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进风炉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02777发布日期:2020-07-24 16:56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进风炉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家用燃气具领域,尤其是一种上进风炉头。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1811069495.8公开了一种上进风灶具燃烧器,包括炉头、点火针及感应针;特点是炉头包括炉头座及炉头盖;在炉头座上分别设有内环火出气口及一个以上的外环火出气口,炉头盖盖在炉头座上并相互配合,在炉头盖上设有空气进气通道,所述空气进气通道与炉头座的内环火燃气进气口相通,在炉头盖上设有第一向上凸起,第一向上凸起与炉头座配合的间隙形成第一上空气进气口,第一上空气进气口与炉头座的外环火的燃气进气口相通;点火针及感应针分别安装在炉头座上。

问题在于,其采用的炉头盖体积较大,基本完全覆盖了炉头座上,拆装不方便,且其具有空气进气通道和第一上空气进气口,并不能完全避免灰尘等的杂物进入到内环火下进气口及外环火下进气口处,而炉头盖拆装不方便的问题导致内环火下进气口及外环火下进气口处的难以清洁和维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上进风炉头,其可拆式护盖的拆装方便,卸下可拆式护盖后,能够方便地对进气腔体和引射通道的输入端进行清洁维护。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上进风炉头,包括炉盘、设置在炉盘上并用于安装分火器的通气座及设置在炉盘上并与通气座连通的引射通道;

所述炉盘上设置有位于通气座外侧并贯通炉盘上部的进气腔体,引射通道的输入端与进气腔体连通;

所述炉盘上设置有覆盖在进气腔体上的可拆式护盖,可拆式护盖上设置有与进气腔体连通的上进风孔。

所述通气座上设置有可拆式支架;

所述可拆式支架上设置有分别用于安装点火针和热电偶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

所述炉盘和可拆式护盖之间设置有防虫网。

所述可拆式护盖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凸台,第一凸台上设置有第二凸台,第二凸台上设置有第三凸台,上进风孔设置在第三凸台上并贯通第三凸台的上部和下部,第三凸台呈弧形条状。

所述引射通道包括中心引射通道及双管引射结构;

所述双管引射结构包括分别对称设置在中心引射通道两侧的第一外引射通道和第二外引射通道;

所述中心引射通道、第一外引射通道和第二外引射通道的输入端均位于进气腔体内;

所述通气座上设置有中心通气管及外通气管,中心引射通道与中心通气管连通,第一外引射通道和第二外引射通道均与外通气管连通。

所述进气腔体的前部设置有用于燃气输入的前壳,可拆式护盖设置在前壳上;

所述前壳的前表面上设置有与中心引射通道输入端相对的中心输入口、与第一外引射通道输入端相对的第一输入口及与第二外引射通道输入端相对的第二输入口。

所述前壳的前表面上设置有连通第一输入口输入端和第二输入口输入端的横向管道,横向管道上设置有总输入口;

所述中心输入口位于横向管道的上部或者下部;

所述中心输入口、第一输入口和第二输入口的输出端均设置有喷嘴。

所述炉盘包括上壳体及设置在上壳体下部的下壳体;

所述前壳设置在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前部,通气座设置在上壳体上。

所述上壳体上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横向板及由第一横向板左右两侧分别向前延伸的第一侧板,第一横向板位于通气座的前方,第一横向板与上壳体的前部边缘之间留有间隔;

所述下壳体前部边缘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二横向板;

所述前壳包括第三横向板、由第三横向板底部向后延伸的底板及由第三横向板左右两侧分别向后延伸并与底板相接的第二侧板;

所述第二侧板与相应的第一侧板相接,第二侧板与第二横向板前表面的左右两侧相接,底板与第二横向板前表面的底部相接;

所述可拆式护盖设置在第一横向板、第一侧板、第三横向板及第二侧板上。

所述中心引射通道、第一外引射通道和第二外引射通道的输入端均位于第一横向板的前方;

所述中心引射通道设置在上壳体上;

所述第一外引射通道和第二外引射通道均包括设置在上壳体上的上凹部及设置在下壳体上的下凹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可拆式护盖的拆装方便,卸下可拆式护盖后,能够方便地对进气腔体和引射通道的输入端进行清洁维护。同样地,所述喷嘴出现堵塞或者故障后,仅需拆卸可拆式护盖,即可对喷嘴进行清洁维护或者拆卸更换工作,维修方便,无需整体拆卸本上进风炉头。

2、可拆式支架的拆装方便,当点火针或者热电偶出现故障时,只需卸下可拆式支架,即可对点火针或者热电偶进行检查、更换的工作,无需整体拆卸本上进风炉头。

3、采用可拆式护盖、第一横向板、第一侧板和第二横向板、上壳体和下壳体将喷嘴与引射通道输入端包裹在内,仅保留上进风孔与外界连通,同时,通过设置防虫网,有效避免昆虫等对喷嘴与引射通道输入端的影响,有利于保护喷嘴和引射通道输入端以及两者之间的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隐藏可拆式护盖和可拆式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可拆式护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前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6,本上进风炉头,包括炉盘1、设置在炉盘1上并用于安装分火器的通气座2及设置在炉盘1上并与通气座2连通的引射通道;

所述炉盘1上设置有位于通气座2外侧并贯通炉盘1上部的进气腔体3,引射通道的输入端与进气腔体3连通;

所述炉盘1上设置有覆盖在进气腔体3上的可拆式护盖4,可拆式护盖4上设置有与进气腔体3连通的上进风孔44。

所述可拆式护盖4仅覆盖在进气腔体3上,体积小,并不完全覆盖炉盘1,可拆式护盖4的拆装方便,卸下可拆式护盖4后,能够方便地对进气腔体3和引射通道的输入端进行清洁维护。

所述进气腔体3内部的左右两侧壁上对应可拆式护盖4均设置有固定块71,可拆式护盖4和固定块71之间通过第一紧固螺钉固定连接使可拆式护盖4固定安装在进气腔体3上,第一紧固螺钉依次穿过可拆式护盖4和固定块71,采用该种结构连接方式方便可拆式护盖4的拆装。

所述固定块71底部与进气腔体3底面相接。

具体地,所述进气腔体3位于通气座2的前方。

进一步地,所述通气座2上设置有可拆式支架6;

所述可拆式支架6上设置有分别用于安装点火针和热电偶的第一安装孔61和第二安装孔62。

所述可拆式支架6的拆装方便,当点火针或者热电偶出现故障时,只需卸下可拆式支架6,即可对点火针或者热电偶进行检查、更换的工作,无需整体拆卸本上进风炉头。

进一步地,所述炉盘1和可拆式护盖4之间设置有防虫网7。

所述防虫网7的设置用于防止蜘蛛、蟑螂等昆虫进入到进气腔体3内以及引射通道内。

进一步地,所述可拆式护盖4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凸台41,第一凸台41上设置有第二凸台42,第二凸台42上设置有第三凸台43,上进风孔44设置在第三凸台43上并贯通第三凸台43的上部和下部,第三凸台43呈弧形条状。

所述第一凸台41的左右两侧面和前表面为斜面,斜面的采用提高第一凸台41的整体强度,第一凸台41后表面与可拆式护盖4的后表面平齐,第一凸台41的左右两侧面上均设置有避开第一紧固螺钉的避空凹部72。

所述第一凸台41的后表面上设置有与第三凸台43相对的弧形凹部78,所述第二凸台42呈类弧形条状。

本上进风炉头使用时,分火器设置在可拆式支架6上和可拆式护盖4上,第二凸台42的上表面和可拆式支架6的上表面平行,分火器底面置于第二凸台42的上表面和可拆式支架6的上表面上,即可拆式护盖4也需要承托分火器,分火器重量较大,通过在可拆式护盖4上设置多重凸台(即第一凸台41、第二凸台42和第三凸台43),有利于提高可拆式护盖4的整体强度,保证可拆式护盖4能够稳定地承托分火器。

所述分火器上具有与第三凸台43相对的通风缺口,通风缺口同样呈弧形条状,分火器置于本上进风炉头时,分火器底部置于第二凸台42上,第三凸台43伸入通风缺口内,上进风孔44不被封堵。

进一步地,所述引射通道包括中心引射通道8及双管引射结构;

所述双管引射结构包括分别对称设置在中心引射通道8两侧的第一外引射通道9和第二外引射通道10;

所述第一外引射通道9和第二外引射通道10均呈钩状,均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直段及连接在直段后端的弧形段,弧形段位于通气座2的后部,弧形段末端与通气座2连通。

所述中心引射通道8、第一外引射通道9和第二外引射通道10的输入端均位于进气腔体3内;

所述通气座2上设置有中心通气管21及外通气管22,中心引射通道8与中心通气管21连通,第一外引射通道9和第二外引射通道10均与外通气管22连通。

所述双管引射结构为对称结构,对称结构更为稳定,鉴于引射通道的输入端截面积小,通过采用两路引射通道(即第一外引射通道9和第二外引射通道10),有利于分流输入的气体,达到更大的气体输入量。

所述中心通气管21位于外通气管22的内部,中心通气管21和外通气管22之间通过沿周向均布的若干筋板73相接。

所述可拆式支架6上设置有通孔74,可拆式支架6通过通孔74套装在外通气管22上并置于通气座2上,通孔74边缘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环形部79。

所述通气座2外侧面上沿周向均布有若干固定柱75,可拆式支架6上设置有与固定柱75相对的固定孔76,固定孔75和固定柱76之前通过第二紧固螺钉连接,此种结构方便可拆式支架6的拆装。

所述可拆式支架6上设置有若干个沿周向均布并用于安装分火器的安装孔77。

所述固定孔76、安装孔77、第一安装孔61和第二安装孔62之间错位排布。

所述第一安装孔61位于可拆式支架6的右后部,第二安装孔62位于可拆式支架6的左后部。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腔体3的前部设置有用于燃气输入的前壳5,可拆式护盖4设置在前壳5上;

所述前壳5的前表面上设置有与中心引射通道8输入端相对的中心输入口51、与第一外引射通道9输入端相对的第一输入口52及与第二外引射通道10输入端相对的第二输入口53。

燃气分别从中心输入口51、第一输入口52和第二输入口53输入,并分别输入中心引射通道8、第一外引射通道9和第二外引射通道10内,进气腔体3内形成负压,空气从上进风孔44进入进气腔体3内并与燃气一同进入中心引射通道8、第一外引射通道9和第二外引射通道10内,使燃气和空气在引射通道的输入端已开始混合,保证最终的燃烧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前壳5的前表面上设置有连通第一输入口52输入端和第二输入口53输入端的横向管道54,横向管道54上设置有总输入口55;

所述中心输入口51位于横向管道54的上部或者下部;

本实施例中,中心输入口51位于横向管道54的上部,总输入口55位于中心输入口51的右侧。

所述中心输入口51、第一输入口52和第二输入口53的输出端均设置有喷嘴56,喷嘴56位于进气腔体3内。

所述喷嘴56出现堵塞或者故障后,仅需拆卸可拆式护盖4,即可对喷嘴56进行清洁维护或者拆卸更换工作,维修方便,无需整体拆卸本上进风炉头。

进一步地,所述炉盘1包括上壳体11及设置在上壳体11下部的下壳体12;

所述前壳5设置在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的前部,通气座2设置在上壳体11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11上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横向板13及由第一横向板13左右两侧分别向前延伸的第一侧板14,第一横向板13位于通气座2的前方,第一横向板13与上壳体11的前部边缘之间留有间隔;

所述固定块71与相应的第一侧板14的内壁相接。

所述下壳体12前部边缘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二横向板15;

所述前壳5包括第三横向板57、由第三横向板57底部向后延伸的底板58及由第三横向板57左右两侧分别向后延伸并与底板58相接的第二侧板59;

所述中心输入口51、第一输入口52和第二输入口53均设置在第三横向板57上。

所述第三横向板57通过第三紧固螺钉锁紧在固定块71上。

所述第二侧板59与相应的第一侧板14相接,第二侧板59与第二横向板15前表面的左右两侧相接,底板58与第二横向板15前表面的底部相接;

所述可拆式护盖4设置在第一横向板13、第一侧板14、第三横向板57及第二侧板59上。

所述防虫网7紧压在第一横向板13、第一侧板14、第三横向板57、第二侧板59的上表面和可拆式护盖4底面之间。

传统技术中,喷嘴56与引射通道输入端的外部区间为完全敞开结构。本上进风炉头中,采用可拆式护盖4、第一横向板13、第一侧板14和第二横向板15、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将喷嘴56与引射通道输入端包裹在内,仅保留上进风孔44与外界连通,同时,通过设置防虫网7,有效避免昆虫等对喷嘴56与引射通道输入端的影响,有利于保护喷嘴56和引射通道输入端以及两者之间的区间。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引射通道8、第一外引射通道9和第二外引射通道10的输入端均位于第一横向板13的前方;

所述中心引射通道8、第一外引射通道9和第二外引射通道10的输入端均呈喇叭状。

所述中心引射通道8设置在上壳体11上;

所述第一外引射通道9和第二外引射通道10均包括设置在上壳体11上的上凹部16及设置在下壳体12上的下凹部17。

上述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