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灶发热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61952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灶发热元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热元件,具体涉及电灶发热元件。二、 背景技术-现有的电灶发热元件大致有两种,其一是铸造式,是一种将成型的电热管浇铸在硅黄 铜中,浇铸完毕后再进行机械加工以达到规定的要求。其优点是发热均匀;缺点是造价高, 浇铸环节易损伤电热管的电气性能,使用寿命短, 一般在1.5 2年。其二是采用翻砂铸造生铁铸件,在反面车若干条R形槽,在槽与槽之间的筋上攻罗纹用以将嵌入R形槽内的电热 管通过压板用螺钉压紧,正面再进行机械加工以达到规定的要求。其优点是造价低,不损伤电热管的电气性能,电热管损坏后可以更换;由于在槽与槽之间的筋上攻罗纹,筋必须 要有大于10mra的宽度,这样就占据了元件本体的有限空间,致使电热管在元件本体中的有 效长度较短,相应电热管表面负荷较大,影响电气性能,同时由于生铁的韧性不足,致使 罗纹的压紧力量不足,热传导较差,因此,缺点是使用寿命短, 一般在1 1.5年。三、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造价低,使用寿命长的电灶发热元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电灶发热元件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它包括设有R形槽的铸铁元件本体,R形槽内安装电热管,所说电热管压入R形槽过盈配合,每 根电热管的上部均设有若干个小压块,每个小压块的两边焊接在R形槽两侧的筋上。由于上述技术方案釆用的元件本体为铸铁,因此,造价低。将电热管压入R形槽内,为 过盈配合,可以确保电热管紧密地与元件本体保持良好的接触,以取得良好的传热效果。 电热管的上部压有若干个小压块,每个小压块的两边焊接在R形槽两侧的筋上,这样槽与槽 之间的筋宽度就小,电热管在元件本体中的有效长度较长,相应电热管表面负荷较小,同 时也不存在因振动或热胀冷縮等原因造成电热管与元件本体接触不良以影响传热效果并导 致电热管损坏。因此,本实用新型电气性能好,使用寿命长,适用于各类电灶。四、
图l是本实用新型平面形电灶发热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沿A—A线的剖视图3是本实用新型锅形电灶发热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沿B—B线的剖视图。五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l、图2可见,本实用新型电灶发热元件包括元件本体l,元件本体l为精密铸造 铸铁,加工量较小。铸造完毕后,元件本体1的正面加工成平面形,也可以按要求加工成 锅形,参见图3和图4,元件本体l反面加工若干条R形槽,电热管2压入R形槽内,为 过盈配合,每根电热管2的上部均设有若干个小压块3,每个小压块3压紧后采用氩弧焊 的方式将其两边焊接在R形槽两侧的筋4上,R形槽与R形槽之间的筋4的宽度为3咖。
权利要求1、一种电灶发热元件,包括设有R形槽的铸铁元件本体,R形槽内安装电热管,其特征是所说电热管(2)压入R形槽过盈配合,每根电热管(2)的上部均设有若干个小压块(3),每个小压块(3)的两边焊接在R形槽两侧的筋(4)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灶发热元件,它包括设有R形槽的铸铁元件本体,电热管压入R形槽过盈配合,每根电热管的上部均设有若干个小压块,每个小压块的两边焊接在R形槽两侧的筋上。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热传导较差,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具有造价低,电气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的特点,适用于各类电灶。
文档编号F24C7/06GK201028651SQ20072014643
公开日2008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6日
发明者胡建祥 申请人:安庆市宜峰电热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