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热焚烧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221144阅读:来源:国知局
火器6组成,过滤器由水封装置4及油水分离器5组成,水封装置4的出口端连接油水分离器5的进口端,并水封装置4的通过进水控制阀25连通喷淋系统中水管道19的进口处,进气管道3进口处的废气浓度检测仪,进气管道3分别通过第一进气控制阀701、第二进气控制阀702及第三进气控制阀703并联在第一蓄热室201、第二蓄热室202及第三蓄热室203的底端,进气系统上还设有旁通烟道26,旁通烟道26 —端与所述阻火器6的出口端连接,另一端与引风机16的进口端连接;供热系统由连接在氧化室I上的油管8及设置在油管8上柴油储槽9及柴油燃烧器10组成;助燃溶剂系统由依次串联的溶剂储槽11、溶剂泵12及雾化喷枪13组成,并通过溶剂管道14连接在氧化室I上;排气系统由排气管道15、引风机16及排气管道15末端的烟囱17组成,引风机16的出口端还设有旁路管道27,并旁路管道27通过第一旁路控制阀2801、第二旁路控制阀2802及第三旁路控制阀2803分别并联在第一蓄热室201、第二蓄热室202及第三蓄热室203的底端,排气管道15通过第一排气控制阀1801、第二排气控制阀1802及第三排气控制阀1803分别并联在第一蓄热室201、第二蓄热室202及第三蓄热室203的底端,;烟气喷淋系统包括通过水管道19顺次连接的碱液池20、喷淋泵21及喷淋塔22,喷淋塔22设置在烟囱17的下端,碱液池20通过管道分别与喷淋塔22及引风机16连通;
第一进气控制阀701、第二进气控制阀702、第三进气控制阀703、第一排气控制阀1801、第二排气控制阀1802、第三排气控制阀1803、第一旁通控制阀2801、第二旁通控制阀2802及第三旁通控制阀2803上均设有风速或风量感测器,且根据该风速或风量感测器所感测的风速或风量讯号,借助一气流控制器控制每一控制阀的启闭,以控制通过每一蓄热室2的气流为废气气流、净化气流或无气流。
[0023]具体实施时:
第一阶段,关闭第一进气控制阀701、第二进气控制阀702、第三进气控制阀703、第一旁通控制阀2801、第二旁通控制阀2802及第三旁通控制阀2803,依次打开第一排气控制阀1801、第二排气控制阀1802及第三排气控制阀1803,启动供热系统,利用柴油、柴油燃烧器10及长明火燃烧器23结合压缩空气将二茂铁溶于甲醇的溶剂通过雾化喷枪13喷入氧化室I进行自动点火,将第一蓄热室201、第二蓄热室202及第三蓄热室203分别加热到运行状态;
第二阶段,关闭其他控制阀,仅打开第一进气控制阀701将收集的废气首先通过水封装置4及油水分离器5过滤去除灰尘及油性物再经进气管道送至第一蓄热室201进行预热,预热到750°C左右,预热后的废气进入氧化室I进行氧化分解,使废气中所含有机物充分氧化分解,通过柴油燃烧量自动控制热氧化温度维持在800°C左右,产生的烟气少量进入第二蓄热室202与第二蓄热室202中的蓄热陶瓷进行换热,还有少量的烟气进入第三蓄热室203起到净化第三蓄热室203的作用为新进废气预热做准备,此时,仅打开第二进气控制阀702,第二蓄热室202进入废气然后进氧化室I进行氧化,并少量烟气对第三蓄热室203换热,再同时打开第一排气控制阀1801与第三进气控制阀1803,第三蓄热器203进入废气,第一蓄热室201进行排气,依次通过控制阀之间的调节交替循环,对废气进行处理,放热后的烟气由引风机16送至喷淋塔22,接通自来水冲入碱液池20,喷淋泵21将碱液池20中的碱液喷砂向在喷淋塔22内的烟气除去烟气中的酸性气体,最后通过烟囱17达标排放到大气中;
第三阶段,关闭整个系统,关闭第一进气控制阀701、第二进气控制阀702及第三进气控制阀703,打开第一旁通控制阀2801、第二旁通控制阀2802及第三旁通控制阀2803通过旁通管道26连通外界空气,让第一蓄热室201、第二蓄热室202及第三蓄热室203的温度慢慢降下来完成对废气处理的整个流程。
[0024]此外,在废气进去时通过废气浓度检测仪对废气进行检测,当废气浓度不在设定范围内时废气不进入该系统直接由引风机16吸入通过旁通烟道26直接排至烟囱17然后排向大气,降低运行成本。
[0025]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蓄热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热系统、助燃溶剂系统、蓄热氧化系统、进气系统、排气系统及烟气喷淋系统,所述的进气系统、助燃溶剂系统及进气系统分别串联在所述的蓄热氧化系统的进口处,并所述的进气系统、助燃溶剂系统及进气系统之间并联,所述的蓄热氧化系统的出口处串联所述的排气系统,所述的排气系统上连接所述的烟气喷淋系统,其中: 所述的蓄热氧化系统包括蓄热室(2)及氧化室(I ),所述的氧化室(I)水平设置在所述蓄热室(2)的顶端并与所述的蓄热室(2)连通,所述的蓄热室(2)由依次平行竖直放置的第一蓄热室(201)、第二蓄热室(202)及第三蓄热室(203)组成;所述的进气系统由进气管道(3)及顺次设置在进气管道(3)上的过滤器及阻火器(6)组成,所述的进气管道(3)分别通过第一进气控制阀(701)、第二进气控制阀(702)及第三进气控制阀(703)并联在所述的第一蓄热室(201)、第二蓄热室(202)及第三蓄热室(203)的底端,所述的供热系统由连接在氧化室(I)上的油管(8)及设置在油管(8)上柴油储槽(9)及柴油燃烧器(10)组成;所述的助燃溶剂系统由依次串联的溶剂储槽(11)、溶剂泵(12)及雾化喷枪(13)组成,并通过溶剂管道(14)连接在所述氧化室(I)上;所述的排气系统由排气管道(15)、引风机(16)及排气管道(15)末端的烟囱(17 )组成,所述的排气管道(15)通过第一排气控制阀(1801)、第二排气控制阀(1802)及第三排气控制阀(1803)分别并联在所述的第一蓄热室(201 )、第二蓄热室(202)及第三蓄热室(203)的底端;所述的烟气喷淋系统包括通过水管道(19)顺次连接的碱液池(20)、喷淋泵(21)及喷淋塔(22),所述的喷淋塔(22)设置在所述烟囱(17)的下端;供热系统对蓄热室(2)进行预热,废气通过进气系统进入到蓄热室(2)进行加热,然后进入氧化室(I)进行氧化分解,产生的烟气通过排气系统并经烟气喷淋系统除去酸性气体后排向大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化室(I)上还设有长明火燃烧器(23)及火焰检知器,氧化室(I)的顶端上设有防爆口(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系统上还包括设置在进气管道(3)进口处的废气浓度检测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器由水封装置(4)及油水分离器(5)组成,水封装置(4)的出口端连接油水分离器(5)的进口端,并水封装置(4)的通过进水控制阀(25 )连通喷淋系统中水管道(19 )的进口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系统上还设有旁通烟道(26),旁通烟道(26)—端与所述阻火器(6)的出口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引风机(16)的进口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机(16)的出口端还设有旁路管道(27 ),并旁路管道(27 )通过第一旁路控制阀(2801)、第二旁路控制阀(2802 )及第三旁路控制阀(2803)分别并联在所述的第一蓄热室(201)、第二蓄热室(202)及第三蓄热室(203)的底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液池(20)通过管道分别与所述的喷淋塔(22)及引风机(16)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室(2)内部填充的蓄热材料为石质或陶瓷材质。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蓄热焚烧系统,包括供热系统、助燃溶剂系统、蓄热氧化系统、进气系统、排气系统及烟气喷淋系统,进气系统、助燃溶剂系统及进气系统分别串联在蓄热氧化系统的进口处,蓄热氧化系统的出口处串联排气系统,排气系统上连接烟气喷淋系统,柴油联合供热系统对蓄热氧化系统中的蓄热室进行预热,废气通过进气系统进入到蓄热室加热,然后进入蓄热氧化系统中的氧化室进行氧化分解,烟气通过排气系统并经烟气喷淋系统除去酸性气体后排向大气;该蓄热焚烧系统自动轮流切换对废气进行蓄热氧化,节约时间,提高效率,降低废气处理后的热量排放,具有较高的热效率,废气中VOCs分解率高,使用时安全可靠、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
【IPC分类】F23G7-06
【公开号】CN104534487
【申请号】CN201410782855
【发明人】吴军伟, 谈立刚, 王琴, 丁乾
【申请人】江苏百茂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