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型煤常压热水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83480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卧式型煤常压热水锅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卧式型煤常压热水锅炉的改进技术。
背景技术
现有的卧式型煤锅炉,基本有两种结构组成形式一种是其锅炉本体由水冷壁管和烟火管构成,需设置耐火砖砌筑炉墙构成;另一种是采用平板拉撑钢壳体夹水炉墙构成其锅炉本体,炉体内炉拱等部件同样需要砌筑。这两种类型的锅炉普遍存在对流区的烟火管设置结构,在实际运行中存在很多技术缺陷烟火管的受热面布置结构对烟气积灰极为敏感,导致烟气流通截面积的缩小,若不及时清理出现“倒烟”现象会使锅炉不能正常运行,特别是对烟火管高温端口的积灰硬壳物质极难清除,随着使用期的延长会因该硬壳物质壅阻、阻塞而报废,另外高温烟气在烟火管内顺管道内壁穿行、顺向冲刷受热面,其换热效果显然会低于横向交叉冲刷管束的换热效果,导致锅炉热效率偏低;其次,后者锅炉其钢板拉撑炉墙结构会造成向炉膛内漏水的故障隐患,其原因在于圆钢拉撑需要穿过内炉胆板和外炉墙板穿孔、由外部焊接而成,此种拉撑结构对墙板穿孔位置的误差要求极高,且不方便焊接,又无法避免向炉内漏水的隐患;再次是现有型煤锅炉普遍存在整体水循环能力差、多有水滞留区,致使炉水温度区域差异大,产生的热应力大、水速缓慢的受热面会产生局部“过冷沸腾”,而出现“烧爆管”、“烧鼓包”事故,安全性能难如人意;再者,砖砌筑炉墙结构漏风系数大,炉体表面散热损失大,还造成锅炉非常笨重,运输过程中也极易损坏,并在运行前需要较长的烘炉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为改变现有卧式常压型煤锅炉对流换热区的受热管束的布置结构、促进锅炉正常运行、提高换热效率,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整套卧式型煤常压热水锅炉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本卧式型煤常压热水锅炉,其水套炉体中所设置的水套炉拱将炉体内部空间分隔构成下部的燃烧室和上部设置于燃烧室与烟气出口之间的对流换热的烟气通道,烟气通道与燃烧室的预热区相连通,在该烟气通道中设有上端与顶部炉体水夹层相通、下端与水套炉拱水夹层相通的纵置式水管管束。
在上述的整体技术方案中,其水套炉体的夹水炉墙采用了如下平板拉撑结构其拉撑圆钢垂直固定焊接于内炉胆板上,拉撑圆钢顶端设有的平顶凸台置于外炉墙板的穿孔处,在穿孔中采用塞焊固定组装其夹水炉墙。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位于水套炉拱的炉膛辐射受热面由其表面的抓固钉固定附着有耐火混凝土凝固而成的隔热利燃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卧式型煤常压热水锅炉,取消火管,改“顺向冲刷”换热形式为“横向冲刷”的换热形式,该“横向冲刷”结构还可迫使高温烟气曲线穿行流动,延长了其烟气流程,其换热效果大大提高;水管管束替代了烟火管管束结构,还明显改善了锅炉水循环能力该结构还极利于烟气积灰的清除,而且烟气灰尘的积累对本结构烟气通道的阻塞影响也微乎其微,避免了“倒烟”现象的产生,保证了锅炉长期正常燃烧换热运行。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配合采用的水胆炉墙拉撑结构,由于该结构在内炉胆板上不存在有工艺钻孔,也就从根本上杜绝了锅水向炉膛内漏水现象,而且该拉撑工艺结构对墙板钻孔与拉撑平顶对准位置有较大的允许差,具有很好的焊接制造工艺性。本锅炉取消了墙体砌筑结构,隔热利燃层的制作不用专业砌筑工即可完成,该结构具有制造成本低且坚固耐用的技术优点。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型煤常压热水锅炉具有锅炉顺利运行程度高、制造成本低、安全性能高、热效率高的技术优点。


图1为本卧式型煤常压热水锅炉内部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半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I部放大结构图,图4为清灰门剖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型煤常压热水锅炉,主要为水套炉体1构成,由水套炉拱4将炉体1内的空间分隔成下方的燃烧室2,和燃烧室2与烟气出口之间为高温烟气提供对流换热过程的烟气通道3,燃烧室2与烟气通道3由燃烧室2的预热区连通,烟气通道3中布置有相应的受热面,在本实施例中,该烟气通道3中设有若干上端与顶部水套炉体的夹水层相通、下端与水套炉拱4夹水层相通的纵置式水管管束5,这些纵置式水管管束5沿烟气的流动方向最好构成穿插交错式排列结构,一方面能够加大水管管束受热而与高温烟气的直接换热接触的机率,另一方面使烟气曲线流动,按设计要求延长烟气流程,提高换热效率,两侧炉体相应于烟气通道3开通设有若干清灰门14,该清灰门14与其炉体门框形成由上至下外倾不大于15°的夹角,该结构是利用倾斜清灰门所产生的自重自然地与其门框严密贴合,就可省去现有清灰门的门封锁部件,铰接门结构具有开启速度快、热损失小的优点。纵置式水管管束5的设置提高了炉水的循环能力,为了进一步加强炉水的水循环能力、消除炉体的水滞留死区,本锅炉设置了顶部回水口及其回水引射装置,在炉体顶部的夹水层中设有与回水口70相通的将回水射流状态深层引入炉体中的回水引射管71,该回水引射管71将回水引入两侧炉体夹水层中,其两侧炉体的夹水层中由上至下设有上端口与回水引射管71相对设置的将回水直接导入炉体下部的回水导引槽73,该结构可将炉水全部搅动起来,从而全面消除了锅炉“死水区”的存在,使炉水“循环倍率”达到3-5倍,受热面炉水流速较现有型煤锅炉提高3-5倍,避免了“过冷沸腾”及水循环不良的严重后果。并且本实施例中,其炉排滑道为纵向设置的平轨15,平轨15的下方由两端固定焊接于炉墙板上的横梁16支撑,平轨15一端固定焊接于炉体前墙板上,平轨15置于横梁16的位置上由两侧与其间隙配合的压块实现平轨15与横梁16的定位,该结构既避免了水冷炉排的水循环死区和漏水隐患,其间隙定位机构使平轨能够有自由热胀冷缩的空间,实现了无故障维修的目的。本型煤锅炉的燃尽区末端延伸设有实现湿法出渣的出渣罩8,由炉排滑道延伸在出渣罩8内形成将煤渣导入出渣罩8下部的水池81的滑坡82,该湿法出渣避免了出渣飞尘污染。
在实施例中,其夹水炉体的内外夹水炉板之间采用如图2所示的平板拉撑结构,其拉撑圆钢6垂直固定焊接于内炉胆板10上,拉撑圆钢6顶端设有的平顶凸台61与外炉墙板11的穿孔相对,并在穿孔12处实施塞焊固定组装。本夹水炉体的外表面设置有由保温材料构成的保温层13,其水套炉拱的炉膛辐射受热面由其表面的抓固钉固定附着有耐火混凝土凝固而成的隔热利燃层9,由于无需以砌筑结构来设置锅炉的保温层和其内部的耐火隔热层,而且该保温层13和隔热利燃层的设置实现了无漏风、无维修的技术目的,同时在锅炉使用之前也无需烘炉过程。
权利要求1.一种卧式型煤常压热水锅炉,其水套炉体(1)中所设置的水套炉拱(4)将炉体内部空间分隔构成下部的燃烧室(2)和上部设置于燃烧室与烟气出口之间的对流换热的烟气通道(3),烟气通道与燃烧室的预热区相连通,其特征在于在该烟气通道中设有上端与顶部炉体水夹层相通、下端与水套炉拱水夹层相通的纵置式水管管束(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常压热水锅炉,其特征在于纵置式水管管束(5)沿烟气的流动方向形成交错穿插排列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常压热水锅炉,其特征在于炉体相应于烟气通道(3)开通设有若干清灰门(14),该清灰门(14)与其炉体门框形成由上至下外倾不大于15°的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常压热水锅炉,其特征在于锅炉设置有顶部回水口及其回水引射装置,顶部炉体夹水层中设有与回水口(70)相通的将回水引入两侧炉体夹水层中的回水引射管(71),其两侧炉体的夹水层中由上至下设有上端口与回水引射管(71)相对设置的将回水直接导入炉体下部的回水导引槽(7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常压热水锅炉,其特征在于燃尽区末端延伸设有湿法出渣机构,该机构包括有炉体延伸设置的出渣罩(8),由炉排滑道延伸至出渣罩(8)内并向下倾斜形成将煤渣倒入出渣罩(8)下部的水池(81)的滑坡(8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常压热水锅炉,其特征在于水套炉体的夹水炉墙的平板拉撑结构为其拉撑圆钢垂直固定焊接于内炉胆板(10)上,拉撑圆钢(6)顶端设有的平顶凸台(61)置于外炉墙板(11)的穿孔处,由塞焊固定组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常压热水锅炉,其特征在于在水套炉拱(4)的炉膛辐射受热面由其表面的抓固钉固定附着有耐火混凝土凝固而成的隔热利燃层(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常压热水锅炉,其特征在于炉排滑道为纵向设置平轨(15),平轨(15)的下方由两端固定焊接于炉墙板上的横梁(16)支撑,平轨(15)一端与炉体前墙板固定焊接,平轨(15)位于横梁(16)的位置上由两侧与其间隙配合的压块定位。
专利摘要现有的卧式型煤常压热水锅炉,其烟气通道受热面均采用了烟火管管束结构,该结构不仅存在易积灰阻塞问题,而且顺向冲刷方式导致其锅炉热效率偏低、水循环不佳,存在很多水滞留区会造成局部“过冷沸腾”,而出现“烧爆管”、“烧鼓包”事故,安全性较差。为解决这些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其烟气通道中设置了纵置式水管管束,纵置式水管管束结构为气水“横向冲刷”换热形式,大大提高了其换热程度,并改善了锅炉水循环能力,为减少锅炉水循环死角创造了条件,而且烟气灰尘的积累也不会影响烟气通道畅通,保证了锅炉长期正常燃烧换热运行的进行。
文档编号F24H1/22GK2682333SQ20042003023
公开日2005年3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20日
发明者刘传祥 申请人:刘传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