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壁流管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57952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附壁流管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炉用余热回收装置,尤指一种换热管内装有小型附壁流发生器,以提高换热效率的附壁流管式换热器。
工业炉窑是热加工的关键设备,也是能源消耗大户,约占我国能源总耗量的四分之一。它采用各种燃料供热,最后以烟气形式排放,烟气中所含余热量为能耗量的30—60%。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可利用烟气余热资源约三千万吨标煤,采用换热器回收烟气余热用以加热空气或煤气是提高炉窑热效率、降低燃耗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炉用余热回收装置的研究十分重要。
管式换热器是工业炉常用的换热装置,其典型的结构是由进出风管、进出风箱、风室及换热管束组成,参阅图6所示,其主要换热元件是采用不同直径和材质的管子制成,虽然结构简单,但传热系数K较低,为提高传热系数K,制造者一般在换热管内安装一与管等长的插入件(多为一字形、十字形),扰动管内气流,可提高传热系数,但气流阻力增加,制造复杂,不易检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传热系数高,制造简易,检修方便,体积小的附壁流管式换热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附壁流管式换热器,由进出风管、进出风箱、换热管束、风室组成,其特征在于换热管内安装1个或1个以上的附壁流发生器,此附壁流发生器由心轴、轴头组成,而轴头则位于心轴的端部,心轴内开有1个以上的旋孔。
在换热管内的选定位置,加设一个或多个小型附壁流发生器,气流经均布在附壁流发生器上的多个螺旋槽喷出,使气流旋转地射向换热元件管壁,形成附壁流动,提高附面层气流速度,强化传热,同时可降低器壁温度,提高换热器寿命或降低换热器材质要求,气流阻力较小,实现高效低阻换热。
其制造容易,体积小,换热效率高,易于检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合
如下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实心心轴的小型附壁流发生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附壁流发生器的俯视图。
图4为现行的工业炉用换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进风管1、进风箱2、换热管3、5、风室4、出风箱6、出风管7均采用连续焊依次连接,不得泄漏。而附壁流发生器8用销子销卡在换热管3、5内任意选定位置,换热管3、5可根据需要组成多行程。
附壁流发生器8由心轴81、轴头82组成,心轴81中开有4个旋孔83。出风口可放在附壁流发生器8的底部或侧面圆周任选位置,心轴81、轴头82可采用焊接方法将其固结一起,也可采用精密铸造、铸造方法将其固结一起。其材质可为金属、陶瓷或其它材料。
工作时,予热介质从进风管1进入进风箱2到换热管3,经附壁流发生器8形成附壁流动换热后到风室4,再进入换热管5内的附壁流发生器8形成附壁流动换热后经出风箱6,再由出风管7排出。
本实用新型与普通光管换热器相比,换热系数K大大提高,壁温下降;与一般全程带插入件的直流管式换热器相比,换热系数K提高,阻损小,壁温低,制造简易,检修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附壁流管式换热器,由进出风管、进出风箱、换热管束、风室组成,其特征在于换热管内安装1个或1个以上的附壁流发生器,此附壁流发生器由心轴、轴头组成,而轴头则位于心轴的端部,心轴内开有1个以上的旋孔。
专利摘要一种附壁流管式换热器,由进出风管、进出风箱、换热管束、风室组成,其特征在于换热管内安装1个或1个以上的附壁流发生器,此附壁流发生器由心轴和轴头组成,轴头位于心轴的端部,心轴内开有旋孔,气流经发生器心轴中的旋孔喷出,使气流旋转地射向换热器管壁,形成附壁流动,提高附面层气流速度,强化传热,提高换热系数,制造简易,检修方便。
文档编号F28D7/00GK2222895SQ95214220
公开日1996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1995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1995年6月26日
发明者史竞 申请人:史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