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灰器运转控制装置、吹灰器运转控制方法及燃烧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8355598发布日期:2019-08-06 23:04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吹灰器运转控制装置、吹灰器运转控制方法及燃烧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吹灰器的运转控制。



背景技术:

例如在锅炉等燃烧炉的内部形成有用于供燃料燃烧的火炉(燃烧室)和与火炉的上部连通的烟道,并且,例如形成火炉的火炉壁的一部分由蒸发管构成,或者在烟道设置有过热器、再热器等各种热交换器。例如在粉煤燃烧锅炉中,将由研磨装置制造出的粉煤通过燃烧器向火炉供给并使其燃烧,但通过这种燃料的燃烧而产生的燃烧气体所含的灰、未燃烧成分等附着于各种热交换器的传热管,由此,传热管的传热效率下降。因此,以往,从吹灰器装置(吹煤尘装置)朝向位于锅炉内部的各热交换器的传热管的各部位喷出空气或蒸汽等喷雾介质,由此将附着在传热管的传热面上的灰、未燃烧成分等附着物去除。作为该吹灰器装置的运转方法,例如具有使构成吹灰器装置的多个吹灰器按照事先决定了起动顺序、起动频率的运转模式依次进行运转的方法、根据锅炉的运转状态进行运转的方法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8201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3055987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例如当使用于去除构成火炉壁的蒸发管的附着物的吹灰器装置运转时,附着物被去除,通过火炉内的燃烧而产生的热与蒸发管内的流体(水)之间的热交换量增大,因此,朝向烟道流动的燃烧气体的温度相应地大幅下降。此时,当在附着于蒸发管的附着物的附着量较少的状况下为了蒸发管而执行吹灰器装置的运转时,由于基于该运转的附着物的去除措施,燃烧气体的温度进一步下降,其结果是,在过热器中未充分地进行基于燃烧气体的主蒸汽的加热(过热),可能产生主蒸汽的温度未达到目标温度(额定蒸汽温度)的情况(参照后述的图4)。若主蒸汽的温度未达到目标温度时,则会导致通过由例如锅炉生成的蒸汽来驱动的蒸汽轮机的热效率的下降。在再热器等热交换器中也可能产生同样的问题。

另外,在产生上述那样的问题的情况下,在不需要进行附着物的去除措施的阶段执行吹灰器装置的运转,因此,成为以必要以上的频率执行吹灰器装置的运转的情况,结果由于从吹灰器装置喷射的喷射介质(高压蒸汽、压缩空气等)而导致加速传热管的磨损。虽然能够通过利用手动使按照运转模式的多个吹灰器的运转待机或者使多个吹灰器的一部分的运转跳过等来避免这种状况,但这样的方法必须依赖操作员个人的经验。因此,期望使吹灰器装置的运转最佳化的新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至少一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吹灰器装置更加适当地运转的吹灰器运转控制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1)本发明的至少一方案的吹灰器运转控制装置对吹灰器装置的运转进行控制,该吹灰器装置用于对附着在设置于燃烧炉的内部、用于生成蒸汽的蒸发管的表面上的附着物进行去除,其中,

所述吹灰器运转控制装置具备:

降温指标值获取部,其构成为获取降温指标值,该降温指标值表示由所述燃烧炉的内部的设置于所述吹灰器装置的下游侧的热交换器加热后的所述蒸汽由温度降低器冷却时的冷却量;以及

运转控制部,其构成为基于所述降温指标值来执行所述吹灰器装置的运转控制。

根据上述(1)的结构,为了蒸发管而执行的吹灰器装置(以下为蒸发管用sb装置)的起动、停止等的运转控制基于为了实现燃烧系统中的蒸汽温度恒定控制而利用温度降低器将由例如初级过热器等过热器(热交换器)加热后的蒸汽冷却时的冷却量(降温指标值)。例如在蒸发管中的附着物的附着量少至不需要进行附着物的去除措施的情况下使蒸发管用sb装置运转时,蒸发管的附着物量变得更少,因此,蒸发管中的热交换量增大,在火炉中产生的燃烧气体的温度下降。其结果是,当燃烧气体的温度过度地下降时,可能产生蒸汽不上升至目标温度(额定蒸汽温度)的情况(参照后述的图4)。

因此,例如在降温指标值小于下限值(后述的待机判定阈值lc)的情况下,以使蒸发管用sb装置的运转待机的方式进行运转控制,由此,能够将蒸汽的温度可靠地升温至目标温度。因此,能够防止例如通过由锅炉生成的蒸汽而驱动的蒸汽轮机等蒸汽的输送目的地的设备的效率的下降。另外,例如在降温指标值大于规定值(后述的起动判定阈值)的情况下,以使蒸发管用sb装置起动的方式进行蒸发管用sb装置的运转控制,由此,能够防止由于以必要以上的频率进行基于蒸发管用sb装置的附着物的去除措施而引起的热交换器(传热管)的磨损。

(2)在几个方案中,在上述(1)的结构的基础上,

所述运转控制部具有运转待机部,该运转待机部在所述降温指标值低于用于判定是否使所述吹灰器装置的运转待机的待机判定阈值的情况下,不进行所述吹灰器装置的运转。

根据上述(2)的结构,在降温指标值低于待机判定阈值的情况下,不利用蒸发管用sb装置进行蒸汽管的附着物的去除。由此,能够防止以必要以上的程度去除蒸发管的附着物而导致热交换器中的燃烧气体的温度下降从而使热交换器中的蒸汽的加热不足的情况,能够将蒸汽温度可靠地升温至目标温度。

(3)在几个方案中,在上述(1)~(2)的结构的基础上,

所述运转控制部具有去除措施起动部,该去除措施起动部在所述降温指标值超过了用于判定是否使所述吹灰器装置的运转起动的起动判定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吹灰器装置起动。

根据上述(3)的结构,在降温指标值大于起动判定阈值的情况下,利用蒸发管用sb装置进行附着物的去除。由此,能够防止因蒸发管的附着物的堆积过大而产生的热交换器中的传热阻碍,能够将蒸汽温度可靠地升温至目标温度。同时,还能够降低由温度降低器冷却的冷却量,因此,能够避免将高温的蒸汽冷却至温度降低器不必要地工作的状况,能够使燃烧炉的运转更加有效化。另外,能够防止因利用蒸发管用sb装置以必要以上的程度进行附着物的去除措施而造成的热交换器(传热管)的磨损、燃烧气体的性状的变动。

(4)在几个方案中,在上述(3)的结构的基础上,

所述运转控制部还具有运转停止部,该运转停止部在运转停止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使所述吹灰器装置的运转停止,该运转停止条件包含所述降温指标值达到比所述起动判定阈值小的待机判定阈值的情况以及所述吹灰器装置的按照运转模式的运转完成的情况中的至少一方的条件。

根据上述(4)的结构,能够适当地控制蒸发管的附着物量。

(5)在几个方案中,在上述(2)~(4)的结构的基础上,

所述吹灰器运转控制装置还具备阈值决定部,该阈值决定部通过学习来决定与所述降温指标值进行比较的、用于判定是否使所述吹灰器装置的运转待机的待机判定阈值以及用于判定是否使所述吹灰器装置的运转起动的起动判定阈值中的至少一方。

根据上述(5)的结构,能够通过学习适当地设定起动判定阈值、待机判定阈值,能够基于ai实现蒸发管用sb装置的运转频率的最佳化。

(6)在几个方案中,在上述(1)~(5)的结构的基础上,

所述降温指标值获取部获取所述蒸汽的温度的下降量或者对向所述温度降低器供给的冷却介质的供给量进行控制的阀的开度,来作为所述降温指标值。

根据上述(6)的结构,能够基于蒸汽的温度的下降量或者对冷却介质的供给量进行控制的阀的开度,来计测由温度降低器冷却的蒸汽的冷却量。

(7)在几个方案中,在上述(1)~(6)的结构的基础上,

所述热交换器为过热器。

根据上述(7)的结构,能够将由过热器过热后的蒸汽的温度可靠地升温至目标值。

(8)在几个方案中,在上述(1)~(7)的结构的基础上,

所述吹灰器运转控制装置还具备:

开度获取部,其获取对旁通管道进行开闭的开闭单元的开度,该旁通管道以绕过所述烟道中的设置于所述热交换器的下游侧的省煤器的方式,将所述烟道中的所述省煤器的上游侧与废气管道中的脱硝装置的上游侧连接,该废气管道与所述烟道中的所述省煤器的下游侧连接;以及

催化剂温度获取部,其获取所述脱硝装置所具有的催化剂的温度,

所述运转控制部基于所述降温指标值及所述脱硝装置的所述催化剂的温度,来控制所述吹灰器装置的运转。

根据上述(8)的结构,能够进行例如将脱硝装置具备的催化剂的温度维持在适当的温度范围等的考虑了催化剂的温度的蒸发管用sb装置的运转控制。

(9)在几个方案中,在上述(8)的结构的基础上,

所述运转控制部具有第二运转待机部,该第二运转待机部在所述开闭单元为全开状态且所述催化剂的温度为在活性温度范围内决定的下限值以下的情况下,不进行所述吹灰器装置的运转。

当使蒸发管用sb装置运转时,蒸发管中的热交换量由于附着物的附着量减少而增大,因此,向脱硝装置的催化剂流入的废气的温度容易下降。

根据上述(9)的结构,在即便将从旁通管道不通过省煤器而成为高温的废气向脱硝装置最大限度导入时、脱硝装置的催化剂的温度也为下限值以下的情况下,不进行蒸发管用sb装置的运转。由此,能够防止脱硝装置的催化剂温度从催化剂的活性温度范围脱离而下降,能够实现催化剂温度维持在活性温度范围内。

(10)本发明的至少一方案的燃烧系统具备:

燃烧炉;

蒸发管,其设置在所述燃烧炉的内部,用于生成蒸汽;

吹灰器装置,其构成为将附着在所述蒸发管的表面上的附着物去除;

热交换器,其构成为在所述燃烧炉的内部设置于所述吹灰器装置的下游侧,用于对由所述蒸发管生成的所述蒸汽进行加热;

温度降低器,其构成为对由所述热交换器加热后的所述蒸汽进行冷却;以及

上述(1)~(9)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吹灰器运转控制装置。

根据上述(10)的结构,实现与上述(1)~(9)同样的效果。

(11)本发明的至少一方案的吹灰器运转控制方法是对吹灰器装置的运转进行控制的方法,该吹灰器装置用于对附着在设置于燃烧炉的内部、用于生成蒸汽的蒸发管的表面上的附着物进行去除,

所述吹灰器运转控制方法具备如下步骤:

降温指标值获取步骤,在该降温指标值获取步骤中,获取降温指标值,该降温指标值表示由所述燃烧炉的内部的设置于所述吹灰器装置的下游侧的热交换器加热后的所述蒸汽由温度降低器冷却时的冷却量;以及

运转控制步骤,在该运转控制步骤中,基于所述降温指标值来执行所述吹灰器装置的运转控制。

根据上述(11)的结构,实现与上述(1)同样的效果。

(12)在几个方案中,在上述(11)的结构的基础上,

所述运转控制步骤具有运转待机步骤,在该运转待机步骤中,在所述降温指标值低于用于判定是否使所述吹灰器装置的运转待机的待机判定阈值的情况下,不进行所述吹灰器装置的运转。

根据上述(12)的结构,实现与上述(2)同样的效果。

(13)在几个方案中,在上述(11)~(12)的结构的基础上,

所述运转控制步骤具有去除措施起动步骤,在该去除措施起动步骤中,在所述降温指标值超过了用于判定是否使所述吹灰器装置的运转起动的起动判定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吹灰器装置起动。

根据上述(13)的结构,实现与上述(3)同样的效果。

(14)在几个方案中,在上述(13)的结构的基础上,

所述运转控制步骤还具有运转停止步骤,在该运转停止步骤中,在运转停止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使所述吹灰器装置的运转停止,该运转停止条件包含所述降温指标值达到比所述起动判定阈值小的待机判定阈值的情况以及所述吹灰器装置的按照运转模式的运转完成的情况中的至少一方的条件。

根据上述(14)的结构,实现与上述(4)同样的效果。

(15)在几个方案中,在上述(12)~(14)的结构的基础上,

所述吹灰器运转控制方法还具备阈值决定步骤,在该阈值决定步骤中,通过机械学习来决定与所述降温指标值进行比较的待机判定阈值与起动判定阈值中的至少一方。

根据上述(15)的结构,实现与上述(5)同样的效果。

(16)在几个方案中,在上述(11)~(15)的结构的基础上,

在所述降温指标值获取步骤中,获取所述蒸汽的温度的下降量或者对向所述温度降低器供给的冷却介质的供给量进行控制的阀的开度,来作为所述降温指标值。

根据上述(16)的结构,实现与上述(6)同样的效果。

(17)在几个方案中,在上述(11)~(16)的结构的基础上,

所述热交换器是过热器。

根据上述(17)的结构,实现与上述(7)同样的效果。

(18)在几个方案中,在上述(11)~(17)的结构的基础上,

所述吹灰器运转控制方法还具备:

开度获取步骤,在该开度获取步骤中,获取对旁通管道进行开闭的开闭单元的开度,该旁通管道以绕过所述烟道中的设置于所述热交换器的下游侧的省煤器的方式,将所述烟道中的所述省煤器的上游侧与废气管道中的脱硝装置的上游侧连接,该废气管道与所述烟道中的所述省煤器的下游侧连接;以及

催化剂温度获取步骤,在该催化剂温度获取步骤中,获取所述脱硝装置所具有的催化剂的温度,

在所述运转控制步骤中,基于所述降温指标值及所述脱硝装置的所述催化剂的温度,来控制所述吹灰器装置的运转。

根据上述(18)的结构,实现与上述(8)同样的效果。

(19)在几个方案中,在上述(18)的结构的基础上,

所述运转控制步骤具有第二运转待机步骤,在该第二运转待机步骤中,在所述开闭单元为全开状态且所述催化剂的温度为在活性温度范围内决定的下限值以下的情况下,不进行所述吹灰器装置的运转。

根据上述(19)的结构,实现与上述(9)同样的效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方案,提供了能够使吹灰器装置更加适当地运转的吹灰器运转控制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概要地示出具备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吹灰器运转控制装置的燃烧系统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过热器及温度降低器实现的主蒸汽温度的恒定控制的图。

图3是概要地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吹灰器运转控制装置的功能的框图。

图4是用于说明即便不利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温度降低器进行蒸汽的冷却、锅炉出口温度也未达到目标温度的情况的图。

图5是说明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蒸发管用sb装置进行起动的情况的图。

图6是概要地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吹灰器运转控制装置的功能的框图,运转控制部执行基于降温指标值及脱硝装置的催化剂温度的控制。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吹灰器运转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运转控制步骤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二运转待机步骤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吹灰器运转控制装置

2降温指标值获取部

3运转控制部

31运转待机部

32去除措施起动部

33运转停止部

34阈值决定部

35开度获取部

36催化剂温度获取部

37第二运转待机部

3p模式运转控制部

5吹灰器装置

51蒸发管用吹灰器装置(蒸发管用sb装置)

52过热器用吹灰器装置

6燃烧系统

7燃烧炉

71火炉

72烟道

73省煤器

74脱硝装置

74c催化剂

74t温度传感器

75废气管道

76旁通管道

77开闭单元

vo开度(开闭单元)

7d蒸汽包

7f燃烧器

7i燃烧炉的内部

7s蒸汽管

7w火炉壁

8热交换器

8p蒸发管

81过热器

81a初级过热器

81b次级过热器

9温度降低器

9v冷却调整阀

9w冷却介质

91喷雾水管

92喷雾喷嘴

94冷却介质供给管

95锅炉出口温度计测传感器

96冷却前温度计测传感器

97冷却后温度计测传感器

f燃料

g燃烧气体(废气)

i降温指标

iv降温指标值

lc待机判定阈值

lh起动判定阈值

s蒸汽

tc温度(蒸汽)

te温度(蒸汽)

th温度(蒸汽)

tg目标温度(蒸汽)

to锅炉出口蒸汽温度

m存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作为实施方式而记载的或者附图所示的构成部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其相对配置等并非意在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定于此,只不过仅仅是说明例。

例如,“在某一方向上”、“沿着某一方向”、“平行”、“正交”、“中心”、“同心”或“同轴”等表示相对配置或绝对配置的表现不仅表示严格意义上的这种配置,还表示在具有公差或得到相同功能的程度的角度或距离的范围内相对地位移的状态。

例如,“相同”、“相等”及“均质”等表示事物为相等的状态的表现不仅表示严格意义上相等的状态,还表示存在公差或得到相同功能的程度的差的状态。

例如,四边形状或圆筒形状等表示形状的表现不仅表示几何学中严格意义上的四边形状或圆筒形状等形状,还表示在得到相同效果的范围内包含凹凸部、倒角部等的形状。

另一方面,“具备”、“具有”、“配备”、“包含”或者“含有”一构成要素这样的表现并非是排除其他构成要素的存在的排他性表现。

图1是概要地示出具备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吹灰器运转控制装置1的燃烧系统6的图。另外,图2是用于说明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过热器81及温度降低器9实现的主蒸汽温度的恒定控制的图。

吹灰器运转控制装置1是构成为对吹灰器装置5(以下称为蒸发管用sb装置51)的运转进行控制的装置,该吹灰器装置5用于对附着在设置于例如锅炉或垃圾焚烧炉等燃烧炉7的内部7i、用于生成蒸汽s的蒸发管8p的表面上的附着物,如图1所示,吹灰器运转控制装置1构成燃烧系统6的一部分。通常,锅炉系统等燃烧系统6具备蒸发管8p、过热器81(图1中为81a、81b)、再热器(未图示)以及省煤器73(参照后述的图6)等各种热交换器8。而且,相对于各种热交换器8分别设置有吹灰器装置5,相对于一个热交换器8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吹灰器(参照图1)。因此,吹灰器运转控制装置1执行至少包含蒸发管用sb装置51的吹灰器装置5的运转控制。而且,当执行吹灰器装置5的运转时,喷射出喷射介质(高压蒸汽、压缩空气等),执行附着物的去除措施。

图1所示的燃烧系统6是锅炉系统,除了具备吹灰器运转控制装置1之外,还具备:锅炉等燃烧炉7;设置在燃烧炉7的内部7i、用于从水生成蒸汽s的蒸发管8p;构成为将附着在蒸发管8p的表面上的灰、未燃烧成分等附着物去除的吹灰器装置5(即蒸发管用sb装置51);设置在燃烧炉7的内部7i的蒸发管用sb装置51的下游侧、构成为对由蒸发管8p生成的蒸汽s进行加热的热交换器8(图1中为过热器81);构成为对由热交换器8加热后的蒸汽s进行冷却、以使得燃烧炉7的出口处的蒸汽s的温度成为目标温度tg且恒定的温度降低器9(过热降低器)。

详述而言,锅炉的内部7i构成为包含供燃料f燃烧的火炉71(燃烧室)和与火炉71的上部连通(连接)的烟道72。火炉71是用于供燃料f燃烧的空间,通过被火炉壁7w的壁面包围而形成,火炉壁7w的壁面的至少一部分包含多个蒸发管8p的表面而形成。而且,通过从燃烧器7f向火炉71供给粉煤等燃料f并使其燃烧而产生的热与蒸发管8p的内部的水经由蒸发管8p的表面(传热面)进行热交换。由此,蒸发管8p的内部的水沸腾而生成蒸汽s。

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燃烧炉7是循环型锅炉,蒸发管8p的内部的水沸腾而生成的水(饱和水)与蒸汽s(饱和蒸汽)混合后的气液混合流体向蒸汽包7d流入,在蒸汽包7d中,气液混合流体被分离成蒸汽s(气相)和水(液相)。之后,由蒸汽包7d分离出的蒸汽s(主蒸汽)在通过形成蒸汽s的流路的蒸汽管7s(过热蒸汽管)而向外部设备(蒸汽轮机等)输送时,受到由设置于蒸汽管7s的过热器81(图1中为初级过热器81a、次级过热器81b)进行的加热和由温度降低器9根据需要进行的冷却,从而温度被调整为目标温度tg且恒定。更详细而言,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过热器81构成为包含初级过热器81a及次级过热器81b,按照该顺序对从蒸汽包7d在蒸汽管7s中流动的蒸汽s进行加热。

另外,温度降低器9设置在初级过热器81a与次级过热器81b之间的蒸汽管7s,根据需要对在蒸汽管7s中流动的蒸汽s进行冷却,以使得通过了位于最后级的过热器81(图1中为次级过热器81b)之后的蒸汽s的温度(锅炉出口蒸汽温度to)成为目标温度tg(额定蒸汽温度)且恒定。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温度降低器9将由初级过热器81a加热至温度th的蒸汽s冷却至温度tc(th>tc),由此,使锅炉出口蒸汽温度to成为目标温度tg。若将蒸汽温度的下降量称为冷却量,则温度降低器9的冷却量成为th-tc。

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温度降低器9构成为,通过使冷却水或温度相对低的蒸汽与在蒸汽管7s中流动的蒸汽s混合,而对由初级过热器81a加热后的蒸汽s进行冷却。更详细而言,温度降低器9具有喷雾水管91,温度降低器9以使设置于喷雾水管91的用于将喷雾水管91内部的冷却水等冷却介质9w放出到外部的喷雾喷嘴92位于蒸汽管7s的内部的方式设置于蒸汽管7s。而且,设置在向温度降低器9供给冷却介质9w的冷却介质供给管94中的、用于对向温度降低器9供给的冷却介质9w的流量进行控制的冷却调整阀9v的开度被调整为,使蒸汽管7s中的设置于次级过热器81b的下游侧的温度计(锅炉出口温度计测传感器95)的测定值成为目标温度tg。需要说明的是,冷却调整阀9v的开度可以由未图示的控制装置控制,也可以通过人手来调整。

另外,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蒸汽管7s中的温度降低器9的上游侧(图1中为初级过热器81a与温度降低器9之间)及其下游侧(图1中为温度降低器9与次级过热器81b之间),分别设置有温度计(冷却前温度计测传感器96、冷却后温度计测传感器97)。这是为了计测通过温度降低器9的冷却而引起的蒸汽s的温度的下降量(后述的降温指标值iv),在温度降低器9的入口及出口这两处计测出的温度被输入到后述的吹灰器运转控制装置1。

另外,蒸发管用sb装置51由一个或多个吹灰器构成。这多个吹灰器也可以构成为能够按照预先设定的运转模式p进行运转。在运转模式p中,规定了基于各吹灰器进行的附着物的去除措施的执行顺序(起动顺序)、各吹灰器的运转时间(起动~停止的时间)、前一个吹灰器停止之后到下一个吹灰器起动为止的期间的待机时间等。该运转模式p也可以规定构成蒸发管用sb装置51的仅多个吹灰器的起动顺序等。或者,也可以规定蒸发管用sb装置51和除此以外的吹灰器的起动顺序等。通常,在燃烧炉7的内部7i,除了设置蒸发管用sb装置51之外,还设置有构成为按照各部位将附着在过热器81、再热器等具有的传热管的表面上的附着物去除的多个吹灰器。

另外,也可以通过操作员的判断等能够选择性地执行多种运转模式p,在这些各运转模式p中分别规定了包含蒸发管用sb装置51在内的多个吹灰器的至少一部分的上述的起动顺序等。也可以定期地执行基于运转模式p的运转,将从被规定为选择出的运转模式p的第一个吹灰器的运转执行到最后的吹灰器的运转完成后设为一组,按照规定时间重复执行该一组。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燃烧炉7的烟道72中,例如在初级过热器81a与次级过热器81b之间也可以设置用于对在再热蒸汽管(未图示)中流动的蒸汽进行加热(过热)的再热器(未图示)。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从烟道72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依次设置次级再热器、初级再热器,在再热蒸汽管中的初级再热器与次级再热器之间设置上述那样的温度降低器,由此,该温度降低器对再热蒸汽管的蒸汽进行冷却,以使得次级再热器的出口处的蒸汽的温度成为恒定。过热器81、再热器的设置数量为一个以上即可,在蒸汽管7s中设置三个以上的过热器81的情况下,在蒸汽管7s中的位于相邻的过热器81之间的多个部分(若过热器81为三台,则蒸汽管7s的部分的数量为两处)的至少一处设置温度降低器9即可。

另外,如上所述,燃烧系统6具备吹灰器运转控制装置1。吹灰器运转控制装置1由计算机构成,具备未图示的cpu(处理器)、rom、ram这样的存储器、外部存储装置等存储装置m、通信接口等。而且,通过cpu按照装载于主存储装置的程序(吹灰器运转控制程序)的命令进行动作(数据的运算等),来实现上述的各功能部。吹灰器运转控制程序也可以存储于可移动的存储介质。

以下,使用图3对吹灰器运转控制装置1进行说明。图3是概要地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吹灰器运转控制装置1的功能的框图。

如图3所示,吹灰器运转控制装置1具备降温指标值获取部2和运转控制部3(后述的图6也同样。以下相同)。关于吹灰器运转控制装置1具备的上述的各功能部,以上述的热交换器8是过热器81的情况为例分别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热交换器8也可以是未图示的再热器等其他的热交换器8。

降温指标值获取部2是构成为获取降温指标值iv的功能部,该降温指标值iv表示由燃烧炉7的内部的设置于蒸发管用sb装置51的下游侧的热交换器8(图1中为过热器81)加热后的蒸汽s被上述的温度降低器9冷却时的冷却量。在几个实施方式中,降温指标值iv也可以是基于温度降低器9实现的蒸汽s的温度的下降量。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向降温指标值获取部2输入上述的冷却前温度计测传感器96及冷却后温度计测传感器97这两方的计测值。然后,降温指标值获取部2获取从由冷却前温度计测传感器96计测出的温度th减去由冷却后温度计测传感器97计测出的温度tc而得到的温度差(th-tc),来作为降温指标值iv。

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在其他几个实施方式中,降温指标值iv也可以是根据冷却调整阀9v的开度等对向温度降低器9供给的冷却介质9w的供给量进行控制的上述的冷却调整阀9v的开度、或者冷却介质9w的流量等蒸汽s的冷却量而变化的量。冷却调整阀9v的开度等与在冷却蒸汽s时使用的冷却介质9w的供给量对应,因此,不直接计测温度,而能够计测基于温度降低器9的冷却量。例如,降温指标值获取部2也可以从用于控制冷却调整阀9v的装置获取温度降低器9用的上述的冷却调整阀9v的开度。

运转控制部3是构成为基于由降温指标值获取部2获取到的降温指标值iv来执行蒸发管用sb装置51的运转控制的功能部。在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运转控制部3与降温指标值获取部2连接,由降温指标值获取部2获取到的降温指标值iv被输入到运转控制部3。

而且,吹灰器运转控制装置1通过具备上述结构,从而利用基于温度降低器9实现的蒸汽s的温度的下降量(降温指标i)来评价蒸汽管7s的污染程度(附着物的附着量),基于该评价结果,进行蒸发管用sb装置51的起动、停止等的运转控制。这样,通过基于由温度降低器9实现的蒸汽s的温度的下降量(降温指标i)来进行蒸发管用sb装置51的运转控制,从而能够更加适当地评价蒸发管8p的污染程度。

即,在火炉壁7w的壁面(蒸发管8p)受到污染时,由于该污染(附着物)而导致传热效率下降,因此,火炉71的出口处的燃烧气体g的气体温度上升。与该气体温度的上升相应地,基于利用燃烧气体g进行蒸汽s的加热的过热器81等热交换器8实现的蒸汽s的温度上升的幅度变大,但未必基于初级过热器81a及次级过热器81b等多个过热器81各自实现的蒸汽s的温度上升的幅度全部变大。例如,根据过热器81的传热特性、污染程度等的运转状况,也存在基于初级过热器81a实现的蒸汽s的温度上升的幅度不变化,仅基于次级过热器81b实现的蒸汽s的温度上升的幅度变大。在这种情况下,假设在基于初级过热器81a的出口处的蒸汽s的温度而进行蒸发管用sb装置51的运转控制的情况下,由于在上述情况下初级过热器81a的出口处的蒸汽s的温度不变化,因此,无法适当地观测蒸发管8p的污染程度。然而,若将降温指标i设为由温度降低器9进行的蒸汽s的温度的下降量,则即便在上述那样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评价蒸汽管7s的污染程度。

在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吹灰器运转控制装置1还具备使设置于锅炉的多个吹灰器(吹灰器装置5)按照上述的运转模式p运转的模式运转控制部3p。而且,吹灰器运转控制装置1构成为,通过模式运转控制部3p使多个吹灰器按照运转模式p运转,且优先执行由运转控制部3进行的运转控制。即,例如,即便在模式运转控制部3p发出蒸发管用sb装置51的起动或停止的命令的情况下,若运转控制部3发出蒸发管用sb装置51的停止或起动的命令,则使由运转控制部3进行的控制优先,由此来执行蒸发管用sb装置51的停止或起动。更具体而言,将模式运转控制部3p及运转控制部3的命令分别输入到指令部3c,在指令部3c中进行调整来进行上述的优先控制。

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在其他几个实施方式中,吹灰器运转控制装置1也可以不具备模式运转控制部3p,而蒸发管用sb装置51仅通过运转控制部3进行控制。

根据上述结构,基于为了实现燃烧系统6中的蒸汽温度恒定控制而利用温度降低器9将由例如初级过热器81a等过热器81(热交换器8)加热后的蒸汽s冷却时的冷却量(降温指标值iv),来执行蒸发管用sb装置51的起动、停止等运转控制。例如在蒸发管8p中的附着物的附着量少至不需要进行附着物的去除措施的情况下使蒸发管用sb装置51运转时,蒸发管8p的附着物量变得更少,因此,蒸发管8p中的热交换量增大,由火炉71产生的燃烧气体g的温度下降。其结果是,若由过热器81加热后的蒸汽s的温度下降至无需进行温度降低器9的冷却这样的程度,则可能产生蒸汽s不上升至目标温度(额定蒸汽温度)的情况(参照后述的图4)。

因此,例如在降温指标值iv小于下限值(后述的待机判定阈值)的情况下以使蒸发管用sb装置51的运转待机的方式进行运转控制,由此,能够将蒸汽s的温度(蒸汽温度)可靠地升温至目标温度。因此,能够防止例如通过由锅炉生成的蒸汽s而驱动的蒸汽轮机等蒸汽s的输送目的地的设备的效率的下降。另外,例如在降温指标值iv大于规定值(后述的起动判定阈值)的情况下以使蒸发管用sb装置51起动的方式进行蒸发管用sb装置51的运转控制,由此,能够防止由于以必要以上的频率进行基于蒸发管用sb装置51的附着物的去除措施而引起的热交换器8(传热管)的磨损。

接着,关于与上述的吹灰器运转控制装置1具备的运转控制部3所进行的蒸发管用sb装置51的控制相关的几个实施方式,使用图4~图6分别进行说明。图4是用于说明即便不利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温度降低器9进行蒸汽s的冷却、锅炉出口蒸汽温度to也未达到目标温度tg的情况的图。图5是说明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蒸发管用sb装置51进行起动的情况的图。另外,图6是概要地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吹灰器运转控制装置1的功能的框图,运转控制部3执行基于降温指标值iv及脱硝装置74的催化剂温度ct的控制。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运转控制部3具有运转待机部31,该运转待机部31在上述的降温指标值iv低于待机判定阈值lc的情况(iv<lc)下,不进行蒸发管用sb装置51的运转。待机判定阈值lc是用于判定是否使蒸发管用sb装置51的运转待机的阈值。而且,当基于待机判定阈值lc进行蒸发管用sb装置51的运转待机的判定后,停止按照执行中的运转模式p的运转或者跳过执行中的运转模式下的蒸发管用sb装置51的运转等使蒸发管用sb装置51的运转停止。

这是因为,当由初级过热器81a加热后的蒸汽s的温度下降至无需由温度降低器9进行冷却这样的程度时,即便利用次级过热器81b对蒸汽s进行加热,也可能产生锅炉出口蒸汽温度to不上升到目标温度(额定蒸汽温度)的情况。即,通过降温指标值iv是否低于待机判定阈值lc来判定产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

具体而言,如图4的细线所示,当在基于温度降低器9实现的蒸汽温度的下降量(th-tc=iv)小于待机判定阈值lc的情况下使蒸发管用sb装置51运转时,由蒸发管用sb装置51进行附着物的去除措施,由此蒸发管8p的附着物减少。当蒸发管8p的附着物减少时,与此相应地,经由蒸发管8p的壁面的热传导变得良好,因此,燃烧气体g与蒸发管8p内的水之间的热交换量增大。因此,通过设置于蒸发管8p的下游(后级)的过热器81(图1中为81a、81b)进行热交换时的燃烧气体g的温度进一步下降。其结果是,如图4的粗线所示,从初级过热器81a的入口至出口通过了时的蒸汽温度的上升率下降,初级过热器81a的出口处的温度te小于不使蒸发管用sb装置51运转的情况下的温度th。

通常,在通过一边确认锅炉出口蒸汽温度to一边进行的反馈控制等判断为在利用温度降低器9进行蒸汽s的冷却时、锅炉出口蒸汽温度to未达到目标温度tg的情况下,不利用温度降低器9进行蒸汽s的冷却。图4所示的粗线表示,蒸汽温度从初级过热器81a的入口到次级过热器81b的出口呈直线状上升且未利用温度降低器9进行蒸汽s的冷却的情况,但即便不利用温度降低器9进行蒸汽s的冷却,次级过热器81b的出口温度(锅炉出口蒸汽温度to)也未达到目标温度tg。因此,在图4的细线所示的情况下,通过不进行蒸发管用sb装置51的运转,从而能够实现从火炉71朝向热交换器8的燃烧气体g的温度的高温化。

根据上述结构,在降温指标值iv低于待机判定阈值lc的情况下,不利用蒸发管用sb装置51进行蒸汽管的附着物的去除。由此,能够防止以必要以上的程度去除蒸发管的附着物而导致热交换器中的燃烧气体的温度下降从而使热交换器中的蒸汽的加热不足的情况,能够将蒸汽温度可靠地升温至目标温度。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运转控制部3具有在上述的降温指标值iv超过起动判定阈值lh的情况(iv>lh)下将蒸发管用sb装置51起动的去除措施起动部32。起动判定阈值lh是用于判定是否使蒸发管用sb装置51的运转起动的阈值。关于降温指标值iv是否超过了起动判定阈值lh,可以对两者直接进行比较来判定,也可以根据从降温指标值iv与上述的待机判定阈值lc相等时或者降温指标值iv超过待机判定阈值lc时开始,是否经过了认为到超过起动判定阈值lh所需要的一定时间,来进行判定。

而且,当基于起动判定阈值lh进行蒸发管用sb装置51的运转起动的判定后,开始基于由操作员等预先选择的运转模式p的控制、或者例如在蒸发管用sb装置51按照运转模式p等依次待机起动的情况下进行起动等,执行蒸发管用sb装置51的运转。需要说明的是,在处于基于待机判定阈值lc而停止了执行中的运转模式p的状态的情况下,也可以从该运转模式p的停止位置重新开始。

通过使蒸发管用sb装置51运转,从而能够防止传热阻碍,但另一方面,会引起由喷射出的喷射介质造成的蒸发管8p的磨损或燃烧气体g的性状(nox浓度、co浓度、co2浓度、灰中未燃烧成分等)的变动。因此,为了避免附着物造成的传热阻碍且抑制因蒸发管用sb装置51过度地运转而造成的蒸发管8p的磨损等,在降温指标值iv超过了起动判定阈值lh的情况下进行蒸发管用sb装置51的运转。具体而言,去除措施起动部32在降温指标值iv超过了起动判定阈值lh的情况下,可以输出蒸发管用sb装置51的起动指令,或者也可以将运转模式p的开始指令发送至上述的模式运转控制部3p等。

具体而言,如图5的细线所示,在基于温度降低器9实现的蒸汽温度的下降量(th-tc=iv)大于起动判定阈值lh的情况下使蒸发管用sb装置51运转时,基于与上述的图4同样的理由,如粗线所示,也能够减少由温度降低器9冷却的冷却量,并且在更加有效的状态下使次级过热器81b的出口处的蒸汽s的温度成为目标温度。

根据上述结构,在降温指标值iv大于起动判定阈值lh的情况下,利用蒸发管用sb装置51进行附着物的去除。由此,能够防止因蒸发管8p的附着物的堆积过大而产生的热交换器8中的传热阻碍,从而能够将蒸汽温度可靠地升温至目标温度tg。同时,还能够降低由温度降低器9冷却的冷却量,因此,能够避免将高温的蒸汽s冷却至温度降低器9不必要地工作的状况,能够使燃烧炉7的运转更加有效化。另外,能够防止因利用蒸发管用sb装置51以必要以上的程度进行附着物的去除措施而造成的热交换器8(传热管)的磨损、燃烧气体g的性状的变动。

另一方面,在几个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具有运转停止部33,在预先决定的运转停止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该运转停止部33使因降温指标值iv超过起动判定阈值lh而开始了的蒸发管用sb装置51的运转停止。上述的运转停止条件是使通过蒸发管用sb装置51的运转而进行的附着物的去除措施停止的条件。例如,运转停止条件也可以包含降温指标值iv达到了比起动判定阈值lh(前述)小的待机判定阈值lc(前述)的情况(iv=lc)、或者蒸发管用sb装置51的按照运转模式p的运转完成的情况中的至少一方的条件。

更具体而言,运转停止部33在运转停止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也可以向蒸发管用sb装置51发送运转停止指令。在该情况下,在运转停止条件是运转模式p完成的情况下,运转停止部33不发送运转指令,而待机运转模式p完成即可。由此,能够适当地控制蒸发管8p的附着物量。

这里,在吹灰器装置5运转时向燃烧炉7的内部7i喷射的喷射介质对废气g的性状(初级过热器81a的下游的火炉出口)、主蒸汽等的蒸汽温度或蒸汽压力、火炉抽力(draft)(火炉71的气体压力)等燃烧炉7的运转指标造成影响。因此,也可以基于在燃烧炉7的各部位计测出的上述的运转指标的经时计测数据,使ai(人工知能)进行与运转状况相应的控制,由此以抑制喷射介质对运转指标造成的影响(变动)的方式决定吹灰器装置5的运转模式p、上述的待机判定阈值lc、上述的起动判定阈值lh等。例如,ai也可以构成为,将使在同一时刻计测出的主蒸汽温度、主蒸汽压力、各热交换器8的出口处的蒸汽温度、蒸汽包7d的内部压力(包压)、温度降低器9的出口处的蒸汽温度、火炉抽力、锅炉的出口处的废气g的废气性状、废气温度、废气流量、火炉抽力等的至少两个建立了对应的计测数据作为教示数据,基于通过学习教示数据而作成的模型,来执行控制。

例如,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吹灰器运转控制装置1还可以具备阈值决定部34,该阈值决定部34通过学习来决定与上述的降温指标值iv进行比较的上述的待机判定阈值lc与上述的起动判定阈值lh中的至少一方。更详细而言,将使起动判定阈值lh与通过降温指标值iv及起动判定阈值lh的比较而使蒸发管用sb装置51运转了时的运转指标的变动值建立了对应的数据作为教示数据来存储。另外,通过学习(机械学习)该教示数据,从而作成能够根据运转指标的可允许的变动值得到起动判定阈值lh的模型。并且,阈值决定部34构成为基于作成的模型,根据由操作员等指定的运转指标的允许值来求出起动判定阈值lh。

同样地,通过学习(机械学习)存储将待机判定阈值lc、燃料f的性状及使该燃料f燃烧时的运转指标建立了对应的数据而得到的教示数据,从而作成能够根据燃料f的性状和所希望的运转指标值而得到待机判定阈值lc的模型。并且,阈值决定部34构成为基于作成的模型,根据要使用的燃料f的性状和由操作员等指定的运转指标值来求出待机判定阈值lc。另外,也可以利用ai来决定包含蒸发管用sb装置51在内的吹灰器装置5的运转模式p。由此,进行蒸发管用sb装置51的运转频率的调节,因此,能够进行抑制了运转指标的变化的额定运转。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通过学习而适当地设定起动判定阈值lh、待机判定阈值lc等,能够基于ai实现蒸发管用sb装置51的运转频率的最佳化。

另外,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6所示,上述的运转控制部3也可以在进行蒸发管用sb装置51的运转控制时考虑脱硝装置74的催化剂74c的温度。例如,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6所示,运转控制部3还具备:开度获取部35,其获取对旁通管道76进行开闭的开闭单元77的开度vo,该旁通管道76以绕过烟道72中的设置于热交换器8(图6中为初级过热器81a)的下游侧的省煤器73的方式将烟道72中的省煤器73的上游侧与废气管道75中的脱硝装置74的上游侧连接,该废气管道75与烟道72中的省煤器73的下游侧连接;以及催化剂温度获取部36,其获取脱硝装置74所具有的催化剂74c的温度(催化剂温度ct)。而且,运转控制部3基于降温指标值iv及脱硝装置74的催化剂温度ct,来控制蒸发管用sb装置51的运转。

上述的开闭单元77也可以是阀或气门。另外,开度获取部35也可以从控制开闭单元77的其他装置获取其开度vo。催化剂温度ct可以通过基于废气g的温度的计测值进行获取等而间接地获取,也可以直接地计测催化剂74c的温度。在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旁通管道76将初级过热器81a及省煤器73之间与省煤器73及脱硝装置74之间连接。开闭单元77由阀构成。另外,催化剂温度获取部36利用设置于脱硝装置74的入口的温度传感器74t对废气g的温度进行计测,由此获取催化剂温度ct。

更具体而言,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6所示,运转控制部3也可以具有第二运转待机部37,该第二运转待机部37在开闭单元77为全开状态且催化剂74c的催化剂温度ct为在活性温度范围内决定的下限值以下的情况下,不进行蒸发管用sb装置51的运转。开闭单元77的全开状态是指,开度为最大的情况等的废气g的流量成为最大的开度,也包含开度不为100%的情况。

详述而言,通过旁通管道76向脱硝装置74流动的废气g绕过省煤器73而流动,因此,与通过省煤器73的情况相比为高温。而且,在即便将开闭单元77设为全开状态而将与不通过省煤器73相比为高温的废气g向脱硝装置74最大限度导入、催化剂温度ct也比活性温度范围低的情况下,需要提高向旁通管道76流入的废气g的温度。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不进行蒸发管用sb装置51的运转,来实现废气g的温度的上升。

具体而言,如上所述,当使蒸发管用sb装置51运转时,蒸发管8p中的热交换量通过附着物的附着量减少而增大,因此,从火炉71朝向烟道72的燃烧气体g的温度进一步下降。因此,当使蒸发管用sb装置51运转时,向脱硝装置74的催化剂74c流入的废气g的温度进一步下降,因此,在上述那样的情况下,相反地,不进行蒸发管用sb装置51的运转,从而能够进行废气g的温度的高温化。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进行例如将脱硝装置74具备的催化剂74c的温度维持在适当的温度范围等的考虑了催化剂74c的温度的蒸发管用sb装置51的运转控制。由此,能够防止脱硝装置74的催化剂温度ct从催化剂74c的活性温度范围脱离而下降,能够实现催化剂温度ct维持在活性温度范围内。

以下,使用图7~图9,对与上述的吹灰器运转控制装置1执行的处理对应的吹灰器运转控制方法进行说明。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吹灰器运转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运转控制步骤的流程图。另外,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二运转待机步骤的流程图。

吹灰器运转控制方法是对设置于燃烧炉7的内部7i的上述的蒸发管用sb装置51的运转进行控制的方法。如图7所示,吹灰器运转控制方法具备降温指标值获取步骤(s1)和运转控制步骤(s2)。吹灰器运转控制方法可以由上述的吹灰器运转控制装置1执行,也可以例如周期性地执行。或者,吹灰器运转控制方法也可以在获取上述的冷却前温度计测传感器96及冷却后温度计测传感器97这两方的计测值或温度降低器9所用的上述的冷却调整阀9v的开度等的同时通过人手来执行。

以下,按照图7的步骤顺序对吹灰器运转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在图7的步骤s1中,执行降温指标值获取步骤。降温指标值获取步骤(s1)是获取上述的降温指标值iv的步骤。降温指标值获取步骤(s1)与已经说明的降温指标值获取部2所执行的处理内容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在图7的步骤s2中,执行运转控制步骤。运转控制步骤(s2)是基于通过降温指标值获取步骤(s1)获取到的降温指标值iv来执行蒸发管用sb装置51的运转控制的步骤。运转控制步骤(s2)与已经说明的运转控制部3所执行的处理内容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但在几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具有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个或组合至少两个的步骤。

例如,如图8所示,在几个实施方式中,运转控制步骤(s2)也可以具有在降温指标值iv低于待机判定阈值lc的情况下不进行蒸发管用sb装置51的运转的运转待机步骤(图8的s21~s22)。在其他几个实施方式中,运转控制步骤(s2)也可以具有在降温指标值iv超过了起动判定阈值lh的情况下将蒸发管用sb装置51起动的去除措施起动步骤(图8的s23~s24)。在该情况下,在几个实施方式中,运转控制步骤(s2)还可以具有运转停止步骤(图8的s25),在该运转停止步骤中,在执行上述的去除措施起动步骤之后已经说明的运转停止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使因降温指标值iv超过起动判定阈值lh而开始了的蒸发管用sb装置51的运转停止。

在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21~s22中执行运转待机步骤。具体而言,在步骤s21中降温指标值iv低于待机判定阈值lc的情况下(iv<lc),在步骤s22中,向蒸发管用sb装置51发送运转待机指令。反之,在步骤s21中,在降温指标值iv为待机判定阈值lc以上(iv≥lc)的情况下,在步骤s23~s24中执行去除措施起动步骤。具体而言,在步骤s23中,在降温指标值iv超过了起动判定阈值lh的情况下(iv>lh),在步骤s24中,向蒸发管用sb装置51发送运转起动指令。反之,在步骤s23中,在降温指标值iv为起动判定阈值lh以下的情况下(iv≤lh),不执行步骤s24而结束流程。另外,在执行了步骤s24的情况下,在步骤s25中,执行运转停止步骤。具体而言,在步骤s25中待机至运转停止条件成立为止,当运转停止条件成立时,使蒸发管用sb装置51的运转停止。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8中,在步骤s21~s22之后执行步骤s23~s25,但该顺序也可以颠倒。另外,步骤s21~s22与步骤s23~s25也可以分别在不同的时机分开执行。

另外,在其他几个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吹灰器运转控制方法还具备:获取对上述的旁通管道76进行开闭的开闭单元77的开度vo的开度获取步骤;以及获取上述的脱硝装置74具有的催化剂74c的温度(催化剂温度ct)的催化剂温度获取步骤(参照图6)。并且,在运转控制步骤(s2)中,也可以基于降温指标值iv及脱硝装置74的催化剂温度ct来控制蒸发管用sb装置51的运转。更具体而言,在几个实施方式中,运转控制部3也可以具有第二运转待机步骤,在该第二运转待机步骤中,在开闭单元77为全开状态且催化剂74c的催化剂温度ct为在活性温度范围内决定的下限值以下的情况下,不进行为了蒸发管8p而进行的蒸发管用sb装置51的运转。

在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91中,获取设置于旁通管道76的开闭单元77的开度vo,在步骤s92中,获取脱硝装置74的催化剂温度ct。并且,在步骤s93中,在催化剂温度ct为活性温度范围外且开闭单元77(开度vo)为全开状态的情况下,在步骤s94中,向蒸发管用sb装置51发送运转停止指令。反之,在步骤s93中,在催化剂温度ct为活性温度范围内或者开闭单元77(开度vo)不为全开状态的情况下,不执行步骤s94而结束流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执行步骤s94的情况下,当催化剂温度ct为活性温度范围外且开闭单元77(开度vo)不为全开状态时,也可以将开闭单元77的开度设为全开状态之后结束流程。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对上述的实施方式加以变形后的方式、将这些方式适当组合而得到的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