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99645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大多数空调,送风角度的设置统一地按照固定的送风角度进行送风。如果房间偏大,这样就会有些地方因为送风角度原因而没有冷风或热风送到,整个房间温度要达到空调设定的温度就需要很长时间,这样势必会造成能源、资源的浪费,而且在使用的时候,空调器往往达不到理想的工作状态。针对于此,专利200510036566. 0公开了ー种空调器个性化送风角度计算方法,该方法需要先測量房间的大小和空调的安装位置,然后通过三角函数等公式进行计算。这种方法由空调器本身根据固定程序进行个性化送风,不便于用户进行设置。 在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送风角度的控制不便于用户进行设置,对于该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送风角度的控制不便于用户进行设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ー个方面,提供了ー种空调器。本发明的空调器包括多片扫风叶片和用于控制扫风叶片摆动的电机,所述扫风叶片分为两组或两组以上,所述电机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每组所述扫风叶片的摆动由不同的所述电机分别进行控制。进ー步地,所述扫风叶片分为左右两组,由两个电机分别控制两组扫风叶片的左右摆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ー种控制空调器的方法。本发明的控制空调器的方法用于控制本发明的空调器,包括获取空调器的位置信息,所述位置信息包括空调器在房间墙壁的左侧、右侧,或左右居中;接收空调器送风范围的控制信息,所述送风范围包括房间左侧、房间右侧或房间全范围;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和所述控制信息,使用预设的扫风板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空调器的扫风叶片的摆动角度。进ー步地,所述扫风板控制策略包括如下的ー项或多项第一项,对于安装在房间墙壁左右居中的空调器,若送风范围为房间全范围,则左部分扫风板向左摆动第一预设角度,右部分扫风板向右摆动第一预设角度;若送风范围为房间左侧,则所有扫风板向左摆动第一预设角度;若送风范围为房间右侧,则所有扫风板向右摆动第一预设角度;第二项,对于安装在房间墙壁左侧的空调器,若送风范围为房间全范围,则左部分扫风板正向前,右部分扫风板向右摆动第一预设角度;若送风范围为房间左侧,则所有扫风板正向前;若送风范围为房间右侧,则所有扫风板向右摆动第二预设角度;第三项,对于安装在房间墙壁右侧的空调器,若送风范围为房间全范围,则左部分扫风板向左摆动第一预设角度,右部分扫风板正向前;若送风范围为房间左侧,则所有扫风板向左摆动第二预设角度;若送风范围为房间右侧,则所有扫风板正向前。进ー步地,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角度。进ー步地,所述空调器的位置信息还包括空调器在各种长宽比例的房间的长边或短边的信息;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房间长宽比例的信息和空调器エ况的指令;根据预设的上下导风板与风量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空调器的风量和上下导风板与水平位置的夹角。进ー步地,所述空调器的位置信息包括空调器在长宽比例在预设范围内的房间的任意边;空调器在长宽比例大于预设值的房间的长边或短边。进ー步地,所述上下导风板与风量控制策略包括如下的ー项或多项第一项,对于安装在长宽比例在预设范围内的房间或长宽比例大于预设值的房间的短边的空调器,风量为次强档,并且,在制冷エ况下,上下导风板的位置为水平位置向下第三预设角度;在制热 エ况下,上下导风板的位置为最下位置;第二项,对于安装在长宽比例大于预设值的房间的长边的空调器,风量为最强档,并且,在制冷エ况下,上下导风板的位置为水平位置;在制热エ况下,上下导风板的位置为最下位置向上第四预设角度。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空调器的装置。本发明的控制空调器的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空调器的位置信息,所述位置信息包括空调器在房间墙壁的左侧、右侧,或左右居中;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空调器送风范围的控制信息,所述送风范围包括房间左侧、房间右侧或房间全范围;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位置信息和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控制信息,根据预设的扫风板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空调器的扫风叶片的摆动角度。进ー步地,所述扫风板控制策略包括如下的ー项或多项第一项,对于安装在房间墙壁左右居中的空调器,若送风范围为房间全范围,则左部分扫风板向左摆动第一预设角度,右部分扫风板向右摆动第一预设角度;若送风范围为房间左侧,则所有扫风板向左摆动第一预设角度;若送风范围为房间右侧,则所有扫风板向右摆动第一预设角度;第二项,对于安装在房间墙壁左侧的空调器,若送风范围为房间全范围,则左部分扫风板正向前,右部分扫风板向右摆动第一预设角度;若送风范围为房间左侧,则所有扫风板正向前;若送风范围为房间右侧,则所有扫风板向右摆动第二预设角度;第三项,对于安装在房间墙壁右侧的空调器,若送风范围为房间全范围,则左部分扫风板向左摆动第一预设角度,右部分扫风板正向前;若送风范围为房间左侧,则所有扫风板向左摆动第二预设角度;若送风范围为房间右侧,则所有扫风板正向前。
进ー步地,所述空调器的位置信息还包括空调器在各种长宽比例的房间的长边或短边的信息;并且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房间长宽比例的信息和空调器エ况的指令;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预设的上下导风板与风量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空调器的风量和上下导风板与水平位置的夹角。进ー步地,所述上下导风板与风量控制策略包括如下的ー项或多项第一项,对于安装在长宽比例在预设范围内的房间或长宽比例大于预设值的房间的短边的空调器,风量为次强档,并且,在制冷エ况下,上下导风板的位置为水平位置向下第三预设角度;在制热エ况下,上下导风板的位置为最下位置;第二项,对于安装在长宽比例大于预设值的房间的长边的空调器,风量为最强档,并且,在制冷エ况下,上下导风板的位置为水平位置;在制热エ况下,上下导风板的位置为最下位置向上第四预设角度。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房间和空调器的位置作简单分类,用户可以在空调器安装完成后根据安装结果进行设置,这种方式较为灵活方便。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空调器的扫风板分为两部分,能够针对安装位置分别控制,上下导风板也可以根据空调器在房间的长边或短边有针对性地调整角度,这样,空调器的上下导风板和扫风板能够自动运行到最适合角度,并以此角度按设定风量进行制冷/热运行,以满足用户需求。由于充分考虑了房间形状及安装位置的影响,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使用户方便地根据安装结果进行设置,井能有效提高送风区域的针对性,改善送风效率,并达到节能的目的。


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ー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I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一种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空调器的方法的主要步骤的示意图;图3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扫风叶片同向摆动的示意图;图3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扫风叶片反向摆动的示意图;图3C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扫风板控制策略的示意图;图4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在接近正方形的房间的安装位置的示意图;图4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在长方形的房间的长边安装位置的示意图;图4C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在长方形的房间的短边安装位置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下导风板位置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工作的ー种具体流程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空调器的装置的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參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多片扫风叶片和用于控制扫风叶片转动的电机,其中扫风叶片分为两组或两组以上,电机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每组扫风叶片的摆动由不同的电机分别进行控制。图I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一种结构的示意图,如图I所示,空调器10包括面板11、上下导风板12和多片扫风叶片13。多片扫风叶片13可以分为两组,如图I中的椭圆131和椭圆132所示,由两个电机(图中未示出电机)分别控制两组扫风叶片的左右摆动。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空调器的方法的主要步骤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S13至S15。步骤Sll :获取空调器的位置信息。本步骤中位置信息包括空调器在房间墙壁的左侧、右侧,或左右居中。步骤S13 :接收空调器送风范围的控制信息。这里的送风范围包括房间左侧、房间右侧或房间全范围。步骤S15 :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和所述控制信息,根据预设的扫风板控制策略控制空调器的扫风叶片的摆动角度。图2给出的流程可以用来控制图I所示的空调器。图3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扫风叶片同向摆动的示意图。图3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扫风叶片反向摆动的示意图。图3A和图3B中平行的斜线表示扫风叶片。在图2的流程中,扫风叶片根据不同的安装位置和送风区域,选择同向摆动或反向摆动,扫风板控制策略如图3C所示。图3C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扫风板控制策略的示意图。其中对于第一预设角度a和第二预设角度P可以采用a < ^的取值。对于不同的房间形状,a和0可以有不同的取值。本实施例中,将房间形状按长宽比划分,可在遥控器上设置相应选项或安装好后进行设定(I)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长宽)1彡长宽比例彡I. 2 ; (2)长方形(长边)长宽比例> I. 2,空调安装在长边;(3)长方形(短边)长宽比例> I. 2,空调安装在短边。上述数值I. 2也可以采用其他
数值。空调器在房间内的安装位置如图4A至图4C所示。图4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在接近正方形的房间的安装位置的示意图,其中位置41、42和43分别是左侧、中央和右侧;图4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在长方形的房间的长边安装位置的示意图,其中位置44、45和46分别是左侧、中央和右側,401为房间的长边;图4C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在长方形的房间的短边安装位置的示意图,其中位置47、48和49分别是左侧、中央和右側,402为房间的短边。对于不同的房间形状,上述的a和P可以有不同的取值,如表I所示,其中a I<a2<a3, ^1<^2<^ 3,可取值如 a I = 35°、a 2 = 45° , a 3 = 55°,3 I =45。、3 2 = 55。、3 3 = 65。。表I
I长方形(短边)I正方形I长方形(长边)
取值a I、P Ia 2、e 2a 3、P 3对于上下导风板和风量,本实施例中根据在制冷エ况下的表2和在制热エ况下的表3的策略进行控制。表2
房间形状上下导风板位置风量
「00461正方形/接近正方形与水平位置呈向下Y。(如y=15) 次强档
WU4b」长方形(短边)
长方形(长边)I水平位置(即平行于地面)r最强档_表 3
房间形状上下导风板方向风量_
「00481正方形/接近正方形最下位置次强档
WU4B」长方形(短边)
长方形(长边)「最下位置向上转动Y。(如y=l5) I最强档上下导风板的位置如图5所示,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下导风板位置的示意图,其中50表示空调器侧边,5 1、52、53和54分别表示上下导风板的水平位置、与水平位置呈向下第三预设角度Y。、最下位置向上第四预设角度Y。和最下位置。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工作的ー种具体流程示意图。用户可以在空调器安装好之后在遥控器上设置房间类型和安装位置。相应地,遥控器的程序中应当提供相应的设置功能项。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空调器的装置的一种结构的示意图。空调器的控制装置70主要包括如下模块获取模块71,用于获取空调器的位置信息,所述位置信息包括空调器在房间墙壁的左侧、右侧,或左右居中;接收模块72,用于接收空调器送风范围的控制信息,所述送风范围包括房间左側、房间右侧或房间全范围;控制模块73,用于根据所述获取模块7 I获取的位置信息和所述接收模块72接收的控制信息,根据预设的扫风板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空调器的扫风叶片的摆动角度。上述扫风板的策略可以采用图3C的内容。空调器的位置信息还可包括空调器在各种长宽比例的房间的长边或短边的信息;这样,获取模块71还可用于获取房间长宽比例的信息和空调器エ况的指令;控制模块73还可用于根据预设的上下导风板与风量控制策略控制空调器的风量和上下导风板与水平位置的夹角。该控制策略可以采用表2和表3的内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对房间和空调器的位置作简单分类,用户可以在空调器安装完成后根据安装结果进行设置,这种方式较为灵活方便。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空调器的扫风板分为两部分,能够针对安装位置分别控制,上下导风板也可以根据空调器在房间的长边或短边有针对性地调整角度,这样,空调器的上下导风板和扫风板能够自动运行到最适合角度,并以此角度按设定风量进行制冷/热运行,以满足用户需求。由于充分考虑了房间形状及安装位置的影响,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使用户方便地根据安装结果进行设置,井能有效提高送风区域的针对性,改善送风效率,并达到节能的目的。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器,包括多片扫风叶片和用于控制扫风叶片摆动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扫风叶片分为两组或两组以上,所述电机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每组所述扫风叶片的摆动由不同的所述电机分别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扫风叶片分为左右两组,由两个电机分别控制两组扫风叶片的左右摆动。
3.—种控制权利要求I或2所述空调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空调器的位置信息,所述位置信息包括空调器在房间墙壁的左侧、右侧,或左右居中;接收空调器送风范围的控制信息,所述送风范围包括房间左侧、房间右侧或房间全范围; 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和所述控制信息,使用预设的扫风板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空调器的扫风叶片的摆动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干,所述扫风板控制策略包括如下的ー项或多项 第一项,对于安装在房间墙壁左右居中的空调器, 若送风范围为房间全范围,则左部分扫风板向左摆动第一预设角度,右部分扫风板向右摆动第一预设角度; 若送风范围为房间左侧,则所有扫风板向左摆动第一预设角度; 若送风范围为房间右侧,则所有扫风板向右摆动第一预设角度; 第二项,对于安装在房间墙壁左侧的空调器, 若送风范围为房间全范围,则左部分扫风板正向前,右部分扫风板向右摆动第一预设角度; 若送风范围为房间左侧,则所有扫风板正向前; 若送风范围为房间右侧,则所有扫风板向右摆动第二预设角度; 第三项,对于安装在房间墙壁右侧的空调器, 若送风范围为房间全范围,则左部分扫风板向左摆动第一预设角度,右部分扫风板正向前; 若送风范围为房间左侧,则所有扫风板向左摆动第二预设角度; 若送风范围为房间右侧,则所有扫风板正向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干,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干,所述空调器的位置信息还包括空调器在各种长宽比例的房间的长边或短边的信息; 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房间长宽比例的信息和空调器エ况的指令; 根据预设的上下导风板与风量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空调器的风量和上下导风板与水平位置的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的位置信息包括 空调器在长宽比例在预设范围内的房间的任意边;空调器在长宽比例大于预设值的房间的长边或短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干,所述上下导风板与风量控制策略包括如下的ー项或多项 第一项,对于安装在长宽比例在预设范围内的房间或长宽比例大于预设值的房间的短边的空调器,风量为次强档,并且, 在制冷エ况下,上下导风板的位置为水平位置向下第三预设角度; 在制热エ况下,上下导风板的位置为最下位置; 第二项,对于安装在长宽比例大于预设值的房间的长边的空调器,风量为最强档,并且, 在制冷エ况下,上下导风板的位置为水平位置; 在制热エ况下,上下导风板的位置为最下位置向上第四预设角度。
9.ー种控制权利要求I或2所述空调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空调器的位置信息,所述位置信息包括空调器在房间墙壁的左側、右侧,或左右居中;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空调器送风范围的控制信息,所述送风范围包括房间左侧、房间右侧或房间全范围;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位置信息和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控制信息,根据预设的扫风板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空调器的扫风叶片的摆动角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扫风板控制策略包括如下的ー项或多项 第一项,对于安装在房间墙壁左右居中的空调器, 若送风范围为房间全范围,则左部分扫风板向左摆动第一预设角度,右部分扫风板向右摆动第一预设角度; 若送风范围为房间左侧,则所有扫风板向左摆动第一预设角度; 若送风范围为房间右侧,则所有扫风板向右摆动第一预设角度; 第二项,对于安装在房间墙壁左侧的空调器, 若送风范围为房间全范围,则左部分扫风板正向前,右部分扫风板向右摆动第一预设角度; 若送风范围为房间左侧,则所有扫风板正向前; 若送风范围为房间右侧,则所有扫风板向右摆动第二预设角度; 第三项,对于安装在房间墙壁右侧的空调器, 若送风范围为房间全范围,则左部分扫风板向左摆动第一预设角度,右部分扫风板正向前; 若送风范围为房间左侧,则所有扫风板向左摆动第二预设角度; 若送风范围为房间右侧,则所有扫风板正向前。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空调器的位置信息还包括空调器在各种长宽比例的房间的长边或短边的信息; 并且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房间长宽比例的信息和空调器エ况的指令;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预设的上下导风板与风量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空调器的风量和上下导风板与水平位置的夹角。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导风板与风量控制策略包括如下的ー项或多项 第一项,对于安装在长宽比例在预设范围内的房间或长宽比例大于预设值的房间的短边的空调器,风量为次强档,并且, 在制冷エ况下,上下导风板的位置为水平位置向下第三预设角度; 在制热エ况下,上下导风板的位置为最下位置; 第二项,对于安装在长宽比例大于预设值的房间的长边的空调器,风量为最强档,并且, 在制冷エ况下,上下导风板的位置为水平位置; 在制热エ况下,上下导风板的位置为最下位置向上第四预设角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送风角度的控制不便于用户进行设置的问题。本发明的空调器,包括多片扫风叶片和用于控制扫风叶片摆动的电机,所述扫风叶片分为两组或两组以上,所述电机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每组所述扫风叶片的摆动由不同的所述电机分别进行控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使用户方便地根据安装结果进行设置,并能有效提高送风区域的针对性,改善送风效率,并达到节能的目的。
文档编号F24F13/14GK102654305SQ20111005052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日
发明者岳锐, 肖德玲, 胡晓宏, 袁琪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