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气流隔离的油烟脱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40789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螺旋气流隔离的油烟脱排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用油烟脱排装置的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指带污染油烟气 的隔离装置。
技术背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 高。现在,绝大多数的家庭厨房都安装了上排风式脱排油烟机,但此类产品由于其抽 风口离油烟源扩散面的距离高达50 70cm,故烹饪时仍有部分油烟气留置于室内,直 接破坏住宅空气环境、影响人体健康。为此,有人发明了一种"流体包络面式粉烟尘 屏蔽分离排出装置"产品,并于2004年12月1日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公告,发 明专利号为ZL02120709.7,它"由支架、负压风环产生装置、正压风产生装置组成, 所述的负压风环产生装置包括一个优弧状入风口 ,正压风产生装置包括一个劣弧状出 风口,所述入风口和出风口环置于浸染源扩散面的四周;所述入风口还进一步联接有 导风管、风机及排风管。因此,其具有排粉烟尘效果完全彻底,结构紧凑,噪声小和 应用领域广泛的的优点。"但是,经过实际应用和理论研究后,申请人也发现该产品 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由于其所述入风口和出风口环置于浸染源扩散面的四周,工 作时空气流只是沿着固定的曲线轨迹由出风口到达入风口 ,因而在相邻的两个出风口 之间、相邻的两个入风口之间,尤其是在相邻出风口和相邻入风口的根部位置,产生 了诸多的空气流盲区,锅体上沿的空气流包络面不均匀、不致密,油烟气易从薄弱区 域以及前述的空气流盲区溢出而散布于室内,破坏住宅空气环境。为此,人们期盼发 生一种空气流包络面均匀致密且无盲区、油烟脱排效果好、结构筒单的油烟隔离与脱 排装置,以满足人们中式菜淆的烹饪所需,保障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产品在相邻的两个出风口和入风 口之间存在有空气流盲区而导致空气流包络面不均匀、不致密的缺陷和不足,向社会 提供一种空气流包络面均匀致密且无盲区、油烟脱排效果好、结构简单的油烟隔离与 脱排装置,以满足人们中式菜淆的烹饪所需,保障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螺旋气流隔离的油烟脱排装置包括具圆形凹腔的支架、负压空气流发生装置和正压空气流发生装置;所述负压空气 流发生装置带有吸风口、吸风电机和吸风管,正压空气流发生装置带有吹风口、吹风 电机和吹风管;所述吹风口和所述吸风口开设于圆形凹腔壁,所述吸风口低于所述吹 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口外侧设有与圆形凹腔壁相切的吸风导向管,所述吸风 导向管与吸风电机相连通;所述吸风口及其吸风导向管沿圆形凹腔壁均布多个。所述吹风口外侧设有与圆形凹腔壁相切的吹风导向管,所述吹风导向管经吹风管 与吹风电机相连通;所述吹风导向管与所述吸风导向管的回旋方向一致,均为顺时针 或者均为逆时针。所述吸风导向管外侧设有环状的接管,所述接管的底部设有垂直通风管与吸风管 相连通。所述支架的一侧设有升降式侧吸装置;所述升降式侧吸装置包括由垂直滑轨固定 于所述支架的侧吸支架,所述侧吸支架上端设侧吸风口 ,所述侧吸风口经弹性风管与 吸风管相连通。所述吸风管内在吸风电机前部串接电子油烟碳化器。本实用新型螺旋气流隔离的油烟脱排装置产品,在所述吹风口和吸风口的外侧分 别设有与圆形凹腔壁相切的吹风导向管和吸风导向管,空气流经所述吹风导向管和吸 风导向管的导向,由所述吹风电机产生的正压空气流和所述吸风电机产生的负压空气 流均产生回旋,又由于所述吸风口低于所述吹风口,空气流在锅体上边缘的浸染源扩 散面就形成了向下螺旋的包络面;由于螺旋回旋的缘故,空气流包络面均勾致密,全 封闭隔离油烟气,不存在任何盲区,油烟脱排效果好。当使用其它顶部位置高于所述 吹风口的锅体蒸煮食物时,可打开所述升降式侧吸装置,由所述侧吸支架的侧吸风口 脱排油烟。较现有技术产品相比较,本产品具有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和应用范围广的 优点,可满足人们中式菜淆的烹饪所需,有利于保护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

图l是本实用新型产品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B-B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产品侧吸支架伸展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螺旋气流隔离的油烟脱排装置包括具圆形凹腔2的支架1,带有吸风口 3、吸风电机4、吸风管5的负压空气流发生装置,带 有吹风口 6、吹风电机7、吹风管8的正压空气流发生装置;所述吹风口6设于圆形 凹腔壁9,其外侧设有与圆形凹腔壁9相切的吹风导向管10,所述吹风导向管10经 吹风管8与吹风电机7相连通;所述吹风口及其吹风导向管沿圓形凹腔壁部可以只设 一个,也可以均布多个;所述吸风口 3设于低于所述吹风口 6,其外侧同样设有与圓 形凹腔相切的吸风导向管11;所述吸风导向管11外侧设有环状的接管17,所述接管 17的一侧底部设有垂直通风管18与吸风管5相连通;所述吸风管5与吸风电机4相 连通;所述吸风口及其吸风导向管11沿圆形凹腔壁9均布多个;所述吹风导向管与 所述吸风导向管的回旋方向一致,均为顺时针或者均为逆时针;所述吸风管5内在吸 风电机4前部串接电子油烟碳化器19。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支架1还设有升降式侧吸装置;所述升降式侧吸装置包 括由垂直滑轨15固定于所述支架1的侧吸支架12,所述侧吸支架12上端设侧吸风 口 13,所述侧吸风口 13经弹性风管14与吸风管5相连通。所述弹性风管14和垂直 通风管18的下端口经换向阀16与吸风管5相连通。下面继续结合附图,简述本实用新型产品的工作原理。如图l所示,本产品使用 时,打开所述吹风电机7和吸风电机4,由于受到与圆形凹腔相切的吹风导向管10 和吸风导向管11的导向,在所述吹风口 6和所述吸风口 3平面产生回旋的旋风,空 气流包络面均匀致密且无盲区。又由于所述吸风口 3设于低于所述吹风口 6,故正压 空气流从所述吹风口吹出后,产生回旋的同时又向下运动,空气流沿着一个向下螺旋 的轨迹由所述吸风口 3排出,经所述接管17、垂直通风管18、吸风管5后,由吸风 电机4排出。因此,烹饪产生的油烟气上升至锅体上边缘的浸染源扩散面时,即受到 向下螺旋空气流的隔离而无法溢出,只能随螺旋空气流进入所述吸风口 3,经位于所 述吸风管5内的电子油烟碳化器19脱除油烟后,净化空气再由吸风电机4排出。当使用其它顶部位置高于所述吹风口 6的锅体蒸煮食物时,可打开所述升降式侧 吸装置,所述侧吸支架12沿所述垂直滑轨15弹出,此时打开吸风电机4和换向阀 16,换向阀16切断垂直通风管18与吸风管5连接,同时导通弹性风管14与吸风管 5连接;烹饪产生的油烟气从侧吸风口 13吸入弹性风管14,经换向阀16、吸风管5 由电子油烟碳化器19脱除油烟后,净化空气再由吸风电机4排出。
权利要求1、一种螺旋气流隔离的油烟脱排装置,包括具圆形凹腔(2)的支架(1)、负压空气流发生装置和正压空气流发生装置;所述负压空气流发生装置带有吸风口(3)、吸风电机(4)和吸风管(5),正压空气流发生装置带有吹风口(6)、吹风电机(7)和吹风管(8);所述吹风口(6)和所述吸风口(3)开设于圆形凹腔壁(9),所述吸风口(3)低于所述吹风口(6),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口(3)外侧设有与圆形凹腔壁(9)相切的吸风导向管(11),所述吸风导向管(11)与吸风电机(4)相连通;所述吸风口及其吸风导向管(11)沿圆形凹腔壁(9)均布多个。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螺旋气流隔离的油烟脱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口 (6)外侧设有与圆形凹腔壁(9)相切的吹风导向管(10),所述吹风导向管(10)经吹风管(8)与吹风电机(7)相连通;所述吹风导向管与所述吸风导向管的回旋方 向一致,均为顺时针或者均为逆时针。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螺旋气流隔离的油烟脱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 风导向管(11)外侧设有环状的接管(17),所述接管(17)的底部设有垂直通风管(18)与吸风管(5)相连通。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螺旋气流隔离的油烟脱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l) 的设有升降式侧吸装置;所述升降式侧吸装置包括由垂直滑轨(15)固定于所述支架(1 )的侧吸支架(12 ),所述侧吸支架(12 )上端设侧吸风口 ( 13 ),所述侧吸风口 (13)经弹性风管(14)与吸风管(5)相连通。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螺旋气流隔离的油烟脱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管 (5)内在吸风电机(4)前部串接电子油烟碳化器(19)。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螺旋气流隔离的油烟脱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管 (5)内在吸风电机(4)前部串接电子油烟碳化器(1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烟脱排装置,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产品存在有空气流盲区而导致包络面不均匀、不致密的缺陷。它包括支架、吸风口、吸风电机、吸风管、吹风口、吹风电机和吹风管;所述吹风口和所述吸风口开设于圆形凹腔壁,所述吸风口低于所述吹风口,所述吸风口外侧设有与圆形凹腔壁相切的吸风导向管,所述吸风导向管与吸风电机相连通;所述吸风口及其吸风导向管沿圆形凹腔壁均布多个。所述吹风口外侧设有与圆形凹腔壁相切的吹风导向管,所述吹风导向管经吹风管与吹风电机相连通;所述吹风导向管与所述吸风导向管的回旋方向一致,均为顺时针或者均为逆时针。本产品的空气流全封闭隔离油烟,不存在任何盲区,可满足人们中式菜淆的烹饪所需。
文档编号F24C15/20GK201106889SQ200720076730
公开日2008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26日
发明者王永勇 申请人:王永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