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05535发布日期:2020-04-07 21:33阅读:647来源:国知局
炉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炉具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炉头。



背景技术:

目前燃气灶或燃气锅炉的炉头有多种形式,目前市面上的炉头结构中,用于点火的常明火一般设置在炉芯的中间位置,若厨师在使用过程中不慎进水或掉落废渣,容易导致常明火的熄灭或者不稳定,影响常明火、点火针和感应针的使用寿命;并且灶具进水后积水会停留在炉芯底部,难以清理,长期下来会污染操作环境。另外,灶头在燃烧过程中如果燃气与空气的混合程度不够充分,会导致燃烧不够彻底,造成资源浪费并且会释放有害气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炉头,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炉头,包括炉壳、设置于炉壳上方的炉芯、设置于炉芯内的火盖、常明火,所述炉壳侧面设有进气管道;所述炉芯与炉壳之间形成第一预混腔,所述火盖的侧面与炉芯的侧面之间形成第二预混腔,所述炉芯上沿着第二预混腔的底部开设有一圈进气孔,用于连通第一预混腔和第二预混腔;所述常明火设置于炉芯外侧,常明火的外部设有压火帽;所述炉芯底部设有排水口。

作为优选,所述进气孔的数量为30-40个。

作为优选,所述进气孔的直径为4-8毫米。

作为优选,所述火盖侧表面开设有若干出火孔。

作为优选,所述出火孔为四排,上两排直径为3-4毫米,下两排直径为1-2毫米。

作为优选,所述压火帽朝向炉芯的一侧为开口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常明火连接有点火针和感应针,所述点火针和感应针通过压火帽的开口指向火盖。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对比,其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将常明火设置于炉芯外侧,避免了进水等原因导致的常明火的熄灭或不稳定等问题,并且还设置了压火帽,用于保护常明火、点火针和感应针,进一步提升了常明火的稳定性,有助于延长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在炉芯底部开设有排水口,以防厨师在操作过程中不慎进水影响使用,并且便于清理。

3.本实用新型的灶头在实际使用时,燃气和空气可在第一预混腔内进行初步混合,再通过炉芯上的进气孔进入第二预混腔,进行第二次预混,经过充分混合后被引燃,保证了燃烧的充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壳,101、进气管道;2、炉芯,201、进气孔,202、排水口;3、火盖,301、出火孔;4、第一预混腔;5、第二预混腔;6、常明火;7、压火帽;8、点火针;9、感应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炉头,如图1-3所示,包括炉壳1、炉芯2、火盖3、用于引燃的常明火6,炉壳1一侧设置有进气管道101;炉芯2设置于炉壳1上方,并且与炉壳1之间形成第一预混腔4;火盖3架设于炉芯2内,并且火盖3的侧面与炉芯2的侧面之间预留有腔体形成第二预混腔5,炉芯2上沿着第二预混腔5的底部开设有一圈36个进气孔201,用于连通第一预混腔4和第二预混腔5,进气孔201的直径为4-8毫米,本实施例中优选地选定为6毫米;火盖3的侧表面开设有四排出火孔301,上两排出火孔的直径为3-4毫米,本实施例中优选地选定为3.5毫米;下两排直径为1-2毫米,本实施例中优选地选定为1.5毫米。

上述结构中,燃气和空气从进气管道101进入第一预混腔4内进行初步预混,再通过进气孔201进入第二预混腔5内进行再次预混,经过充分混合的燃气与空气从出火孔301吹出并被引燃,保证了燃气的充分燃烧,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和有害气体的排出。

本实施例前述的常明火6设置于炉芯2的外侧,并且在常明火6的外部设有一侧开口的压火帽7,压火帽7的开口朝向炉芯2方向,常明火6与压火帽7均固定设置在炉壳1的外沿;常明火6连接有点火针8和感应针9,点火针8和感应针9指向火盖3,点火针8用于点燃火盖3上出火孔301内排出的燃气。

上述结构中,将常明火6的位置设置在炉芯2外侧,取代了现有技术中将常明火6设置在炉芯2中间位置的设计,可有效防止由于操作不慎导致炉芯2进水导致的常明火6熄灭或不稳定的情况,并且在常明火6的外部设置有压火帽7,进一步保护了常明火6、点火针8、感应针9,提升了点火部件的稳定性,有助于延长使用寿命。

另外,本实施例在炉芯2底部设有排水口202,当操作过程中炉头进水时,水会从排水口202及时排出,便于清理并且不影响操作。

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炉头,包括炉壳、设置于炉壳上方的炉芯、设置于炉芯内的火盖、常明火,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壳侧面设有进气管道;所述炉芯与炉壳之间形成第一预混腔,所述火盖的侧面与炉芯的侧面之间形成第二预混腔,所述炉芯上沿着第二预混腔的底部开设有一圈进气孔,用于连通第一预混腔和第二预混腔;所述常明火设置于炉芯外侧,常明火的外部设有压火帽;所述炉芯底部设有排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孔的数量为30-40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孔的直径为4-8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侧表面开设有若干出火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火孔为四排,上两排直径为3-4毫米,下两排直径为1-2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火帽朝向炉芯的一侧为开口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常明火连接有点火针和感应针,所述点火针和感应针通过压火帽的开口指向火盖。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炉具部件,具体公开了一种炉头,包括炉壳、设置于炉壳上方的炉芯、设置于炉芯内的火盖、常明火,炉壳侧面设有进气管道,炉芯与炉壳之间形成第一预混腔,火盖的侧面与炉芯的侧面之间形成第二预混腔,炉芯上沿着第二预混腔的底部开设有一圈进气孔;常明火设置于炉芯外侧,其外部设有压火帽。本实用新型可有效防止进水等原因导致的常明火熄灭或不稳定,并且能使燃气得到充分燃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东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天隆厨房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20
技术公布日:2020.04.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