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状或粒状材料的热处理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93557阅读:5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粉状或粒状材料的热处理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可以绕转动轴线运动的物体并借助气流对粉状或粒状固体进行热处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许多技术方法中,需要加热粉状或粒状材料。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在生产作业中大多已有的且一般是成本很低的能源的蒸汽供应装置是很经济的,尤其是与电能相比。为了加热粉状或粒状材料,知道了只借助热传导来加热产品的散料流传热器。热传导需要的表面积较大,所以散料流传热器必然结构尺寸较大并因而占用很大的空间。
加热粉状或粒状材料的另一种可行方法是使用加热混合器,其中加热混合器的壳体面及混合器具本身都可能被加热。在这里,由于迅速更新接触面,所以可获得比散料流传热器强许多的传热,因而,可以获得总体更小的装置结构尺寸。加热混合器的缺点在于,必须相当费力地设计混合器的驱动、对产品进行控制及输入和输出产品,所以例如通常无法改造现有的挤压装置和挤压生产线,或只能费事地进行改造。如果直接引入蒸汽来干燥或处理粉状或粒状固体,则由于冷凝热高而实现快速加热。另外,当借助蒸汽进行加热时,如果使用饱和蒸汽,则可以可靠地避免局部过度加热待加热的粉末或颗粒并由此避免损坏它们。把蒸汽用作温度控制介质的缺点在于,只能相当费事地再次去除产生的冷凝物。因此,目前只能在其中在加热产品中产生的残留水分不给加热后的步骤留下任何严重缺陷的工艺中采用蒸汽来有目的地加热粉状或粒状固体如可分散的聚合物。随后处理加热产品以去除残留水分将是要相当费事执行的步骤。

发明内容
考虑到干燥粉状或粒状固体的可行方法以及所提到的伴随现有方法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如此实现粉状或粒状固体的处理,即通过直接送入蒸汽,不仅可以直接处理在待处理产品中仍有残余氧的固体,也可以处理在待处理产品中没有残余氧的固体。
根据本发明,如此完成该任务,即在使用可以绕转动轴线运动的物体并借助气流对粉状或粒状固体进行热处理的方法中,连续进行以下步骤-通过输入水蒸汽来加热容纳在物体扇段内的散料,-在随后发生的一个或多个步骤中,使被加热的散料遇到输入空气和/或输入惰性气体的处理,-从运动物体中除去被干燥的或被惰性化的散料。
可以看到本发明方法的优势尤其在于,借助绕转动轴线转动的并且包括多个扇段形巢室的物体并通过自动控制该运动物体绕转动轴线的速度,可以明确地调整产量。该运动物体最好是唯一一个有多个彼此分隔开的巢室的斗轮,斗轮的这些巢室在径向上敞开。由于运动物体的自适应的总体尺寸非常小以及取代现有的计量装置,本发明的方法可以顺利地被事后整合到已经生产环节中的挤压生产线或挤压机中。在这种情况下,绕转动轴线运动的物体是被水平布置地还是垂直布置地驱动的是不重要的。
在本发明方法的一个有利改进中,经所述物体的外圆周填充/排空垂直布置地工作的运动物体的扇段。通过运动物体的外圆周,不仅可以把蒸汽并且尤其是饱和蒸汽引入独立扇段或巢室内,而且可以引入空气和惰性气体如氮气。为装满蒸汽,如在绕转动轴线运动的物体的外环处,可以设置一个被设计成斗轮形式的带孔扇段。
根据本发明方法的一个实施变型方案,粉状或粒状散料可以在运动物体外环处被送入斗轮的独立扇段内并且在几乎旋转一圈后可以通过外环从绕转动轴线运动的物体的独立扇段中被排出。在被分成独立扇段的运动物体的工作期间内,可以从外圆周送入散料并可以从运动物体外面送入从外面流入的空气。可以有利地通过形成在斗轮套筒处的管道从独立扇段中排出蒸汽和经外表面流入的气流。在蒸汽流被冷凝且流过这些巢室后,可以把在斗轮外周面上输入的蒸汽流及其所含物质在斗轮套筒处被收集起来并且可以通过与转动轴线同轴延伸的排出关从叶轮中被除去。
在有助于排空绕转动轴线转动的垂直布置的斗轮的扇段的情况下,可以从绕转动轴线转动的垂直布置的斗轮套筒输入气流如氮气流。在与斗轮的转动轴线同轴延伸的惰性气体供应管路上,氮气从绕转动轴线转动的斗轮的套筒流入独立扇段,流过在那里的散料并通过选择由内向外的流向来促进在产品输出部上从斗轮的独立扇段巢室中排出产品。在斗轮上的独立扇段巢室被完全排空后,斗轮如顺时针地转向产品入口,所以分别经过产品入口的巢室可以再次装满待处理产品。
为保证把粉状或粒状固体供给绕水平定位的转动轴线转动的斗轮的独立扇段,一散料输入管配属于这样的斗轮的外圆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个有利的变型实施方案,该运动物体也可以水平布置地工作,从而可以与绕转动轴线转动的物体的转动轴线平行地给分别容纳在扇段内的散料供应气流。在这样配置且水平工作的一个斗轮送料器的情况下,气体最好从上面进入所装入的散料中并向下流动。在这种情况下,可借助重力有利地分离出水分。在运动物体水平布置地工作的情况下,如果给独立扇段装填散料,则设置用于散料、蒸汽的固定不动的管路,或尤其是也设置用于气体或惰性气体的管路,以及一个固定不动的取料管。在成斗轮(如叶轮)形式的转动物体上形成的这些独立扇段可以交替地具有覆盖面。可选择地设置这些覆盖面。在按水平布局工作的斗轮的底部和盖部上,可不同地选择覆盖面的交替顺序,如作为散料的入口或出口,如作为没有气体流通口的分扇交替布置的覆盖面以及允许气体流通的如带孔覆盖面。如果叶轮被用作运动物体,则产生了这些彼此之间被隔壁分开且成盘形绕组片形式的扇段。
在本发明方法的一个有利改进方案中,可以在被扇段壁分成单个巢室的运动物体内这样处理固体,即氧残留物很可能不进一步扰乱处理地留在固体内。在所述方法的这个变型方案中,空气流入主要有助于干燥,所以在绕转动轴线(水平布置)运动的斗轮上,空气流入是充足的。
另一方面,例如如果在聚乙烯化合中加工聚合物,残留氧量经常成问题并且对进一步加工有很大的破坏性,通过用蒸汽使其升温并接着用惰性气体使所述材料不活泼,从而调节成斗轮形式的运动物体的扇段所含的散料。为促进气体流通,当散料要容纳在这些扇段内时,流出面及可能的进入面被构成带孔网格结构。
因此,本发明的方法不仅可以被用在其中应留有残余氧的固体中,在此,本发明方法可以同样很好地用在粉状或粒状固体中,在这样的固体中的残留氧是至关紧要的。斗轮上的空气或惰性气体的入口或出口的数量与之有关,该斗轮被设置作为运动物体的一个示范实施形式。
根据本发明,通过一个使用气流并借助一个绕转动轴线运动的物体来热处理粉状或粒状固体的装置来实现这个目的,其中在运动物体的盖和底中分段设有盖,该盖允许散料或气流进入或离开。
如为了把原料供给挤压机,借助一个配备有外驱动机构的转动装置,可以按照设备需要来独自调节和影响产量。被设计成绕转动轴线转动的(假定水平或垂直布置)的运动装置可以被构造成一个斗轮,该斗轮的套筒可以有排出蒸汽冷凝物和气体的排出管以及用于这样的气体的输入管,所述气体促成通过起到运动物体作用的斗轮的圆周来排空独立扇段。


以下参考图来说明本发明,其中图1是通过外周面排出气体和输入和输出产品的按水平布局工作的运动物体的侧视图,图1a表示一个叶轮,图2是具有所属加料槽的斗轮装置的透视图,图3表示一个水平定向工作的并固定安装的斗轮,它绕转动轴线旋转并具有示意所示的散料入口及出口和蒸汽或惰性气体供应管,图4表示主要用空气及随后的惰性气体进行干燥的斗轮的盖部构造,图5表示根据图4的用空气进行干燥的运动物体的底部构造,它具有允许气体通过并覆盖扇段的带孔表面,图6表示起到运动物体作用的并用于加热和或许使产品惰性化的斗轮的盖部构造,图7表示属于图6的底部构造的一个斗轮的底部构造。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从图1所示图中,详细看到一个垂直定向地工作的斗轮的侧视图。
图1示出了绕一转动轴线1如按顺时针方向26转动的一个斗轮2。斗轮2被分成独立斗轮扇段3,这些独立扇段3由自斗轮2套筒伸出的扇段壁6形成。例如,一个扇段的扇段圆弧由标记3.1表示。在这种构造中,通过外周面进行独立扇段3的装填和排空,在外周面处,示意示出了一个散料输入管4及一个散料排出管5和一蒸汽入口16。装填斗轮2的独立扇段3通过上述输入管和排出管进行,在此,可与转动轴线1同轴地并在斗轮套筒区域内设置用于所出现的蒸汽冷凝物的输出管路或排风管路。
当散料可如通过散料输入管4被送入斗轮2的独立扇段3时,在斗轮2的每个扇段3内,可以通过一条惰性气体供应管并沿径向从内到外地产生惰性气流,该惰性气体供应管与斗轮2转动轴线1同轴地延伸。可以有利地就在这样的时刻之前或在这样的时刻使惰性气流沿径向流向外,即一个从此刻起被处理的装散料扇段3的扇段圆弧3.1位于产品输出管5的对面。此时,通过由内向外的惰性气流促进了使当时扇段3排空散料,从而可以保证扇段完全排空。当斗轮2继续绕转动轴线1的顺时针转动时,在这种情况下,未处理的散料又可以通过散料输入管4并经扇段圆弧3.1被送入斗轮2的一个被如此排空的扇段巢室3内。
在散料经散料输入管4被装入后,通过其开口长度只占扇段圆弧3.1一小部分的蒸汽入口16的通道并经过在当时的装有待处理散料的扇段3上的外环,可注入空气或惰性气体23、24。蒸汽16或产生的冷凝物经上述与转动轴线1同轴延伸的输出管线8被排走。或许拟定的空气输入23也可在斗轮2的外侧面上通过各斗轮2各扇段3的外侧面(扇段圆弧3.1)进行。由外向内流动的并干燥独立扇段3所装散料的空气也可以通过设置在斗轮套筒区内的排出管线从独立扇段3中被排走。
相反,可以通过上述方法调整惰性气流9经过装有正处理的散料如加热或干燥的散料的独立巢室3的方向,由此,通过由内向外流过扇段3的惰性气流9,可与散料排出管5相对地实现斗轮2的独立扇段3的完全排空。
图1a表示一个叶轮的示意图。
可绕转动轴线1旋转且最好被用作运动物体的叶轮2相对一个在此未示出的界面旋转。如果按垂直布局28构造,则它相对两个横设的固定界面旋转;如果按水平布局29构造,则它相对一个底面和盖面旋转。在图1a所示的水平布置的叶轮中,可以设置一个上盖,但这不是绝对必要的。在扇段圆弧3.1区内开启的独立扇段3被扇段壁6分隔开。在图1、1a所示的构造中,用作运动物体的叶轮2的转向为顺时针方向;但在相应调整输入面和输出面的场合下,转向也可以倒过来。
图2的透视图详细示出了按垂直布局28并可绕转动轴线旋转的斗轮2,它借助在示意构造中示出的散料输入装置10并经其外周面来装填散料。虽然在此未示出,但在散料溜槽上方有散料储备容器,它给散料输入装置10连续提供散料。散料溜槽开口可以有利地匹配于旋转物体3的斗轮外周面的外曲率并且其开口区13仅占当时待装填或待排出的斗轮扇段3的圆弧3.1的一小部分。另一方面,开口也可越过两个相邻扇段壁6之间的整个扇段圆弧3.1。
用标记5表示在此没详细示出的散料取出点(见与图1的视图)。
在起运动物体作用的斗轮2的垂直布局28中,散料输出管5最好位于底侧上,以便除了保证惰性气流9沿径向由内向外地穿过独立扇段3,而且保证借助重力排空装有产品的斗轮2独立巢室3。
图3更详细地说明了一个水平定向地工作的斗轮2。成斗轮2状的且绕转动轴线1顺时针旋转的物体包含通过扇段壁6分隔开的独立扇段3,扇段壁6经套筒成星形延伸。斗轮2独立扇段3的高度由标记18表示。在图3的上部,设有在水平布局29中或许有的斗轮2的盖装置,在次没有详细地示出但以下要进一步进行说明。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或许设有允许气体进入的带孔扇段。在底侧有斗轮2的底部,它在图3中没有详细示出,但在图5、7中将详细说明。与图3所示转动轴线1平行延伸的散料输入管由标记4表示。此处,待处理粉状或粒状散料被引入斗轮2的独立扇段3内。如图3所示,设置一个斗轮2,产品从斗轮2被排出到一个进一步处理单元(这里未示出)如挤压机,如标记17所示。斗轮2的刚装满待处理粉状或粒状散料的扇段3如图3所示地绕垂直定向的转动轴线1顺时针旋转。被送入相应扇段3内的、由标记16和22表示的且固定设置的蒸汽输入管加热当时装在扇段巢室3内的散料。
在输入蒸汽以加热留在相应扇段6内的储备散料后,进行干燥。可以在斗轮2的顶侧上固定设置蒸汽输入口、惰性气体输入口及或许有的空气入口。尤其是最好成盘形绕组片状的扇段面处引入蒸汽。在成按水平布局29工作的斗轮2形式的运动物体构造中,在斗轮2的下侧输出气体。为此,图3所示斗轮2的底部区配备有允许气体通过的表面,虽然在此没有详细示出。
图4详细示出成斗轮形式的且基本上用来用空气来干燥粉状或粒状固体的运动物体2的盖区。
由标记19表示的一个或许有的斗轮盖如图3所示地被扇段壁6分成独立扇段3。标记4表示要把产品输入扇段3的产品输入口,而顺时针方向26看与之并列的扇段3被一个固定盖21封闭。在图4中,作为白色区域出现的扇段3是斗轮2的扇段3,它绕其垂直布置的转动轴线1顺时针转动。因此,固体可以经相应扇段3的在4处露出的开口进入扇段3。在顺时针方向26上与之并列的扇段3内,散料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在顺时针方向26看的相连扇段3内,进行蒸汽供给22。扇段3的外圆弧由标记3.1表示。在供给蒸汽后,即在加热扇段3内的储备散料后,散料被供给一个空气输送装置23,由此进行干燥。
在表示斗轮2盖区19的图4中,惰性气体供应装置被设计成固定设置的氮气管线24的形式并由标记24表示。
在所示斗轮2的盖部构造19的一个实例中,并列扇段3敞开,以允许惰性气体如CO2经过。白色区域表示一个相应开口或允许气体通过的板。
显然,可以根据粉状或粒状散料的自然条件、加热要求、湿度和颗粒大小,在许多扇段3处进行蒸汽输入并且在独立扇段3处进行有助于干燥的空气输入。
如图4所示地并列于底部区域内的并允许惰性气体输入24的扇段面(在此只示出2个)也可遍及斗轮2的多于2个的扇段3。
图5详细示出一个斗轮2的底部区,它主要通过输入空气来干燥固体,其中对固体的进一步处理有不利影响的残余氧仍留在待干燥固体中。装在扇段3内的散料在斗轮2绕转动轴线1顺时针旋转时经历一整个处理周期并且在由标记17表示的位置处离开扇段3。从各扇段3排出产品用标记17表示。
根据盖部结构的与容纳散料的独立扇段3的通孔和盖有关的设计,用作运动物体的一个斗轮2的各扇段3的底部配备有一个通气和防止散料通过的固体板25,而如图5所示,独立扇段3可以配备有一个带孔底部或网格状布置的底部,虽然它挡住了在通过所示扇段壁6隔开的独立扇段3内的散料,但它易于允许蒸汽、惰性气体及干燥气体通过。这样,例如湿气可平行于转动轴线1地向下离开斗轮2并可从独立扇段3内去除散料所含蒸汽冷凝物。被扇段3被构造成盘形绕组片状板件形式的实心底面25封闭的情况下,气体不能向下平行于斗轮2转动轴线1地离开。待处理散料的停留时间为叶轮2绕转动轴线1的转速的函数。在给定斗轮2尺寸的场合下,可以改变用流经气体量进行加热及干燥的效率。
图6、7表示允许对粒状或粉状固体进行处理的运动物体构造,在处理后,粒状或粉状固体应不含任何可能不利地影响进一步加工的扰人的残余氧。这可能对例如聚乙烯化合是成问题;尤其是只借助空气来气压传送产品并由此使产品含有较多氧时。
在图6、7所示的实施变型方式中,与根据图4、5所示实施变型方式的盖部结构和底部构造不同,斗轮2扇段3的大部分开设有氮气惰性气体入口24.1、24.2、24.3和24.4,而在图6的盖部构造的独立扇段内,根本不存在空气输入。因而,只有被送入斗轮2圆周上的4个扇段3内的惰性气体如氮气用于干燥,因为根据图4中盖部构造地单独输入空气会进一步提高粒状或粉状固体的含氧量,而这是特别不期望发生的。
因而,这样使用的斗轮2的如图4所示的底侧与图5所示底部区结构相比也是不同的。在图7所示的底部区中,尤其这样设计独立扇段3的底部,即散料留在这些扇段内,但尽可能保持其中所含散料不活泼。一方面,成格栅状或金属网状的或带孔的底部允许待处理散料留在斗轮2扇段3内;另一方面,设置于底部内的开口可以实现气体流通。如图7所示,在转向26即顺时针方向上看,单个底部扇段27.1、27.2、27.3、27.4、27.5、27.6和27.7是并列的。在17处,可以与斗轮2的转动轴线1平行地排出产品,在17处,产品离开斗轮圆2扇段3。在斗轮2按照水平布局29工作的场合下,通过直接在斗轮2盖侧19引入蒸汽并接着在许多依次排列的位置处送入惰性气体,可从粒状或粉状固体中去除氧。
除氧对如尽可能防止质量降低是必要的。供应流及聚合物熔体的含氧量低表示级别更高的产品,例如,它可以与泛黄指数有关地被归为高级产品。
除了明显改善在其中输入材料刚开始接触氧的挤压时的如在风力输入时的产品质量,本发明提出的方法还具有其它优势1.在挤压机中,当供应电能时,节省了通过加热被输入要处理产品中的大部分能量。因为一般在生产厂中提供蒸汽,所以给挤压机供能明显减少。
2.在挤压机上的产量一样的情况下,预热聚合物颗粒需要少量电能;挤压机的机械负荷降低。这意味着,挤压机使用寿命延长及维护周期延长。
3.对挤压机所用的机械驱动功率对计划提高产量来说是瓶颈的情况来说,材料产量可以显著提高。
下面根据一个实例来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获得的方法参数以及根据本发明构造的斗轮的尺寸在聚乙烯颗粒的6吨/小时质量流及假定斗轮转速(转/分)的情况下,通过斗轮2每分钟可以生产100kg聚乙烯颗粒。假定每个斗轮2有10个扇段或巢室3,即每个扇段约保存10kg聚乙烯即体积相应为20升。因此,斗轮总体积必须被设计成能容纳200升材料。
假定一个斗轮2具有1.5m直径,这对应于1.76m2的表面积,则可以获得大约11.3cm的斗轮2的总高度18。
为把聚乙烯颗粒或粒状或粉状散料从20℃加热到100℃,每小时需要0.5吨蒸汽,它对应于约800m3/小时。据此,斗轮2可以获得13m3/分钟的产量。这对应于200升/秒的蒸汽体积流。假定蒸汽流速约为4.5km/h,则粉状或粒状材料大约可以平均留在蒸汽流中达6秒。
符号列表1 转动轴线2 斗轮3 斗轮扇段(巢室)3.1 扇段圆弧4 散料输入管5 散料排出管6 扇段壁7 空气入口8 出口9 惰性气流方向10散料输入溜槽11储备散料12散料出口13开口区14斗轮宽度15出口开口度16蒸汽入口17散料去除部18斗轮高度19斗轮盖部20斗轮底部21闭合的扇段22蒸汽供给23空气输送(装置)24惰性气体输送(装置)
24.1 惰性气体扇段24.224.324.425板26转向27带孔的扇段底部27.1 气体出口扇段27.227.327.427.527.627.728垂直布局29水平布局
权利要求
1.借助绕一转动轴线(1)运动的物体(2)并使用气流(7,16,22,23,24)热处理粉状或粒状固体的方法,它具有以下连续进行的步骤-通过输入水蒸汽(22)来加热容纳在物体(2)扇段(3)内的散料,-在随后发生的一个或多个步骤中,使被加热的散料遇到输入空气(23)和/或输入惰性气体(24)的处理,-从运动物体(2)中除去被干燥的或被惰性化的散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所述物体的外圆周填充/排空垂直布置(28)地工作的运动物体(2)的扇段(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运动物体(2)的外环上,散料被供给扇段(3)并运动物体(3)外环上排走散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惰性气体(24)和/或蒸汽(16,22)横向进入绕转动轴线(1)转动的物体(2)扇段(3)内。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运动物体(3)的外圆周进行蒸汽和空气(7)的输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蒸汽、空气和惰性气体在径向流过扇段(3)后在运动物体(2)的套筒(8)流走。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扇段(3)接受气体是在径向上从内向外地进行的。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个散料输入管(10,11,12)被配属于物体(2)的外周面,以便给物体(2)扇段(3)供应散料。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个按水平布局工作的运动物体(2)的扇段(3)与运动物体(2)转动轴线(1)平行地接受气流(4,16,22,23,24)。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运动物体(2)在盖侧(19)配备有以交替顺序覆盖扇段(3)的面(25)。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运动物体(2)在底侧(20)上有一个扇段(3,17),该扇段具有用于已处理的散料的出口和分段排列的覆盖面(25)并且具有允许气体流出的扇形面(27)。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运动物体(2)的水平布局中,在与转动轴线(1)平行的方向上促进水分去除。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容纳在扇段(3)内的散料在散料含有允许残余氧的情况下接受空气(7,23)干燥。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直接引入蒸汽(22)以及供应惰性气体(24)使要脱除氧的散料惰性化。
15.借助绕转动轴线(1)运动的并具有独立扇段(3)的斗轮(2)并使用气流(7,16,22,23,34)来热处理粉状或粒状固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运动斗轮(2)的盖部(19)及底部(20)中,分段设有允许散料或气流(22,23,24)进入或离开的盖(21,25,27)。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运动物体(2)被设计成可绕转动轴线(1)运动的斗轮的形式,并且在该斗轮的套筒处设有用于蒸汽冷凝物、空气的排出管(8)以及用于促进排空扇段(3)的惰性气体的输入管线。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允许气体固定不变地输入和散料进入的盖部(19)被安装在绕转动轴线(1)旋转的斗轮的上方,而一个带有散料去除部(17)和允许气体流通的扇段(27)的固定不动的盖(20)被安装在绕转动轴线(1)旋转的斗轮(2)的下方。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运动物体(2)的扇段(3)在垂直方向上被流过。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运动物体(2)的扇段(3)由外向内或由内向外地被蒸汽、空气、惰性气体或干燥气体流过。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借助绕转动轴线(1)运动的物体(2)并使用气流(7,16,22,23,24)来热处理粉状或粒状固体的方法和装置。在此方法中,连续实施下列步骤首先,通过输入蒸汽(22)来加热容纳在运动物体(2)扇段(3)内的散料。然后,在随后发生的一个或多个步骤中,使被加热的散料遇到输入气体(23)及/或输入惰性气体(24)的处理。最后,从绕转动轴线(1)运动的物体(2)扇段(3)内去除被干燥的或惰性化的散料。
文档编号F26B11/04GK1630550SQ01817333
公开日2005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2001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00年10月13日
发明者M·维特, T·凯斯勒, K·-P·法维尔克, K·埃弗茨 申请人:巴塞尔聚烯烃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