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立式焚烧炉的垃圾焚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57261发布日期:2019-11-29 16:22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用立式焚烧炉的垃圾焚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用立式焚烧炉的垃圾焚烧系统,属于垃圾焚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垃圾焚烧炉大多采用卧式炉排炉,因其占地面积大,导致其配套系统如进料系统、焚烧系统、烟气排放系统、滤液导排系统及进风系统等均横向分布,空间利用率低,能源消耗及燃烧成本过高,若一处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焚烧炉就需要停炉,极大的影响了工作效率。如在烟气排放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烟气的顺利排出,需要采用抽气设备以及大量的管道连通,并且还需要建设高烟囱保证烟气排放,引风系统功率损耗大。因是卧式炉排炉,其内存储的垃圾焚烧料层较薄,垃圾在炉排上的厚度均在1~2mm,无垃圾燃料进入炉膛内则需要停火,有燃烧进入后还需要再重新起火,导致焚烧炉燃烧成本较高,尤其是在面对节假日垃圾量突然增多以及因突发冰雪等恶劣天气时垃圾量突然减少的情况时,焚烧炉的正常运行将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后续余热锅炉的运行。

另外,经焚烧炉焚烧后进入余热锅炉内的烟气颗粒物含量较高,对余热锅炉冲刷及腐蚀大,严重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

因卧式炉排炉自身的结构原因,在整个垃圾焚烧系统中,给垃圾库及炉渣存储库所留空间较小,且一般只设置单个垃圾库和单个炉渣存储库,并且现有技术中的垃圾库及炉渣存储库大多建设在地下,可存储垃圾量以及炉渣量普遍较小,而对于垃圾库而言,若将垃圾库内的垃圾坑建设为地下5米以上时,虽然垃圾存储量变大,但是此种垃圾坑对土建基础及防水要求均较高,一般至地下7-8米时投资成本就已经很大,因此此种方式并不可取,并且在应对特殊天气及其它灾害时,单个垃圾库无法满足存储需求,在垃圾库出现故障无法继续使用时,会迫使焚烧炉停止工作,极大的影响了工作效率;且因北方冬季天气寒冷,带有液体的垃圾在垃圾库内极易结冰,进而影响焚烧炉进料。对于炉渣存储库而言,若其存储量过小,则需要不断的利用运渣车向外运渣,严重浪费人力物力的同时还极易产生扬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卧式炉排炉系统空间利用率低,能源消耗过高及工作效率低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采用立式焚烧炉的垃圾焚烧系统。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采用立式焚烧炉的垃圾焚烧系统,它包括立式焚烧炉主体、分布式余热锅炉、烟气处理系统,它还包括若干进料装置、若干出渣系统及若干垃圾库,其中立式焚烧炉主体的上部与分布式余热锅炉的热媒进口之间通过第一管道连通,分布式余热锅炉的热媒出口与烟气处理系统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连通,若干进料装置、若干出渣系统及若干垃圾库分别沿立式焚烧炉主体周向分布,且若干进料装置分别与立式焚烧炉主体的上部连通,若干出渣系统分别与立式焚烧炉主体的底部连通,若干垃圾库均位于立式焚烧炉主体的外侧且若干进料装置的进料口分别位于若干垃圾库内,若干出渣系统分别位于立式焚烧炉主体与若干垃圾库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立式焚烧炉主体包括炉体、位于炉体内的炉膛、转动设置在炉膛下部的炉排以及位于炉排下方的储渣器,每个所述出渣系统均包括连通设置在储渣器底部的出渣管道、设置在出渣管道下方的振动给料机、位于振动给料机下方的炉渣破碎机、竖向设置的斗提机、水平设置的皮带机以及固设在地面上方的储渣库,振动给料机的进料口与出渣管道的下部出口连通设置,振动给料机的出料口与炉渣破碎机的进料口连通设置,炉渣破碎机的出料口与斗提机的下部进料口上下正对设置,斗提机的上部出料口位于皮带机的一端部上方,储渣库的顶部开设有进渣口,皮带机的另一端部位于储渣库的进渣口正上方。

进一步地,出渣管道的上部装设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振动给料机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皮带机为称重皮带机。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垃圾库均包括位于地面下方的垃圾坑以及位于垃圾坑上方的垃圾库主体,若干进料装置的进料口分别位于所述垃圾库主体内,垃圾库主体的内壁上部设置有暖气片,所述垃圾坑下方铺设有加热管,垃圾库主体内上部设置有抓斗,垃圾库主体上与立式焚烧炉主体相对的一侧壁上开设有卸料口,所述卸料口处装设有卸料卷帘门,所述立式焚烧炉主体的下部设置有鼓风机,垃圾库主体上靠近立式焚烧炉主体的一侧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鼓风机的进风口通过引风管道连通,鼓风机的出风口与立式焚烧炉主体通过送风管道连通。

进一步地,垃圾库主体上远离立式焚烧炉主体的一侧壁外部设置有臭气隔离室,且臭气隔离室相对设置的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隔气卷帘门,每个所述隔气卷帘门与卸料卷帘门均呈90度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垃圾坑包括坑底及围设在坑底外侧的防渗侧壁,它还包括一级导排篦子、二级导排篦子以及导排通道盖板,坑底靠近侧壁的位置开设有导排沟,所述导排沟的底部低于坑底设置,且所述导排沟围绕坑底一周设置,导排沟下方开设有渗滤液收集池,且所述导排沟与所述渗滤液收集池连通设置,导排沟上方盖设有导排通道盖板,一级导排篦子与所述二级导排篦子分别竖直围设在坑底上方,且所述二级导排篦子位于一级导排篦子与防渗侧壁之间,所述导排通道盖板与防渗侧壁固接且固设在一级导排篦子与二级导排篦子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立式焚烧炉主体还包括蓄热器、内置旋风分离器及外置旋风分离器,其中所述内置旋风分离器及所述蓄热器均设置在炉体内部且由上到下依次位于若干进料装置的出料口上方,若干外置旋风分离器分别固设在炉体的上部外壁且沿炉体周向布置,每个外置旋风分离器进气口均与炉体上部连通设置,每个外置旋风分离器出气口均与内置旋风分离器进气口连通设置,每个外置旋风分离器的底端均与进料装置连通,内置旋风分离器出气口开设在炉体顶部侧壁,且内置旋风分离器的下方固设有接渣桶,接渣桶的下方连通设置有导渣管,所述导渣管为倾斜设置,且其两端均位于炉体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烟气处理系统包括末级旋风分离器、冷却器、布袋除尘器及烟气洗涤塔,其中所述末级旋风分离器的进气口与分布式余热锅炉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连通设置,所述冷却器与末级旋风分离器的顶部出气口连通设置,所述冷却器与所述烟气洗涤塔之间通过布袋除尘器连通,其中冷却器的出气口与布袋除尘器的进气口之间通过第三管道连通,布袋除尘器的出气口与烟气洗涤塔之间通过第四管道连通;所述冷却器与所述烟气洗涤塔之间还设置有旁通管道。

进一步地,一种采用立式焚烧炉的垃圾焚烧系统还包括密闭式厂房,所述立式焚烧炉主体、分布式余热锅炉、烟气处理系统、若干进料装置、若干出渣系统及若干垃圾库均设置在所述密闭式厂房内部,密闭式厂房的上部还设置有引风机和消声器,其中引风机的进风口与烟气洗涤塔通过第五管道连通,所述消声器焊接在引风机的出风口;密闭式厂房的顶部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烟囱和消烟喷淋室,消声器的出风口位于消烟喷淋室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了达到充分的热交换、气体交换,采用立式叠加布置的焚烧炉,其占地面积更小,与现有技术相比,可节约土地至少一半;合理利用烟气自然流向,因此给引风系统功率损耗小,与现有的焚烧炉相比,至少节能15~20%;本申请采用立式焚烧炉主体,有效节省各设备间的连通管道,至少可节约50%,对焚烧工况管理稳定,且能建设投资成本。

通过在立式焚烧炉主体周向分布多个进料装置、多个出渣系统及多个垃圾库,有效利用立式焚烧炉主体外侧的空间,且将易影响到焚烧炉正常运行的进料装置、出渣系统及垃圾库均设置为多个,当其中任一部分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其它部分均可正常工作,有效保证焚烧炉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出渣系统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垃圾库的主视示意图;

图4为图3的p处放大图;

图5为垃圾坑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烟气处理系统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6说明本实施方式,一种采用立式焚烧炉的垃圾焚烧系统,它包括立式焚烧炉主体1、分布式余热锅炉2、烟气处理系统3,它还包括若干进料装置4、若干出渣系统5及若干垃圾库6,其中立式焚烧炉主体1的上部与分布式余热锅炉2的热媒进口之间通过第一管道7连通,分布式余热锅炉2的热媒出口与烟气处理系统3之间通过第二管道8连通,若干进料装置4、若干出渣系统5及若干垃圾库6分别沿立式焚烧炉主体1周向分布,且若干进料装置4分别与立式焚烧炉主体1的上部连通,若干出渣系统5分别与立式焚烧炉主体1的底部连通,若干垃圾库6均位于立式焚烧炉主体1的外侧且若干进料装置4的进料口分别位于若干垃圾库6内,若干出渣系统5分别位于立式焚烧炉主体1与若干垃圾库6之间。液体、固体由于重力原因,是向下落体,而气体一般为向上浮动。本实用新型为了达到充分的热交换、气体交换,采用立式叠加布置的焚烧炉,其占地面积更小,与现有技术相比,可节约土地至少一半;合理利用烟气自然流向,因此给引风系统功率损耗小,与现有的焚烧炉相比,至少节能15~20%;本申请采用立式焚烧炉主体1,有效节省各设备间的连通管道,至少可节约50%,对焚烧工况管理稳定,且能建设投资成本。

通过在立式焚烧炉主体1周向分布多个进料装置4、多个出渣系统5及多个垃圾库6,有效利用立式焚烧炉主体1外侧的空间,且将易影响到焚烧炉正常运行的进料装置4、出渣系统5及垃圾库6均设置为多个,当其中任一部分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其它部分均可正常工作,有效保证焚烧炉的工作效率。

所述立式焚烧炉主体1包括炉体1-1、位于炉体1-1内的炉膛1-2、转动设置在炉膛1-2下部的炉排1-3以及位于炉排1-3下方的储渣器1-4,每个所述出渣系统5均包括连通设置在储渣器1-4底部的出渣管道5-1、设置在出渣管道5-1下方的振动给料机5-2、位于振动给料机5-2下方的炉渣破碎机5-3、竖向设置的斗提机5-4、水平设置的皮带机5-5以及固设在地面上方的储渣库5-6,振动给料机5-2的进料口与出渣管道5-1的下部出口连通设置,振动给料机5-2的出料口与炉渣破碎机5-3的进料口连通设置,炉渣破碎机5-3的出料口与斗提机5-4的下部进料口上下正对设置,斗提机5-4的上部出料口位于皮带机5-5的一端部上方,储渣库5-6的顶部开设有进渣口,皮带机5-5的另一端部位于储渣库5-6的进渣口正上方。若干出渣管道5-1分别连通设置在储渣器1-4的底部,可以围绕着焚烧炉四周出渣,安装维修便捷。如其中一个出渣系统5出现故障,其它的出渣系统5均可转换继续出渣,保证焚烧炉的正常工作,并且支持焚烧炉不停火的情况下一边正常出渣,一边进行维修。远超国家要求的年运行8000小时不停炉的要求。

多个出渣系统5可根据实际需要切换使用,即如果不需要所有出渣系统5全部工作即可保证焚烧炉的正常工作,则只需启用个别出渣系统5,其余出渣系统5暂停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切换使用,如此设计,使用频率较一般出渣系统5更低,有效防止出渣管道5-1堵塞的现象发生,因此本申请中的出渣系统5的使用寿命较现有技术中单个出渣的使用寿命更长。

本申请通过振动给料机5-2、斗提机5-4以及皮带机5-5实现炉渣的传送,功率较小,与现有的通过行车抓斗6-4转运炉渣的方式相比,耗能更低。

通过设置炉渣破碎机5-3,使得炉渣在转运过程中即实现破碎,不仅便于炉渣在斗提机5-4内的运输,同时还有利于后期对炉渣的废物利用,如将炉渣破碎后制成砖块供建筑使用。

本申请为干法出渣,不需要用水冷却,结构简单。

本申请采用斗提机5-4及地上储渣库5-6,占用空间小,建设成本低。

所述斗提机5-4还可以为皮带机5-5。

出渣管道5-1的上部装设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振动给料机5-2电连接。所述传感器为伽马射线传感器。所述出渣管道5-1与所述振动给料机5-2之间设置有料封功能。通过设置传感器,实现对出渣管道5-1内炉渣量的控制,即当出渣管道5-1内的炉渣达到传感器所设定的位置时,传感器向振动给料机5-2发出信号,控制振动给料机5-2动作,将其内的炉渣传送至下方炉渣破碎机5-3内。出渣管道5-1内的炉渣未达到传感器所设定的位置时,振动给料机5-2不动作,如此能够有效降低振动给料机5-2的耗能。

所述皮带机5-5为称重皮带机5-5。通过设置称重皮带机5-5,对进入储渣库5-6的炉渣进行称重计量,如达到该储渣库5-6的预设存储量,则该条出渣系统5停止运行,有效控制储渣库5-6内的炉渣量,出渣即时称重,便于对储渣库5-6内的减容率的记录。

每个所述垃圾库6均包括位于地面下方的垃圾坑6-1以及位于垃圾坑6-1上方的垃圾库主体6-2,若干进料装置4的进料口分别位于所述垃圾库主体6-2内,垃圾库主体6-2的内壁上部设置有暖气片6-3,所述垃圾坑6-1下方铺设有加热管,垃圾库主体6-2内上部设置有抓斗6-4,垃圾库主体6-2上与立式焚烧炉主体1相对的一侧壁上开设有卸料口,所述卸料口处装设有卸料卷帘门6-2-1,所述立式焚烧炉主体1的下部设置有鼓风机9,垃圾库主体6-2上靠近立式焚烧炉主体1的一侧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鼓风机9的进风口通过引风管道10连通,鼓风机9的出风口与立式焚烧炉主体1通过送风管道11连通。垃圾库6采取底部加热、高位暖气片6-3供暖的方式,可有效解决如北方等天气寒冷地区冬天液体结冰问题,进而提高冬季垃圾处理效率。垃圾车将垃圾投入垃圾库6后,随着垃圾的增多,垃圾堆会逐渐变高而堵住卸料口,通过设置抓斗6-4,将快要堵到卸料口的垃圾抓取至靠近垃圾库主体6-2内远离卸料口的位置,进而增大垃圾库6的垃圾存储量,同时通过抓斗6-4还可以实现进料装置4的进料,以及进料前对大件垃圾的破碎,无须人工分拣垃圾,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垃圾库6内的臭气通过鼓风机9进入立式焚烧炉主体1内助燃。所述卸料卷帘门6-2-1为感应门,无须人工控制。垃圾坑6-1深度为3~5米,垃圾库主体6-2长度为25~100米,垃圾库主体6-2高度为10~25米。通过增大上部垃圾库主体6-2的容量,减小垃圾坑6-1的深度,与现有的同等容量的垃圾坑6-1相比,建造成本更低。

所述卸料口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并排设置在垃圾库主体6-2上与立式焚烧炉主体1相对的一侧壁,每个卸料口处对应装设有一个卸料卷帘门6-2-1。能够并排安设至少两个卸料口的垃圾库6,与只有一个卸料口的垃圾库6相比较,其内部可容纳的垃圾量更大。且一个卸料卷帘门6-2-1出现故障无法开启时,其它卸料口可作为备用口使用,保证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垃圾库主体6-2上远离立式焚烧炉主体1的一侧壁外部设置有臭气隔离室6-5,且臭气隔离室6-5相对设置的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隔气卷帘门,每个所述隔气卷帘门与卸料卷帘门6-2-1均呈90度布置。通过设置臭气隔离室6-5,隔离臭气的同时,够满足车辆转弯半径。且隔气卷帘门与卸料卷帘门6-2-1呈90度布置,进一步防止臭气的溢出。

所述垃圾坑6-1包括坑底6-1-1及围设在坑底6-1-1外侧的防渗侧壁6-1-2,它还包括一级导排篦子6-1-3、二级导排篦子6-1-4以及导排通道盖板6-1-5,坑底6-1-1靠近侧壁的位置开设有导排沟6-1-6,所述导排沟6-1-6的底部低于坑底6-1-1设置,且所述导排沟6-1-6围绕坑底6-1-1一周设置,导排沟6-1-6下方开设有渗滤液收集池6-1-7,且所述导排沟6-1-6与所述渗滤液收集池6-1-7连通设置,导排沟6-1-6上方盖设有导排通道盖板6-1-5,一级导排篦子6-1-3与所述二级导排篦子6-1-4分别竖直围设在坑底6-1-1上方,且所述二级导排篦子6-1-4位于一级导排篦子6-1-3与防渗侧壁6-1-2之间,所述导排通道盖板6-1-5与防渗侧壁6-1-2固接且固设在一级导排篦子6-1-3与二级导排篦子6-1-4上方。导排通道盖板6-1-5用于承载垃圾,防止垃圾通过上方落入导排沟6-1-6,所述导排通道盖板6-1-5与坑底6-1-1之间形成导排通道,通过设置两级导排篦子,实现两级隔断分离,防止大块垃圾随液体流出的同时保证排液效率,其中一级导排篦子6-1-3为主体垃圾堆的挡堵,方便垃圾堆水分渗出;二级导排篦子6-1-4为加强隔离,防止通过一级导排篦子6-1-3的部分垃圾进入导排沟6-1-6内,影响水体流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排液效率更高,且倒排通道分布在侧面,有效避免了垃圾坑6-1内垃圾量增大时倒排通道被压塌的现象发生。

本申请中的导排沟6-1-6围绕坑底6-1-1一周设置,垃圾中的液体通过竖直围设的两级导排篦子流向导排沟6-1-6,不易堵塞,若有个别处发生堵塞现象,液体还可从其它未堵塞的导排篦子处流向导排沟6-1-6,不会影响垃圾坑6-1整体的渗滤液倒排效果。并且在检修时,只需要将堵塞部位的部分垃圾清出,即可对导排篦子进行检修。通过渗滤液收集池6-1-7将渗滤液集中储存。垃圾坑6-1产生的发酵气体通过鼓风机9抽入主炉内助燃,垃圾坑6-1为负压,垃圾坑6-1内臭气不外溢。

所述立式焚烧炉主体1还包括蓄热器1-5、内置旋风分离器1-6及外置旋风分离器1-7,其中所述内置旋风分离器1-6及所述蓄热器1-5均设置在炉体1-1内部且由上到下依次位于若干进料装置4的出料口上方,若干外置旋风分离器1-7分别固设在炉体1-1的上部外壁且沿炉体1-1周向布置,每个外置旋风分离器进气口1-7-1均与炉体1-1上部连通设置,每个外置旋风分离器出气口1-7-2均与内置旋风分离器进气口1-6-1连通设置,每个外置旋风分离器1-7的底端均与进料装置4连通,内置旋风分离器出气口1-6-2开设在炉体1-1顶部侧壁,且内置旋风分离器1-6的下方固设有接渣桶1-8,接渣桶1-8的下方连通设置有导渣管1-9,所述导渣管1-9为倾斜设置,且其两端均位于炉体1-1外部。本申请不仅能够实现垃圾焚烧功能,还能够实现气体恒温,保证烟气在炉膛1-2内保证850℃以上焚烧。通过设置蓄热器1-5,还能够实现蓄热功能,可将在高温900℃以上焚烧的烟气温度储存在蓄热器1-5内,可存储2-100吨标煤的热能,当温度低于850℃时,释放蓄热器1-5内存储的热能,从而保障烟气从焚烧炉内排出时必须为850℃以上。相当于节省了在非正常工况焚烧时,需要喷油助燃或掺杂助燃材料的运行成本。

本申请中的旋风分离器均为高温旋风分离器,具有去除大颗粒物的功能,因为垃圾经过850℃高温焚烧后,排出的炉渣为一般固废,本申请中的焚烧炉与余热锅炉均为独立的单个系统,因此通过旋风分离器使得带有大颗粒物的烟气在进入余热锅炉前先进行分离,通过外置旋风分离器1-7分离出的大颗粒物落入进料装置4,随着进料装置4的动作被推进炉膛1-2内,烟气通过余热锅炉内的烟气颗粒物含量越低,对余热锅炉冲刷及腐蚀越低,可保证焚烧工况的稳定,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因为垃圾经过850℃高温焚烧后,排出的炉渣为一般固废,因此,在主焚烧炉内的烟气内含有的大颗粒经过850℃以上高温焚烧后也属于一般固废。颗粒物倒存在低温管道是可能会成为飞灰,属于危险废弃物,需要稳定化处理,较一般固废,处理成本加大,对环境有一段污染风险。而本申请通过设置内置旋风分离器1-6,不仅具有高温去除大颗粒物功能,还有积尘高温再燃功能,同时经过炉内分离器的再次高温,可稳定进入余热锅炉前的烟气温度,保证烟气进入余热锅炉前温度均在850℃以上。

所述接渣桶1-8为密封桶,保证经过外置旋风分离器1-7分离过的烟气内的颗粒物不再落入炉膛1-2内。外置旋风分离器1-7设置为若干个,可以确保某个外置旋风分离器1-7出现故障后,其余外置旋风分离器1-7可正常运转,有效保证工作效率。

经过外置旋风分离器1-7分离过后的烟气,进入内置旋风分离器1-6进行再一次的分离,分离过后的颗粒物落入接渣桶1-8并通过导渣管1-9与外部连通,导渣管1-9的低位端位于下方设置有移动接渣车,导渣管1-9可以直接位于接渣车上方,也可通过管道与接渣车连通。同时,导渣管1-9设置为斜向,若内部堵塞,可以从其高位端向低位端疏通。经过内置旋风分离器1-6再次分离过后的烟气通过内置旋风分离器出气口1-6-2排入余热锅炉。所述外置旋风分离器1-7与进料装置4之间通过导渣筒连通。导渣管1-9上与外置旋风分离器1-7连通的一端低于接渣桶1-8设置。

所述烟气处理系统3包括末级旋风分离器3-1、冷却器3-2、布袋除尘器3-3及烟气洗涤塔3-4,其中所述末级旋风分离器3-1的进气口与分布式余热锅炉2之间通过第二管道8连通设置,所述冷却器3-2与末级旋风分离器3-1的顶部出气口连通设置,所述冷却器3-2与所述烟气洗涤塔3-4之间通过布袋除尘器3-3连通,其中冷却器3-2的出气口与布袋除尘器3-3的进气口之间通过第三管道3-5连通,布袋除尘器3-3的出气口与烟气洗涤塔3-4之间通过第四管道3-6连通;所述冷却器3-2与所述烟气洗涤塔3-4之间还设置有旁通管道3-7。如此设计,对烟气进行逐级除尘,通过设置旁通管道3-7,当布袋除尘器3-3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利用旁通管道3-7将冷却器3-2与烟气洗涤塔3-4直接连通,进而使烟气处理系统3继续正常工作,保证工作效率。所述末级旋风分离器3-1与所述外置旋风分离器1-7结构相同,均用于除尘,所述末级旋风分离器3-1用于200度以下的温度环境。烟气中的酸性物质通过洗涤塔中和反应去除,不与酸反应的有毒有害物质主要依靠活性炭凹凸棒吸附去除。

烟气在高温下停留时间控制为大于3s,有效减少二恶英等有害物质生成。焚烧炉在额定状态运行时,出口烟气温度大于850℃。烟气中含有较大量的飞灰,烟气出焚烧炉后切向进入向上叠加的外置旋风除尘器,出口烟气进入内置旋风除尘器,经过两次旋风除尘后的烟气进入叠加上的立式余热锅炉,立式余热锅炉可以减少吹扫、检修频度。两级旋风除尘器分离下来的颗粒较大,含较多未燃尽的物质,用管道送回进料装置4,进入炉膛1-2继续燃烧。余热利用后烟气温度200℃左右,进入叠加上的布袋除尘器3-3进一步除尘,使烟气中颗粒物含量降到最低,高于国标排放要求,布袋除尘器3-3收集到的微量细微颗粒物一般不能继续燃烧,且部分含毒,单独处理,烟气从布袋除尘器3-3出来后进入叠加上的烟气洗涤塔3-4,脱除烟气中so2和hcl等酸性气体及异味物质,烟气到这一步已经完全达到设置高于国标排放要求,脱硫塔出口烟气含湿量较大,出口烟气经引风机13后进入高位布置的水池进行二次洗涤,更加净化的烟囱16排入大气。

一种采用立式焚烧炉的垃圾焚烧系统还包括密闭式厂房12,所述立式焚烧炉主体1、分布式余热锅炉2、烟气处理系统3、若干进料装置4、若干出渣系统5及若干垃圾库6均设置在所述密闭式厂房12内部,密闭式厂房12的上部还设置有引风机13和消声器14,其中引风机13的进风口与烟气洗涤塔3-4通过第五管道15连通,所述消声器14焊接在引风机13的出风口;密闭式厂房12的顶部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烟囱16和消烟喷淋室17,消声器14的出风口位于消烟喷淋室17内。如此设计,有效防止烟尘外溢,且对厂房内的设备进行保护,有效防止设备因天气原因导致的老化及损害,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消声器14,有效降低烟气排出时的噪音。通过消烟喷淋室17,对烟气进行降温并消除白烟。烟气净化后接近欧美烟气排放标准,烟囱16排放只可见轻微水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