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空气入室交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92586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鲜空气入室交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鲜空气入室交换装置,主要用于室内外的自然通风。
背景技术
室内环境的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对人身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房屋的装修日益高档化,一方面装饰材料和家具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另一方面,门窗的结构密闭性越来越好,一般没有通风机构,如果需要通风就必须开启门窗,很不方便,而且不能经常开启门窗。这样导致室内通风不好,室内的空气质量严重下降,影响居住人员的身体健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鲜空气入室交换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室内通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通风管和连接在其两端的内盖和外盖,在所述的通风管内设有沿其长方向设置的空气过滤网,在所述的内盖对应于被过滤网分割的一部分留有通风口,在所述的外盖的对应于被过滤网分割的另一部分也留有通风口。
所述的通风管内侧的上下面或两个侧面中间设有相对的过滤网导轨,所述的空气过滤网的两边插入该导轨内。
所述的外盖的一半为所述的通风口,该通风口为百叶结构。
所述的内盖的一半为所述的通风口,所述的过滤网导轨暴露在该通风口内,在该通风口内设有推拉门并滑动插入通风口内的横向滑道内。
所述的通风管与内盖和外盖之间采用螺钉、插接、卡接或粘接结构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应用时将通风管穿过房屋墙壁,再安装内外盖,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过滤网有效面积大,更换过滤网方便等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图2的B-B剖视图;图4是图1的A-A剖视图;图5是图4的C-C剖视图;图6是图1的右视图;图7是图6的D-D剖视图;图8是图1的E-E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8,本实用新型包括通风管1和连接在其两端的内盖3和外盖2,在所述的通风管1内设有沿其长方向设置的空气过滤网4,在所述的内盖3对应于被过滤网4分割的一部分留有通风口(图6和图7中安装推拉门32的部分),在所述的外盖2的对应于被过滤网分割的另一部分也留有通风口(图2和图3中设有百叶21的部分)。
所述的通风管1内侧的上下面或两个侧面中间设有相对的过滤网导轨11,所述的空气过滤网4的两边插入该导轨11内。
所述的外盖2的一半为所述的通风口,该通风口为百叶21结构;另一半22为封闭。
所述的内盖3的一半为所述的通风口,所述的过滤网导轨11暴露在该通风口内,以方便装卸过滤网。在该通风口内设有推拉门32并滑动插入通风口内的横向滑道内。内盖3的另一半31为封闭。
所述的通风管1与内盖3和外盖2之间可采用螺钉连接,这种结构在通风管1的两端设有螺孔12,在内外盖上设对应的通孔(参见图4和图2)。所述的通风管1与内盖3和外盖2之间也可采用插接、卡接或粘接等常规的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在应用时将通风管1穿过房屋墙壁5,再安装内外盖,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过滤网有效面积大,更换过滤网方便等优点。
权利要求1.一种新鲜空气入室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管和连接在其两端的内盖和外盖,在所述的通风管内设有沿其长方向设置的空气过滤网,在所述的内盖对应于被过滤网分割的一部分留有通风口,在所述的外盖的对应于被过滤网分割的另一部分也留有通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新鲜空气入室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风管内侧的上下面或两个侧面中间设有相对的过滤网导轨,所述的空气过滤网的两边插入该导轨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鲜空气入室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盖的一半为所述的通风口,该通风口为百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鲜空气入室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盖的一半为所述的通风口,所述的过滤网导轨暴露在该通风口内,在该通风口内设有推拉门并滑动插入通风口内的横向滑道内。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新鲜空气入室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风管与内盖和外盖之间采用螺钉、插接、卡接或粘接结构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新鲜空气入室交换装置,包括通风管和连接在其两端的内盖和外盖,在所述的通风管内设有沿其长方向设置的空气过滤网,在所述的内盖对应于被过滤网分割的一部分留有通风口,在所述的外盖的对应于被过滤网分割的另一部分也留有通风口。实用新型在应用时将通风管穿过房屋墙壁,再安装内外盖,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过滤网有效面积大,更换过滤网方便等优点。
文档编号F24F7/10GK2854425SQ20052014259
公开日2007年1月3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7日
发明者高林 申请人:天津博楠珂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