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自加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40928发布日期:2020-04-03 12:49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自加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氨回收装置,属化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循环流化床锅炉在运行中,由于其燃烧方式的独特性,常在燃煤中掺配一定比例的炉渣,以降低锅炉消耗和炉床的稳定,但在煤渣掺配过程中常存在掺配不匀,造成炉膛燃烧料层不稳,进而炉温、负荷等发生变化,对生产系统造成波动,针对这一问题,当前主要是通过传统的搅拌机等物料搅拌设备对燃料煤和炉渣进行混合,然后再通过输送带输送至炉膛内,虽然可以满足使用,但一方面存在燃料煤与炉渣混合比例控制精度差,混合设备作业效率低下,且设备结构复杂,另一方面混合后燃料煤与炉渣混合物输送至炉膛内时,混合物与进入炉膛内空气比例配合相对较差,极易倒置混合物中心位置因与空气混合比例不足而发生燃烧不充分情况发生,严重影响了燃料煤燃烧效率,并易对锅炉燃烧效率造成不良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锅炉自加渣装置,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自加渣装置,该新型一方面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可有效满足对燃料煤与炉渣输送及混合作业的需要,有效提高燃料煤于炉渣混合作业控制精度,另一方面可有效提高物料输送至锅炉炉膛内的工作效率,并可有效提高燃料煤在炉膛内燃烧效率,防止因进入炉膛内燃料煤因与空气接触不足而倒置燃烧不充分、影响燃烧效率情况发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自加渣装置,包括煤炭输送带、炉渣输送带、集料槽、输送管、输送绞龙、高压风机、流量传感器及控制电路,其中集料槽为轴线截面呈倒置锥形的槽状结构,其下端面通过机架与水平面相互连接,集料槽上端面分别与一条煤炭输送带和一条炉渣输送带相互连接,且煤炭输送带、炉渣输送带轴线呈45°—120°夹角,并分别与集料槽轴线相交,集料槽下端面与输送管相互连通,且输送管轴线与承载槽轴线相交并呈30°—90°夹角,输送绞龙嵌于输送管内并与输送管同轴分布,其中输送绞龙前端面超出输送管前端面0—20厘米,输送绞龙后端面位于输送管内并与输送管后端面之间间距不小于10厘米,输送管后端面与高压风机连通并同轴分布,流量传感器至少三个,分别位于集料槽与煤炭输送带、炉渣输送带和输送管连接位置,并与控制电路电气连接,控制电路与机架外表面相互连接,并与煤炭输送带、炉渣输送带、输送绞龙、高压风机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集料槽上端设粉尘吸附装置,所述粉尘吸附装置包覆在集料槽上端面并与集料槽间通过升降驱动机构相互连接,所述粉尘吸附装置与集料槽上端面间间距为0—50厘米,且所述粉尘吸附装置、升降驱动机构与控制电路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集料槽侧表面设至少一个振荡机构,所述振荡机构与控制电路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输送绞龙直径为输送管内径的1/4—1/3。

进一步的,所述的输送管与集料槽间通过旋转接头相互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电路为基工业计算机、物联网控制器中任意一种或两种同时使用为基础的电路系统,且所述控制电路电路上另设至少一个数据通讯端口。

本新型一方面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可有效满足对燃料煤与炉渣输送及混合作业的需要,有效提高燃料煤于炉渣混合作业控制精度,另一方面可有效提高物料输送至锅炉炉膛内的工作效率,并可有效提高燃料煤在炉膛内燃烧效率,防止因进入炉膛内燃料煤因与空气接触不足而倒置燃烧不充分、影响燃烧效率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述的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自加渣装置,包括煤炭输送带1、炉渣输送带2、集料槽3、输送管4、输送绞龙5、高压风机6、流量传感器7及控制电路8,其中集料槽3为轴线截面呈倒置锥形的槽状结构,其下端面通过机架9与水平面相互连接,集料槽3上端面分别与一条煤炭输送带1和一条炉渣输送带2相互连接,且煤炭输送带1、炉渣输送带2轴线呈45°—120°夹角,并分别与集料槽3轴线相交,集料槽3下端面与输送管4相互连通,且输送管4轴线与承载槽3轴线相交并呈30°—90°夹角,输送绞龙5嵌于输送管4内并与输送管4同轴分布,其中输送绞龙5前端面超出输送管4前端面0—20厘米,输送绞龙5后端面位于输送管4内并与输送管4后端面之间间距不小于10厘米,输送管4后端面与高压风机6连通并同轴分布,流量传感器7至少三个,分别位于集料槽3与煤炭输送带1、炉渣输送带2和输送管3连接位置,并与控制电路8电气连接,控制电路8与机架9外表面相互连接,并与煤炭输送带1、炉渣输送带2、输送绞龙5、高压风机6电气连接。

其中,所述的集料槽1上端设粉尘吸附装置10,所述粉尘吸附装置10包覆在集料槽3上端面并与集料槽3间通过升降驱动机构11相互连接,所述粉尘吸附装置10与集料槽3上端面间间距为0—50厘米,且粉尘吸附装置10、升降驱动机构11与控制电路8电气连接,所述的集料槽3侧表面设至少一个振荡机构12,所述振荡机构12与控制电路8电气连接。

此外,所述的输送绞龙5直径为输送管4内径的1/4—1/3。

同时,所述的输送管4与集料槽3间通过旋转接头相互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电路8为基工业计算机、物联网控制器中任意一种或两种同时使用为基础的电路系统,且所述控制电路电路上另设至少一个数据通讯端口。

本新型在具体实施中,首先对构成本新型的煤炭输送带、炉渣输送带、集料槽、输送管进行安装定位,然后将集料槽分别与煤炭输送带、炉渣输送带和输送管连通,同时使输送管与锅炉炉膛连通,最后对输送绞龙、高压风机、流量传感器及控制电路进行连接,并使控制电路与外部电源电路电气连接,从而完成本新型装配。

在进行对锅炉添加燃料作业时,首先驱动煤炭输送带运行,将燃料煤添加到集料槽中,然后由流量传感器对当前煤炭添加量进行计量,并根据当前煤炭添加量驱动炉渣输送带驱动运行,按煤炭量向集料槽中输送炉渣,并通过流量传感器对炉渣添加量进行监控,从而提高燃料煤与炉渣混合比例控制精度,燃料煤和炉渣在经过集料槽初步混合导流后输送至输送管中,混合后的燃料煤与炉渣混合物一方面通过输送管内的输送绞龙直接输送至炉膛中,另一方面通过高压风机向输送管内吹入高压气流,由高压气流在驱动燃料煤与炉渣混合物输送至炉膛内效率的同时,另随燃料煤与炉渣混合物一同进入到炉膛中,增加燃料煤与炉渣混合物与空气混合比例,改善燃料煤与炉渣混合物与空气混合比例,使燃料煤充分燃烧,提高燃料煤燃烧效率。

本新型一方面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可有效满足对燃料煤与炉渣输送及混合作业的需要,有效提高燃料煤于炉渣混合作业控制精度,另一方面可有效提高物料输送至锅炉炉膛内的工作效率,并可有效提高燃料煤在炉膛内燃烧效率,防止因进入炉膛内燃料煤因与空气接触不足而倒置燃烧不充分、影响燃烧效率情况发生。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