体200拆下固定部30,从而解除固定部30和壳体200的连结状态。

通过以上的第一~第四工序,能维持燃烧器喷嘴10的前端侧不会因自重而向下方转动的状态,成为在将燃烧器喷嘴10的转动角度固定为水平的状态下从壳体200拆下燃烧器100的状态。

在第五工序中,作业者在保持燃烧器主体20的状态下从壳体200拆下燃烧器100。图5示出使燃烧器100向远离火炉侧的方向移动的状态。本实施方式的燃烧器100具备移动机构80,因此,作业者在使辊82旋转的状态下支承燃烧器100的上下方向位置,从而能够容易地将燃烧器100向壳体200的外部拉出而拆下。此时,燃烧器喷嘴10的转动角度仍然保持固定为水平的状态。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燃烧器100,通过将临时固定用销60插入贯通孔43和保持孔33而切换为调节杆40和固定部30连结的连结状态,从而燃烧器喷嘴10的转动角度θ固定在燃烧器喷嘴10和壳体200不干涉的大致0度(水平方向),且固定在燃烧器喷嘴10不会因自重而以转动轴11为中心进行转动的状态。通过在固定为燃烧器喷嘴10不转动的状态后,拆下联接销70而切换为调节杆40的另一端部42和传递部50未连结的非连结状态,从而能维持燃烧器喷嘴10不因自重而转动的状态。因此,通过从壳体200拆下固定部30,能够在维持燃烧器喷嘴10不转动的状态下,使燃烧器喷嘴10和壳体200不干涉地从壳体200拉出而拆下燃烧器100。

而且由此,从壳体200取下燃烧器100时,无需在火炉内搭脚手架并使燃烧器喷嘴10从燃烧器喷嘴10的开口部侧的转动角度θ临时固定在大致0度(水平方向),从而能够提高作业性。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烧器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除以下特别说明的情况外,作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在以下的说明中省略。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形成于固定部30的保持孔33为与临时固定用销60的一端大致相同直径的圆形孔。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于固定部30A的保持孔33A是沿铅垂方向的直径大于临时固定用销60的直径的长孔。

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燃烧器100A的右侧视图,示出为了从壳体200拆下燃烧器100A而将临时固定用销60插入保持孔33A中的状态。如图6所示,形成于固定部30A的保持孔33A为沿铅垂方向的直径大于临时固定用销60的直径的长孔。

图7是从上方观察图6所示的II部分的局部剖视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调节杆40A的另一端部42A成为夹着传递部50A的传递杆51A在水平方向上的两端部的叉型形状。本实施方式的另一端部42A的形状在与传递杆51的基于销等实现的连结状态可靠这点上是有利的。另一方面,在从壳体200拆下燃烧器100A时,即便是拆下将调节杆40A的另一端部42A和传递杆51A连结的联接销70,在不使驱动轴52转动而使移动传递杆51A的位置移动的情况下,也会与调节杆40A的另一端部42A发生干涉。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调节杆40A的另一端部42A与传递杆51A不发生干涉,将保持孔33A设为能向调节杆40A的铅垂方向的上方移动的形状。具体地说,如图6所示,使保持孔33A形成为沿铅垂方向的直径大于临时固定用销60的直径的长孔。

图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燃烧器100A的右侧视图,是示出使调节杆40A的另一端部42A向上方移动了的状态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保持孔33A的铅垂方向上的直径大于临时固定用销60的直径,因此临时固定用销60的铅垂方向上的移动不受限。由此,如图8所示,通过作业者将调节杆40的另一端部42A向上方举起,从而成为调节杆40的另一端部42A不与传递杆51A干涉的状态。由此,通过在保持于保持孔33A的状态下使临时固定用销60向铅垂方向的上方移动,从而在从壳体200拆下燃烧器100时能够简单地避免调节杆40A与传递部50A干涉。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烧器进行说明。第三实施方式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除以下特别说明的情况外,作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在以下的说明中省略。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拆下联接销70而将调节杆40和传递部50连结的连结状态切换为它们未连结的非连结状态,从而能从壳体200拆下燃烧器100。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传递部50B的驱动轴52B的前端侧轴部52Ba和基端侧轴部52Bb连结的连结状态切换为它们未连结的非连结状态,从而能从壳体200拆下燃烧器。

图9是从上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调节杆40和传递部50B的连结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传递部50B具有:一端部通过联接销70与调节杆40的另一端部42连结的传递杆(杆部)51B;以及与传递杆51B的另一端部连接并连结并且使传递杆51B以另一端部为中心进行转动的驱动轴52B。此外,驱动轴52B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且具有与传递杆51B的另一端部连接并连结的前端侧轴部52Ba以及以能够传递转动的方式与前端侧轴部52Ba连接并连结的基端侧轴部52Bb。

本实施方式的燃烧器具备对前端侧轴部52Ba和基端侧轴部52Bb以能够传递转动的方式连接并连结的连结状态与前端侧轴部52Ba和基端侧轴部52Bb未连结的非连结状态进行切换的紧固螺栓(第三切换部)90。通过将插入前端侧轴部52Ba的贯通孔的紧固螺栓90紧固于在基端侧轴部52Bb形成的紧固孔,从而将前端侧轴部52Ba和基端侧轴部52Bb以能够传递转动的方式连接并连结。另一方面,通过将插入前端侧轴部52Ba的贯通孔的紧固螺栓90拆下,从而将前端侧轴部52Ba和基端侧轴部52Bb的连结解除。

将前端侧轴部52Ba和基端侧轴部52Bb的连结解除后,即便是维持基于联接销70实现的调节杆40和传递杆51B的连结,也处于能从壳体200拆下燃烧器100的状态。而且,无需如第二实施方式那样,使保持孔33A形成为沿铅垂方向的直径大于临时固定用销60的直径的长孔,通过作业者将调节杆40的另一端部42A向上方举起而设为与扰传递杆51A不干涉的状态。图10是从上方观察调节杆40和传递部50B的连结部分的局部剖视图,是示出从壳体200拆下燃烧器的状态的图。如图10所示,在维持了基于联接销70实现的调节杆40和传递杆51B的连结的状态下,将燃烧用燃烧器向远离火炉的方向拆下。

在此,由于驱动轴52B沿水平方向延伸,因此,使前端侧轴部52Ba和基端侧轴部52Bb分离的边界部分为从调节杆40在水平方向上远离了前端侧轴部52Ba的长度的位置。因此,前端侧轴部52Ba和基端侧轴部52Bb为非连结状态,能够可靠地防止在从壳体200拆下燃烧器时调节杆40与驱动轴52B发生干涉,因而作业工序变得简易。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烧器进行说明。第四实施方式为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除以下特别说明的情况外,作为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在以下的说明中省略。

本实施方式相对于第三实施方式的燃烧器在还具备用于使燃烧器喷嘴10的转动角度与在铅垂方向上的上方或者下方的至少任一方配置的其他燃烧器一致的转动机构95这点上与第三实施方式不同。

图11是从上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调节杆40和传递部50C的连结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传递部50C具有:一端部通过联接销70与调节杆40的另一端部42连结的传递杆(杆部)51C;以及与传递杆51C的另一端部连结并且以能传递使传递杆51C以另一端部为中心转动的方式进行连接的驱动轴52C。此外,驱动轴52C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且具有与传递杆51C的另一端部连结的前端侧轴部52Ca以及与前端侧轴部52Ca连结的基端侧轴部52Cb。

本实施方式的燃烧器具备对前端侧轴部52Ca和基端侧轴部52Cb连结的连结状态与前端侧轴部52Ca和基端侧轴部52Cb未连结的非连结状态进行切换的紧固螺栓(第三切换部)90。通过将插入前端侧轴部52Ca的贯通孔的紧固螺栓90紧固于在基端侧轴部52Cb形成的紧固孔,从而前端侧轴部52Ca和基端侧轴部52Cb被连结。另一方面,通过将插入前端侧轴部52Ca的贯通孔的紧固螺栓90拆下,从而将前端侧轴部52Ca和基端侧轴部52Cb的连结解除。

实施方式的燃烧器具备用于使燃烧器喷嘴10的转动角度与其他燃烧器一致的转动机构95。转动机构95具备与基端侧轴部52Cb连结的连结杆95A以及使多个燃烧器的转动机构95各自所具备的连结杆95A集中连结的棒状构件95B。通过利用工作缸(省略图示)产生的驱动力使棒状构件95B在铅垂方向的上下方向上进退,从而多个燃烧器的基端侧轴部52Cb分别以成为同样的转动位置的方式进行转动。随着基端侧轴部52Cb的转动,从各燃烧器的传递部50C所具备的传递杆51C向调节杆40传递使燃烧器喷嘴10转动的驱动力。由于多个转动机构95的连结杆95A连结于同一棒状构件95B,因而多个燃烧器的燃烧器喷嘴10的转动角度一致。

在图12中,示出在铅垂方向的上下方向上配置有三个燃烧器的例子,但并不局限于三个,可以配置两个以上的任意数量的燃烧器。即,转动机构95只要是与基端侧轴部52Cb连结并且用于使在铅垂方向的上方或者下方的至少任一方配置的其他燃烧器的燃烧器喷嘴10的转动角度一致的机构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动机构95与基端侧轴部52Cb连结。因此,在解除前端侧轴部52Ca和基端侧轴部52Cb的连结的情况下,转动机构95配置于基端侧轴部52Cb的一侧。

在前端侧轴部52Ca和基端侧轴部52Cb的连结解除后,即便是维持基于联接销70实现的调节杆40和传递杆51C的连结,也处于能从壳体200拆下燃烧器的状态。图13是从上方观察调节杆40和传递部50C的连结部分的局部剖视图,是示出从壳体200拆下燃烧器的状态的图。如图12所示,在维持了基于联接销70实现的调节杆40和传递杆51C的连结的状态下,将燃烧用燃烧器向远离火炉侧的方向拉出并拆下。

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便是在未利用紧固螺栓90将前端侧轴部52Ca和基端侧轴部52Cb连结的非连结状态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基端侧轴部52Cb和棒状构件95B的连结状态。因此,能够对其他燃烧器所具备的燃烧器喷嘴10的转动角度不产生影响地从壳体200拆下所希望拆下的燃烧器。

〔第五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烧器进行说明。第五实施方式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除以下特别说明的情况外,作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在以下的说明中省略。

第一实施方式的燃烧器100具备向火炉供给微粉燃料和燃烧用空气(一次空气)的混合气的燃烧器主体20。

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的燃烧器100B是不具备向火炉供给微粉燃料和燃烧用空气(一次空气)的混合气的燃烧器主体,而仅向火炉内供给对壳体200的内部空间供给的燃烧用空气(辅助空气)的燃烧器,具有作为空气喷嘴的功能。

如图14的立体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燃烧器100B具备燃烧器喷嘴10B(空气喷嘴)、固定部30B、调节杆40B、传递部(省略图示)、临时固定用销(第一切换部;轴状构件)60B和联接销(省略图示)。在此,传递部和联接销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传递部50和联接销70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燃烧器100B中,转动轴11B直接安装于固定在壳体200的固定部30B。燃烧器喷嘴10B能转动地连结于和轴线X垂直交叉且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转动轴11B。

在调节杆40B形成有供临时固定用销60B插入的贯通孔43B。此外,在固定部30B形成有保持临时固定用销60B的保持孔33B。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燃烧器100B,通过将临时固定用销60B插入贯通孔43B和保持孔33B而切换为调节杆40B和固定部30B连结的连结状态,从而将燃烧器喷嘴10B固定为不会因自重而转动的状态。在将燃烧器喷嘴10B固定为不转动的状态之后,通过拆下联接销而切换为调节杆40B和传递部未连结的非连结状态,从而维持燃烧器喷嘴10B不转动的状态。因此,通过从壳体拆下固定部30B,能够在维持燃烧器喷嘴10B不会因自重而转动的状态下从壳体拆下燃烧器100B。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