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压热水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48559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常压热水锅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水锅炉,具体是一种由承压热水锅炉改装的常压热 水锅炉。
背景技术
常压热水锅炉指顶部与大气相通不承受供热系统的水柱静压力的热水锅 炉,相当一个"开式热水箱"。由常压热水锅炉加热的热水经由安装于供热系 统热水供水干管上的循环水泵加压送至各用户。而承压热水锅炉,顾名思义是 指炉内需要承受一定压力的热水锅炉,因此承压热水锅炉在用料和结构上都有 别于常压锅炉,且需要承受的压力越大,其技术上要求越高。 一般对大面积进 行供热采用承压热水锅炉的比较多,但是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承压热水锅炉 各部分会逐年老化,当达到一定使用年限,承压热水锅炉不再适合在承压状态 下使用,为保证安全, 一般都要更换锅炉,如将更换下的废旧承压锅炉直接废 弃过于可惜,资源利用不够充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废旧承压热水锅炉直接丢弃过于可惜、资源利用不够 充分的问题,为了继续利用,提供了一种由承压热水锅炉改装的常压热水锅炉。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常压热水锅炉,包括承压热水锅 炉炉体,炉体旁侧通过钢架固定有整体高于炉体的水箱,水箱设有用于与供热
系统回水管相连的进水管和至少一个出水管,炉体的原进水管作为通过循环水
泵与供热系统供水管相连的出水管,原出水管作为进水管与水箱的出水管相 连。使用时,水箱内的水流入炉体内,经加热后,经由循环水泵加压通过供热 系统热水供水干管送至各用户,然后经回水管流回水箱,形成供热闭环回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废旧承压热水锅炉,将其加装水箱后 即可作为常压热水锅炉运行,其效果显著,锅炉本体不改,改造成本低,节约
能源。同时适用于为承压热水锅炉和常压热水锅炉同步常压运行,而对承压热 水锅炉的改造。
本实用新型结构改造合理,解决了废旧承压热水锅炉直接丢弃过于可惜、 资源利用不够充分的问题,实现了对废旧承压热水锅炉的继续利用。

图l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中l-炉体;2-钢架;3-水箱;4、 5、 6、 7-出水管;8、 9-排气管;10、 -进水管;11、 12-出水管;13、 14-原安全阀管;15-原放水管;16-管架手孔; 17-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常压热水锅炉,包括承压热水锅炉炉体1,炉体1旁侧通过钢架2固定有 整体高于炉体1的水箱3,水箱3设有用于与供热系统回水管相连的进水管10 和至少一个出水管4,炉体1的原进水管作为通过循环水泵与供热系统供水管 相连的出水管11,原出水管作为进水管17与水箱3的其中一出水管4相连。
水箱3上设有四个出水管4、 5、 6、 7,各出水管呈阶梯状设置,分别于炉 体1上的进水管17 (原出水管)、原安全阀管13、 14、原放水管15相连。不
但加大锅炉进水量,而且在停电使循环水泵不能工作时,炉体和水箱内的水能 自循环,避免了炉内热水汽化。为了更加提高锅炉进水量,可根据锅炉标准、 使用情况,适量增加水箱出水管的个数(即炉体进水管的个数)。
具体实施时,水箱上设有水位计,顶部安有排气管9,底部设有排污管, 这些都是水箱正常工作所必须的常规设置;另外,为了加大锅炉出水量和密度, 以满足采暖系统的用水量,增加供热面积,提高锅炉热效率,炉体1管架手孔 16处或手孔16侧面设有与供热系统供水管相连的出水管12。
权利要求1、一种常压热水锅炉,包括承压热水锅炉炉体(1),其特征在于炉体(1)旁侧通过钢架(2)固定有整体高于炉体(1)的水箱(3),水箱(3)设有用于与供热系统回水管相连的进水管(10)和至少一个出水管(4),炉体(1)的原进水管作为通过循环水泵与供热系统供水管相连的出水管(11),原出水管作为进水管(17)与水箱(3)的其中一出水管(4)相连。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常压热水锅炉,其特征在于水箱(3)上设有四 个出水管(4、 5、 6、 7),各出水管呈阶梯状设置,分别于炉体(1)上的进水 管(17)、原安全阀管(13、 14)、原放水管(15)相连。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常压热水锅炉,其特征在于炉体(1)管架 手孔(16)处或手孔(16)侧面设有与供热系统供水管相连的出水管(1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水锅炉,具体是一种由承压热水锅炉改装的常压热水锅炉。解决了废旧承压热水锅炉直接丢弃过于可惜、资源利用不够充分的问题,该锅炉包括承压热水锅炉炉体,炉体旁侧通过钢架固定有整体高于炉体的水箱,水箱设有用于与供热系统回水管相连的进水管和至少一个出水管,炉体的原进水管作为通过循环水泵与供热系统供水管相连的出水管,原出水管作为进水管与水箱的出水管相连。本实用新型结构改造合理,解决了废旧承压热水锅炉直接丢弃过于可惜、资源利用不够充分的问题,实现了对废旧承压热水锅炉的继续利用。
文档编号F24H9/12GK201003846SQ200720100420
公开日2008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20日
发明者贾兴华 申请人:贾兴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