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化炉配套用燃烧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05518发布日期:2020-04-07 21:33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焚化炉配套用燃烧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气化焚化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焚化炉配套用燃烧灶。



背景技术:

现在人类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其中生物质气化技术用于生活垃圾的处理,生物质气化裂解是在一定的热力学条件下,将组成生物质的碳氢化合物转化为含co、h2、ch4等可燃气体的过程。焚化炉是将气化裂解产生的可燃气体进一步燃烧的设备,现有的与焚化炉配套使用的燃烧灶无法充分燃烧垃圾气化裂解产生的可燃气体以致于在燃烧时出现黑烟的情况,另外现有的燃烧灶在焚化炉进行加料时会出现熄火的情况,需要重新点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焚化炉配套用燃烧灶,以解决现有的燃烧灶无法充分燃烧焚化炉内垃圾裂解产生的可燃气体且会出现黑烟以及加料熄火时需要重新点火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焚化炉配套用燃烧灶,用于对焚化炉内垃圾气化或裂解产生的可燃气体进行燃烧,包括两端开口的灶体,灶体包括与焚化炉连接的进气端及用于出火的喷火端,灶体上还设置有燃气供给通道和引风通道;灶体的内周面与外周面之间形成空腔,灶体的外周面上设有进风孔,灶体的内周面上沿轴向设有多圈配风孔,多圈配风孔沿圆周方向错位设置;灶体的喷火端设有用于延缓烟气冒出及增强供氧燃烧的压火盘;灶体内的燃气燃烧使灶体和焚化炉内形成压力差,焚化炉内垃圾气化或裂解产生的可燃气体在压力差的作用下经进气端流入灶体。

进一步地,配风孔上连接有送风方向朝向喷火端,且送风方向与灶体的中心轴线呈小于45度角的进风管,以使灶体内形成涡流,使燃气或垃圾气化裂解产生的可燃气体与空气充分混合。

进一步地,压火盘包括第一压火盘,第一压火盘的外围沿径向设有多圈第一出火孔,多圈第一出火孔沿圆周方向错位设置。

进一步地,压火盘还包括沿灶体的轴向方向设置在第一压火盘的外侧的第二压火盘,第二压火盘上均匀间隔设有多个用于分散火苗的第二出火孔。

进一步地,灶体的进气端设有与用于供给燃气的助燃装置连接的点火助烧盘,点火助烧盘包括与助燃装置连接的配气管,以及与配气管连接的用于容纳助燃气体的配气盘;配气盘的顶部沿径向设有多圈用于向灶体内通入燃气的配气孔。

进一步地,燃烧灶设于焚化炉的顶部;或者燃烧灶设于焚化炉的一侧,灶体的进气端通过燃气管与焚化炉连接。

进一步地,燃烧灶还包括设置在灶体进气端的用于支撑灶体且与灶体可拆卸连接的灶底,灶底上设有用于与助燃装置连接的点火助烧盘;点火助烧盘包括与助燃装置连接的配气管,以及与配气管连接的用于容纳助燃气体的配气盘;配气盘的顶部沿径向设有多圈用于向灶体内通入燃气的配气孔。

进一步地,燃烧灶设于焚化炉的顶部,或者燃烧灶设于焚化炉的一侧,灶底通过燃气管与焚化炉连接。

进一步地,灶体的喷火端开口方向为竖直向上开口或者横向开口。

进一步地,灶底的侧壁位于点火助烧盘的上方还设有点火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焚化炉配套用燃烧灶,通过在灶体上设置燃气供给通道和引风通道,灶体的内周面和外周面形成空腔,灶体的外周面上设有进风孔,灶体的内周面上沿轴向方向设有多圈配风孔,并且多圈配风孔错位设置,以加速所述灶体内的空气流动,使垃圾气化裂解产生的可燃气体或者燃气与空气充分混合,进一步充分燃烧;另外,通过在燃烧灶的喷火端设置压火盘,一方面延缓烟气冒出及增强燃烧效果,减少烟气的流出;另一方面在加料过程中燃烧灶熄火的情况下,因处于喷火端的压火盘温度很高,焚化炉内的可燃气体遇到压火盘即可重新引燃燃烧灶,不需要重新点火。该燃烧灶可使焚化炉内垃圾气化或裂解产生的可燃气体充分燃烧,并且无烟无灰尘,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焚化炉配套用燃烧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焚化炉配套用燃烧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焚化炉配套用燃烧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焚化炉配套用燃烧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焚化炉配套用燃烧灶横向喷火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焚化炉配套用燃烧灶横向喷火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点火助烧盘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灶体;11、进风孔;12、配风孔;13、点火孔;20、点火助烧盘;21、配气管;22、配气盘;23、配气孔;31、第一压火盘;32、第二压火盘;40、进风管;50、灶底;60、燃气管;70、挡火盘;71、挡火门;80、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焚化炉配套用燃烧灶,与焚化炉配套使用,用于对焚化炉内垃圾气化裂解产生的可燃气体进行燃烧,在本实施例中,可燃气体包括垃圾气化产生的气化气体及垃圾裂解产生的裂解气。该燃烧灶包括两端开口的灶体10,灶体10包括与焚化炉连接的进气端,以及用于出火的喷火端。灶体10上还设置有燃气供给通道和引风通道;灶体10的内周面与外周面之间形成空腔,灶体10的外周面上设有进风孔11,灶体10的内周面上沿轴向设有多圈配风孔12,多圈配风孔12沿圆周方向错位设置,用于加速灶体10内的空气流动。灶体10的喷火端设有用于延缓烟气冒出及增强燃烧的压火盘。灶体10内的燃气燃烧使灶体10和焚化炉内形成压力差,焚化炉内垃圾气化或裂解产生的可燃气体在压力差的作用下经进气端流入灶体10。

在本实施例中,进风孔11上连接有风机80,通过进风孔11将空气导入灶体10内。通过燃气供给通道将燃气导入灶体10内,用于引燃燃烧灶。灶体10的内周面上设有上下两圈配风孔12,上下两圈配风孔12沿轴向方向间隔70mm,每圈配风孔12为12个,并且两圈配风孔12错位设置,使风力从周向方向进入灶体10,用于加速灶体10内的空气流动,使燃烧灶内的燃气或可燃气体与空气充分混合,并充分燃烧。另外,燃烧灶内的燃气或可燃气体燃烧产生的高温热辐射可将焚化炉内的垃圾烘干并裂解。

本实施例的焚化炉配套用燃烧灶,通过在灶体10上设置燃气供给通道和引风通道,灶体10的外周面上设置进风孔11,在灶体10的内周面上沿轴向方向设有多圈配风孔12,并且多圈配风孔12错位设置,用于加速所述灶体10内的空气流动,使可燃气体或者燃气与空气充分混合,并充分燃烧;另外,燃烧灶的喷火端设置压火盘,一方面延缓烟气冒出及增强燃烧,进一步减少烟气的流出;另一方面在加料燃烧灶熄火的情况下,因压火盘温度很高,可燃气体在遇到温度极高的压火盘即可重新引燃燃烧灶,不需要重新点火。该燃烧灶可使可燃气体充分燃烧,并且无烟无灰尘,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优选地,优选地,配风孔12上连接有送风方向朝向喷火端方向,且送风方向与灶体10的中轴线呈小于45度角的进风管40,在进风管40的作用下灶体10内形成涡流,使燃气或可燃气体与空气充分混合。在本实施例中,进风管40与灶体10的中轴线呈30度角,用于将风机80吹送的风向喷火端强烈推送,并在灶体10内形成涡流,使燃气或可燃气体与空气充分混合。另外,灶体10内的燃气燃烧时,在灶体10和焚化炉内形成强大的压力差,使焚化炉内的可燃气体快速的流向燃烧灶,进一步充分燃烧可燃气体。

本实施例的燃烧灶,通过在配风孔12上连接有送风方向朝向喷火端且送风方向与灶体10中轴线之间呈小于45度角的进风管40,使风机80推送的空气在灶体10内形成涡流,使燃气或可燃气体与空气充分混合并且快速流向喷火端,进一步使可燃气体得到充分燃烧。

优选地,压火盘包括第一压火盘31,第一压火盘31上的中部为实心设置,第一压火盘31的外围沿径向设有多圈第一出火孔,多圈第一出火孔沿圆周方向错位设置。本实施例的第一压火盘31一方面用于延缓烟气冒出增强燃烧,另一方面在加料过程中燃烧灶熄火的情况下,因压火盘温度很高,可燃气体在遇到压火盘即可重新引燃燃烧灶,不需要重新点火。另外,第一压火盘31的中部为实心设置,可使燃气或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混合气流快速流向第一压火盘31的外围,并进行充分燃烧。

可选地,压火盘还包括沿灶体10的轴向方向设置在第一压火盘31外侧的第二压火盘32,第二压火盘32上均匀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出火孔。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压火盘31外侧设置第二压火盘32,进一步延缓从第一压火盘31出来的烟气并充分燃烧,并且能分散喷火端出火口的火苗。

参照图7,灶体10的进气端设有与用于供给燃气的助燃装置连接的点火助烧盘20,点火助烧盘20包括与助燃装置连接的配气管21,以及与配气管21连接的用于容纳助燃气体的配气盘22;配气盘22的顶部沿径向设有多圈用于向灶体10内通入燃气的配气孔23。在本实施例中,配气盘22的顶部沿径向设有两圈配气孔23,两圈配气孔23沿圆周方向错位设置,使通入灶体10内的燃气均匀,有利于点火助燃。

参照图1,在第一实施例中,燃烧灶设置在焚化炉的顶部,通过灶体10连接的风机80实现供氧,通过外接的助燃装置实现初始燃烧。。灶体10上位于点火助烧盘20的上方还设有点火孔(图1未示)。通过点火助烧盘20向灶体10内通入燃气,点火装置为电子点火棒,电子点火棒通过点火孔插入灶体10内,将灶体10内的燃气点燃。在本实施例中,灶体10的喷火端的出火方向为竖直向上喷火。

参照图6,在其他实施例中,灶体10喷火端的出火方向为横向喷火。压火盘的外侧设有挡火盘70,挡火盘70内壁面呈阶梯状,挡火盘70远离压火盘一端的内径尺寸小于压火盘的内径尺寸,防止火苗向四周窜出。挡火盘70远离压火盘一端的端面还设有挡火门71。

参照图2,在第二实施例中,燃烧灶设置在焚化炉的一侧,燃烧灶的进气端通过燃气管60与焚化炉连接。燃气管60与进气端连接一端的中部设有挡板,焚化炉内的可燃气体通过挡板与燃烧灶内周面之间的通道流入燃烧灶。本实施例的燃烧灶,不受焚化炉高度的限制,可解决由于现有的焚化炉有一定的高度,造成燃烧灶安装和观察焚少火焰不便的技术问题。

参照图3,燃烧灶还包括设置在灶体10进气端的用于支撑灶体10且与灶体10可拆卸连接的灶底50,灶底50上设有用于与助燃装置连接的点火助烧盘20。灶底50的侧壁位于点火助烧盘20的上方设有点火孔13,点火装置为电子点火棒,电子点火棒通过点火孔13插入灶底50内,点火助烧盘20引燃。

在第三实施例中,灶体10的进气端设有可拆卸连接的灶底50,点火助烧盘20设置在灶底50,燃气供给通道设置在灶底50上。因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燃烧灶长期处于高温下,需要频繁更换,此时只需要更换位于灶底50上部的灶体10即可。在本实施例中,燃烧灶设于焚化炉的顶部。本实施例的燃烧灶解决了因长期处于高温下,燃烧灶更换不便的技术问题。

参照图4,在第四实施例中,燃烧灶设置在焚化炉的一侧,灶底50通过燃气管60与焚化炉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灶体10与灶底50可拆卸连接,在更换燃烧灶时只需要更换上部的灶体10即可,节约了成本。

优选地,灶体10的喷火端的出火口为竖直向上喷火或横向喷火。

在第四本实施例中,灶体10的喷火端的出火口为竖直向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参照图5,灶体10喷火端的出火口为横向喷火。压火盘的外侧设有挡火盘70,挡火盘70内壁面呈阶梯状,挡火盘70远离压火盘一端的内径尺寸小于压火盘的内径尺寸,防止火苗向四周窜出。挡火盘70远离压火盘一端的端面还设有挡火门71。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选择灶体10喷火端的出火口方向,并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燃烧灶的安装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焚化炉配套用燃烧灶,通过在灶体上设置燃气供给通道和引风通道;灶体的内周面和外周面形成空腔,灶体的外周面上设有进风孔,灶体的内周面上沿轴向方向设有多圈配风孔,并且多圈配风孔错位设置,以加速所述灶体内的空气流动,使垃圾气化裂解产生的可燃气体或者燃气与空气充分混合,进一步充分燃烧;另外,通过在燃烧灶的喷火端设置压火盘,一方面延缓烟气冒出及增强燃烧效果,减少烟气的流出;另一方面在加料过程中燃烧灶熄火的情况下,因处于喷火端的压火盘温度很高,焚化炉内的可燃气体遇到压火盘即可重新引燃燃烧灶,不需要重新点火。该燃烧灶可使焚化炉内垃圾气化或裂解产生的可燃气体充分燃烧,并且无烟无灰尘,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