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93216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体式空气调节器。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空气调节器是将室内空气吸入并加以处理,然后再排放到建筑物内或房间内,从而使室内环境保持令人舒适的状态的装置。大体分为分体式和一体式。
分体式空气调节器和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基本功能是一样的,只不过分体式空气调节器是把冷却装置安装在室内,把散热和压缩装置安装在室外,并且该分离的两个装置通过制冷剂连接管相互连接。
而一体式空气调节器则是将冷却、散热功能一体化,该一体化装置直接安装在房屋墙壁上或是窗户上。这种一体式空气调节器有两种工作方式,一种是直接吸入室内的空气,加以处理之后再排出;一种是将一体式空气调节器安装在室外,通过与室内相通的管道吸入室内空气,加以处理之后再排出。
如图5至图7所示,现有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包括以下组成部分,即底板(2);机箱(4),安装在上述底板(2)的上方;空气导流部件(6),能够将上述底板(2)与机箱(4)所组成的空间分隔成室内侧空间(I)和室外侧空间(O);前面板(9),安装在上述机箱(4)的室内侧的前面,形成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前面外壳;压缩机(12),能够将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转变成高温高压状态;冷凝器(14),安装在上述室外侧空间(O)内,从上述压缩机(12)中流出的制冷剂在流经冷凝器(14)的过程中,将热量传导给室外侧空间(O)内的空气,从而冷凝成液态;膨胀阀(图中未示),能够对在上述冷凝器(14)中实现冷凝的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予以膨胀处理,使其变成低温低压的2种状态混合制冷剂(液体和气体的混合);蒸发器(16),安装在上述室内侧空间(I)内,流过上述膨胀阀的2种状态混合制冷剂在流经它的过程中,可以吸收室内侧空间(I)内的空气的热量,从而蒸发成气态。
上述机箱(4)的室外侧的侧面和顶部形成了室外进风口(5),室外的空气可以通过室外进风口(5)流入。上述机箱(4)的背面是开放的,因而可以使空气排放到室外。
上述空气导流部件(6)包括下导流部件(7),安装在底板(2)的上方;上导流部件(upper guide)(8),安装在下导流部件(32)的上部,能够将由涡轮扇(24)强制送出的空气向上述室内空气排风口(11)引导。
上述前面板(9)的前面形成能够使室内空气流入的室内空气进风口(10),上述室内空气进风口(10)的上方或旁边形成室内空气排风口(11),室内侧空间(I)内的空气可以通过上述室内空气排风口(11)排向室内。
上述一体式空气调节器还包括双侧轴电动机(22),它固定在上述空气导流部件(6)上,具有分别向室内侧空间和室外侧空间突出的前方旋转轴(20a)和后方旋转轴(20b);涡轮扇(24),连接在上述双侧轴电动机(20)的前方旋转轴(20a)上,能够强制使室内空气向上述蒸发器(16)流动;孔板(26),位于上述涡轮扇(24)的吸入侧,能够起到加快风速的作用;轴流扇(28),是连接在上述双侧轴电动机(20)的后方旋转轴(20b)上,能够强制使室外空气流过上述冷凝器(14);护罩(30),形成了通过上述轴流扇(28)的旋转而吸入的室外空气流动的通道。
下面叙述具有上述结构的现有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驱动过程。
首先,启动一体式空气调节器,那么制冷剂就会在由上述压缩机(12)、冷凝器(14)、膨胀部件(图中未示)、蒸发器(16)构成的制冷循环系统内循环。与此同时,上述双侧轴电动机(20)驱动,从而使涡轮扇(24)和轴流扇(28)旋转。
通过上述涡轮扇(24)的旋转,上述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前方的室内空气被吸向后方,因而,这些空气可以通过上述前面板(9)的进风口(10)流入到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内部。这些空气流过上述蒸发器(16)之后温度会降低,这样的低温空气会顺序流过上述孔板(26)、下导流部件(7)以及上导流部件(8),这样一来,空气的流动方向就会折向前方,最后可以通过上述前面板(9)的排风口(11)重新排向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前方。
另一方面,通过上述轴流扇(28)的旋转,室外的空气被吸进机箱(4)的进风口(5),这些流入的空气流过上述护罩(30),然后在流经上述冷凝器(14)的过程中会吸收制冷剂的热量,最后重新排向室外。
但是,采用现有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存在以下问题,即由于室内空气进风口(10)和室内空气排风口(11)都在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前面形成,因此排出空气中的相当一部分会直接重新流入。
另外,由于室内空气从涡轮扇(24)的前方流入,之后折向上方,最后再在上述空气导流部件(8)的引导下重新折向前方,因此空气在流动过程中的损失较大,并且噪音也比较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一体式空气调节器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进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它的热交换器安装在左、右两侧,室内空气可以通过左、右两边侧面流入,经过热交换之后再通过前面排出,因此可以提高制冷、制热的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排出空气的逆流,同时降低耗电量。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式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它的右边侧面上形成右侧进风口,左边侧面上形成左侧(原文为“右侧”,译者注)进风口;送风扇,安装在所述框架的内部,能够通过所述右侧进风口和左侧进风口吸入室内空气,然后将空气排向前方;右侧热交换器,安装在所述右侧进风口与送风扇之间,能够使通过所述右侧进风口流入的空气实现热交换;左侧热交换器,安装在所述左侧进风口与送风扇之间,能够使通过所述左侧进风口流入的空气实现热交换。
前述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其中送风扇包括轮轴,它连接在送风电动机的旋转轴上;若干个叶片,它们沿着所述轮轴的外表面朝螺旋方向形成。
前述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其中分别连接在所述左侧热交换器和右侧热交换器上的制冷剂连接管是并联的。
前述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其中还包括空气导流部件,它上面形成孔板,该孔板对被所述送风扇排向前方的空气起到引导作用;隔板,是安装在能够将所述框架的背面挡住的位置上。
前述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其中左侧热交换器和右侧热交换器安装在所述隔板的前面与所述空气导流部件的背面之间。
前述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其中还包括前面板,该前面板安装在所述框架的前面,该前面板上形成排风口,被所述送风扇排出的空气通过所述排风口排向室内。
前述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其中排风口在对应于所述送风扇的前方位置上形成。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一实施例的侧视2为本发明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示意3为本发明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一实施例的横向截面4为本发明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一实施例的纵向截面5为现有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侧视6为现有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分解立体示意7为现有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纵向截面中标号说明52底板 53右侧进风口54左侧进风口 55框架(frame)56孔板(orifice)57空气导流部件(air guide)58排风口 59前面板(front panel)60隔板(barrier)61右侧进风口62顶部进风口 63左侧进风口64机箱(cabinet)67前方旋转轴68后方旋转轴 70双侧轴电动机72室内送风扇 73轮轴74叶片 76室外送风扇77轮轴 78叶片80室内热交换器 81右侧热交换部83左侧热交换部 81a、83a制冷剂流入管81b、83b制冷剂流出管 86护罩(shroud)88孔板(orifice)90室外热交换器94压缩机 96毛细管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室内空气(A)可以从两边侧面流入,经过热交换之后,再通过前面排出。
室外空气(B)可以从两边侧面或顶部流入,经过热交换之后,再通过后面排出。
上述一体式空气调节器如图2至图4所示,底板(52)的前面部分的上方装有框架(55),框架(55)上形成了能够使室内空气流入的进风口(53、54)。
上述框架(55)的右边侧面上形成右侧进风口(53),左边侧面上形成左侧进风口(54),因此室内空气可以通过上述框架(55)左右2个侧面流入。
上述框架(55)的内部装有空气导流部件(57),空气导流部件(57)上形成孔板(56),该孔板(56)可以对被后述的室内送风扇(72)排向前方的空气起到导向作用。
上述框架(55)的前面装有前面板(59),前面板(59)上形成排风口(58),被上述室内送风扇(72)排出的空气通过该排风口(58)排向室内。
上述前面板(59)相当于上述室内送风扇(72)的前方的位置上形成上述排风口(58),为了保护排风口(58)后方的部件,该排风口(58)处还装有排风格栅(59a)。
上述框架(55)的背面装有隔板(60),该隔板(60)将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内部分隔成室内侧空间(I)和室外侧空间(O)。
上述隔板(60)安装在能够将上述框架(55)的背面挡住的位置上。
上述底板(52)的后面部分的上方装有机箱(64),机箱(64)上形成了能够使室外空气流入的进风口(61、62、63)。
上述机箱(64)的右边侧面上形成右侧进风口(61),顶部形成顶部进风口(62),左边侧面上形成左侧进风口(63),后面是开放的,室外空气可以通过上述机箱(64)的3个面流入,然后这些流入的空气可以通过后面排出。
上述隔板(60)上装有双侧轴电动机(70),该双侧轴电动机(70)具有朝该隔板(60)的前方突出的前方旋转轴(67)和朝该隔板(60)的后方突出的后方旋转轴(68)。
上述双侧轴电动机(70)的前方旋转轴(67)上连接着室内送风扇(72),该室内送风扇(72)位于框架(55)的内部,能够通过上述框架(55)的左、右侧进风口(53、54)吸入空气,然后将空气排向前方。上述双侧轴电动机(70)的后方旋转轴(68)上连接着室外送风扇(76),该室外送风扇(76)位于上述机箱(64)的内部,它能够通过上述机箱(64)的进风口(60、61、62)吸入空气,然后将空气排向后方。
上述室内送风扇(72)可以将其后方或四周的空气吸入,然后再将空气排向前方,是由以下部件构成,即固定在上述双侧轴电动机(70)的前方旋转轴(67)上的轮轴(73);沿着上述轮轴(73)的外圈朝螺旋方向形成的多个长长的叶片(74)。因此这种风扇也叫做K形扇或X形扇。
上述室外送风扇(76)可以将其前方或四周的空气吸入,然后再将空气排向后方,它由以下部件构成,即固定在上述双侧轴电动机(70)的后方旋转轴(68)上的轮轴(77);沿着上述轮轴(77)的外圈朝螺旋方向形成的若干个长长的叶片(78)。因此这种风扇也叫做K形扇或X形扇。
上述框架(55)的内部装有室内热交换器(80),这个室内热交换器(80)可以使被上述室内送风扇(72)吸入的空气实现热交换。
上述室内热交换器(80)包括右侧热交换器(81),安装在上述右侧进风口(53)与室内送风扇(72)之间,能够使通过上述右侧进风口(53)流入的空气实现热交换;左侧热交换器(83),它安装在上述左侧进风口(54)与室内送风扇(72)之间,能够使通过上述左侧进风口(54)流入的空气实现热交换。也就是说,上述右侧热交换器(81)和左侧热交换器(83)可以分别对流入的空气进行制冷、加热。
上述右侧热交换器(81)和左侧热交换器(83)分别由以下部分构成,即制冷剂连接管,制冷剂可以在它的内部流动;若干个导热,它们安装在上述制冷剂连接管上,能够增加流过制冷剂连接管的制冷剂的热传导面积。
分别连接在上述右侧热交换器(81)和左侧热交换器(83)上的制冷剂连接管入口侧的制冷剂流入管(81a、83a)是并联的。另外,分别连接在上述右侧热交换器(81)和左侧热交换器(83)的制冷剂连接管出口侧的制冷剂流出管(81b、83b)也是并联的。
上述右侧热交换器(81)和左侧热交换器(83)安装在上述隔板(60)的前面与上述空气导流部件(57)的背面之间。
上述右侧热交换器(81)或左侧热交换器(83)既可以与上述框架(55)的右侧面和左侧面排成一排,也可以相对于上述框架(55)的右侧面和左侧面倾斜一定的角度。
上述右侧热交换器(81)或左侧热交换器(83)倾斜一定角度安装时,比它们与上述右侧面和左侧面排成一排时的热传导面积大,在这种情况下,它们与从侧面流入后又折向前方的空气的流动方向正交,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流动阻抗,提高热传导效率。
上述机箱(64)的内部还装有护罩(86),该护罩(86)形成了被室外送风扇(76)吸入的室外空气流动的通道。
上述护罩(86)上形成孔板(88),室外送风扇(76)就位于该孔板(88)内。
该护罩(86)的内部或后方装有室外热交换器(90),被上述室外送风扇(76)排向后方的空气在流经室外热交换器(90)时,与制冷剂产生热交换。
上述室外热交换器(90)由以下部分构成,即制冷剂连接管,制冷剂在它的内部流动;若干个导热片,它们安装在上述制冷剂连接管上,能够增加流过制冷剂连接管的制冷剂的热传导面积。
上述室外热交换器(90)安装在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后方,其左右方向上的长度较长。
标号94为压缩机,该压缩机安装在上述底板(52)上位于室外侧空间(O)内。
标号96为膨胀部件即毛细管,该毛细管安装在上述室外热交换器(90)与室内热交换器(80)之间,它能够使在上述室外热交换器(90)中实现了冷凝的制冷剂膨胀并向室内热交换器(80)移动。
本发明的驱动过程如下所述首先,启动一体式空气调节器,上述压缩机(94)启动,从而排出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这些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在流经室外热交换器(90)的过程中向周围散热,从而实现冷凝。冷凝之后的制冷剂在流过上述毛细管(96)之后被减压,从而变成2种状态混合制冷剂。
被减压之后的制冷剂向上述制冷剂流入管(81a、83a)分流,从而流入室内热交换器(80)的右侧热交换器(81)和左侧热交换器(83)。制冷剂在流经上述右侧热交换器(81)和左侧热交换器(83)的过程中吸收周围的热量,从而实现蒸发,然后通过上述制冷剂流出管(81b、83b)流出之后汇合起来,最后重新向上述压缩机(94)循环。
另外,上述一体式空气调节器在驱动压缩机(94)的同时,还会驱动双侧轴电动机(70)。
上述双侧轴电动机(70)驱动时,该室内送风扇(72)旋转,从而在其周围或后方产生负压,这样一来,上述框架(55)的侧面的空气(A)就会通过框架(55)的右侧进风口(53)和左侧进风口(54)流入到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内部前方,即室内侧空间(I)内。
分别通过上述右侧进风口(53)和左侧进风口(54)流入的空气分别流过热交换器(80)的左侧热交换部(81)和右侧热交换部(83),并且在空气流经它们的过程中热量会被制冷剂吸收从而得到冷却。被冷却的空气被室内送风扇(72)吸入,然后被排向室内送风扇(72)的前方。
这样排出的空气会顺序流过孔板(56)和前面板(59)的排风口(58),最后排向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前方。
当上述双侧轴电动机(70)驱动时,室外送风扇(76)旋转,从而在其周围或前方产生负压,这样一来,上述机箱(64)侧面和上方的空气(B)就会通过机箱(64)的右侧进风口(61)、顶部进风口(62)以及左侧进风口(63)流入到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内部后方,即室外侧空间(O)内。
通过上述右侧进风口(61)、顶部进风口(62)以及左侧进风口(63)流入的空气被上述室外送风扇(76)吸入并排向后方。这些空气在流过护罩(86)的孔板(88)之后风速会变快,然后在流经室外热交换器(90)的过程中会吸收制冷剂的热量,从而变成热空气。这些热空气可以通过机箱(64)的后面排向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后方。
本发明并不仅仅限定于如上所述的实施例,例如也可以将上述框架(55)和机箱(64)制成一体。
发明的效果本发明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中,室内空气可以从框架的旁边即左右两侧通过框架的左侧进风口和右侧进风口流入,流入的空气在分别流经左侧热交换器和右侧热交换器的过程中,被冷却、加热,然后这些被冷却、加热的空气被上述送风扇吸入,混合在一起之后再被送风扇排向前方。因此,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即可以提高制冷、制热效率,并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排出空气的逆流。
本发明可以从框架的左、右2个方向吸入室内空气,这与只从送风扇的前方吸入空气的情况相比,送风扇吸入空气的面积增加了,因此本发明还具有以下优点,即可以使大量的室内空气迅速地流入并实现热交换,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送风扇的负荷和耗电量,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空气在流动的过程中产生的损失,减小噪音。
由于本发明中还装有孔板,该孔板可以引导被上述送风扇排出的空气的流向,并且隔板挡住上述框架的背面,因此可以使从室内流入的空气迅速地排向前方。
本发明还具有以下优点,即由于上述左侧热交换器和右侧热交换器安装在上述隔板的前面与空气导流部件的背面之间,因此不但可以确保有足够的热交换面积,并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前后或左右长度。
此外,在排出空气的流动方向出现转弯时,容易产生乱流现象,因会产生较大的噪音。但对于本发明来说,由于还包括前面板,该前面板安装在上述框架的前面,并且前面板在对应于上述送风扇的前方的位置上形成排风口,从而使被上述送风扇排出的空气能够直接流向前方,因此,本发明可以使完成热交换的空气迅速地排向室内,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乱流现象以及由此产生的噪音。
权利要求
1.一种一体式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它的右边侧面上形成右侧进风口,左边侧面上形成左侧进风口;送风扇,安装在所述框架的内部,能够通过所述右侧进风口和左侧进风口吸入室内空气,然后将空气排向前方;右侧热交换器,安装在所述右侧进风口与送风扇之间,能够使通过所述右侧进风口流入的空气实现热交换;左侧热交换器,安装在所述左侧进风口与送风扇之间,能够使通过所述左侧进风口流入的空气实现热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扇包括轮轴,它连接在送风电动机的旋转轴上;若干个叶片,它们沿着所述轮轴的外表面朝螺旋方向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分别连接在所述左侧热交换器和右侧热交换器上的制冷剂连接管是并联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气导流部件,它上面形成孔板,该孔板对被所述送风扇排向前方的空气起到引导作用;隔板,是安装在能够将所述框架的背面挡住的位置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热交换器和右侧热交换器安装在所述隔板的前面与所述空气导流部件的背面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面板,该前面板安装在所述框架的前面,该前面板上形成排风口,被所述送风扇排出的空气通过所述排风口排向室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口在对应于所述送风扇的前方位置上形成。
全文摘要
一种一体式空气调节器,包括框架,它的右边侧面上形成右侧进风口,左边侧面上形成左侧进风口;送风扇,安装在框架的内部,能够通过右侧进风口和左侧进风口吸入室内空气,然后将空气排向前方;右侧热交换器,安装在右侧进风口与送风扇之间,能够使通过右侧进风口流入的空气实现热交换;左侧热交换器,安装在左侧进风口与送风扇之间,能够使通过左侧进风口流入的空气实现热交换。本发明它的热交换器安装在左、右两侧,室内空气可以通过左、右两边侧面流入,经过热交换之后再通过前面排出,因此可以提高制冷、制热的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排出空气的逆流,同时降低耗电量。
文档编号F24F1/02GK1740668SQ200410020369
公开日2006年3月1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24日
发明者白尙均, 丁勇元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