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87903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的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类,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的加热器。
众所周知,有关电气性的流体加热器,一般从电热金属为发热单元,经包覆绝缘后直接内置于液体,使发生的热温直接交换于液体中,或以外围贴置方式将所发生的温度,经由容置液体的壳体导入热温的间接性加热,上述的方式由于结构形态使该该流经的水流,必须囤积或以累进方式,以暂态停留在某一固定容置空间受热,于是受该空间限制,使机体的体积较大,且经该空间对流出的受热流体,出水温度在对流不均的情况下,会造成温度不平均,由于发热采用电热金属,一般的电热水器的电热金属本身温度约在500℃以上,而会对流绝缘体如云母材质者产生一定程度破坏,而形成漏电危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加热器存在的缺欠,提供一种新型的加热器,达到安全及多样化有效加热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新型的加热器,其结构是以安全包封方式,由一热交换本体,在其内部直接夹置有一经包封的陶瓷电阻发热单元,并于该发热单元邻边,通设有多道水流管路,该发热单元所发生温度,经由本体吸收后,带效于水流管路间接对流体加热,又该热交换本体的二端,可设有可选择流向并导通水流的端盖,藉该端盖作端部止封及水流导向的选定,而利便水流形态在本体内为串流方式,或并联通流的安排为主要目的,其次水流管路可采用管体制成波形状,由分层的本体盖封纳入,藉以减少水流阻力;另本体可采多段串接方式,形成细长状机体应用,再次在本体侧端,可藉由U形导管连接,藉以获得可随意套接,提供流向改变选择。
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实施例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
1为本体、2为闸槽、3为发热单元、11为管路、12为螺槽、21为变形部、31为电线、32为绝缘层、22、23为压接面、40为垫圈、41为前端盖、42为后端盖、431为进水口、432为出水口、410、411、421、422为导槽、44为线孔、111、112、113为管路、131、132为互对体、110为管体、151、152为嵌槽、141、142为半圆槽、51为套接管、52为套接孔。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一供流体穿流的金属质热交换本体1,在其内部与水流相同方向开设有闸槽2,该闸槽2是供一以陶瓷电阻(PTCR)发热的发热单元3容置,热交换本体1呈长条状,内部纵向开设有二道以上的水流管路11,角端开设有供组合锁接的螺槽12,相邻管路11平分位置,所开设的闸槽2相对本体1的侧面连接处,设有闸槽变形部21;包封的发热单元3,主体上以片状的电性陶瓷电阻质发热片,经电线31导通电力而发生电热为热源,整体包外由一电性绝缘层32包封,并使电线31导通向外,而该发热单元3整体外形体积为较该闸槽2内容置空间为小;将发热单元3整体纳入于本体1设的闸槽2内部,经平均加压本体1上,下二方位的力量,逼迫闸槽2所设变形部21产生力变形,以致形成闸槽2的上下二压接面22、23有效贴压住发热单元3的阴阳二面,形成有效夹置发热单元3的形态;再在本体1的前后二端,各分别接合上前端盖41及后端盖42,前端盖设有与本体所设管路11互对的进水口431及出水口432,供一回流转向导引的导槽411,后端盖42同相对管路11端口,及依水流导向方向,而设有导通的导槽421、422,及穿绕电线31的线孔44,则利用二端盖41、42盖封作用,而盖封闸槽2的前后端口及该本体1的端部,另该二端盖41、42与本体1盖合面可设有止泄作用的垫圈40。
利用各别所设的导槽存在,提供当流体由进水口431进入后,经由第一管路111流通,直到后端盖42所设一以导槽421时,藉由该导引作用,使水流回转进入第二管路112,该第二管路回流的流体再流至前端盖所设导槽411,并被转折导引而流向第三管路113,又流体经由第三管路113向后回流至后端盖42所设二次导槽422,并受作用而导通向第四管路114回流转出水口432,流放出吸热的流体,由上述水流回绕穿流作用,可有效吸收平均位置夹置于其间的发热单元3所发出的热温,有效减低该热温对外消散的损耗,并使流体得到较无阻力的穿流,且可提供机体细长化应用,以及对器材轻薄短小的要求,或减少应用空间的浪费;发热单元3为陶瓷电阻质的材料,藉其本身为恒温特性及无明火性质,在使用上极具安全及简便效果,又其本身工作温度可维持在约200℃的低温,对周边材料不具破坏性,而且整体是被绝缘包封,并被完整夹置于闸槽内间接导热,因此具有相当安全阻隔效果;端盖41、42所设各导槽,除提供上述回流状态外,可依照不同导通方式,使改变其回流线的进行状态,当然上述的方式必须在有多数水流管路的应用下,可达更多种水流形态的改变;端盖41的改变,如附图8所示,做多数并排方式应用,如将该端盖41加设有多数的导槽而伸长了端盖长度,且各导槽之间可供多数吸热本体并排组接后得以导通,可获得并排方式的应用。
如附图2及附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可藉由一整体的导热金属管110,回绕成一波形状后,由热交换本体1的形态为对开状而分上、下二互对体131、132,对合面之间,各设有供管体110容置的半圆槽141、142及供发热单元3容置的嵌槽151、152,藉该管路为一单体性管体弯制成形,使其水流流动阻力减低到于低水压场合应用,而该二互对体131、132之间对合,可用螺丝或胶合等方式对合,及在管体110外表与半圆槽141、142相对界面,另可填布导热性质类似的胶剂,藉以填充可能产生的间隙,而有效导热。
如附图4及附衅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在本体1所设管路11朝外端口,可设有公母形态的套接管51及套接孔52,则可提供以多段本体方式串接,使整体形成细长状,提供所需场合搭配设计应用。
如附图6及附衅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在各管路11的端口,可藉由U形状的导管6导通,藉以可依工程实际需求而改变水流回路,并减化零件形态,或可选配相关的管路应用,而得到并联或串联的形态,提供不等水压匹配应用,而其导接的方式,同可相同于前述套接管的套接方式,或其他可固定的方式。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的加热器,它是由本体(1)、闸槽(2)、发热单元(3)等构成,其特征在于热交换本体(1)为长条状,内部纵向开设有二道以上的水流管路(11),角端开设有供组合锁接的螺槽(12),相邻管路(11)平分位置,所开设的闸槽(2)相对本体(1)的侧面连接处,设有闸槽变形部(21);发热单元(3)主体上以片状的电性陶瓷电阻质发热片,经电线(31)导通电力,整体由一电性绝缘层(32)包封,并使电线(31)导通向外,发热单元(3)整体外形体积小于闸槽(2)内容置空间;在本体(1)的前后二端,分别接合前端盖(41)及后端盖(42),前端盖设有与本体(1)所设管路(11)互对的进水口(431)及出水口(432),供一回流转向导引的导槽(411),后端盖(42)同相对管路(11)端口,及依水流导向方向,而设有导通的导槽(421)、(422)及穿绕电线(31)的线孔(44)以及还没有垫圈(40)。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本体(1)可设有二互对体相对对合,以包覆一单体状波形回绕的管体。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本体(1)二端相对管路端口,可藉由U形导管导通水流流向。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端盖(41)、(42)可增加导槽导通数量,而供多数本体并排组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的加热器,主要是由一内部通设有多道水流管路的热交换本体1,邻近管路夹设有经绝缘包封的陶瓷电阻发热单元3,在热交换本体1的内部与水流相同的方向开设有闸槽2,在本体1的外端由可选择改变水流方向的盖板等盖封,利用该内置的发热单元3,使其热温有效安全被吸收,及该盖板为可选择多种流向,藉以获得多方式的应用。
文档编号F24H1/12GK2434594SQ0024341
公开日2001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00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00年7月17日
发明者巫嘉雄 申请人:巫嘉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