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87149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换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气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检修门安装在底部、内部设置有全热交换元件定位架的换气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节约能源和降低噪音,人类的居住空间正在向密封化和隔热化方向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封闭空间内的空气会变得污浊,空气质量下降,影响人的正常呼吸。因此,在办公室等人口密度大的场所应随时进行换气。这时,通常采用利用全热交换方式的换气装置。这是为了在维持室内空气温度的条件下提供外界空气,并排出室内空气。
图1是现有技术的换气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换气装置的全热交换元件和预滤器的立体图。
如图所示,在构成外观的本体机壳10的一个侧面上设置了可以吸入外部空气的外部空气吸入口12。外部空气吸入口12的内部和全热交换元件14之间形成了从外部空气吸入孔12吸入的外部空气传递到全热交换元件14上的吸气通道(图中没有表示)。
为了使从外部吸入的空气和从室内排出到外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将全热交换元件14设置在了本体机壳10内部的中央位置上,全热交换元件一般具有菱形的截面。
如上所述的全热交换元件14使具有温度差的空气分别在不同的通道内流动,在高效率热交换膜两侧通过高效率热交换膜交换潜热和显热。
从所述外部空气吸入口12流进全热交换元件14的外部空气由设置在本体壳体10上形成的外部空气给气部(图中没有表示),通过位于外部空气吸入口12相对侧的外部空气给气口16输送到室内。
同时,所述外部空气给气口16侧面上形成了室内空气吸入口18,在外部空气吸入口12的侧面形成有将吸入到换气装置内部的室内空气排出的室内空气排气口20。
在所述全热交换元件14的四个角上前后形成了较长的全热交换元件支撑架22,而在这种全热交换元件14的下侧两面设置了预滤器24。预滤器24起到清除所吸入的外部空气中的异物的作用,并与全热交换元件14分别设置安装。同时,虽然图中没有表示,在全热交换元件14的左右侧分别设置有将室内空气强制输出到室外的风扇和将室外空气强制输送到室内的风扇。在本体壳体10的前面设置了用于全热交换元件14等出入的检修口30,并利用检修门32选择性的遮蔽检修口30,检修门32设置在全热交换元件14的前方。本体壳体10的前面右侧端上设置了控制盒34。所述控制盒34的内部设置了控制换气装置动作的各种电气部件。
但是,如上构成的换气装置具有以下缺点在上述结构中,检修口30设置在本体壳体10的前方,在对这种换气系统进行维修时,需从侧面取出全热交换元件14,安装有检修门的换热系统的一侧需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这样使换气装置的设置部位受到了限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修口以及遮蔽检修口的检修门设置在本体壳体的底面上的换气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本体壳体内部设置了引导全热交换元件的安装位置的定位架的换气系统。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盒的安装装置,使控制盒与全热交换元件之间互不干扰。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换气系统包括设置有引导空气出入的吸入口以及排出口、构成外观的本体壳体;设置在本体壳体内部,与室内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全热交换元件;设置在全热交换元件的侧面,将室内的空气排出到室外的排气风扇;设置在全热交换元件的侧面,将室外的空气吸入室内的给气风扇;贯穿设置在所述本体壳体的底面上,可以使全热交换元件出入的检修口;选择性的遮蔽所述检修口的检修门;设置在本体壳体上、内置了若干个电气部件的控制盒以及设置在本体壳体上、引导全热交换元件的设置位置的定位架。
根据如上的换气系统,在构成外观的本体壳体的底面上设置了可以使全热交换元件出入的检修口,并在这种检修口上设置检修门,用于开闭检修口。
本发明提供的换气系统在本体壳体的底面上设置了检修门,因此在相对狭窄的空间里也可以设置换气系统。
在本发明中,控制盒的安装装置没有突出到本体壳体的内部,因此在取出全热交换元件时,全热交换元件和安装装置之间不会相互干涉,所以不会损坏全热交换元件。


图1为现有技术的换气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换气装置的全热元件和预滤器的立体图;图3为本发明安装有定位架的换气系统的局部剖视图;图4为本发明的换气系统的底面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控制盒安装装置的立体图;图6为图5的A-A剖视图;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换气系统内部空气流动状态的状态图。
其中50本体壳体52外部空气吸入口56室内空气排出口 60全热交换元件70下端支撑台 72上端支撑台82外部空气排出口 84排出口安装孔88室内空气吸入口 90室内吸入口安装孔100排气风扇 102排气风扇罩110给气风扇 120电机组件130控制盒 135天花板固定口140检修口 150检修门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3和图4,由图可知,大致形成四角形的本体壳体50构成整个产品的外观,并保护内部的组成部件,防止外部的异物进入到内部。
在本体壳体50的左侧面上向外突出设置了吸入外部空气的外部空气吸入口52。即,所述本体壳体50的左侧面壁部上形成了吸入口安装孔(图中没有表示),并在这个吸入口安装孔上插入设置了外部空气吸入口52。
在所述本体壳体50内侧的中央部位设置了全热交换元件60。全热交换元件60采用四棱柱形结构,具有垂直相交的板状结构。即,利用特殊加工纸做成的隔板,划分出给气通道和排气通道,避免室外气和室内空气相互混合。
这样,如上所述的全热交换元件60使具有温度差的不同空气在不同的通道内流动,通过通道层间的高效率热交换膜,交换潜热和显热。即,用于全热交换元件60的特殊加工纸具有只允许水分和热量通过而阻止空气通过的特点。
如上构成的全热交换元件60在装置内的给气和排气之间进行全热换气,从排出到室外的空气中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将其传给供应到室内的室外空气,这样,室内空气受到的室外空气的影响将减小。而且,在全热交换元件60的下部左侧设置了过滤器(图中没有表示)。
在全热交换元件60的下端设置了下端支撑台70。下端支撑台70用于支撑具有菱形截面的全热交换元件60的下端边角,其前后结构较长。
而且,在全热交换元件60的上端设置有与下端支撑台70对称的上端支撑台72。上端支撑台72与下端支撑台70具有相同的长度,且于固定支撑全热交换元件60的上端。
在本体壳体50的左侧后端部上设置了将室内空气排出到室外的室内空气排出口56,排出口56插入固定在本体壳体50上形成的排出口安装孔(图中没有表示)上。
在所述本体壳体的内部设置了引导所述全热交换元件60的设置位置的定位架80。具体说,在所述本体壳体50的前面和后面设置了定位架80引导全热交换元件60的安装位置。
所述定位架80如图5所示,包括紧贴设置在全热交换元件60的一面上的支撑片80’;从所述支撑片80’垂直弯曲的固定片80”构成。所述固定片80”是设置在本体壳体50的前面和后面的部分,在这种固定片80”上形成了贯穿所述螺丝S的螺丝贯通孔S’。由此,所述定位架80由螺丝S设置在本体壳体50的前面和后面。
所述定位架80成对设置,而成对设置的定位架80设置在相互交叉的垂直线上,支撑所述全热交换元件60的两面。即,所述定位架80分别设置在本体壳体的前面以及后面的左侧和右侧,而左侧的定位架80向左下方倾斜设置,右侧的定位架80向右下方倾斜设置,由此所述左侧和右侧定位架80之间的角度与所述全热交换元件60的上部左侧面和右侧面相同的形成90度(垂直)。
在本体壳体50的右侧首端,即与设置外部空气吸入口52相对的面上设置了外部空气排出口82。外部空气排出口82插入设置在本体壳体50右侧面上形成的排出口安装孔84中,其在本体壳体50的右侧面向右突出形成。
在本体壳体50的右侧后端,即与设置外部空气排出口56相对的面上设置了室内空气吸入口88。所述室内空气吸入口88在本体壳体50的右侧面向右方突出设置,其插入设置在本体壳体50右侧后端部上形成的圆形室内吸入口安装孔90。
在所述热交换元件60的左侧设置了排气风扇100。即,所述室内空气在室内空气排出口56和外部空气吸入口52之间设置了室内空气排气风扇100。排气风扇100将通过室内空气吸入口88吸入的空气强制送到排出口56,因此最好使用多叶片风扇。
在排气风扇100的外侧设置了排气风扇罩102。排气风扇罩102包围着排气风扇100,设置在排气风扇100的外侧,引导排气风扇100形成的空气气流。
在全热交换元件60的右侧设置了给气风扇110。即,外部空气排出口82和室内空气吸入口88之间设置了形状与排气风扇100相同的给气风扇110,将外部空气通过外部空气排出口82强制送到室内。
而且,虽然图中没有表示,在给气风扇110的外侧,同样设置了与设置在排气风扇100外侧的排气风扇罩102相同的给气风扇罩,引导给气风扇110形成的气流。
在排气风扇100的侧面设置了电机组件120。在电机组件的内部设置的电机(图中没有表示)由外部提供的电源,将旋转动力提供给排气风扇100。
在本体壳体50的右侧首端上设置了控制盒130。控制盒130的内部设置控制部,控制换气系统的运转。即约束电源启动/停止换气系统,并控制给气风扇110和排气风扇100的转数,由此调整风量。所述控制盒130由安装装置170a,170b,170c,170d设置在本体壳体50的前面。
在所述本体壳体50的前面设置了可以将换气系统设置在天花板上的天花板固定口135。所述天花板固定口135应分别设置在本体壳体50的前面的后面。
同时,在所述本体壳体50的一面,具体在本体壳体50的底面上贯穿设置了点检口140。所述点检口140为了便于所述全热元件60的取放,设置在全热交换元件60的下部,并具有与所述全热交换元件60对应的大小。
在这种点检口140上设置了选择性的遮蔽点检口140的点检门150。即,所述点检口140以直角四角形结构前后贯通设置在所述本体壳体50的底面上,而在这种点检口140上设置了直角四角形的点检门150,用于开闭点检口140。
在所述点检门150的左侧端上设置了合页152,由此使点检门150以左侧端为轴向下转动。所述点检门150的右侧端利用螺丝固定在本体壳体50的底面上。
同时,在本体壳体150的内部形成了将内部空间分为上下空间的挡板160。挡板160如图所示,为了包围所述排气扇罩102和给气风扇罩(图中没有表示),其中央部弯曲成弧形,并采用泡沫聚苯乙烯等材料前后设置成较长的一体结构。
而且,在挡板160的下侧设置有遮蔽所述给气风扇110和排气风扇100形成的气流并具有引导作用的引导盖(图中没有表示)。
挡板160具备支撑所述全热交换元件60的边角的侧面支撑台162,164。即,支撑具有菱形截面的全热交换元件60的左侧端的左侧支撑台162和支撑所述全热交换元件60的右侧端的右侧支撑台164在挡板160的内侧端部朝向相对地设置。
参见图5和图6,如图所示,控制盒130由安装装置170a,170b,170c,170d固定在本体壳体50的前面。安装装置170a,170b,170c,170d由固定控制盒130的上端左侧的第1安安装装置170a;固定控制盒130的上端右侧的第2安装装置170b;固定控制盒130的下端左侧的第3安装装置170c;固定控制盒130的下端右侧的第4安装装置170d构成。
所述安装装置170a,170b,170c,170d由设置在控制盒130上的销172和安装螺栓174以及安装螺母176构成或者由设置在控制盒130上的销172和固定在本体壳体50上的销口178构成。
具体说,第1安装装置170a和第2安装装置170b以及第4安装装置170d由销172和安装螺栓以及安装螺母176构成,第3安装装置170c由销172和销口178构成。
由此,每安装螺栓174分别贯穿第1安装装置170a和第2安装装置170b以及第4安装装置170d的销172,安装在本体壳体50内部的安装螺母176上时,利用焊接等方式固定在控制盒130上的销172被固定。
而且,构成所述第3安装装置170c的销172和销口178的组成。销口178利用焊接等方式固定在本体壳体50上的销口固定部178’;插入销172的一端的收容部178”构成。
具体地说,所述销固定部178’位于本体壳体50的内部,利用焊接等方式固定在本体壳体50的前面,与之形成一体。而且,收容部178”在侧面上观察时,形成 形结构。
所述销172包括利用焊接等的方式固定在控制盒130上,并与之形成一体的销固定部172’;选择性的插入所述销口178的收容部178”内的插入部172”构成。所述销固定部172’和插入部172”最好是相互垂直。
所述第3安装装置170c如图6所示,没有向本体壳体50的内部突出。即,第3安装装置170c没有像第1安装装置170a或者第2安装装置170b以及第4安装装置170d那样向本体壳体50的内部突出,因此,当把全热交换元件60通过检修口50从下侧取出时,不会互相干扰。
如上构成的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并不局限在实施例的内容,在相同的技术领域内,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替换。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本体壳体50的前面和后面分别设置了成对的定位架80,但是在本体壳体50的前面和后面可以分别设置一个定位架80。即,在本体壳体50的前面的左侧部上和后面右侧上设置定位架80,由此引导全热交换元件60的安装位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固定控制盒130中的安装装置中只有第3安装装置170c由销口178和销172构成,但是所述第1安装装置170a或者其他的安装装置也可以由销口178和销172构成。
下面,对于本发明提供的换气系统的室内外空气的流动状态进行说明。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换气系统内部空气流动状态的状态图。
由图可知,根据用户选择的全热换气模式,通过控制盒130的控制部控制换气系统的运转。
首先,随着给气风扇110的启动,外部空气通过外部空气吸入口52进入换气系统的内部,并由左侧吸入通道54(图中未表示)引导,通过全热交换元件60的下部左侧面,被吸入至全热交换元件60的内部。这时的外部空气流经设置在全热交换元件60下部左侧面上的过滤器(图中没有表示)时,清除内部的异物,然后流入所述全热交换元件60的内部。
流入全热交换元件60内部的室外空气与排出的室内空气交换热量和水分之后,通过全热交换元件60上部右侧面排出。流经全热交换元件60的室外空气由给气风扇110强制送出,在所述右侧排气通道86(图中未表示)的引导下,通过设置在本体壳体50右侧面的外部空气排出口82输送到室内。
同时,室内空气在排气风扇100的作用下排出到室外。这时室内空气通过室内空气吸入口88流入换气系统的内部,然后通过全热交换元件60的下部右侧,被吸入至全热交换元件60内部。进入全热交换元件60内部的室内空气与从外部吸入的室外空气交换热量和水分之后,通过全热交换元件60下部左侧面排出,然后由排气风扇100强制送出,被引导至左侧排出通道58(图中未表示)内部,并通过设置在本体壳体50左侧面后端部上的室内空气排出口56排出到外部。
权利要求
1.一种换气系统,包括设置有引导空气出入的吸入口以及排出口、构成外观的本体壳体;设置在本体壳体内部,与室内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全热交换元件;设置在全热交换元件的侧面,将室内的空气排出到室外的排气风扇;设置在全热交换元件的侧面,将室外的空气吸入室内的给气风扇;以及设置在本体壳体上、内置了若干个电气部件的控制盒,其特征在于贯穿设置在本体壳体上、可以使全热交换元件出入的检修口以及选择性的遮蔽检修口的检修门设置在本体壳体的底面上,控制盒通过安装装置固定在本体壳体上,在壳体内安装有引导全热交换元件的设置位置的定位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架分别设置在本体壳体内的前面和后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架成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对的定位架设置在相互交叉的直线上,对全热交换元件的安装进行引导和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架由紧贴设置在全热交换元件的一面上的支撑片以及安装在本体壳体上的固定片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装置分别设置在控制盒上端及下端的左右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装置由至少一个的相互插入结合的销口和销构成,而且不向本体壳体内部突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销口和销位在控制盒的下端左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销口和销分别与控制盒和本体壳体形成一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修门设置在本体壳体的底面上的换气系统,包括设置有引导空气出入的吸入口以及排出口、构成外观的本体壳体;设置在本体壳体内部,与室内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全热交换元件;设置在全热交换元件的侧面,将室内的空气排出到室外的排气风扇;设置在全热交换元件的侧面,将室外的空气吸入室内的给气风扇;以及设置在本体壳体上、内置了若干个电气部件的控制盒,贯穿设置在本体壳体上、可以使全热交换元件出入的检修口以及选择性的遮蔽检修口的检修门设置在本体壳体的底面上,控制盒通过安装装置固定在本体壳体上,在壳体内安装有引导全热交换元件的设置位置的定位架。
文档编号F24F7/08GK1888629SQ20051001419
公开日2007年1月3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30日
发明者方基硕, 宋昌铉, 李浩范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