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88841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调节器的技术领域,更详细地说,是有关配备在空气调节器上换室内空气以及调节室内供给空气温度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的。
背景技术
一般,空气调节器是向居住空间、餐馆、图书馆以及办公室等制冷或者制热的装置。
为此,普通空气调节器配备压缩机、冷凝器、膨胀装置以及蒸发器,而且根据压缩机、冷凝器、膨胀装置以及蒸发器的流动冷媒的状态变化冷却或者加热室内空气。
空气调节器可分为室外机和室内机一体形成的整体式空气调节器,室外机和室内机各自分开安装的分体式空气调节器。
在这里,整体式空气调节器是把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内机和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外机一起安装在一个外壳内部的结构,主要安装在窗户上。
而且,在分体式空气调节器中,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内机安装在室内的墙壁上或者安装在天棚,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外机与室内机分开构成而安装在别墅的阳台以及建筑物外墙。
但是,普通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是只单纯地循环室内空气而向室内制冷或者制热的结构,所以近来为了保持更加舒适的室内环境,需要开发一种具有室内制冷制热功能的同时还具有换气功能的空气调节器。
另外,还需要开发室内换气时热量损失最小化的同时安装简便以及能有效利用室内空间的空气调节器室内机即,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
进一步说明,需要开发用一个热交换装置能制冷/制热多个房间的一种空气调节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而发明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置室内制冷制热功能和换气功能而维持更加舒适的室内环境的空气调节器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的。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换气时热损失最小化的同时安装简便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的。
本发明的又一不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流动性上升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的。
为了达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由设置室内空气流入的第1吸入口,向室内排出空气的第1排出口,为了换气而室外空气流入的第2吸入口,把第1吸入口的流入室内空气向室外排出的第2排出口的机壳;安装在机壳的内部一侧,为了换气而使流入室内的室外空气和排向室外的室内空气相互热交换的再生热交换部;调节通过第1排出口向室内供给的空气温度的热交换器构成,它的运转模式是把流入机壳的全部室内空气重新向室内供给的室内空气循环模式和把流入机壳里的一部分室内空气向室外排出的部分换气模式等。
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再生热交换部包括由把流入第2吸入口的室外空气向热交换器排出的第1连通口;通过第1吸入口吸入到机壳里的一部分室内空气流入的第2连通口;选择性开闭第1连通口的第1开闭部;在部分换气模式时为了使通过第1吸入口流入的一部分室内空气流向第2连通口而配备在第2连通口上开闭的第2开闭部。
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第1开闭部由其一端为基准旋转而开闭的第1节气阀构成,第2开闭部由其一端为基准旋转而开闭的第2节气阀构成。
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第2节气阀在部分换气模式运转时向第2连通口引导通过第1吸入口流入机壳内部的一部分室内空气。
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安装在热交换器和第1排出口之间,从热交换器侧向第1排出口侧强制流动空气的第1送风机;在第1吸入口和第2排出口连通时,从第1吸入口向第2排出口强制流动空气的第2送风机构成。
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机壳还包括由安装在热交换器的流入侧防止热交换器的流入空气偏重的流动导向构成。
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第2送风机配备在第2排出口的一侧。
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第2送风机配备在第1吸入口的一侧。
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第1送风机和第2送风机是用一个电机驱动。
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第1送风机和第2送风机是由贯流扇构成。
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为了使第1送风机和第2送风机各自向反方向旋转而连接在电机轴上的齿轮构成。
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第2送风机设置被隔膜按一定比例分割的排出部,而且隔膜连接在以部分换气模式时开放指定角度的第2节气阀上。
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第1送风机和第2送风机中,至少有一个是贯流扇。
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贯流扇是在两侧面各自形成有吸入口的双吸入贯流扇。
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双吸入贯流扇还包括由为了使流入一侧吸入口的室外空气和流入另一侧吸入口的室内空气的比率达到一定比例而分隔内部的隔膜构成。
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隔膜设置在构成第1送风机的贯流扇里,并且为了在部分换气模式时与开放指定角度的第1节气阀连接而贯通热交换器后向再生热交换部延长形成。
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隔膜设置在构成第2送风机的贯流扇里,并且为了在部分换气模式时开放指定角度的第2节气阀连接而向再生热交换部延长形成。
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贯流扇还包括由配备在空气排出部的一侧防止排出空气向机壳的底面或者天棚集中的导向板构成。
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第1送风机和第2送风机中,至少有一个是设置螺旋形叶片的X-风扇。
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机壳还包括由设置安装有第2送风机的吸入流路和与吸入流路连通的同时安装有第1送风机的排气流路的导向壁构成。
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向壁形成有一端连接在第1吸入口和第1排出口之间的机壳内壁,另一端在再生热交换部相隔指定距离,由此连通吸入流路和排气流路的连通孔。
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再生热交换部还包括由具有第1连通口和第2连通口,且形成热交换器收容空间的分隔壁构成。
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再生热交换部包括由四角箱形状再生热交换器,再生热交换器具有可以使排向室外的室内空气流动的第1流路和为了使向室内供给的室外空气可以流动而与第1流路直交的第2流路。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再生热交换器的一侧面邻接机壳内部一侧面。
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机壳还包括由位于再生热交换器的下侧部,在维修再生热交换器时使用的检查口;配备在检查口可以开闭的门构成。
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再生热交换器的下部用金属材料制作,而且在门上配备为粘贴再生热交换器的磁铁。
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机壳还包括由支撑再生热交换器边缘的支撑杆构成。
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第1开闭部和第2开闭部中,至少有一个由通过旋转而选择性开闭的挡板部构成。
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机壳是四角箱形状,而且在一侧面形成有第1吸入口和第1排出口,在一侧面对面的另一侧面形成有第2吸入口和第2排出口。
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机壳为了使第1吸入口和第1排气口朝向室内而安装在阳台天棚上。
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机壳还包括由在与另一侧面直交的侧面内侧形成,并收容为排出热交换器中产生的冷凝水的冷凝水管和与热交换器连接的冷媒管的管收容部构成。
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机壳还包括由加热从第2吸入口供给到再生热交换器里的室外空气的预热器构成。
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具有以下几种效果第1,本发明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不仅具有如前所述的室内空间的制冷制热功能,而且还具有室内换气功能,所以能向居住着提供更加舒适的室内环境。
第2,本发明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由于室内换气时使热损失最小化的再生热交换器和为制冷制热室内的热交换器内置于一个机壳里,所以与再生热交换器和室内机单独安装的结构比起来能更容易安装。
第3,本发明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能以室内空气循环模式或者部分换气模式运转,所以能把室内环境维持在最佳状态。
第4,本发明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配备可以使空气排出压力最大化的第1送风机和第2送风机,所以空气的流动性提高。
第5,本发明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在送风机里设置按一定比例分配向室内再循环的空气和向室外排出的空气的隔膜,所以室内换气时能把换气量维持在最适当的量中,而且还可以防止过度的热损失。
第6,本发明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用一个电机驱动第1送风机和第2送风机,所以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性上升、机壳内部的空间利用率上升等优点。
第7,本发明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可以安装在阳台的天棚,所以室内空间利用率上升,而且不必像以前一样埋入安装在室内的天棚里,由此安装时简单。


图1是本发明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的空气调节器安装状态简略图。
图2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内部结构斜视图。
图3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内部结构平面图。
图4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部分纵剖面图。
图5a以及图5b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上的双吸入贯流扇的斜视图和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简略平面图。
图7是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简略平面图。
图8是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简略平面图。
图9a是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以部分换气模式运转的状态平面图。
图9b是根据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以室内空气循环模式运转的状态平面图。
图10a以及图10b是本发明第5实施例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上的X-风扇组件以及X-风扇的平面图和斜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第6实施例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简略平面图。
附图主要部分符号的说明100室外机 200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210再生热交换部 211,212连通口213,214节气阀[Damper]215分隔壁216再生热交换器 220热交换器230机壳 240第1送风机250第2送风机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在说明本实施例的过程中,对于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名称和相同符号,而且不再重复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的空气调节器安装状态简略图。首先,结合图1说明本发明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的空气调节器。
如图1所示,包括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外机100,设置换气功能和室内供给空气调温功能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200,连接在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上引导空气的导管部300构成。
在这里,室外机100安装在建筑物的外墙或者阳台上,而且它包括由压缩循环冷媒后排出的压缩机(未图示),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未图示),安装在室外热交换器的一侧强制流动空气的送风机(未图示),内置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以及送风机并形成外观的室外机外壳(未图示)构成。
而且,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200具有冷却或者加热向室内供给的空气的普通室内机功能,同时还具有换气功能。
还有,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200还具有使供给室内的室外空气和排向室外的室内空气相互热交换而最小化热损失的功能。
具有上述功能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200可以安装在室内的天棚以及墙壁上,但是为了能更有效地利用室内空间而安装在阳台的天棚上为最好。
一般,阳台与居室邻接,而且阳台的天棚较居室以及客厅的天棚高一些。
所以,在室内的天棚以及墙壁上不必要准备为安装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200的指定大小的收容空间。
由此,可解决因安装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200而破坏室内美观的缺点,而且用一个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也能制冷或者制热多个房间。
而且,导管部300包括由向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200引导室内空气第1导管310和向室内引导从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200供给到室内的空气的第2导管320构成。
在这里,构成导管部300的各导管310,320埋设于室内的天棚里,而且构成热损失最小化的双重管结构为最好。
更详细地说,各导管310,320包括由引导流动空气的内部延长管和围绕内部流动管未图示的外部延长管(未图示)构成。
而且,在内部延长管和外部延长管之间具有起到隔热功能的空气层,所以最小化空气流动过程中的热损失。
除了上述结构之外,在第2导管320的端部配备吸入室内空气后与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200的供给空气一起向室内排出的风扇动力装置400。
风扇装置包括由形成外观的外罩(未图示)和内置于外罩内部的送风机(未图示)构成。
而且,在外罩内部配备为净化排出空气的过滤部为最好。
图2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内部结构斜视图。图3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内部结构平面图。图4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部分纵剖面图。下面结合图2至图4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第1实施例。如图2至图4所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200包括由为了换气而使外部供给的室外空气和排向室外的室内空气相互热交换的再生热交换部210,为调节向室内供给的空气温度的热交换器220,收容再生热交换部210和热交换器220的机壳230构成。
在机壳230的内部一侧收容再生热交换部210,在另一侧收容热交换器220。
更详细地说,机壳230包括由室内空气流入的第1吸入口231,排出从热交换器220供给到室内的空气的第1排出口232,向再生热交换部210供给室外空气的第2吸入口233,把再生热交换部210中热交换的室内空气向外部排出的第2排出口234构成。
在这里,机壳230是四角箱形状,在第1吸入口231连接第1导管310,在第1排出口232连接第2导管320。
而且,为了加热流入再生热交换部210里的室外空气,在第2吸入口233还可以配备预热器233a。
另外,第1吸入口231和第1排出口232位于机壳230的一侧面即,背面为最好。而且,第2吸入口233和第2排出口234位于一侧面的对面即,前面为最好。
设置的机壳230以形成有第1吸入口231和第1排出口232的机壳230背面面向室内的状态安装在阳台的天棚上,最好是,垂直于机壳230的前面和背面的另一不同侧面紧贴阳台一侧壁的状态下安装在阳台的天棚角落为最好。
在这里,为换室内空气而从再生热交换部210排出的室外空气可以通过单独的导管(未图示)直接供给到室内。但是,为了向室内居住者提供更加清爽的空气,从再生热交换部210排出的室外空气流入热交换器220被冷却或者加热后供给到室内为最好。
为此,第1吸入口231与第2排出口234选择性连通,而且第2吸入口233与第1排出口232选择性连通。
下面更详细地说明再生热交换部210的结构。在再生热交换部210设置有把流入第2吸入口233里的室外空气向热交换器220侧排出的第1连通口211和吸入通过第1吸入口231流入机壳230里的室内空气的第2连通口212。
而且,第1连通口211由第1开闭部选择性开闭,而且在第2连通口212设置可以开闭的第2开闭部。
在本实施例中,第1开闭部由通过旋转而开闭的第1节气阀213构成,第2开闭部也同样由通过旋转而开闭的第2节气阀214构成。但是,第1开闭部和第2开闭部还可以采用滑动方式以及水平移动方式等方式开闭。
而且,在再生热交换部210形成有第1连通口211和第2连通口212,而且还设置为形成热交换器220收容空间的分隔壁215。
还有,在再生热交换部210的内侧配备四角箱形状的再生热交换器216,但再生热交换器216的形状并不能限定在四角形上。
在这里,再生热交换器216上配备向室外排出的室内空气在内部流动的第1流路(未图示)和向室内供给的室外空气在其内部流动并与第1流路直交的第2流路(未图示)。
为了提高再生热交换器216的热交换效率,再生热交换器216构成第1流路与第2流路轮流交叉层叠的多层结构为最好。但是,再生热交换器216不能限定在像上述一样的结构中。
而且,第1流路与第2连通口212和第2排出口234连通,而且第2流路与第1连通口211和第2吸入口233连通。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通过第1流路的室内空气与通过第2流路的室外空气相互进行热交换,由此热损失最小化。
具有上述结构的再生热交换器216按照设计条件可以向多个方向安装,但是也可以把第1流路和第2流路中的某一个直交于机壳230前面的状态下配备在机壳内部一侧。
例如,具有第2流路入口部的再生热交换器216以一侧面紧贴或者邻接机壳230的前方内壁的状态安装,而且在对应于再生热交换器216一侧面的机壳230前面形成有可以使室外空气流入的第2吸入口。这时具有能缩短机壳230全长的优点。
另外,在机壳230的底面,尤其在再生热交换器216的下侧部形成有维修再生热交换器216可利用的检查口235,而且在检查口235配备可以开闭的门236为最好。
在这里,在检查口235的上部外围配备为支撑再生热交换器216边缘的支撑杆237,在门236开放时防止再生热交换器216落下来。
与上述不同,再生热交换器216的下部用金属材料制作,而且在门236还可以设置为固定再生热交换器216的磁铁。
因此,为了维修再生热交换器216而打开门236的时候,再生热交换器216不会落下来而是贴着门236的状态下通过检查口235向外部引出。
当然,在上述情况时,再生热交换器216用较轻的材料制作为最好。
第1节气阀213和第2节气阀214是根据空气调节器的运转模式选择性开闭的结构。
在这里,本发明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的运转模式有部分换气模式和室内空气循环模式等。在部分换气模式中,通过第1吸入口231流入机壳230内部的室内空气中一部分向第2排出口234排出。在室内空气循环模式中,通过第1吸入口流入机壳230里的全部空气都通过第1排出口232重新供给到室内。
在部分换气模式运转时,第2节气阀214为了使通过第1吸入口231供给到机壳230内部的室内空气中一部分流入第2连通口212而开放第2连通口212。
而且,第1节气阀213为了使通过第2吸入口233向再生热交换部210供给的室外空气流向热交换器220而开放第1连通口。
在室内空气循环模式运转时,第1节气阀213关闭第1连通口211,第2节气阀214关闭第2连通口212,使流入第1吸入口231里的全部室内空气流向热交换器220。
在本实施例中,第1节气阀213和第2节气阀214是旋转一圈的结构。而且,在机壳230的内部设置通过第1吸入口231流入室内空气的吸入流路,和与吸入流路连通并形成第1排出口232的排出的空气排气流路的导向壁238为最好。
在这里,在排气流路上配备热交换器220,使通过第1吸入口231流入的室内空气和通过第1连通口211流入的室外空气在热交换器220被冷却或者加热后通过连接于第1排出口232上的第2导管320供给到室内。
更详细地说,导向壁238的一端连接在第1吸入口231和第1排出口232之间的机壳内壁,其另一端与再生热交换部210相隔指定距离。而且,在导向壁238上形成有连通吸入流路和排气流路的连通孔(未图示)。而且,本发明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200还可以包括有从热交换器220侧向第1排出口232侧强制流动空气的第1送风机240,在第1吸入口231和第2排出口234连通时从第1吸入口231向第2排出口234强制流动空气第2送风机250。
更详细地说,第1送风机240配备在热交换器220和第1排出口232之间即,排气流路上吸入热交换器220侧的空气后向第1排出口232送风。
而且,第2送风机250配备在吸入流路从第1吸入口231强制吸入室内空气后向第2连通口212侧排出。
还有,在第2送风机250的排出部上设置按一定比例分隔排出部的隔膜251为最好隔膜251在排出部把排出空气按一定比例分配,而且向再生热交换部210的分隔壁215延长形成,而在部分换气模式运转时连接到按指定角度开放的第2节气阀214上为最好。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在第2连通口212被第2节气阀214封闭的情况下,第2送风机250的排出空气流入排气流路232,由此在热交换器220进行热交换过程。
而且,由于第2节气阀214按指定角度旋转,而第2连通口212以及排气流路和吸入流路的连通孔全部开放的时候即,第2节气阀连接在隔膜251的时候,第2送风机250的排出空气按一定比例被分配后各自流入排气流路以及再生热交换器216。
当然,第2送风机250还可以配备在第2排出口234的一侧或者再生热交换器的第1流路和第2连通口212之间。
另外,强制流动空气送风机也可以不必安装在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200上,而是安装在导管部300里。
下面结合图5a以及图5b详细说明各送风机的一实施例。
在这里,图5a以及图5b是构成本发明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第1实施例中各送风机一实施例的双吸入贯流扇斜视图和剖面图。
第1送风机240和第2送风机250中,至少有一个要由贯流扇构成。
贯流扇是从轴向吸入空气后向圆周方向排出空气的风扇,贯流扇具有产生的流动噪音小、安装在机壳230内部时容易、提高空气压力增加风量等优点。
在本实施例中,贯流扇由两侧面各自形成有吸入口的双吸入贯流扇260构成而增加空气吸入量。
在这里,双吸入贯流扇260包括由形成外观的的同时在两侧面各自形成有吸入口261a的风扇外罩261和安装在风扇外罩261的内部并被电机带动而旋转的多个叶片262构成。
在这里,风扇外罩261包括由大致向切线方向延长的排出部261b构成。
而且,双吸入贯流扇260为了按一定比例分配一侧吸入口的吸入空气和另一侧吸入口的吸入空气而配备分割内部的隔膜263为最好。
在本实施例中,第1送风机240和第2送风机250全都由双吸入贯流扇260构成。
双吸入贯流扇260构成第1送风机的情况下,隔膜263为了在部分换气模式运转时能连接在按指定角度开放的第1节气阀213上而贯通热交换器220后向再生热交换部的第1连通口211延长形成,但是并不能限定在例子中。
而且,双吸入贯流扇260构成第2送风机的的情况下,隔膜263为了在部分换气模式运转时连接在按指定角度开放的第2节气阀214上而向再生热交换部210的第2连通口212延长形成。
因此,部分换气模式运转时,通过第1吸入口231吸入的室内空气按一定比例被分配,各自流向热交换器220和再生热交换器216。
还有,在构成第2送风机的双吸入贯流扇260排出部261b上还可以配备为防止排出空气向机壳的底面或者天棚集中的导向板261c。
更详细地说,在双吸入贯流扇的排出部261b位于上部的情况下,在双吸入贯流扇的排出部261b中,排出空气向机壳230的底面排出。
因此,空气的流动阻抗增加的同时空气向机壳的底面集中,所以热交换器220的热交换效率低下。
为了防止出现情况,在排出部261b的下侧部角落配备大约四角形状的导向板261c,防止排出空气向机壳底面集中。
而且,第1送风机240里也流入与排向室外的室内空气量对应的室外空气,所以室外空气与从第1吸入口231流向热交换器220的室内空气一起向第1排出口232排出。
当然,第1送风机240以及/或者第2送风机250也可以由涡流扇,具有导向板的轴流扇,或者横流扇等构成。
还有,第1送风机240围绕热交换器220和机壳230的内壁构成,使第1送风机240吸入的全部空气在热交换器220被冷却或者加热。
为此,热交换器220的一端连接在具有导向壁238的机壳的内壁即,背面,其另一端连接在垂直于机壳背面的另一侧内壁即,侧面内壁。由此,热交换器220在整体上构成“”形状。
当然,热交换器220也可以构成一端连接在导向壁238,另一端连接在导向壁238对面的机壳230内壁即,侧面内壁的“|”形状,但是构成的“”形状的时候具有热交换面积增加优点。
如上所述,热交换器220是“”形状的情况下,在热交换器220的流入侧,尤其,在与折曲部邻接的位置配备防止热交换器220的流入空气偏重的流动导向239为最好。
当然,流动导向239是为了向热交换器220的整个表面均匀的分配流入空气而提供的,所以相对于与热交换器220的形状比起来,与从吸入流路流入热交换器220的空气流动方向之间存在更深的关系。
说明本发明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200的作用,如下。
首先,用户指定室内空气循环模式并设定室内希望温度的情况下,第1节气阀213和第2节气阀封闭第1连通口211和第2连通口212。
而且,第1送风机240和第2送风机250被电机带动而驱动,则室内空气通过连接于第1导管310的第1吸入口231流入机壳230内部。
流入机壳230内部的室内空气经过吸入流路流入配备于排气流路上的热交换器220流入,进行热交换过程。
在热交换器220经过热交换过程的空气被第2送风机250吸入后向第1排出口232排出,而且第1排出口232的排出空气被第2导管320向室内引导,制冷或者制热室内。
然后,在用户选择部分换气模式并设定室内希望温度的情况下,第1节气阀213和第2节气阀214按指定角度开放,各自连接在构成第1送风机240和第2送风机250的双吸入贯流扇260的隔膜263上。
而且,第1送风机240和第2送风机250被电机带动而驱动,则室内空气通过连接在第1导管310上的第1吸入口231流入机壳230内部。
在这里,流入机壳230内部的一部分室内空气被第2节气阀214引导,流向与第2连通口212连通的再生热交换器216第1流路里,而且其他的室内空气流向配备于排气流路上的热交换器220,进行热交换过程。
与此同时,根据第1送风机240驱动,室外空气通过第2吸入口233流入再生热交换器216的第2流路里与经过第1流路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过程,然后通过第1连通口211流入热交换器220进行热交换过程。
在热交换器220经过热交换过程的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被第2送风机250供给到室内,换室内空气的同时制冷或者制热室内。
而且,流入第1流路里室内空气与第2流路里的流动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过程后通过第2排出口234向室外排出。
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的运转模式被用户手动选择或者被连接在指定的温度传感器和室内空气混浊度传感器等上的控制部自动选择。
另外,第1实施例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200上的导向壁238和隔膜251是为了使空气更加流畅地流动的结构。
只是,在第2送风机250安装在导管部300上或者第2排出口234的一侧或者再生热交换部210内的情况下可以不必配备导向壁,而且在送风机的外罩起到导向壁功能等情况下也不必配备导向壁。
而且,隔膜251在下面要说明的本发明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他实施例中被省略了,但如果设置隔膜251,在维持换空气和重新向室内供给循环空气的比例方面具有非常优秀的效果。
下面结合图6至图11详细说明本发明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的其他实施例。
在说明本发明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他实施例的过程中,对于与前述的第1实施例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结构相同的结构使用了相同名称和相同符号,而且不再重复说明。
首先,结合图6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第2实施例。
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200a在机壳230内部设置管收容部270。
管收容部270形成在与具有第2吸入口233和第2排出口234的机壳230另一侧面直交的侧面内侧即,再生热交换部210的一侧,所以收容为排出热交换器220中产生的冷凝水的冷凝水管271和与热交换器连接的冷媒管272。
因此,机壳230安装在阳台的天棚角落的情况下,冷凝管271和冷媒管272之间的处理变得非常容易。
其他的结构与前述的第1实施例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200中的结构相同,所以在这里不再重复说明。
下面结合图7以及图8详细说明第1送风机240和第2送风机250被一个电机驱动的本发明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的第3实施例以及第4实施例。
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200b图7所示,第1送风机240和第2送风机250连接在贯通导向壁238后安装的电机280的旋转轴上。
只是,如果第1送风机240和第2送风机250是相同结构的送风机,出现以下问题。例如,第1送风机240和第2送风机250是双吸入贯流扇260。
重新说明,为了使构成第1送风机240的双吸入贯流扇和构成第2送风机250的双吸入贯流扇各自向反方向排出空气,垂直于机壳230底面的轴为基准旋转180度的状态安装构成第1送风机240的双吸入贯流扇和构成第2送风机250的双吸入贯流扇后,如果叶片262向相同方向旋转,他们之中的某一个双吸入贯流扇正常地进行送风功能。
为了防止出现情况,在第2送风机250和电机280之间相互啮合安装为改变旋转方向的齿轮281,282,而且在各齿轮281,282上连接电机280的旋转轴和第2送风机250的旋转轴。
当然,齿轮281,282也可以安装在第1送风机240和电机280之间。
本实施例还配备一端连接导向壁238并另一端连接在导向壁238对面的机壳230内壁的“|”形状热交换器200a。
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200c如图8所示,第1送风机240和第2送风机250连接在贯通导向壁238后安装的电机280的旋转轴上。
只是,构成第1送风机240的双吸入贯流扇和构成第2送风机250的双吸入贯流扇以相互点对称的状态安装。
因此,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200c没有配备齿轮也无妨。
其他结构与前述的第1实施例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200结构相同,所以在下面不再重复说明。
下面结合图9a、图9b、图10a以及图10b详细说明本发明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的第5实施例。
在这里,图9a是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以部分换气模式运转的状态平面图,图9b是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以室内空气循环模式运转的状态平面图。
如图9a以及图9b所示,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配备选择性开闭第1连通口211的第1挡板部[Louver]213a和选择性开闭第2连通口212的第2挡板部214a。
而且,在排气流路和吸入流路各自配备由至少一个以上X-风扇构成的第1送风机240a和至少一个以上X-风扇构成的第2送风机250a。
在这里,第1送风机240a和第2送风机250a的功能以及位置关系与前述的第1实施例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中的相同。
图10a以及图10b所示,第1送风机240a和第2送风机250a包括由具有至少一个以上X-风扇280的X-风扇组件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X-风扇组件是多个X-风扇向轴向连接的多层结构。
更详细地说,X-风扇280包括由结合在驱动电机未图示上旋转的旋转轴281,固定在旋转轴281端部的圆筒形轮毂[Hub]282,在轮毂282的外周面向螺旋方向形成的多个叶片283构成。在侧面看X-风扇组件的时候,叶片构成’X’字形状。
在这里,轮毂282构成入口端和出口端开放的中空形状,而且为了与旋转轴281结合以及确保支撑强度,在轮毂282的中空部内侧相隔90度向圆周方向设置4个肋284。
另外,还可以用螺旋形辅助叶片替代轮毂282的内侧的肋284,构成通过轮毂282的内侧送风的结构。
叶片283们形成大致半圆形弯曲的形态。而且,叶片283用上部模具以及下部模具注塑成型,构成从旋转轴方向观察叶片283时没有相互重叠的领域的结构。
因此,在注塑成型本发明送风扇的时候,在轮毂282的外周面形成有在各叶片283的入口端连接相邻的其他叶片出口端的在上/下部模具中产生的分割线285。
而且,叶片283的厚度都不一样,接近轮毂侧的厚度较半径方向外侧末端tip厚一些的结构在降低振动方面非常有效。这是因为向内侧诱导叶片283的重量中心,减少送风扇旋转时产生的扭力,能降低振动。
还有,叶片283用指定曲率半径弯曲形成的时候入口侧的曲率半径较出口侧的曲率半径大一些为最好。这时,入口侧的空气流入非常流畅并空气在出口侧聚集后排出,所以能提高排出空气压力上升。
另外,考虑到第1送风机240a以及第2送风机250a的安装空间狭小,也可以通过轮毂282的外周面上设置2个以上叶片的方式替代缩短X-风扇组件轮毂282的旋转轴方向长度的方式。即,使用轮毂282的外周面上设置多个叶片的多个叶片X-风扇组件为最好。
另外,在第2排出口234上还可以配备为提高向室外排出的空气送风力的辅助送风机250b。辅助送风机250b也可以配备在第1流路和第2节气阀214之间。
虽然没有图示,在第2吸入口233的一侧以及第2流路和第1节气阀之间也可以配备为提高流入室内的空气送风力的单独的辅助送风机。
下面结合图11详细说明本发明第6实施例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200e。
图11所示,第2送风机250连通第1吸入口231和再生热交换器的第1流路以及第2排出口234,而且第2送风机250配备在由第2节气阀214来开闭的第2连通口212和再生热交换器216的第1流路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第1实施例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200中配备的导向壁238被省略了。
另外,在机壳230的内部配备被热交换器220和机壳230的内壁包住的涡流扇240b。
涡流扇240b由至少2层的风扇构成为最好。
更详细地说,涡流扇240b包括由内置于风扇外罩里的第1层风扇241b和串连在第1层风扇241b旋转轴上的第2层风扇242b构成。
第1层风扇241b吸入热交换器220侧的空气后加压,然后向风扇外罩内部里形成的内部流路243b排出。
而且,第2层风扇24b吸入第1层风扇241b加压后排向内部流路243b里的空气后向第1排出口232排出。
因此,在涡流扇240b,排出空气的压力上升,且空气的流动性提高。
其他结构与前述的第1实施例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200中结构相似,所在下面不再重复说明。
只是,再生热交换器216的安装结构和分隔壁215的形状稍微有一些变化,但是这些都是在前述的第1实施例至第5实施例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200中都可以变更的事项。
除了说明的实施例之外,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在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要旨和范畴之内能提出具体的其他特定形态实施例。
权利要求
1.一种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由设置室内空气流入的第1吸入口,向室内排出空气的第1排出口,为了换气而室外空气流入的第2吸入口,把第1吸入口的流入室内空气向室外排出的第2排出口的机壳;安装在机壳的内部一侧,为了换气而使流入室内的室外空气和排向室外的室内空气相互热交换的再生热交换部;调节通过第1排出口向室内供给的空气温度的热交换器构成,它的运转模式是把流入机壳的全部室内空气重新向室内供给的室内空气循环模式和把流入机壳里的一部分室内空气向室外排出的部分换气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再生热交换部包括由把流入第2吸入口的室外空气向热交换器排出的第1连通口;通过第1吸入口吸入到机壳里的一部分室内空气流入的第2连通口;选择性开闭第1连通口的第1开闭部;在部分换气模式时为了使通过第1吸入口流入的一部分室内空气流向第2连通口而配备在第2连通口上开闭的第2开闭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第1开闭部由其一端为基准旋转而开闭的第1节气阀构成,第2开闭部由其一端为基准旋转而开闭的第2节气阀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第2节气阀在部分换气模式运转时向第2连通口引导通过第1吸入口流入机壳内部的一部分室内空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安装在热交换器和第1排出口之间,从热交换器侧向第1排出口侧强制流动空气的第1送风机;在第1吸入口和第2排出口连通时,从第1吸入口向第2排出口强制流动空气的第2送风机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机壳还包括由安装在热交换器的流入侧防止热交换器的流入空气偏重的流动导向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第2送风机配备在第2排出口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第2送风机配备在第1吸入口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第1送风机和第2送风机是用一个电机驱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第1送风机和第2送风机是由贯流扇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为了使第1送风机和第2送风机各自向反方向旋转而连接在电机轴上的齿轮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第2送风机设置被隔膜按一定比例分割的排出部,而且隔膜连接在以部分换气模式时开放指定角度的第2节气阀上。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第1送风机和第2送风机中,至少有一个是贯流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贯流扇是在两侧面各自形成有吸入口的双吸入贯流扇。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双吸入贯流扇还包括由为了使流入一侧吸入口的室外空气和流入另一侧吸入口的室内空气的比率达到一定比例而分隔内部的隔膜构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隔膜设置在构成第1送风机的贯流扇里,并且为了在部分换气模式时与开放指定角度的第1节气阀连接而贯通热交换器后向再生热交换部延长形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隔膜设置在构成第2送风机的贯流扇里,并且为了在部分换气模式时开放指定角度的第2节气阀连接而向再生热交换部延长形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贯流扇还包括由配备在空气排出部的一侧防止排出空气向机壳的底面或者天棚集中的导向板构成。
1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第1送风机和第2送风机中,至少有一个是设置螺旋形叶片的X-风扇。
2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机壳还包括由设置安装有第2送风机的吸入流路和与吸入流路连通的同时安装有第1送风机的排气流路的导向壁构成。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向壁形成有一端连接在第1吸入口和第1排出口之间的机壳内壁,另一端在再生热交换部相隔指定距离,由此连通吸入流路和排气流路的连通孔。
2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再生热交换部还包括由具有第1连通口和第2连通口,且形成热交换器收容空间的分隔壁构成。
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再生热交换部包括由四角箱形状再生热交换器,再生热交换器具有可以使排向室外的室内空气流动的第1流路和为了使向室内供给的室外空气可以流动而与第1流路直交的第2流路。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再生热交换器的一侧面邻接机壳内部一侧面。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机壳还包括由位于再生热交换器的下侧部,在维修再生热交换器时使用的检查口;配备在检查口可以开闭的门构成。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再生热交换器的下部用金属材料制作,而且在门上配备为粘贴再生热交换器的磁铁。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机壳还包括由支撑再生热交换器边缘的支撑杆构成。
2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第1开闭部和第2开闭部中,至少有一个由通过旋转而选择性开闭的挡板部构成。
2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机壳是四角箱形状,而且在一侧面形成有第1吸入口和第1排出口,在一侧面对面的另一侧面形成有第2吸入口和第2排出口。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机壳为了使第1吸入口和第1排气口朝向室内而安装在阳台天棚上。
3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机壳还包括由在与另一侧面直交的侧面内侧形成,并收容为排出热交换器中产生的冷凝水的冷凝水管和与热交换器连接的冷媒管的管收容部构成。
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机壳还包括由加热从第2吸入口供给到再生热交换器里的室外空气的预热器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器的技术领域,是有关配备在空调器上换室内空气以及调节室内供给空气温度的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的,它包括由设置室内空气流入的第1吸入口,向室内排出空气的第1排出口,为了换气而室外空气流入的第2吸入口,把第1吸入口的流入室内空气向室外排出的第2排出口的机壳;安装在机壳的内部一侧,为了换气而使流入室内的室外空气和排向室外的室内空气相互热交换的再生热交换部;调节通过第1排出口向室内供给的空气温度的热交换器构成,它的运转模式是把流入机壳的全部室内空气重新向室内供给的室内空气循环模式和把流入机壳里的一部分室内空气向室外排出的部分换气模式等;本发明结构简单又能维持更加舒适的室内环境。
文档编号F24F13/00GK1987281SQ200510122459
公开日2007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0日
发明者高永桓, 赵敏喆, 柳成録, 丁勇元, 金范锡, 金永勳, 林庆锡, 申修允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