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具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86467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载具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烧结用载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窑炉内置放待烧结对象的载具结构。
背景技术
在电子组件的制程中,需于窑炉内烧结,烧结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制程,因为烧结制程攸关电子组件品质的好坏。一般窑炉是将待烧结对象先置于载具上,再将载具推入窑炉内行烧结作业。现有的载具,是将载具一体成形成外缘具多层置放平面者,以该外缘具有的多层置放平面来置放硼板,如此各层硼板仅承受该层待烧结物之重量,可大大降低硼板破裂机率;再者,当待烧结物高度改变时,仅需选择取出硼柱置放平面上适当处之硼板,即可改变各硼板间之高度,而适应不同烧结物置入。然而此种结构的载具,由于硼柱系一体成型制成,而硼柱为适应窑炉内高温,必需以耐热材料制成,制造不易且成本高,尤其是当硼柱高度大时,更难制成;再者,当窑炉高度不同时,则必需重新制造配合新窑炉高度之硼柱,也就是该种结构的硼柱仅能适合单一窑炉使用,这对于制程往往需要多组硼架交换使用,为其缺失。本实用新型人鉴于前述技术的缺失,加以改良,并提出“窑炉硼架结构改良”的专利申请,并获核准专利在案(1990年12月11日台湾公告第415585号),该专利主要包括有硼柱,由固定管结合适当数量的硼柱件而成,该硼柱件中具一贯穿孔以利固定管之穿设,其一端具一外径较小凸面,使二硼柱件间形成一置放面,以用为置放硼板;脚座,中间具一贯穿孔,以利固定管穿设固定于台车面上;硼板,视待烧结对象高度选择置于各适当对应硼柱件的置放面上,使各硼板间具适当预定高度;由前述诸组件构成完整硼架,其特征在于硼柱由固定管结合适当数量的硼柱件所构成者,该专利确可摒除现有技术的缺失。惟在中空长条状的电子组件烧结(例如热导管),现有技术是以成束的方式横置于硼板上来烧结,此种方式却极易造成待烧结电子组件的偏移变形;再者,现有的载具硼板大都采用金属制成,其能承受的温度有限。此即为现行习用技术存有最大之缺失,此缺失乃成业界亟待克服之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窑炉内置放待烧结对象的载具结构,具有避免待烧结电子组件偏移变形及提高电子组件品质之功效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载具结构改良,所述载具结构改良包括有一石墨底板、数石墨支撑板、数石墨柱及数固定棒构成完整载具,所述石墨底板上设有适当数量的固定棒,各固定棒外设有适当长度的石墨柱,所述各石墨支撑板上相对于石墨柱位置处设有固定孔,石墨支撑板上还设有待烧结电子组件形状尺寸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如下的结构设计所述通孔上方具有导孔;所述各石墨支撑板间,于二侧设有辅助石墨支撑块;所述辅助石墨支撑块设有通孔;所述石墨底板具有透气孔。
本实用新型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避免待烧结电子组件偏移变形及提高电子组件品质的功效;可使载具整体强度提高,避免倒塌。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方形结构主视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孔截面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圆形结构主视图;图6为图5的俯视图;图7为图1实施例实施状态主视图;图8为图7的俯视图;图9为图7的左视图;图10为图5实施例实施状态主视图;图11为图10的俯视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再一实施例主视图;图13为图12的俯视图;图14为图12的左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1石墨底板10透气孔2石墨支撑板20固定孔 21通孔22导孔3石墨柱4待烧结电子组件5辅助石墨支撑块50通孔6固定棒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是由一石墨底板1、数石墨支撑板2、数石墨柱3及数固定棒6构成完整载具(石墨耐高温且导热性佳,各组件可以组合或黏合方式结合),载具依窑炉需要可设计为方形(参阅图1图2、图3)、圆形(参阅图5、图6),该石墨底板1上设有适当数量的固定棒6,各固定棒6外设有适当长度的石墨柱3,石墨柱3用为设置支撑适当数量的石墨支撑板2而支撑整个载具,且石墨柱3的长度为相邻石墨支撑板2之间的距离,通过改变石墨柱3的长度来调整各石墨支撑板2的距离,各石墨支撑板2上相对于石墨柱3位置处设有固定孔20以利固定棒6穿设定位,另设有依待烧结电子组件形状尺寸的通孔21,待烧结电子组件4(待烧结电子组件为长条状,例如热导管)是以直立的方式插置于各石墨支撑板通孔21(参阅图7-图11),通孔21并具有导孔22(参阅图4),使待烧结电子组件4容易插置,由于各待烧结电子组件4分别插置于石墨支撑板通孔21,故具有避免待烧结电子组件4偏移变形,并能提高电子组件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前述各石墨支撑板2间,于二侧设有辅助石墨支撑块5(参阅图12-图14),以取代石墨柱,来增加载具整体强度,避免倒塌。本实用新型前述石墨底板1具有透气孔10,辅助石墨支撑块5设有通孔50用为透气,使高温能由之透入载具内。如此而达本实用新型设计目的,堪称一实用之实用新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拘限本实用新型之范围,举凡熟悉此项技艺人士,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作之等效结构变化,理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载具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结构改良包括有一石墨底板、数石墨支撑板、数石墨柱及数固定棒构成完整载具,所述石墨底板上设有适当数量的固定棒,各固定棒外设有适当长度的石墨柱,所述各石墨支撑板上相对于石墨柱位置处设有固定孔,石墨支撑板上还设有待烧结电子组件形状尺寸的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具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上方具有导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载具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石墨支撑板间,于二侧设有辅助石墨支撑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载具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石墨支撑块设有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一种载具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底板具有透气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载具结构改良,特别是指一种窑炉内置放待烧结对象的载具结构,其主要包括有一石墨底板、数石墨支撑板、数石墨柱及数固定棒构成完整载具,该石墨底板上设有适当数量的固定棒,各固定棒外设有适当长度的石墨柱,石墨柱用为设置支撑适当数量的石墨支撑板而支撑整个载具,各石墨支撑板上相对于石墨柱位置处设有固定孔以利固定棒之穿设定位,另设有依待烧结电子组件形状尺寸的通孔,待烧结电子组件系以直立的方式插置于各石墨支撑板通孔,前述石墨支撑板间,于二侧设有辅助石墨支撑块,该辅助石墨支撑块设有通孔,以增加载具整体强度,避免倒塌,具有避免待烧结电子组件偏移变形及提高电子组件品质的功效。
文档编号F27B5/00GK2755531SQ200420115648
公开日2006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7日
发明者秦文隆 申请人:秦文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