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空气除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76640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高效空气除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器技术领域,更明确地说是涉及一种高效空气除湿装置。二、 背景技术中国专利《节能型冷却除湿机》(专利号200520037846.9)和中国专利《预 冷式空气除湿机》(专利号200620104719.0)均采用平板交叉流换热器对进入 蒸发器的空气进行预冷后再冷却除湿,能有效提高单位能耗除湿量,但是存在除 湿机组体积大和通风阻力大的缺点。三、 发明内容(1)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要解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高效空气 除湿装置,它作为除湿机组的部件,能有效提高除湿机组的单位能耗除湿量,相 对于中国专利《节能型冷却除湿机》和《预冷式空气除湿机》技术,风道结构形 式更合理,可减小除湿机组体积和降低通风阻力。(2)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效空气除湿装置,包括带有进风口 和出风口的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冷却盘管和叉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叉流换热器由互不连通但可进行热交换的第一组通风道和第二组通风道构 成,其中第一组通风道的入口与外壳上的进风口直接连通,而该组通风道的出口 通过外壳内的空气通道直接通向冷却盘管的一端的进风口,该端的出风口通过外 壳内的空气通道直接通向该冷却盘管的相邻端的进风口,该相邻端的出风口通过 外壳内的空气通道直接通向叉流换热器的第二组通风道的入口,而该组通风道的 出口与外壳上的出风口直接连通。进一步的,其中上述的叉流换热器由若干个叉流换热器单元并列组成,所述 的叉流换热器单元由互不连通但可进行热交换的第一组通风道和第二组通风道 构成,其中第一组通风道的入口与外壳上的进风口直接连通,而该组通风道的出 口通过外壳内的空气通道直接通向冷却盘管的一端的进风口,该端的出风口通过 外壳内的空气通道直接通向该冷却盘管的相邻端的进风口,该相邻端的出风口通 过外壳内的空气通道直接通向叉流换热器的第二组通风道的入口 ,而该组通风道 的出口与外壳上的出风口直接连通。进一步的,上述第一组通风道和第二组通风道是由若干管材相互垂直交叉排 列构成。进一步的,上述管材为截面为矩形的铝合金管。进一步的,所述的外壳内的冷却盘管下方的外壳上设有排水口。进一步的,其中所述的外壳内的冷却盘管下方的外壳上可设有电动旁通风阀。进一步的,其中所述的外壳、叉流换热器的侧面周边、冷却盘管侧面周边相 互密封配合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后待处理的湿空气通过叉流换热器后,与去除水分后的低温干空气进行最大限 度的热交换,来降低待处理的湿空气的温度,然后再进入冷却盘管进行二次降温, 从而使制冷系统在产生同样制冷量的前提下能够更多的去除湿空气中的水分,提 高了除湿效率,当然,经过热交换的低温干空气温度有所升高。上述的外壳内的冷却盘管下方的外壳上可设有电动旁通风阀,用于旁通空 气,达到调节目的。 (3)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能有效提高除湿机组的单位能耗除湿量,且风道结构形式合理, 系统结构简单,技术方案容易实现。四、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叉流换热器(3)的结构示意图。五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l: 一种高效空气除湿装置,由带有进 风口 11和出风口 12的外壳1、以及设置在外壳1内的冷却盘管2和叉流换热器 3组成。叉流换热器3由互不连通但可进行热交换的第一组通风道31和第二组 通风道32构成,第一组通风道31的入口与外壳1上的进风口 ll直接连通,而 该组通风道31的出口通过外壳1内的空气通道直接通向冷却盘管2的一端的进 风口,该端的出风口通过外壳1内的空气通道直接通向该冷却盘管2的相邻端的 进风口,该相邻端的出风口通过外壳l内的空气通道直接通向叉流换热器3的第 二组通风道32的入口,而该组通风道32的出口与外壳1上的出风口 12直接连 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参照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 —种高效空气除湿装置,由带有进 风口 ll和出风口 12的外壳1、以及设置在外壳l内的冷却盘管2和若干个叉流 换热器单元3并列组成。叉流换热器单元3由互不连通但可进行热交换的第一组 通风道31和第二组通风道32构成,第一组通风道31的入口与外壳1上的进风 口 ll直接连通,而该组通风道31的出口通过外壳l内的空气通道直接通向冷却 盘管2的一端的进风口,该端的出风口通过外壳1内的空气通道直接通向该冷却 盘管2的相邻端的进风口,该相邻端的出风口通过外壳1内的空气通道直接通向 叉流换热器单元3的第二组通风道32的入口,而该组通风道32的出口与外壳1 上的出风口 12直接连通。参照图3所示,上述叉流换热器3由互不连通但可进行热交换的第一组通风 道31和第二组通风道32构成,具体如图3所示,第一组通风道31和第二组通 风道32形成所谓的"相互垂直交叉排列",管材可以采用截面为矩形的铝合金管, 铝合金具体可以是铝镁合金D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外力的作用下,高温湿空气从外壳l上的进风口 ll进入,然后在叉流换 热器3的第一组通风道31内与己经过冷却盘管2处理、正通过叉流换热器3的 第二组通风管32的低温干空气进行热交换,高温湿空气温度下降,而相应的低 温干空气温度上升,温度下降后的高温湿空气继续沿外壳1内的空气通道流动到 冷却盘管2进行二次降温,使其达到露点温度以下从而结露来析出水分,除湿后 变为低温干空气,再通过叉流换热器3的第二组通风管32到达外壳1上的出风 口 12后排出。上述的外壳1内的冷却盘管2下方的外壳上可设有电动旁通风阀14,用于 旁通空气,达到调节目的。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 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 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空气除湿装置,包括带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的外壳(1),以及设置在外壳(1)内的冷却盘管(2)和叉流换热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叉流换热器(3)由互不连通但可进行热交换的第一组通风道(31)和第二组通风道(32)构成,其中第一组通风道(31)的入口与外壳(1)上的进风口(11)直接连通,而该组通风道(31)的出口通过外壳(1)内的空气通道直接通向冷却盘管(2)的一端的进风口,该端的出风口通过外壳(1)内的空气通道直接通向该冷却盘管(2)的相邻端的进风口,该相邻端的出风口通过外壳(1)内的空气通道直接通向叉流换热器(3)的第二组通风道(32)的入口,而该组通风道(32)的出口与外壳(1)上的出风口(12)直接连通。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空气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叉流 换热器由若干个叉流换热器单元(3)并列组成,所述的叉流换热器单元(3)由 互不连通但可进行热交换的第一组通风道(31)和第二组通风道(32)构成,其 中第一组通风道(31)的入口与外壳(1)上的进风口 (11)直接连通,而该组 通风道(31)的出口通过外壳(1)内的空气通道直接通向冷却盘管(2)的一端 的进风口,该端的出风口通过外壳(1)内的空气通道直接通向该冷却盘管(2) 的相邻端的进风口,该相邻端的出风口通过外壳(1)内的空气通道直接通向叉 流换热器(3)的第二组通风道(2)的入口,而该组通风道(2)的出口与外壳(1)上的出风口 (12)直接连通。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效空气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第 一组通风道(31)和第二组通风道(32)是由若干管材相互垂直交叉排列构成。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空气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管材为截面 为矩形的铝合金管。
5、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效空气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 外壳(1)内的冷却盘管(2)下方的外壳上设有排水口 (13)。
6、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效空气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 外壳(1)内的冷却盘管(2)下方的外壳(1)上可设有电动旁通风阀(14)。
7、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效空气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 外壳(1)、叉流换热器(3)的侧面周边、冷却盘管(2)侧面周边相互密封配合 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空气除湿装置,包括带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冷却盘管和叉流换热器。叉流换热器由互不连通但可进行热交换的第一组通风道和第二组通风道构成,其中第一组通风道的入口与外壳上的进风口直接连通,而该组通风道的出口通过外壳内的空气通道直接通向冷却盘管的一端的进风口,该端的出风口通过外壳内的空气通道直接通向该冷却盘管的相邻端的进风口,该相邻端的出风口通过外壳内的空气通道直接通向叉流换热器的第二组通风道的入口,而该组通风道的出口与外壳上的出风口直接连通。待处理的湿空气通过叉流换热器后,与去除水分后的低温干空气进行最大限度的热交换,来降低待处理的湿空气的温度,然后再进入冷却盘管进行二次降温,从而提高了除湿效率。
文档编号F24F3/12GK201173536SQ20082003261
公开日2008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22日
发明者吴华杰, 维 毛, 范良凯 申请人:范良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