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烧炉上的污泥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03704发布日期:2020-10-30 21:11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焚烧炉上的污泥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污泥处理设备,具体涉及焚烧炉上的污泥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的日益增加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越来越大,生活垃圾渗沥液在厌氧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污泥。污泥处置方案多种多样,但最终目的都是要达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目标。目前已有的主要污泥处理处置工艺包括:填埋、消化、堆肥、干化、焚烧、湿式氧化、冻结熔融法、高温烧结法等。作为处理污泥的方法之一,焚烧因速度快、占地面积小、不需要长期储存等显著优点,已经成为当前污泥处理的主要方向。

现有一种焚烧炉上的污泥加料装置,如图1所示,设置在焚烧炉1的上方,包括用于传送污泥的输送机构以及设置在输送机构下方用于对污泥进行挤压成型的挤压箱2,挤压箱2上端与进料斗3连通,挤压箱2内设置有对进入挤压箱2内的污泥进挤压呈圆柱状的挤压装置,挤压箱2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与焚烧炉1连通的污泥管12。污泥经输送机构输送到进料斗3内,并通过进料斗3流到挤压箱2内,经过挤压箱2内的加工将污泥挤压呈圆柱状,成型后的污泥进入污泥管12内,并通过污泥的重力作用掉落到焚烧炉1内进行焚烧处理。

上述的技术方案中,经过输送机构输送的污泥进入进料斗内,进料斗内没有设置对污泥进行过滤的过滤装置,使得进入挤压箱内的污泥有可能对污泥管进行堵塞,从而降低污泥进入焚烧炉内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焚烧炉上的污泥过滤装置,其优点是减小污泥管堵塞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焚烧炉上的污泥过滤装置,设置在进料斗内;所述进料斗的相对两侧侧壁开设有穿透进料斗的通槽,通槽上搭设有一对平行设置的承接板,过滤装置包括与一对承接板滑移连接的过滤组件以及替换组件,过滤组件包括第一过滤网以及固接在第一过滤网外周的第一外框,替换组件包括与第一外框一侧连接的第二外框以及设置在第二外框内的第二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泥在进入挤压箱之前,经过进料斗内的第一过滤网进行过滤,使得颗粒较大的杂质被第一过滤网拦截,减小颗粒较大的杂质进入挤压箱内,从而减小污泥管堵塞的可能性;当第一过滤网所拦截的杂质较多时,工作人员通过朝背离第二过滤网的方向拉动第一过滤网,使得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在承接板上滑动,第一过滤网从通孔处滑出进料斗,第二过滤网从通孔滑入进料斗,持续的对进入挤压箱内的污泥进行过滤。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一对所述承接板上开设有开口朝背离第一外框的u型的滑槽,第一外框和第二外框朝向承接板的一侧延伸固接有与滑槽配合滑移的滑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需要将第一过滤网上的杂质运出进料斗时,朝背离第二过滤网的方向拉动第一过滤网,使得滑条在滑槽内滑动,从而便于将第一过滤网滑出进料斗。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滑条的底部沿滑条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嵌槽,嵌槽内转动连接有部分凸出于嵌槽的滚珠,滚珠背离嵌槽的一侧与滑槽的槽壁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滑条在滑槽内滑动时,滚珠的设置,减小滑条与滑槽的槽壁之间的摩擦损耗。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进料斗上设置有驱动第一过滤网沿承接板长度方向滑移的驱动组件,第一过滤网底部设置有齿条,齿条与承接板平行,驱动组件包括与齿条啮合的齿轮以及驱动齿轮转动的电机,电机设置在进料斗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通过驱动电机输出轴的转动,驱动齿轮的转动,带动与齿条啮合的齿条运动,从而带动与齿条固接的第一过滤网朝背离第二过滤网的方向运动,从而将拦截在第一过滤网内的杂质运出进料斗,减小杂质进入挤压箱内可能性,从而减小污泥管堵塞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齿条上方设置有对齿条进行遮挡的护板,护板背离齿条的一侧与第一过滤网的底部平行固接,护板的边沿凸出于齿条的齿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污泥从第一过滤网掉落时,护板可对齿条进行遮挡作用,从而减小污泥掉落到齿条的齿牙上的可能性,减小污泥影响齿条和齿轮的啮合。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进料斗上设置有便于观察过滤情况的玻璃窗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根据玻璃窗口查看第一过滤网内杂质过滤情况,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及时对第一过滤网内的杂质进行清理。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外框与第一外框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外框和第一外框结可拆卸连接,便于工作人员安拆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第一外框朝向第二外框的一侧开设有卡接槽,第二外框朝向第一外框的一侧设置延伸固接有与卡接槽配合卡接的卡接块,第一外框上设置有将卡接块固定在卡接槽内的若干个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在安装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时,将卡接块插到卡接槽内,然后通过螺栓进行固定,结构简单,便于工作人员安拆第二过滤网。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进料斗内设置对污泥进行过滤的过滤装置,使得进入挤压箱之前的污泥中颗粒较大的杂质被第一过滤网所拦截,减小颗粒较大的杂质进入挤压箱的可能性,从而减小污泥管被堵塞的可能性;

2.通过驱动组件将第一过滤网自动化的从进料斗内运出,不需要人员拉动第一过滤网,从而减小工作人员的劳动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凸显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凸显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凸显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凸显卡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焚烧炉;11、支架;12、污泥管;2、挤压箱;3、进料斗;31、通槽;32、玻璃窗口;4、过滤装置;41、过滤组件;411、第一过滤网;412、第一外框;4121、卡接槽;4122、卡接块;413、螺栓;42、替换组件;421、第二过滤网;422、第二外框;5、承接板;51、滑槽;52、滑条;53、嵌槽;531、滚珠;53、固定条;6、驱动组件;61、电机;62、齿轮;63、齿条;64、护板;65、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焚烧炉上的污泥过滤装置,如图2所示,焚烧炉1上设置有与焚烧炉1连通的2个污泥管12,污泥管12背离焚烧炉1的一端连通设置有挤压箱2,挤压箱2背离污泥管12的一端连通设置有进料斗3,挤压箱2通过支架11与焚烧炉1固定。工作人员通过将污泥输送到进料斗3内,并通过进料斗3流到挤压箱2内进行加工,进入挤压箱2内的污泥被挤压呈圆柱型的污泥条,从污泥管12依靠自身的重量掉落到焚烧炉1内进行焚烧。

如图2和图3所示,过滤装置4设置在进料斗3内,进料斗3的相对两侧内壁各固接有承接板5,一对承接板5平行设置。结合图4,进料斗3沿承接板5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用于供承接板5两端以及供过滤装置4穿出进料斗3的通槽31。过滤装置4包括与一对承接板5滑移连接的过滤组件41以及替换组件42,过滤组件41包括第一过滤网411以及固接在第一过滤网411外周上的第一外框412,替换组件42和过滤组件41的结构相同,替换组件42包括与第一外框412一侧连接的第二外框422以及设置在第二外框422内的第二过滤网421。进料斗3内的污泥在进入挤压箱2之前经过第一过滤网411的过滤,使得污泥中带有的颗粒较大的杂质被第一过滤网411所拦截,当第一过滤网411内所拦截的杂质较多时,工作人员通过将第一过滤网411朝背离第二过滤网421的方向拉动,使得第二过滤网421运动到进料斗3内,第一过滤网411内的杂质被运送出进料斗3外,从而减小颗粒大的杂质进入挤压箱2内的可能性,从而减小污泥管12堵塞的可能性。进料斗3的一侧设置有便于工作人员观察第一过滤网411内杂质拦截情况的玻璃窗口32。

如图4和图6所示,第二外框422与第一外框412可拆卸连接,第一外框412朝向第二外框422的一侧开设有卡接槽4121,第二外框422朝向第一外框412的一侧设置延伸固接有与卡接槽4121配合卡接的卡接块4122,第一外框412上设置有将卡接块4122固定在卡接槽4121内的2个螺栓413。第一外壳框和第二外框422的结构相同,工作人员在安装第一过滤网411和第二过滤网421时,将卡接块4122插到卡接槽4121内,然后通过螺栓413进行固定,结构简单,便于工作人员安拆第二过滤网421。

如图3和图4所示,承接板5上开设有开口朝背离第一外框412的u型的滑槽51,第一外框412和第二外框422朝向承接板5的一侧延伸固接有与滑槽51配合滑移的滑条52,当工作人员拉动第一过滤网411时,滑条52在滑槽51内滑动。结合图5,滑条52的底部沿滑条52长度方向开设有4个嵌槽53,4个嵌槽53等间距均匀布设,嵌槽53内转动连接有部分凸出于嵌槽53的滚珠531,滚珠531背离嵌槽53的一侧与滑槽51的槽壁抵接,滚珠531的设置,减小滑条52与滑槽51之间的磨损。

如图3和图4所示,进料斗3外壁上设置有驱动第一过滤网411沿承接板5长度方向滑移的驱动组件6,一对承接板5之间固接有一对平行的固定条53,第一过滤网411底部设置有齿条63,齿条63与承接板5平行,齿条63穿过固定条53,驱动组件6包括与齿条63啮合的齿轮62以及驱动齿轮62转动的电机61,电机61设置在进料斗3上并位承接板5的下端,齿条63与电机61的输出轴同轴固接。工作人员通过驱动电机61输出轴的转动,驱动齿轮62的转动,带动与齿条63啮合的齿条63运动,从而带动与齿条63固接的第一过滤网411朝背离第二过滤网421的方向运动,从而将拦截在第一过滤网411内的杂质运出进料斗3,减小杂质进入挤压箱2内可能性,从而减小污泥管12堵塞的可能性。

如图4和图5所示,齿条63上方设置有对齿条63进行遮挡的护板64,护板64与第一过滤网411的底部平行固接,护板64的边沿凸出于齿条63的齿条63,从而减小从第一过滤网411上掉落的污泥掉落在齿条63的齿牙上,从而减小污泥对齿条63和齿牙之间的啮合程度。齿条63沿其延伸方向的两端各固接有限位板65,限位板65的设置,可避免齿轮62从齿条63的两端运动出齿条63。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工作人员通过驱动电机61输出轴的转动,驱动齿轮62的转动,带动与齿条63啮合的齿条63运动,从而带动与齿条63固接的第一过滤网411朝背离第二过滤网421的方向运动,从而将拦截在第一过滤网411内的杂质运出进料斗3,减小杂质进入挤压箱2内可能性,从而减小污泥管12堵塞的可能性;然后工作人员对第一过滤网411内的杂质进行清理,第一过滤网411运动的过程中,带动第二过滤网421进入进料斗3内对继续下落的污泥进行过滤,实现连续性的对污泥进行过滤。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