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87627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器。



图1所示,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一般具有设于天花板C的开口部S的装置主机体1,以及安装在该装置主机体1的下部的装饰面板2。上述装置主机体1的外壳3形成为下侧开口的箱形。在该外壳3的内侧贴有隔热材料4。另一方面,在上述外壳3的内部设有由沿着外壳3的侧面设置成大致环状的热交换器20,在热交换器20的内侧从下方吸入空气、朝热交换器20并向侧面吹出的送风机5,以及在送风机5的吸入侧设置的喇叭口6。在上述热交换器20的下方设有接收冷凝水的排水盘7,在该排水盘7与隔热材料4之间形成有吹出空气通道8。
上述空调装置中的热交换器20为板式翅片盘管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20系围绕送风机5而形成筒状。但是,以往的热交换器20具有热交换效率差的问题。
就是说,上述热交换器20是由内侧的第1热交换部件和外侧的第2热交换部件重叠构成。上述的第1热交换部件和第2热交换部件由多个传热管贯穿纵长的多个翅片形成。这种传热管系沿上下排列。
而且,上述多个传热管的后端通过圆弧状的管接头与每个热交换部件连接。
具体地说,如图5所示,在上述第1热交换部件a中,最上段的传热管和与该管相邻的下方的传热管通过管接头c连接,传热管被依次连接。
另外,上述第2热交换部件b与第1热交换部件a相同。即在上述第2热交换部件b的最上段的传热管和与该管相邻的下方的传热管通过管接头c连接,传热管被依次连接。
所以,上述管接头c为上下纵向设置。由于热交换器20的这种结构,制冷剂是在每个热交换部件b,c的2根传热管中流动之间进行蒸发和冷凝。
另一方面,由于空气从第1热交换部件a穿过第2热交换部件b,故在第1热交换部件a中与制冷剂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在第2热交换部件b中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其结果是以往的热交换部器20存在热交换效率差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高热交换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器具有多个传热管32、42贯穿多个翅片31、41构成的多个热交换部件30、40,各热交换部件30、40被弯曲成筒状,以使前端和后端靠近并在1个热交换部件30的外侧重叠有另一热交换部件40,其特点是,上述各热交换部件30、40的前端面33、43和后端面34、44位于同一平面上;并且,1个热交换部件30的传热管32和另一热交换部件40的传热管42通过圆弧状的管接头50连接。
另外,上述管接头50也可以斜向连接1个热交换部件30的传热管32及另一热交换部件40的传热管42。
此外,上述第1热交换部件30的外侧重叠有第2热交换部件40,在上述第1热交换部件30和第2热交换部件40中的多个传热管32、42沿上下方向排列成1列,上述管接头50也可斜向地连接第1热交换部件30的传热管32和第2的热交换部件40的传热管42。
即,在本实用新型中,系从1个热交换部件30经由另一热交换部件40配置有上述管接头50。其结果是制冷剂在经由2个热交换部件30、40并在2根传热管32、42内流动中进行蒸发或冷凝。
而且,例如在第1热交换部件30中流动的空气大致均等地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然后,通过第1热交换部件30的空气在第2热交换部件40中与制冷剂进行大致均等的热交换。
所以,如果采用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各热交换部件30、40中空气和制冷剂进行大致均等的热交换,故能提高热交换效率。
特别是,当第1热交换部件30的外侧重叠有第2热交换部件40时,空气和制冷剂在第1热交换部件30和第2热交换部件40中进行大致均等的热交换。其结果是能提高整个热交换效率。
附图简单说明
图1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装置的纵剖面图。
图2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器的俯视图。
图3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器的主视图。
图4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器的后端面的端面图。
图5为表示以往的热交换器的后端面的端面图。
以下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另外,本实施例是将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器适用于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由于该空调装置已如上所述,故详细说明从略(参考
图1)。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热交换器20为围绕送风机5形成筒状的板式翅片盘管热交换器。
上述热交换器20是由第1热交换部件30和第2热交换部件40重叠构成。即上述第1热交换部件30被设置于内侧,在该第1热交换部件30的外侧重叠着第2热交换部件40。
上述第1热交换部件30和第2热交换部件40是由多个传热管32、42贯穿纵长的多个翅片31、41而形成的。这些传热管32、42是上下排列着的。
上述第1热交换部件30的前端面33及后端面34和第2热交换部件40的前端面43及后端面44位于同一平面。即上述的第1热交换部件30与第2热交换部件40的前端面33、43是一致的,而第1热交换部件30与第2热交换部件40的后端面34、44也是一致的。
而且,在上述的第2热交换部件40的多个传热管32、42的前端连接有液管21。在上述第1热交换部件30的多个传热管32、42的前端连接有气管22。在图3中,第1热交换部件30的传热管32、42的前端连接着气体制冷剂的集合管23。
另一方面,上述的第1热交换部件30的传热管32的后端和第2热交换部件40的传热管42的后端通过圆弧状U字型的管接头50相连接。具体如图4所示。上述第1热交换部件30的最上段的传热管32和第2热交换部件40的最上段的传热管42通过管接头50相连接。与上述最上段的传热管32、42相邻的下面的第2传热管32、42被连接在第1热交换部件30和第2热交换部件40之间。于是,上述的第1热交换部件30的传热管32与第2热交换部件40的传热管42依次通过管接头50相连接。
而且,上述第2热交换部件40的各传热管42是被设置在第1热交换部件30的多个传热管32之间。所以,上述各管接头50如图4所示向左下方倾斜。
以下对热交换器2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制成使多个传热管32、42在纵长的多个翅片31、41中贯穿的第1热交换部件30和第2热交换部件40。上述的第1热交换部件30和第2热交换部件40在这种状态下呈平板状。
然后,使平板状的第1热交换部件30和第2热交换部件40重叠,同时通过管接头50连接上述第1热交换部件30的传热管32和第2热交换部件40的传热管42。在这种状态下,制成将该两个热交换部件30、40,同时弯曲成筒状的热交换器20。
具体地说,是将平板状的第1热交换部件30和第2热交换部件40的后端对齐弯曲,制成热交换器20。
即上述热交换器20由于形成筒状,故内侧的第1热交换部件30和外侧的第2热交换部件40的周长不同。在平板状时,第1热交换部件30为短,第2热交换部件40为长。
当第1热交换部件30和第2热交换部件40的前端对齐弯曲时,第1热交换部件30的后端与第2热交换部件40的后端不对齐。所以,在这种场合如图5所示,传热管32、42在每个热交换部件30、40处均通过管接头5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1热交换部件30和第2热交换部件40的后端是对齐弯曲的,第1热交换部件30的前端和第2热交换部件40的前端不对齐。可是,这种场合如图4所示,可以通过管接头50连接各热交换部件30、40的传热管32、42。
其次,对上述热交换器20的热交换作用加以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从第1热交换部件30经第2热交换部件40配置有上述管接头50。其结果,制冷剂经过2个热交换部件30、40并在2根传热管32、42内的流动中进行蒸发和冷凝。
于是,例如流过第1热交换部件30的空气大致均等地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然后,通过第1热交换部件30的空气在第2热交换部件40中与制冷剂进行大致均等的热交换。
所以,如果依据本实用新型,由于空气和制冷剂在各热交换部件30、40中进行了大致均等的热交换,故能提高热交换效率。
特别是由于第1热交换部件30的外侧重叠有第2热交换部件40,空气和制冷剂在第1热交换部件30和第2热交换部件40中进行大致均等的热交换。其结果是提高了整体的热交换效率。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是将2个热交换部件30、40进行重叠,但本实用新型也可将3个以上热交换部件30、40,…进行重叠。
而且,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器20并非只适用于天花板嵌入式的空调装置。
权利要求1.一种热交换器,具有多个传热管(32,42)贯穿多个翅片(31,41)构成的多个热交换部件(30,40),所述各热交换部件(30,40)被弯曲成筒状以使前端靠近后端,并在1个热交换部件(30)的外侧重叠有另一交换部件(40),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热交换部件(30,40)的前端面(33,43)和后端面(34,44)位于同一平面上,并且,1个热交换部件(30)的传热管(32)和另一热交换部件(40)的传热管(42)通过圆弧状的管接头(50)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50)斜向倾斜以连接1个热交换部件(30)的传热管(32)及另一热交换部件(40)的传热管(42)。
3.如权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热交换部件(30)的外侧重叠有第2热交换部件(40),在所述第1热交换部件(30)和第2热交换部件(40)中的多个传热管(32,42)沿上下方向排列成一列,所述管接头(50)斜向连接第1热交换部件(30)的传热管(32)和第2热交换部件(40)的传热管(4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热交换器(20)具有多个传热管(32,42)贯穿多个翅片(31,41)构成第1热交换部件(30)和第2热交换部件(40)。两热交换部件(30,40)相重叠且第2热交换部件(40)位于第1热交换部件(30)外侧。第1热交换部件(30)的传热管(32)和第2热交换部件(40)的传热管(42)通过圆弧状管接头(50)连接。管接头(50)与传热管(32)、(42)连接。可提高热交换器热交换效率。
文档编号F24F13/30GK2441075SQ0024276
公开日2001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00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00年8月24日
发明者竹内牧男, 田中俊行 申请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