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罩式微波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90009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护罩式微波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罩式微波炉,特别是涉及一种将能够在附着于墙壁上的状态下固定住本体的一侧,以此来防止本体坠落的支撑装置用多个面板制成,从而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的护罩式微波炉。
背景技术
一般来讲,微波炉是一种利用磁控管产生的高频微波照射在放置其内部的食物上,使构成食物的分子在1秒钟之内振动24亿5千万次,通过由此产生的摩擦热而对食物进行烹饪的电器装置。由于微波炉在瞬间启动、停止以及根据输出来调整温度的控制方面比较简便,并且可以对具有各种大小及形状的食物各部分同时均匀地进行加热,这样不仅可以节省烹饪时间,而且操作也比较方便,所以目前普遍应用于大多数家庭。最近,厨房用家电产品逐渐向嵌入式方向发展。所谓嵌入式就是将不同家电产品分别设置在厨柜的内部,以使整个厨房的设计具有整体感,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护罩式微波炉就是其中一种,这种微波炉除具有普通微波炉烹饪食物的基本功能外还可以露出底面的状态安装在墙壁上,因此可使设置在其下方的烤箱中产生的油烟通过其内部向室外排出。


图1为安装在墙壁之前的已有技术护罩式微波炉结构分解立体图。如
图1所示,这种已有技术的护罩式微波炉1主要包括本体20和支撑装置40。本体20可对食物进行烹饪,且其内部安装有接通电源后能够产生旋转力的排气电机组件22。支撑装置40能够在附着于墙壁的状态下固定住本体20的一侧,以使本体20与地面间相隔一定距离。本体20呈立方体形状,由外壳24、图中未示出的背面板以及门26构成外部结构,其中外壳24是由一块长方形板多次弯折后而形成,从而构成本体20的顶面以及左右两个侧面;背面板构成本体20的后面外部结构;而门26则可开闭本体20的前端。本体20的内部形成有图中未示出的烹饪腔体。烹饪腔体为前端具有开口的长方体形空间,其内部可对食物进行烹饪。烹饪时首先将盛放有食物的容器放置在烹饪腔体的内部,然后利用图中未示出的磁控管产生的微波来加热盛放在容器内部的食物。烹饪腔体的前端设有门26。门26能够以图中未示出的凸出设置于本体20前端左侧上下部位的铰链为基准进行转动,当其关闭烹饪腔体时能够防止本体20工作时产生的微波向外泄漏。门26的右侧设有由多个操作按钮28’和显示部28”组成,从而可对电器部件进行控制的操作部28。外壳24和烹饪腔体之间的空间内安装有排气电机组件22。排气电机组件22能够产生吸入力,从而可将通过图中未示出的形成在本体20底面上的吸气口流入的油烟排放到室外。即通过图中未示出的形成在外壳24内部的流路将吸入的油烟向本体20的上方排出。本体20的上部,即外壳24的顶面后部设有利用切割方式形成的长方形开口部O,通过排气电机组件22排出的油烟将流经开口部O而排放到本体20的外部。开口部O的上侧设有与其形状相对应,且可将开口部O选择性遮蔽住的遮盖板30。当排气电机组件22出现故障时,可将遮盖板30从外壳24上分离下来,从而开启排气电机组件22上端的开口部O,这样就能更换排气电机组件22,因此遮盖板30的尺寸应略大于排气电机组件22的尺寸。所述的支撑装置40为长方形板状结构,其尺寸与本体20的背面相对应。支撑装置40的边缘形成有多个螺钉连接孔42,这样利用螺钉S就可将支撑装置40安装在墙壁上。支撑装置40的下端设有从其下端边缘向上延伸而形成,且能够插入在本体20背面的下端,从而支撑住本体20重量的多个长方形支撑片44。支撑装置40的左右端上部设有向前凸出而形成,并且大致呈 形状的固定凸起46。固定凸起46的上端能够插入到本体20的内部而将本体20挂住,从而可防止本体20以支撑片44为中心而产生转动。但是,具有上述结构的已有技术护罩式微波炉存在以下问题由于能够将本体20设置在墙壁上的支撑装置40是以其局部结构来支撑本体20的重量,而且螺钉连接孔42均形成在其边缘部位,但其大小却与背面板相同,因而相对来讲支撑装置40的材料用量就会比较大,这样不仅会增大生产成本,而且还会使安装护罩式微波炉时所需的操作时间和劳动力增多。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其上的支撑装置由多个面板组合而成,从而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的护罩式微波炉。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护罩式微波炉包括内部设有能够产生可对食物进行烹饪的高频微波的磁控管,且其内部一侧设有可向室外排放空气的排气电机组件的本体;以及能够在附着于墙壁的状态下固定住本体的一侧,以使本体与地面间相隔一定距离的支撑装置;所述的支撑装置包括防坠面板和防转面板,其中防坠面板和防转面板分别具有对应于本体长度和高度的尺寸,且末端相互重叠。
所述的防坠面板和防转面板相互垂直。
所述的防坠面板一侧向前凸出形成有加强肋,而防转面板的一侧则向前凸出形成有加强肋,从而能够防止因本体的重量而使支撑装置产生变形。
所述的防坠面板和防转面板位于同一平面内。
所述的防转面板设为多个。
所述的防坠面板上与防转面板相接触的部位形成有能够使防坠面板和防转面板利用螺钉同时固定住的椭圆形长孔,而防转面板上与防坠面板相接触的部位则形成有能够使防坠面板和防转面板利用螺钉同时固定住的椭圆形长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护罩式微波炉上的支撑装置是由多个面板组合而成,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原料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可使焊接及安装操作变得简单,因而可提高生产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护罩式微波炉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安装在墙壁之前的已有技术护罩式微波炉结构分解立体图。
图2为安装在墙壁之前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护罩式微波炉结构分解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护罩式微波炉本体背面结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护罩式微波炉中支撑装置结构分解立体图。
附图主要部件标号100本体110排气电机组件120外壳130门 132铰链134门把手140烹饪腔体142托盘150操作部152操作旋钮154显示部 160弯折板162开口200支撑装置220防坠面板222、242螺钉连接孔 224、244加强肋226、246长孔 228支撑片 248挂接凸起R背面板S螺钉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护罩式微波炉主要包括本体100和支撑装置200。所述的本体100可对食物进行烹饪,且其内部安装有接通电源后能够产生旋转力的排气电机组件110;支撑装置200能够在附着于墙壁的状态下固定住本体100的一侧,以使本体100与地面间相隔一定距离。所述的本体100为立方体形状,由外壳120、背面板R以及门130构成外部结构,其中外壳120是由一块长方形板多次弯折后而形成,从而构成本体100的顶面以及左右两个侧面;背面板R构成本体100的后面外部结构;而门130则可开闭本体100的前端。本体100的前部形成有具有长方体形空间的烹饪腔体140,可在烹饪腔体140的内部烹饪食物。本体100的前端面上设有能够控制电器部件的操作部150。当烹饪食物时,首先将盛放有食物的容器放置在烹饪腔体140的内部,然后利用图中未示出的磁控管产生的微波进行烹饪。由于烹饪腔体140的顶部形成有多个图中未示出的孔,因此烹饪腔体140内部的空气能够进行循环,从而将食物均匀地加热。烹饪腔体140的内部安装有托盘142。托盘142与图中未示出的电机相连接,因而其能够在电机产生的旋转力作用下进行转动,从而可使放置于烹饪腔体140内部的食物均匀地进行加热。另外,烹饪腔体140的前端设有门130。门130能够以设置于本体100前端左侧上下部位的铰链132为基准进行转动,当其关闭烹饪腔体140时能够防止本体100工作时产生的微波向外泄漏。门130的前端面上设有门把手134。门把手134的两端连接在门130的前端面上,其中部呈圆弧形状,用户可用抓住门把手134的方式来开闭门130。门把手134的右侧设有操作部150。用户可根据放置于烹饪腔体140内部的食物种类及状态利用操作部150来选择预先设定好的烹饪时间及微波强度。操作部150包括能够通过转动的方式来选择不同菜单的操作旋钮152。一般情况下操作旋钮152的上方设有显示部154。用户可通过显示部154方便地确认出食物的烹饪时间及本体100的工作状态。烹饪腔体140和外壳120之间构成的空间上部安装有排气电机组件110。当接通电源时排气电机组件110能够进行旋转,从而在图中未示出的形成于本体100底面的吸气口上产生吸力。烹饪食物时产生的油烟可在排气电机组件110的吸入力作用下通过所述的吸气口吸入,而后流经图中未示出的形成在外壳120与烹饪腔体140之间的流路,最后通过排气电机组件110向上方排出。排气电机组件110的上方形成有开口162,流经排气电机组件110的油烟可通过开口162顺利地向上排出。开口162为后面将要叙述的弯折板160一部分,其呈长方形状,且具有两个。排气电机组件110的上方,即外壳120的顶面后部设有弯折板160。从图3的一侧观察时弯折板160呈 形状,且与外壳120一体构成,其上中心部位形成有开口162。弯折板160既可开闭本体100的内部空间,同时也构成本体100的外部结构。即,当排气电机组件110出现故障而需要更换时,可利用转动弯折板160的方式来开启本体100的内部空间,这时就可以很方便地拆卸和安装排气电机组件110。本体100的后方设有支撑装置200。支撑装置200呈“Ц”形状,其能够在附着于墙壁的状态下固定住本体100的一侧,从而支撑住本体100的重量,以使本体100与地面间相隔一定间距。
如图4所示,所述的支撑装置200包括与本体100具有相同长度的长方形防坠面板220;以及两个与本体100具有相对应高度的长方形防转面板240。防转面板240设置在防坠面板220的两侧,并通过焊接等方法以相互垂直的方式结合,而且如图2所示两者位于同一平面内。当本体100通过支撑装置200被固定时,防坠面板220固定住本体100的下侧,而防转面板240则固定住本体100的左右两侧。防坠面板220和防转面板240上形成有多个螺钉连接孔222、242。当将防坠面板220和防转面板240附着在墙壁上后,如图2所示,可将螺钉S插入螺钉连接孔222、242内,从而将支撑装置200固定到墙壁上。防坠面板220和防转面板240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向前凸出形成有具有一定宽度的加强肋224、244。当支撑装置200支撑本体100时,加强肋224、244能够防止支撑装置200产生变形。为使能够支撑本体100的支撑装置200产生的变形尽可能小,其上应该形成多个加强肋224、244。防坠面板220和防转面板240相结合的部位,即防坠面板220的左右侧末端和防转面板240的下端分别形成有椭圆形长孔226、246。长孔226、246的作用与螺钉连接孔222、242的作用相同,同时其还能够防止当焊接防坠面板220和防转面板240时可能出现的长孔226、246错位现象。也就是说,即使焊接后防坠面板220和防转面板240的左右位置稍微错开,螺钉S也能够通过长孔226,246将支撑装置200的下部左右两侧固定到墙壁上。防坠面板220和防转面板240上分别设有能够防止本体100坠落及转动的部件。即,防坠面板220的下端设有向上凸出而形成的长方形支撑片228;而防转面板240的左或右侧上部则设有向前而后向上弯折而形成且呈 形的挂接凸起248。位于防坠面板220左右两侧的支撑片228能够插入到形成在本体100背面下端的支撑孔R’内,从而支撑住本体100的重量,而挂接凸起248的上端则能够插入到形成在本体100背面两侧上部的挂接孔R”内,从而可以防止本体100与墙壁相脱离。下面结合图2~图4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护罩式微波炉安装过程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将相互分离的防坠面板220和防转面板240垂直对齐后进行焊接,即在防坠面板220和防转面板240相重叠的部位中除长孔226、246之外的其它部分进行焊接而形成如图2所示的支撑装置200,然后使螺钉S贯穿支撑装置200的螺钉连接孔222、242以及长孔226、246而将支撑装置200固定到墙壁上。随后就可以安装本体100,安装时首先抬起本体100,同时将形成在本体100背面的支撑孔R’及挂接孔R”分别对准支撑装置200的支撑片228及挂接凸起248,然后插入即可完成安装过程。此时,支撑片228能够支撑住本体100的重量,以防本体100出现坠落,而挂接凸起248则能够固定住本体100的上部,以防本体100以支撑片228为中心进行转动。
权利要求1.一种护罩式微波炉,包括内部设有能够产生可对食物进行烹饪的高频微波的磁控管,且其内部一侧设有可向室外排放空气的排气电机组件(110)的本体(100);以及能够在附着于墙壁的状态下固定住本体(100)的一侧,以使本体(100)与地面间相隔一定距离的支撑装置(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装置(200)包括防坠面板(220)和防转面板(240),其中防坠面板(220)和防转面板(240)分别具有对应于本体(100)长度和高度的尺寸,且末端相互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罩式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坠面板(220)和防转面板(240)相互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罩式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坠面板(220)一侧向前凸出形成有加强肋(224),而防转面板(240)的一侧则向前凸出形成有加强肋(244),从而能够防止因本体(100)的重量而使支撑装置(200)产生变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护罩式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坠面板(220)和防转面板(240)位于同一平面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护罩式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转面板(240)设为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护罩式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坠面板(220)上与防转面板(240)相接触的部位形成有能够使防坠面板(220)和防转面板(240)利用螺钉(S)同时固定住的椭圆形长孔(226),而防转面板(240)上与防坠面板(220)相接触的部位则形成有能够使防坠面板(220)和防转面板(240)利用螺钉(S)同时固定住的椭圆形长孔(24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护罩式微波炉。其包括内部设有能够产生可对食物进行烹饪的高频微波的磁控管,且其内部一侧设有可向室外排放空气的排气电机组件的本体;以及能够在附着于墙壁的状态下固定住本体的一侧,以使本体与地面间相隔一定距离的支撑装置;所述的支撑装置包括防坠面板和防转面板,其中防坠面板和防转面板分别具有对应于本体长度和高度的尺寸,且末端相互重叠。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护罩式微波炉上的支撑装置是由多个面板组合而成,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原料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可使焊接及安装操作变得简单,因而可提高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F24C15/30GK2849514SQ20052002665
公开日2006年1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12日
发明者朴俊玄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